作为一名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学者,个人非常荣幸,能受邀参加在我的老家茅山举办的第五届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国际论坛。此时此刻,我想起2017年的联合国中文日,我受邀到纽约联合国总部做主旨演讲。演讲的主题是“汉字与中国文化”。当时,有一位联合国官员跟我聊天,说他正在跟一位华人老师学太极拳,同时也在学汉字的书法。他说他最喜欢汉字中的“气”这个字,尤其是繁体字的“氣”,字根是一个“米”,他说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这个说法实在是太伟大了。我笑着跟他开玩笑:“你的工作是不是跟粮食和农业有关?”果然,后来一聊,他是意大利人,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理事会的官员,当时正好也在纽约。
我后来跟他聊,如果你学太极拳,那就要知道“气”这个字,在汉字里其实是有三种写法的。
首先,简化字的“气”,其实简约而不简单,事实上它出现的时间比繁体字的“氣”要早,它在甲骨文中就已经出现了。它最初就是表示两个云层中间大气、空气的流动。这在汉字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加指事。这是基于中国古人对自然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深刻理解。
当然,要说深刻,繁体字的“氣”好像更深刻了一些。空气的“气”是说外在的自然,气血的“氣”是说人体内在的生机与活力。人没饭吃就气血两亏,就没有生机与活力。所以《黄帝内经》说“五谷为养”,所以我们中国人说“民以食为天”,所以这个“氣”的字根要从“米”。
没有大气的流动,地球就不会孕育生命;没有气血的流动,人体就难有生机与活力。这在中国文化里就叫“天人合一”。这样看已经很深刻了,但还有更深刻的。
“气”还有一个写法,就是道家中常用的“炁”字。这个字根旡原意是婴儿打嗝的样子,婴儿经常会打嗝,老人却不会,为什么?因为老子说“至柔如婴儿”!婴儿,新生命才是元气满满的状态。炁,就是一切生命的本源,就是宇宙能量的原动力,在道家那里,称之为元气。所以道家经典《关尹子》就说“以一炁生万物”。
因为元气满满,才能催动气血两旺,才能观乎节气,应时而动。从外在,到内在,到根本,汉字“气”的三种写法,各有其存在的独立性,又彼此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构成一个共赢共生的系统与整体。说实话,这就像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儒释道”三家的关系一样。
有一年,我在多伦多大学三一学院讲学,主题就是儒释道文化。课后有位汉学家跟我交流,他说他最不理解的就是我讲座中反复提到的一句话——“儒释道三教合一。”他说人类的宗教都是排他的,你们中国文化怎么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后还“合一”了呢?
我笑着跟他说,《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之所以能生天下万物,就是因为他们既能保证独立性,又能彼此借鉴,融会贯通,形成巨大的合力。这样华夏文明才形成了一个共生共赢的稳定系统、良性生态,这也是华夏文明一直延续至今、从未断裂的根本原因所在。而儒释道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
2017年,我去联合国总部讲的是“汉字与中国文化”,后来2019年,我再度受邀去联合国总部演讲,讲的就是“中国文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了。当时正值中美贸易战愈演愈烈,但新冠疫情尚未爆发。我在演讲时说,当人类文明进入存量博弈的时代后,我们更应该不放弃全球化的梦想,更应该拥抱“共同体”的人类命运。因为封闭、脱钩只会导致内耗与熵增加剧。而宇宙的终极规律告诉我们,当内耗与熵增加剧时,命运的抛弃与自然的惩罚就会纷至沓来。今天,我们看看当下的危机四伏的人类文明吧:三年疫情摧毁了多少生命,俄乌战争还在无情地收割着生命与大陆文明,所谓“小院高墙”加剧着逆全球化的进程,再加上技术变革的“双刃剑”……人工智能,机器人崛起,ChatGPT……叠加种族分裂、失业潮、粮食危机、极端恶劣天气……所有有良心的知识分子,难道不应该问一句——“人类文明将要何去何从”吗?
沉淀了五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至少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可能方案。那就是薛定谔的名言——“以熵减为生!”停止人类文明的内耗,反对所谓“脱钩、封闭、小院高墙”,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回到全球化、一体化、互相协作、共生共赢的正确道路上来。这样,才能在历史的十字路口,文明的十字路口,为全世界,为全人类,挣一个光明的未来!
谢谢大家!
(本文作者:郦波,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本文为郦波教授在第五届国际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论坛所作发言,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