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
2025年是双春年。双春年是指在一个农历年份内出现两次立春节气的年份。由于农历和公历的时间差异,这种情况会偶尔发生,另外双春年被视为大吉年份。2025年的第一个立春在2月3日(农历正月初六),第二个立春在2026年2月4日(但按照农历仍算在2025年的腊月十七)。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在立春的第一候,东风带来春天的暖意,冰冻的土地开始解冻,象征着冬季的结束和春天的开始。
二候蜇虫始振。第二候中,随着天气变暖,地下蛰伏了一个冬天的小虫子慢慢苏醒,预示着生物开始复苏。
三候鱼陟负冰。在立春的第三候,水底的鱼群感知到阳气,开始游到冰面附近活动,仿佛在为春天做准备。
立春习俗
报春
图片立春即春季的开始,时序进入春季。古人重视立春,有迎春之仪。迎春是在立春前一日进行的,目的是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过去在每年的皇历上都有芒神、春牛图,以及“龟子报春”、“铜鼓驱疫”等,都是当时过立春节日的重要活动。
打春牛
立春时节,还有以“鞭打春牛”来“催农耕作”的习俗,带有典型的农耕特质。立春时,民间制作春牛,鞭打之,意在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春耕生产,莫误农时,同时也祈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咬春
立春日时令饮食是作春饼、赠春盘、食春菜等饮食之俗,以迎春、庆春。春饼是立春日典型的时令食品,从魏晋南朝时代起,人们迎春食春饼。《荆楚岁时记》载:“立春之日,亲朋会宴,啗秦饼、生菜,帖‘宜春’二字。”春饼是一种薄面饼,取生菜、果品、饼、糖等置于盘中,取迎新之意,时称“春盘”,也可赠送亲友品尝。
糊春牛
糊春牛这项风俗活动是在立春前开始进行的,按传统的作法,由县政府(县衙)聘请纸扎能手好匠,于立春前到县城聚会,精心制作春牛图像。一般用竹篾绑成牛的骨架,用春木做腿,再糊上纸,涂上颜料,一个牛的形象就制作成功了。
吃春饼
在立春这一天,许多地方会有吃春饼的传统春饼是一种薄饼,通常搭配蔬菜和调料食用象征着新的一年的开始和丰收的希望。
佩燕子
佩燕子是长安、关中一带人民的古俗。每年立春日,人们喜欢在胸前佩戴用彩绸剪成的“燕子”,这种风俗起自唐代,现在仍然在农村中流行。因为燕子是报春的使者,也是幸福吉利的象征。
(道音文化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