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文化引领。认真落实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成都实践工作要求,不断加强对宗教界的教育、培训、管理,引导宗教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服务社会。宗教界按照坚持自愿、量力而行原则,积极开展公益慈善活动,将公益慈善工作纳入年度工作重点。
二是强化内部管理建章立制。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宗教活动场所财务管理办法》《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不断规范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公益慈善资金、物资、人员管理,自觉接受监督检查,确保款物募集、管理使用等合法规范、公开透明。
三是强化载体建设服务社会。2024年,全市宗教界共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370余场次,投入资金约629万元,覆盖人群近8.5万人次。文殊院、青羊宫等一批寺观教堂以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等传统节日为载体,在弘扬传统文化和非遗的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公益慈善活动,展示宗教界良好形象。
(转自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