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佚名
2013-02-10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意思就是说,相隔10里路的村庄,风俗习惯就有所不同,我们威海过年的风俗习惯也都不一样,威海、文登、荣成、乳山各地都有不同,但是大体都差不多,只是细节不同。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也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这种风俗一直坚持到现在,讲究卫生,干干净净过大年。
祭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敬灶王爷,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现在敬灶王爷这种风俗少了,只有少数人在小年晚上盛一碗饺子放在锅台角落里,插上一双红筷子,表示祭奠灶王爷。只有小年这天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大年三十,应该是春节最隆重的日子。在老辈儿,这天上午要到墓地请故去的先人回家过年,还有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到了三十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到了晚上,全家人凑在一起吃年夜饭,好酒、好菜全端上,家人们说着吉祥话,快乐地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里面说话有好多讲究,特别是新上门的媳妇,说话更要小心,可不能乱说。譬如:煮饺子时,如果饺子破碎了,可不能说碎了,要说“挣了”,也就是挣钱了的意思。吃大蒜,可不能说“吃蒜”,因威海话蒜和散同音,说散不吉利,因此吃大蒜,要说吃“议和菜”,还有,如果碗掉在地上碎了,一定要说“岁岁平安”,等等。刚进门的媳妇,一定要注意了,春节期间可要好好说话,讨得公婆开心。
当午夜的钟声响了,家里要吃除岁的饺子,要鸣放鞭炮。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发纸”,也就是给故去的先人磕头、烧香、烧纸钱来祭奠先人。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先要向父母拜年,父母会给孩子们红包。然后要包饺子,初一的饺子可有讲究了,一般是猪肉饺子,饺子里面放钱币,每个饺子放一枚硬币,放硬币的个数是家庭人数的两倍,这样一锅饺子里面有些饺子里有钱,有的就没有。当饺子煮熟后,第一碗一定要给家里最长辈,然后长幼有序。当第一个吃到钱的人,是今年最有福的人,吃得钱最多的人今年能挣很多钱。这时候最有意思是小孩,为了能吃更多的钱,猛吃水饺,一直吃到吃不动为止。
大年初二走姥娘家,初三也就是送年,这年也就过去了。不过走亲访友也就开始了,初三结了婚的闺女领着女婿回娘家;初四、初五……走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蒸面灯;正月十六走姊妹;春节这隆重的节日也就算是结束了。
正月十五:蒸灯照福
民间素有“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的说法。三吉星分别是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指称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分别执掌赐福、赦罪、解厄的职责。其中,上元大帝为天官,据说他的生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蒸灯散灯
据清代《威海县志》载:“上元,以面作盏,边提月份,按其干湿卜旱涝。”据考,此即威海豆面灯的早期雏形。
胶东民间有元宵节“蒸灯”“散灯”的习俗。“灯”的原料主要是磨制极细的大豆面,加清水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反复揉过之后再将面团扣在盆中,在避免风干的常温下放四五个小时左右(俗语叫作“醒一醒”),以使其达到柔韧筋道的可塑状态。豆面灯的造型大致为底座略粗于上端的圆柱体,顶端中间稍凹如浅碗状,周边分别捏一至十二个褶子,以一个褶子代表一个月份,每一个豆面灯上还要捏一只元宝,故豆面灯也叫“元宝灯”。“散灯”则是在蒸好凉透的豆面灯顶部倒入豆油或花生油,将一根棉花捻成的灯芯绕在竹签上插在灯的中间(后改用小蜡烛),然后将点燃灯芯的豆面灯置于堂屋的八仙桌、粮囤、灶台、磨顶等相应地方或器具上,是谓“散灯”。当灯油燃尽之后,老人们则会根据每根灯芯所结“灯花”的多少、大小及其形状,判断一年当中每个月份的旱涝、收成和年景。
蒸属
元宵节除了“蒸灯”之外,还要“蒸属”,即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属相。多数人家图个吉利,把鼠、牛、虎、兔、大龙、小龙、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悉数蒸出来。另外,即使家庭成员中没有属大龙、小龙、鸡和猴子的人(民间把属猴叫“属人儿”),也要蒸这几种属相,还要蒸鱼和蟾(民间把三条腿的蛤蟆想像成“金蟾”)。其中,大龙、小龙称为“圣虫”,将圣虫灯放在粮仓、粮囤或粮缸里,取“圣”字的谐音“剩”,寓意年年有剩余;将鱼灯置于葫芦瓢中然后放进水缸,待其呈自然静止状态时,如果鱼头朝南,则预示海上鱼虾丰收;将金蟾灯放进灶坑,民谚说“蛤蟆钻锅底,年年有么吃”;将鸡放在粮囤等器具周围,寓意储存的五谷杂粮得以完好保存;猴子放在大门的“门枕”上,是谓“把门”———寓意看家护院,将盗贼、晦气统统拒之门外。另外,据笔者所知,在荣成沿海一带乡间,不管“属”蒸的多或少,必定要将其中的一个(多为大龙或小龙)留到二月二这天全家人一起吃。据说二月二吃属相“主示”干净,此外还包含了诸如不招灾病、晦气或是非等等。
邹兰
正月测福
旧时,从正月初一到初十,这十天称作“主示日”。人们会根据每天的晴阴、雪风等来占卜一年当中的丰歉兴衰。据汉时东方朔《占书》上说,这十种事物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
那么这个顺序是如何排出来的呢?据民间传说,女娲创世造人时,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万物之灵长—————人!因此,古人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七以晴为好,寓意人寿年丰。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人日”的说法至少在汉朝时就已流传了。
乡间普通老百姓非常重视“人日”。我记得小时候在家里,每到人日这天,母亲早晨会起来擀面条,面条擀得又细又长,人们认为小孩子吃了这样的面条,就会好养;晚上还要包饺子,这天包饺子有个特别的叫法,叫“包小人”,祝愿儿女一年中平安顺遂、幸福健康。
古时的文人墨客有在人日这天出游登高赋诗的习惯。据说他们出游是为了躲避瘟气,丢弃晦气、踏死丧气,在新的一年里,仕途顺利、安康幸福,一帆风顺。
而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人们与鸡犬果蔬之类整天打交道,认为只有鸡、犬、猪、羊、牛、马等六畜齐备,谷物丰盈才是家与庭的完美结合,方可成为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所以同样很看重人日之外的其他日子。我对人日的种种讲究还有些许印象,记得初一是鸡日。每年大年初一刚起床,奶奶总是先打开鸡窝门,用葫芦瓢舀满一瓢玉米粒撒在地上,让鸡们饱餐一顿,然后说一句“今天是鸡日”!正因为这一句,所以我至今还记得初一是鸡日。对于鸡日和其他动物的日子,人们除了要在当天多给它们喂一点食以外,还绝不能吃它,以示避讳。
各地的“主示日”讲究也不一样。荣成在春秋时代就“煮海为盐”,把盐剔除,似乎有违荣成民心。所以,荣成人改为:一鸡二犬,三猫四盐,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子十成。
更多链接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佚名
2013-02-10
俗话说,“十里不同俗,五里改规矩。”意思就是说,相隔10里路的村庄,风俗习惯就有所不同,我们威海过年的风俗习惯也都不一样,威海、文登、荣成、乳山各地都有不同,但是大体都差不多,只是细节不同。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主要习俗有两个:扫年和祭灶。
扫年,即扫尘,也就是大搞家庭环境卫生。这一天家家户户黎明即起,扫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锅瓢,实施干净彻底的卫生大扫除。这种风俗一直坚持到现在,讲究卫生,干干净净过大年。
祭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敬灶王爷,因此小年也叫祭灶节。现在敬灶王爷这种风俗少了,只有少数人在小年晚上盛一碗饺子放在锅台角落里,插上一双红筷子,表示祭奠灶王爷。只有小年这天打扫房屋的习俗仍流传至今。
大年三十,应该是春节最隆重的日子。在老辈儿,这天上午要到墓地请故去的先人回家过年,还有贴春联、贴窗花、贴年画,到了三十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守岁,迎接新的一年到来。
到了晚上,全家人凑在一起吃年夜饭,好酒、好菜全端上,家人们说着吉祥话,快乐地在一起享受天伦之乐。这里面说话有好多讲究,特别是新上门的媳妇,说话更要小心,可不能乱说。譬如:煮饺子时,如果饺子破碎了,可不能说碎了,要说“挣了”,也就是挣钱了的意思。吃大蒜,可不能说“吃蒜”,因威海话蒜和散同音,说散不吉利,因此吃大蒜,要说吃“议和菜”,还有,如果碗掉在地上碎了,一定要说“岁岁平安”,等等。刚进门的媳妇,一定要注意了,春节期间可要好好说话,讨得公婆开心。
当午夜的钟声响了,家里要吃除岁的饺子,要鸣放鞭炮。还有个重要的仪式就是“发纸”,也就是给故去的先人磕头、烧香、烧纸钱来祭奠先人。
大年初一早上起来,先要向父母拜年,父母会给孩子们红包。然后要包饺子,初一的饺子可有讲究了,一般是猪肉饺子,饺子里面放钱币,每个饺子放一枚硬币,放硬币的个数是家庭人数的两倍,这样一锅饺子里面有些饺子里有钱,有的就没有。当饺子煮熟后,第一碗一定要给家里最长辈,然后长幼有序。当第一个吃到钱的人,是今年最有福的人,吃得钱最多的人今年能挣很多钱。这时候最有意思是小孩,为了能吃更多的钱,猛吃水饺,一直吃到吃不动为止。
大年初二走姥娘家,初三也就是送年,这年也就过去了。不过走亲访友也就开始了,初三结了婚的闺女领着女婿回娘家;初四、初五……走七大姑八大姨等亲戚;正月十五闹元宵,家家户户蒸面灯;正月十六走姊妹;春节这隆重的节日也就算是结束了。
正月十五:蒸灯照福
民间素有“人间福禄寿,天上三吉星”的说法。三吉星分别是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指称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他们分别执掌赐福、赦罪、解厄的职责。其中,上元大帝为天官,据说他的生日是正月十五元宵节,所以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蒸灯散灯
据清代《威海县志》载:“上元,以面作盏,边提月份,按其干湿卜旱涝。”据考,此即威海豆面灯的早期雏形。
胶东民间有元宵节“蒸灯”“散灯”的习俗。“灯”的原料主要是磨制极细的大豆面,加清水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团,反复揉过之后再将面团扣在盆中,在避免风干的常温下放四五个小时左右(俗语叫作“醒一醒”),以使其达到柔韧筋道的可塑状态。豆面灯的造型大致为底座略粗于上端的圆柱体,顶端中间稍凹如浅碗状,周边分别捏一至十二个褶子,以一个褶子代表一个月份,每一个豆面灯上还要捏一只元宝,故豆面灯也叫“元宝灯”。“散灯”则是在蒸好凉透的豆面灯顶部倒入豆油或花生油,将一根棉花捻成的灯芯绕在竹签上插在灯的中间(后改用小蜡烛),然后将点燃灯芯的豆面灯置于堂屋的八仙桌、粮囤、灶台、磨顶等相应地方或器具上,是谓“散灯”。当灯油燃尽之后,老人们则会根据每根灯芯所结“灯花”的多少、大小及其形状,判断一年当中每个月份的旱涝、收成和年景。
蒸属
元宵节除了“蒸灯”之外,还要“蒸属”,即家庭成员每个人的属相。多数人家图个吉利,把鼠、牛、虎、兔、大龙、小龙、马、羊、猴、鸡、狗、猪十二个属相悉数蒸出来。另外,即使家庭成员中没有属大龙、小龙、鸡和猴子的人(民间把属猴叫“属人儿”),也要蒸这几种属相,还要蒸鱼和蟾(民间把三条腿的蛤蟆想像成“金蟾”)。其中,大龙、小龙称为“圣虫”,将圣虫灯放在粮仓、粮囤或粮缸里,取“圣”字的谐音“剩”,寓意年年有剩余;将鱼灯置于葫芦瓢中然后放进水缸,待其呈自然静止状态时,如果鱼头朝南,则预示海上鱼虾丰收;将金蟾灯放进灶坑,民谚说“蛤蟆钻锅底,年年有么吃”;将鸡放在粮囤等器具周围,寓意储存的五谷杂粮得以完好保存;猴子放在大门的“门枕”上,是谓“把门”———寓意看家护院,将盗贼、晦气统统拒之门外。另外,据笔者所知,在荣成沿海一带乡间,不管“属”蒸的多或少,必定要将其中的一个(多为大龙或小龙)留到二月二这天全家人一起吃。据说二月二吃属相“主示”干净,此外还包含了诸如不招灾病、晦气或是非等等。
邹兰
正月测福
旧时,从正月初一到初十,这十天称作“主示日”。人们会根据每天的晴阴、雪风等来占卜一年当中的丰歉兴衰。据汉时东方朔《占书》上说,这十种事物是: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果十菜。
那么这个顺序是如何排出来的呢?据民间传说,女娲创世造人时,正月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才创造了万物之灵长—————人!因此,古人认为,正月初七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正月初七以晴为好,寓意人寿年丰。东方朔的《占书》中就有“初七人日,从旦至暮,月色晴朗,夜见星辰,人民安,君臣和会”的说法。可见“人日”的说法至少在汉朝时就已流传了。
乡间普通老百姓非常重视“人日”。我记得小时候在家里,每到人日这天,母亲早晨会起来擀面条,面条擀得又细又长,人们认为小孩子吃了这样的面条,就会好养;晚上还要包饺子,这天包饺子有个特别的叫法,叫“包小人”,祝愿儿女一年中平安顺遂、幸福健康。
古时的文人墨客有在人日这天出游登高赋诗的习惯。据说他们出游是为了躲避瘟气,丢弃晦气、踏死丧气,在新的一年里,仕途顺利、安康幸福,一帆风顺。
而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人们与鸡犬果蔬之类整天打交道,认为只有鸡、犬、猪、羊、牛、马等六畜齐备,谷物丰盈才是家与庭的完美结合,方可成为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所以同样很看重人日之外的其他日子。我对人日的种种讲究还有些许印象,记得初一是鸡日。每年大年初一刚起床,奶奶总是先打开鸡窝门,用葫芦瓢舀满一瓢玉米粒撒在地上,让鸡们饱餐一顿,然后说一句“今天是鸡日”!正因为这一句,所以我至今还记得初一是鸡日。对于鸡日和其他动物的日子,人们除了要在当天多给它们喂一点食以外,还绝不能吃它,以示避讳。
各地的“主示日”讲究也不一样。荣成在春秋时代就“煮海为盐”,把盐剔除,似乎有违荣成民心。所以,荣成人改为:一鸡二犬,三猫四盐,五马六羊,七人八谷,九子十成。
更多链接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