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四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寇宗奭

2017-04-1608:48:38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四

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木部下品

巴豆

味辛,温,生温熟寒,有毒。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杀斑猫毒。可炼饵之,益血脉,令人色好,变化与鬼神通。一名巴椒。生巴郡川谷。八月采,阴乾。用之去心、皮。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

《图经》曰:巴豆,出巴郡川谷。今嘉、眉、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如樱桃而厚大,初生青,后渐黄赤,至十二月叶渐凋,二月复渐生,至四月旧叶落尽,新叶齐生,即花发成穗,微黄色。五六月结实作房,生青,至八月熟而黄白,类白豆蔻,渐渐自落,即收之。一房共有三瓣,一瓣有实一粒,一房共实三#1粒也。戎州出者,壳上有纵文,隐起如线,一道至两三道。彼土人呼为金线巴豆,最为上等,它处稀有。

陶隐居云:出巴郡。似大豆,最能泻人,新者佳,用之皆去心皮,乃秤。又熬令黄黑,别捣如膏,乃和丸散尔。道方亦有炼饵法,服之乃言神仙。人吞一枚便欲死。而鼠食之,三年重三十斤,物性乃有相耐如此尔。

《唐本》注云:树高丈余。叶似樱桃叶,头微赤,十二月叶渐凋,至四月落尽,五月叶渐生,七月花,八月结实,九月成,十月采。其子三枚共蒂,各有壳裹。出眉州、嘉州者良。

陈藏器曰:巴豆,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取青黑大者,每日空腹服一枚,去壳,勿令白膜破,乃作两片,并四边不得有损缺,吞之,以饮压令下。少间腹内热如火,痢出恶物。虽痢不虚,若久服亦不泻。白膜破者弃之。

《日华子》云: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胃开脾,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丁肿。凡合丸散,炒不如去心膜煮五度,换水各煮一沸。

雷公云:凡使巴之与豆及刚子,须在仔细认,勿误用,杀人。巴颗小紧实,色黄;豆即颗有三棱,色黑;若刚子,颗小似枣核,两头尖。巴与豆即用,刚子勿使。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可煮巴豆了,研膏后用。每修事一两,以酒、麻油各七合。尽为度。

《圣惠方》:治中风口喎。巴豆七枚,去皮烂研。喎左涂右手心,喎右涂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盏,安向手心,须臾即便正,洗去药并频抽掣中指。又方:治牙疼。用巴豆一粒,煨至黄熟,去壳,用蒜一瓣,切一头,作盖,剜去中心,可安巴豆在内,以盖子合之。用绵裹,随患处左右塞耳中。

《外台秘要》:文仲#2方,主唯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肿#3。巴豆九十枚去心、皮,熬令黄,捣丸如小豆大。水下二丸,以利为度。勿饮酒。

《千金方》: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熟,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

《千金翼》:治小儿身肿,并手足肿兼瘾疹。巴豆五十枚去皮、心,以水二升,煎取一升,用绵於汤中随手拭之。

《经验方》: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又方:治箭镞入骨不可拔。取巴豆微熬,与蜣螂同研,涂所伤处,斯须痛定,微痒忍之,待极痒不可忍,便撼动箭镞,即拔之,立出。

《十全方》:治疥疮。巴豆十粒,火炮过黄色,去皮膜,右顺手研如面,入酥少许,腻粉少许,同研匀,爪破,以竹篦子点药,不得落眼裹及外肾上。如熏炙着外肾,以黄丹涂,甚妙。

蜀椒

味辛,温、大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澼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一名巴椒,一名蓎藙蓎音唐,藙音毅。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实,阴乾。杏仁为之使,畏款冬。

《图经》曰:蜀椒,生武都川谷及巴郡,今归、峡及蜀川、陕洛间人家多作园圃种之。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锋刺。叶坚而滑,可煮饮食,甚辛香。四月结子,无花,但生於叶间,如小豆颗而圆,皮紫赤,八月采实,焙乾。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茎、实都相类,但不及蜀中者,皮肉厚、腹里白、气味浓烈耳。

《药性论》云:椒目,使,治十二种水气。味苦、辛,有小毒。主和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内耳中,抽肾气虚,耳中如风水呜,或如打钟磬之声,若暴聋,一日一易,若神验。

《唐本》注云:椒目,味苦,寒,无毒。主水腹胀满,利小便。今椒出金州西城者最佳。

《日华子》云:汉椒,破症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椒目主膀胱急。又云:椒叶,热,无毒。治贲豚,伏梁气及内外肾钓,并霍乱转筋。

雷公云:一名南椒。凡使,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密盖,除向下火四畔,无气后取出,使入瓷器中盛,勿令伤风用也。

《圣惠方》:治因热取凉睡,有蛇入口中挽不出。用刀破蛇尾,内生椒三二粒,裹着,须臾即出。

《外台秘要》:治疮肿。生椒末、面、釜下土末之,以大醋和,傅之。

《千金方》: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取生椒择之洗净,以布帛裹着丸囊,令厚半寸,须臾热气大通,日再易之,取出#4差。

《孙真人方》:十月勿食椒,食之损气伤心,令人多忘。又方: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令椒汗出,良。

《斗门方》:治腹内虚冷,久服驻颜。用生椒择去不拆者,除其黑子,用四十粒,以浆水浸经一宿,尽令口合,空心新汲水下。去积年冷,暖脏腑,久服则能驻颜,黑发,明目,令人思饮食,妙。

《胜金方》:治好食生茶。用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桐子大,茶下十丸。

《衍义》曰:蜀椒,须微炒使汗出,又须去附红黄壳。去壳之法:先微炒,乘热入竹筒中,以梗椿#5之。播取红,如未尽,更拣,更椿,以尽为度。凡用椒须如此。其中子谓之椒目,治盗汗尤功。将目微炒,捣为极细末,用半钱匕,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调,临睡服,无不效。盖椒目能行水,又治水蛊。

皂荚

味辛、咸,温,有小毒。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乾。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

《图经》曰:皂荚,出雍州川谷及鲁邹县,今所在有之,以怀、孟州者为胜。木极有高大者。此有三种:《本经》云:形如猪牙者良。陶隐居云:长尺二者良。《唐》注云:长六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今医家作疏风气丸、煎多用长皂荚,治齿及取积药多用猪牙皂荚,所用虽殊,大抵性味不相远。

《唐本》注云:此物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长虚而无润;若长六七寸,圆厚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皂荚,使。主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又曰:将皂荚於酒中,取尽其精,於火内煎之成膏,涂帛,贴一切肿毒,兼能止疼痛。

陈藏器云:鬼皂荚作浴汤,去风疮疥癣,挼叶去衣垢,沐头长发#6。生江南泽畔,如皂荚,高一二尺。

《日华子》云: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劳虫,治骨蒸,开胃及中风口噤。入药去皮、子,以酥炙用。

雷公云:凡使,须要赤腻肥并不蚛者,然用新汲水浸一宿了,用铜刀削上粗皮,用酥反覆炙,酥尽为度。然出捶之,去子捣筛。皂荚一两,酥二分,子收得。拣取圆满坚硬不蚛者,用瓶盛下水於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消去黄,用铜刀细切,於日中乾用,其子消人肾气。

《圣惠方》:治时气三日,头痛烦热。用皂角烧作灰为末,非时新汲水一中盏,生姜汁、蜜各少许,和二钱服之。先用暖水淋浴后服药,须臾汗出愈。

《外台秘要》:治卒中风口喎。以皂角五两,去皮为末,以三年大醋和。左喎涂左,右喎涂右,乾更傅之,差。又方:溺死一宿者尚活,捣皂角绵裹,内下部,须臾出水即活。

《千金方》:齆鼻。炙皂角末如小豆,以竹管吹入鼻中。

《肘后方》:卒肿满身面洪大。皂角剥炙令黄,锉三升,酒一斗渍,合器煮沸,服一升,日三服,频作。

《经验方》:治食气遍身黄肿,气喘,食不得,心胸满间。不蛀皂角去皮及子,涂好醋炙令焦,为末一钱匕,巴豆七枚去油、膜,二件以淡醋及研好墨,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陈橘皮汤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利为度。如常服,消酒食。

《梅师方》:治霍乱转筋。皂荚末,吹一小豆入鼻中,得嚏便瘥。

《孙真人方》: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荚细研,粥饮下三钱,立通。

《简要济众方》:治中风口噤不开,涎潮吐涎方:皂角一挺去皮,涂猪脂炙令黄色,为末。每服一钱匕,非时温酒服。如气实脉盛,调下二钱匕。如牙关不开,用白梅揩齿,口开即灌药,吐出风涎差。

《灵苑方》:治急喉闭,逡巡不救方:以皂荚去皮、子,生半两为末。每服少许,以箸头点肿处,更以醋调药末,厚傅项下,须臾便破,少血出,即死愈。

《孙尚药方》:治卒中风,昏昏若醉,形体昏#7闷,四肢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似利,微有涎出,斯须不治,便为大病,故伤人也。此证风涎潮於上,膈痹气不通,宜用救急稀涎散。猪牙皂角四挺,须是肥实不蚛,削去黑皮,晋矾一两,光明通莹者,二味同捣罗为细末,再研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是微微涎稀冷,出或一升二升。当时惺惺,次缓而调治。不可便大段吐之,恐过伤人命。累经效,不能尽述。

《感应神仙传》:崔言者,职隶左亲骑军,一旦得疾,双眼昏,咫尺不辨人物,眉发自落,鼻梁崩倒,肌肤有疮如癣,皆为恶疾,势不可救。因为洋州骆谷子归寨使,遇一道流,自谷中出,不言名姓,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为灰,蒸久晒研为末。食上浓煎大黄汤调一钱匕,服。一旬鬓发再生,肌肤悦润,愈,眼目倍常明。得此方后却入山,不知所之,又铁砧以煅金银,虽百十年不朽,以捶皂荚,则一夕碎破。

《衍义》曰:皂荚,其子炒,春去赤皮、仁。将骨浸软,煮熟,以糖渍之,可食。主宣导五脏风热壅。其荚不蚛肥者,微炙,为末一两,入生白矾末半两,腻粉半两。风涎潮塞气不通,温水调一二钱。但过咽关,须吐涎。凡用白矾者,分隔下涎也。又暑中湿热时,或久雨,合苍朮服,辟温疫邪湿气。

诃梨勒

味苦,温,无毒。主冷气,心腹胀满,下食。生交、爱州。

《图经》曰:诃梨勒,生交、爱州,今岭南皆有,而广州最盛。株似木梡,花白。子似栀子,青黄色,皮肉相着。七月、八月实熟时采,六路者佳。《岭南异物志》云:广州法性寺佛殿前有四五十株,子极小而味不涩,皆是六路。每岁州贡,只以此寺者。寺有古井,木根蘸水,水味不苦#8。每子熟时,有佳客至,则院僧煎汤以延之。其法用新摘诃子五枚,甘草一寸,皆碎破,汲木下井水同煎,色若新茶。今其寺谓之乾明,旧木犹有六七株。古井亦在。南梅风俗尚贵此汤,然煎之不必尽如昔时之法也。刘禹锡《传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诸药服遍久不差,转为白脓。令狐将军传此法:用诃梨勒三枚上好者,两枚炮取皮,一枚生取皮,同末之,以沸浆水一两合服之,淡水亦得。若空水痢,加一钱匕甘草末;若微有脓血加二匕;若血多加三匕,皆效。

《药性论》云:诃梨勒,使,亦可单用,味苦、甘。能通利津液,主破胸膈结气,止水道,黑髭发。

《日华子》云: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贲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人漏胎,及胎动欲生,肠闷气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并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通手后洗。

禹锡云:按萧炳云:苦、酸。下宿物,止肠澼久泄,赤白痢。波斯舶上来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

雷公云:凡使,勿用毗梨勒、□梨勒、榔精勒、杂路勒,若诃梨勒文只有六路。或多或少,并是杂路勒,毗路勒个个毗,杂路勒皆圆路,文或八路至十三路,号曰榔精勒,多涩,不入用。凡修事,先於酒内浸,然后蒸一伏时。其诃梨勒、以刀削路,细锉,焙乾用之。

《经验方》:治嗽气,嗽久者亦主之。生诃梨一枚,含之咽汁。差后口爽,不知食味,却煎槟榔汤一碗服之,立便有味。此知连州银坑官成密#9方。

《外台秘要》:治一切风痰,风霍乱,食不消,大便涩。诃梨三枚,捣取皮。和酒顿服,三五度良。

《广济方》:治呕逆不能食。诃梨勒皮二两,去核,熬为末,一蜜和丸梧桐子大。一空心服二十丸,日二服。

《孙真人方》:治常患气。诃梨三枚,湿纸裹煨,纸乾即剥去核,细嚼。以生乳一升,下之,日三服。

《衍义》曰:诃梨勒,气虚人亦宜。缓缓煨热,少服。此物虽涩肠,而又泄气,盖其味苦涩。

柳花

味苦,寒,无毒。主风水黄疸,面热黑,痂疥恶疮,金疮。一名柳絮。叶,主马疥痂疮。取煎煮以洗马疥,立愈。又疗心腹内血,止痛。实,主溃痈,逐脓血。子汁,疗渴。生琅邪川泽。

陶隐居云:柳,即今水杨柳也。花熟,随风状如飞雪。陈元方以为譬,当用其未开时。子亦随花飞,正应水渍汁尔。柳花亦宜贴灸疮。皮、叶疗漆疮。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苦柳花,使。主止血,治湿痹,四肢孪急,膝痛。

《日华子》曰:叶治天行热病,丁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服金石药人发大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枝煎汁可消食也。

《外台秘要》:治黄疸。柳枝以水一斗,煮取浓汁半升,服令尽。

《衍义》曰:柳华,《经》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乾,絮方出,又谓之柳絮。收之,贴灸疮及为茵褥。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於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经》中有实及子汁,诸家不解,今人亦不见用。注:释氏谓柳为尼俱律陀木,其子极细,如人妄因极小,妄果至大,是知小黑子得因风而起。

楝实

味苦,寒,有小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一名金铃子,俗呼为苦楝。根,微寒。疗蛔虫,利大肠。生荆山山谷。

《图经》曰:楝实,即金铃子也。生荆山山谷,今处处有之,以蜀川者为佳。木高丈余,叶密如槐而长。三四月开花,红紫色,芬香满庭间。实如弹丸,生青熟黄,十二月采实。其根采无时。

陶隐居云:处处有。俗人五月五日皆取叶佩之,云辟恶。其根以苦酒摩涂疥,甚良。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唐本》注云:此有两种:有雄有雌,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楝实,亦可单用。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不入汤服。

《日华子》云:楝皮,苦,微毒。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便#10壮热,并煎汤浸洗。服食须是生子者#11。雌树皮一两,可入五十粒糯米煎煮,杀毒,泻多以冷粥止,不泻以热葱粥发。无子雄树,吐泻杀人。

雷公云:凡采得后晒乾,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碎捶,用浆水煮一伏时了。如用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又花落子,谓之石茱萸。

《外台秘要》:治长虫。楝实,淳苦酒中渍宿,以绵裹,塞谷道中三寸许,日易之。

《经验方》:小儿谷虫,定疼痛。抵圣散:以苦楝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水一盏,末一钱,煎取二分,放冷,待发时服之。又方:治脏毒下血。以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甚妙。又方:治丈夫脏气伤,膀胱连小肠等气。金铃子一百个,温汤浸过去皮,巴豆二百个捶微破,面二升,同於铜锅内炒,金铃子赤熟为度,放冷取出,去核为末。每服三钱,非时热酒、醋汤调服并得,其面、巴豆不用也。

椿木

叶味苦,有毒。主洗疮疥,风疽。水煮药汁用之。皮,主甘□。

樗木

根、叶,尤良。

《图经》曰:椿木、樗木,旧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南北皆有之。二木形干大抵相类,但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气。北人呼樗为山椿,江东人呼为鬼目,叶脱处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其木最为无用,《庄子》所谓吾有大木,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小枝曲拳,不中规矩。立於途,匠者不顾是也。并采无时。

《唐本》注云:二树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实为别也。

陈藏器云:樗木,味苦,有小毒。皮主赤白久痢,口鼻中疳虫,去疥□,主鬼疰传尸,蛊毒下血。根皮去鬼气,取一握细切,以童儿小便二升,豉一合,宿浸,绞取汁,温#12一沸。三五日一度服。叶似椿,北人呼为山椿,江东人呼为虎目。叶脱处有痕,如白樗,散木也。唐本先附。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樗白皮,使,味苦,微热,无毒。能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住。

萧炳云:樗皮,主疳痢,得地榆同疗之,根皮尤良,俗呼为虎眼树。《本经》椿木,殊不相似。

《日华子》云:樗皮,温,无毒。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入药蜜炙用。

雷公云:椿木根,凡使根,不近西头者上。及不用茎、叶,只用根,采出拌生葱蒸半日,出生葱,细锉,用袋盛挂屋南畔,阴乾用。偏利溺涩也。

《肘后方》:治小儿头生白秃,发不生出。椿、楸、桃叶心取汁,傅之,大效。

《经验方》:治脏毒赤白痢。香椿净洗刷#13,剥取皮,日乾,为末。饮下一钱,立效。

《杨氏产乳方》:疗疳痢困重。樗白皮捣面拌作小颗子。日晒少时,又拌,凡三过,水煮至熟,加盥、醋、酒亦得,频服,多少量儿大小。

《衍义》曰:椿木叶,椿、樗皆臭。但一种有花结子,一种无花不实。世以无花不实,木身大,其干端直者为椿。椿用木叶。其有花而荚,木身小,干多迂娇#14者为樗。樗用根、叶、荚。故日未见椿上有荚者,惟樗木上有。又有樗鸡,故知古人命名曰不言椿鸡,而言樗鸡者,以显有鸡者为樗,无鸡者为椿,其义甚明。用椿木叶,樗木根、叶、荚者,宜依此推穷。

郁李人

味酸,平,无毒。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主齿龈肿,齲丘禹切齿,坚齿,去白虫。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图经》曰:郁李人,《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但云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上,今处处有之。木高五六尺,枝条、花、叶皆若李,惟子小若樱桃,赤色而味甘酸,核随子熟。六月采根并实,取核中仁用。陆机《草木疏》云:棠棣,即郁李也。一名雀梅,亦日车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成实如李子,可食。今近京人家园圃植一种,枝茎作长条,花极繁密而多叶,亦谓之郁李,不堪入药用。

《药性论》云:郁李人,臣,味苦、辛。能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根治齿痛,宣结气,破结聚。

陶隐居云:山野处处有。子熟赤色,亦可啖之。

《日华子》云:郁李人。通治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又云:根,凉,无毒。治小儿热发,作汤浴,风蚛牙,浓煎含之。

雷公云:凡采得,先汤浸,却削上尖、去皮令争,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乾,研如膏用。

韦宙《独行方》:疗脚气浮肿,心腹满,大小便不通,气急喘息者。以郁李人十二个,捣碎,水研取汁,薏苡人捣碎如粟米,取三合,以汁煮米作粥。空腹食之,佳。

《必效方》:疗癖。取车下李人,微汤退去皮及并人者,与乾面相拌,捣之为饼。如犹乾和淡水,如常搜面作饼,大小一如病人掌。为二饼,微炙使黄,切#15令至熟。空腹食一枚,当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饮热粥汁,以利为度。若至午后痢不止,即以醋饭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二日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马肉等。无不效。

《食疗》云:气结者,酒服人四十九粒,更泻尤良。又破癖气,能下四肢水。

《外台秘要》:张文仲治齲齿。以郁李根白皮,水煮浓汁含之。冷即易,吐出虫。

《杨氏产乳方》:疗身体肿满水气急,卧不得。郁李人一大合捣为末,和麦面搜作饼子与吃,入口即大便通,利气,便差。

《衍义》曰:郁李人,其子如御李子,至红熟堪啖,微涩。其人,汤去皮,研极烂,入生龙脑,点赤目。陕西甚多。根煎汤,渫风蚛牙。

莽草

味辛,苦,温,有毒。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令入眼。一名葞,一名春草。生上谷山谷及冤句。五月采叶,阴乾。

《图经》曰:莽草,亦曰□草。出上谷及冤句,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木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五月、七月采叶,阴乾。一说藤生,绕木石间中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皆用□草。今医家取其叶煎汤,热含少顷间吐之,以治牙齿风蚛甚效。此木也,而《尔雅˙释草》云:葞,春草。释曰:药草,莽草也。郭璞云:一名芒,芒、□,音近故尔。然谓之草者,乃蔓生者是也。

《药性论》云:□草,臣。能治气#16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与白敛、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贴#17毒肿,乾即更易上。

陶隐居云:今东间处处皆有,叶青新烈者良。人用捣以和米,内水中,鱼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无妨。莽草字亦作□字,今俗乎为□草也。□,音罔。

《日华子》云;治皮肤麻痹,并浓煎汤淋。风蚛牙痛,喉痹,亦浓煎汁含后净漱口,良。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便取叶细锉,又,生甘草、水蓼二味并细锉,用生稀绢袋盛毒木叶,於甑中,上甘草、水蓼同蒸一日,去诸药二件,取出晒乾用之。勿用尖有孪生者。

《圣惠方》:治牙齿蚛孔,疼痛及有虫。用□草为末,绵裹内蚛孔中,或於痛处咬之,低头吐津勿咽之,疼痛便定。又方:治疗痈发肿坚结成核。□草一两为末,鸡子白和傅於帛上,贴之,日二易之,差。

《肘后方》:治痈疮未溃。□草末,鸡子白涂纸厚贴上,燥复易,得痛良。又风齿疼,颊肿。用五两,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漱吐之,一日尽。

《周礼》:前氏掌除蠹物,以□草熏之则死。

《衍义》曰:莽草,今人呼为□草。浓煎汤,淋渫皮肤麻痹。《本经》一名春草。诸家皆谓为草,今居木部,《图经》亦然。今世所用者,皆木叶也。如石南,枝、梗乾则绉,揉之,其嗅如椒。《尔雅˙释草》云:葞,春草。释曰:今莽草也。与《本经》合,今当具言之。石南条中,陶隐居注云:似□草,凌冬不凋。诚木无疑。

黄药根

味苦,平,无毒。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茎似小桑,生岭南。

《图经》曰:黄药根,生岭南,今夔、峡#18州郡及#19明、越、秦、陇州山中亦有之,以忠、万州者为胜。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茎似小桑,十月采根。秦州出者谓之红药子,叶似荞麦,枝梗赤色,七月开白花,其根初采湿时红赤色,暴乾即黄。开州兴元府又产一种药子,大抵与黄#20药相类。主五脏邪气,治肺压热,除烦躁,亦入马药用。春采根,暴乾。

《经验方》:治咯血。黄药、汉防己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小麦二十粒同煎,食后温服。

《简要济众》: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为末。每服二钱匕,煎薄荷汤下。良久,以新汲水调面末二匙头服之。又方:傅疮药。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傅疮上,乾即旋傅之。

《衍义》曰:黄药,亦治马心肺#21热,有功。

檞若

味甘、苦,平,无毒。主痔,止血,疗血痢,止渴。取脉炙用之。皮,味苦。水煎浓汁,除蛊及瘘,俗用甚效。

《图经》曰:檞若,《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山林多有之。木高丈余,若即叶也,与栎相类,亦有斗,但小不中用耳。不拘时采。其叶并皮用。葛洪洗诸败烂疮、乳疮,并用此皮。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斛皮亦可单用。主治恶疮,煎汤洗之良。

《日华子》云:檞皮,味涩。能吐瘰疬,涩五脏。

《圣惠方》:治冷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用斛叶捣末,每服三钱,水一盏,葱白七寸,煎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又方:治蝼蛄咬。用斛叶烧灰细研,以泔别浸斛叶,取洗疮拭之,内少许灰於疮中,立效。

《简要济众方》:治吐血。斛叶不拘多少捣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取五七分,和滓服。

《子母秘录》:治小儿及大人赤白痢。新斛皮一斤,去黑皮,细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更煎如膏,和酒服,立差。

《衍义》曰:檞若,亦有斗,但不及栎木,虽坚而不堪充材。叶微炙,炒槐花减拼叶之半,同为末,米饮调服,治初得肠风及血痔,热多者尤佳。为炭,但不及栎木。

桐叶

味苦,寒,无毒。主恶蚀疮着阴。皮,主五痔,杀三虫,疗贲豚气病。花#22,主傅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桐柏山谷。

《衍义》曰:桐叶,《经》纷注不指定是何桐,致难执用。今具四种桐,各有始嘹,条其状列於后:一种白桐,可斫琴者,叶三校,二开白花,亦不结子。

《药性论》云:皮能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一种荏桐,早春先开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子或作桐油。

《日华子》云:桐油,冷,微毒。一种梧桐,四月开淡黄小花,一如枣花。枝头出丝,堕地成油,沾渍衣履。五六月给桐子。今人收炒作果,动风气。此是《月令》清明之日,桐始华者。一种冈桐,无花,不可作琴,体重。

无食子

味苦,温,无毒。主赤白痢,肠滑,生肌肉。出西戎。一名没石子。

《唐本》注云:生沙碛闲。树似柽。

今注:一名没石子也。出波斯国。主小儿疳□,能黑髭发,治阴疮,阴汗。乱中和气。唐本先附。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无食子,使。治大人、小儿大腹冷,滑痢不禁。

《海药》云:谨按徐表《南荆记》云:波斯国,大小如药子。味温、平,无毒。主肠虚冷痢,益血生精,乌髭发,和气安神,治阴毒痿。烧灰用。张仲景使治阴汗,取烧灰,先以微温汤浴了,即以帛微裛后傅灰囊上,甚良。波斯每食以代果,番胡呼为没食子,今人呼墨食子。转谬矣。

雷公云:墨石子,凡用勿令犯铜、铁,并被火惊者。颗小、文细,上无杴#23米者妙。用浆水於砂盆中,或硬青石上研令尽,却焙乾研了用,勿捣,能为乌犀色。

《官气方》:治小儿久痢不效。没石子二个切,熬令黄色,研作馄饨食之。

《衍义》曰:无食子,今人合他药染髭。

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阴痿。一名雷矢,一名雷实。赤者杀人。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暴乾。荔实、厚朴为之使,恶葛根。

《药性论》云:雷丸,君,恶蓄根,味苦,有小毒。能逐风。芫花为使。主癫痫狂走,杀蛔虫。

陶隐居云:今出#24建平、宜都间。累累相连如丸。《本经》云利丈夫,《别录》云久服阴痿,於#25事相反也。

《唐本》注云:雷丸,竹之苓也。无有苗蔓,皆零无相连者。今出房州、金州。

禹锡云:按范子云:雷矢出汉中,色白者善。

吴氏云:雷丸,神农:苦。黄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鹊:甘,无毒。季氏:大寒。

雷公云: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宿了,铜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出,日乾。却以酒拌,如前从巳至未蒸,日乾用。

《经验前方》:下寸白虫。雷丸一味,水浸软去皮切,焙乾为末。每有病者,五更初,先食炙肉少许,便以一钱匕药,稀粥调半钱服之,服时须六衙及上半月日,虫乃下。

胡椒

味辛,大温,无毒。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辣。

禹锡云:按《日华子》云: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及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蕈毒。

《海药》云: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诸国。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不宜多服,损肺。一云向阴者澄茄,向阳者胡椒也。

雷公云:凡使,只用内无皱壳者,用力大。汉椒使壳,胡椒使子。每修事,即於石糟中碾碎成粉。

《食疗》云: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酒服之佳。亦宜汤服。若冷气,吞三七枚。

《衍义》曰: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止,甚验。过剂则走气。大肠寒滑亦用,须各以他药佐之。

苏方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苦酒煮五两,取浓汁服之效。

《唐本》注云:此木用染色者。出南海、昆仑来,交州、爱州亦有。树似庵罗,叶若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生青熟黑。

陈藏器云:苏方,寒。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唐本先附。

雷公云:凡使,去上粗皮并节子。若有中心文横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色,其效倍常百等。须细判了重筛,拌细条梅枝蒸,从巳至申出,阴乾用。

《肘后方》:治血运。苏方三两细锉,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差。若无苏方,取绯衣煮汁服亦得。

《海药》云:谨按徐表《南海记》:生海畔。叶似降,木若女桢。味平,无毒。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怯起,冲心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此法,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差。

白杨树皮

味苦,无毒。主毒风脚气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气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酒渍服之。取叶圆大,蒂小,无风自动者。

《图经》曰:白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北土尤多,人种於墟墓间。株大叶圆如梨,皮白,木似杨,故名白杨。采其皮无时。

《衍义》曰:白杨,陕西甚多,永、耀间居人修盖,多此木也。然易生根,斫木时碎札入土即生根,故易以繁植,非止墟墓间,於人家舍前后及夹道,往往植之,土地所宜尔。风才至,叶如大雨声,叶梗故如是。又谓无风自动,则无此事。

桄榔子

味苦,平,无毒。主宿血。其木似栟榈坚硬。斫其内有面,大者至数斛,食之不饥。其皮堪作绠。生岭南山谷。今附。

《图经》曰:桄榔,生岭南山谷,今二广州郡皆有之,人家亦植於庭除间。其木似栟榈而坚硬,斫其间有面,大者至数石,食之不饥。其皮至柔,皮#26韧可以作绠。其子作穗生木端,不拘时月采之。

《海药》:谨按《岭表录》云:生广南山谷。树身、皮、叶与蕃枣、槟榔等小异。然叶下有发如粗马尾,广人用织巾子。木皮内有面,食之极有补益,虚羸乏损,腰脚无力,久服轻身辟谷。录异》云:桄榔盖以此也。

榉树皮

大寒。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唐本》注云:此树所在皆有,多生溪涧水侧。叶似樗而狭长。树大者连抱,高数仞,皮极粗厚。殊不似檀。俗人取煮汁,以疗水及断痢,取小#27叶挼贴火烂疮,有效。

《衍义》曰:榉木皮,今人呼为榉柳。然叶似柳非柳,谓槐非槐。木最大者,高五六十尺,合二三人抱。湖南、北甚多,然亦下材也,不堪为器用。嫩皮,取以缘栲栳与箕唇。

钓樟根皮

主金疮止血。

陶隐居云:出桂阳、邵陵诸处,亦呼作鸟樟,方家少用,而俗人多识此。刮根皮屑以疗金疮,断血易合,甚验。

《唐本》注云:钓樟,生梆州山谷。树高丈余。叶似楠音南叶而尖长,背有赤毛,若楠枇杷叶。八月、九月采根皮,日乾也。

千金藤

主一切血毒诸气,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疟瘴,痰嗽不利,痈肿,蛇犬毒,药石发,癫痫,悉主之。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黑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今附。

陈藏器云:有数种,南北名模不同,大略主痰相似,或是皆近於藤。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南北所用若取的称,未知孰是?其中有草,今并入木部,草部亦重载也。

南烛枝叶

味苦,平,无毒。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变白去老。取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暴,米粒紧小正黑如坚珠,袋盛之可适远方。日进一合,不饥,益颜色,坚筋骨,能行。取汁炊饭名乌饭,亦名乌草,亦名牛筋。言食之健如牛筋也。色赤名文烛。生高山,经冬不凋。今附。

《图经》曰:南烛,《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高山,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陵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其种是木而似草,故号为之。

禹锡云:按《日华子》云:黑饭草,益肠胃。捣汁浸蒸,晒乾服。又名南烛也。

无患子皮

有小毒。主浣垢,去面~,喉痹,内喉中,立开。又主飞尸。子中人,烧令香,辟恶气,其子如漆珠。生南#28谷大树。一名噤娄,一名桓。今附。

《日华子》云:无患子皮,平。

《纂文》:无患,木名也。实可以去垢,核黑如瑿。问栌木曰:无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无患,此木能作#29符,劾百鬼,则以此木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恶,竞取为器,用以厌鬼,故号无患也。

《衍义》曰:无患子,今释子取以为念珠,出佛经。惟取紫红色小者佳。今入药绝少,西洛亦有之。

梓白皮

味苦,寒,无毒。主热,去三虫,疗目中疾。叶,捣傅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河内山谷。

陶隐居云:此即梓树之皮。梓亦有三种,当用拌素不腐者。叶疗手脚火烂疮。桐叶及此以肥堵之法未见,应在商丘子《养猪经》中。

《日华子》云: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梓树皮有数般,惟楸梓佳,余即不堪用。

《图经》曰:梓白皮,生河内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桐而叶小,花紫。《尔雅》曰:椅,梓。郭璞注云:即楸#30也。《诗˙墉风》云:椅、桐、梓、漆。陆机云:梓者,楸#31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梓实桐皮曰椅,大同而小异也。又一种鼠梓,一名楰,亦楸之属也。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四竟

#1三:原作『二』,据晦明轩本改。

#2仲:原作『中』,据晦明轩本改。

#3肿:晦明轩本作『蛊』。

#4出:晦明轩本作『消』。

#5椿:晦明轩本作『春』。下同。

#6沐头长发:原作『沐发长头』,据晦明轩本改。

#7昏:原作『措』,据晦明轩本改。

#8苦:晦明轩本作『咸』。

#9密:原作『蜜』,据晦明轩本改。

#10便:晦明轩本作『儿』。

#11者: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12温:晦明轩本作『煎』。

#13刷:原作『别』,据晦明轩本改。

#14矫:晦明轩本作『矮』。

#15切:晦明轩本作『勿』。

#16气:晦明轩本作『风』。

#17贴:原作『叶』,据晦明轩本改。

#18峡: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19及:原作『义』,据晦明轩本改。

#20黄: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1肺:原作『脚』,据晦明轩本改。

#22花:原作『梧杞』二字,据晦明轩本改。

#23杴:晦明轩本作『楸』。

#24出:原作『亦』,据晦明轩本改。

#25於: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6皮:晦明轩本作『坚』。

#27小:晦明轩本作『嫩』。

#28南:晦明轩本作『山』。

#29作:原作『似』,据晦明轩本改。

#30楸:原作『椒』,据晦明轩本改。

#31楸:原作『椒』,据晦明轩本改。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四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 寇宗奭

2017-04-1608:48:38

|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四
|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四

宋通直郎辨验药材寇宗奭编撰

宋太医助教辨验药材许洪校正

木部下品

巴豆

味辛,温,生温熟寒,有毒。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杀斑猫毒。可炼饵之,益血脉,令人色好,变化与鬼神通。一名巴椒。生巴郡川谷。八月采,阴乾。用之去心、皮。芫花为之使,恶蘘草,畏大黄、黄连、藜芦。

《图经》曰:巴豆,出巴郡川谷。今嘉、眉、戎州皆有之。木高一二丈。叶如樱桃而厚大,初生青,后渐黄赤,至十二月叶渐凋,二月复渐生,至四月旧叶落尽,新叶齐生,即花发成穗,微黄色。五六月结实作房,生青,至八月熟而黄白,类白豆蔻,渐渐自落,即收之。一房共有三瓣,一瓣有实一粒,一房共实三#1粒也。戎州出者,壳上有纵文,隐起如线,一道至两三道。彼土人呼为金线巴豆,最为上等,它处稀有。

陶隐居云:出巴郡。似大豆,最能泻人,新者佳,用之皆去心皮,乃秤。又熬令黄黑,别捣如膏,乃和丸散尔。道方亦有炼饵法,服之乃言神仙。人吞一枚便欲死。而鼠食之,三年重三十斤,物性乃有相耐如此尔。

《唐本》注云:树高丈余。叶似樱桃叶,头微赤,十二月叶渐凋,至四月落尽,五月叶渐生,七月花,八月结实,九月成,十月采。其子三枚共蒂,各有壳裹。出眉州、嘉州者良。

陈藏器曰:巴豆,主症癖痃气,痞满,腹内积聚,冷气血块,宿食不消,痰饮吐水。取青黑大者,每日空腹服一枚,去壳,勿令白膜破,乃作两片,并四边不得有损缺,吞之,以饮压令下。少间腹内热如火,痢出恶物。虽痢不虚,若久服亦不泻。白膜破者弃之。

《日华子》云:通宣一切病,泄壅滞,除风补劳,健胃开脾,消痰破血,排脓消肿毒,杀腹脏虫,治恶疮息肉及疥癞丁肿。凡合丸散,炒不如去心膜煮五度,换水各煮一沸。

雷公云:凡使巴之与豆及刚子,须在仔细认,勿误用,杀人。巴颗小紧实,色黄;豆即颗有三棱,色黑;若刚子,颗小似枣核,两头尖。巴与豆即用,刚子勿使。凡修事巴豆,敲碎,以麻油并酒等可煮巴豆了,研膏后用。每修事一两,以酒、麻油各七合。尽为度。

《圣惠方》:治中风口喎。巴豆七枚,去皮烂研。喎左涂右手心,喎右涂左手心,仍以暖水一盏,安向手心,须臾即便正,洗去药并频抽掣中指。又方:治牙疼。用巴豆一粒,煨至黄熟,去壳,用蒜一瓣,切一头,作盖,剜去中心,可安巴豆在内,以盖子合之。用绵裹,随患处左右塞耳中。

《外台秘要》:文仲#2方,主唯腹大动摇水声,皮肤黑,名曰水肿#3。巴豆九十枚去心、皮,熬令黄,捣丸如小豆大。水下二丸,以利为度。勿饮酒。

《千金方》:治寒癖宿食,久饮不消,大便秘。巴豆仁一升,清酒五升,煮三日三夜,研令大熟,合酒微火煎之,丸如胡豆大。每服一丸,水下。欲吐者,服二丸。

《千金翼》:治小儿身肿,并手足肿兼瘾疹。巴豆五十枚去皮、心,以水二升,煎取一升,用绵於汤中随手拭之。

《经验方》:治耳卒聋。巴豆一粒,蜡裹,针刺令通透用,塞耳中。又方:治箭镞入骨不可拔。取巴豆微熬,与蜣螂同研,涂所伤处,斯须痛定,微痒忍之,待极痒不可忍,便撼动箭镞,即拔之,立出。

《十全方》:治疥疮。巴豆十粒,火炮过黄色,去皮膜,右顺手研如面,入酥少许,腻粉少许,同研匀,爪破,以竹篦子点药,不得落眼裹及外肾上。如熏炙着外肾,以黄丹涂,甚妙。

蜀椒

味辛,温、大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气,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澼下痢,泄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疸,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一名巴椒,一名蓎藙蓎音唐,藙音毅。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实,阴乾。杏仁为之使,畏款冬。

《图经》曰:蜀椒,生武都川谷及巴郡,今归、峡及蜀川、陕洛间人家多作园圃种之。高四五尺,似茱萸而小,有锋刺。叶坚而滑,可煮饮食,甚辛香。四月结子,无花,但生於叶间,如小豆颗而圆,皮紫赤,八月采实,焙乾。此椒,江淮及北土皆有之,茎、实都相类,但不及蜀中者,皮肉厚、腹里白、气味浓烈耳。

《药性论》云:椒目,使,治十二种水气。味苦、辛,有小毒。主和巴豆、菖蒲、松脂以蜡溶为筒子,内耳中,抽肾气虚,耳中如风水呜,或如打钟磬之声,若暴聋,一日一易,若神验。

《唐本》注云:椒目,味苦,寒,无毒。主水腹胀满,利小便。今椒出金州西城者最佳。

《日华子》云:汉椒,破症结,开胃,治天行时气温疾,产后宿血,治心腹气,壮阳,疗阴汗,暖腰膝,缩小便。椒目主膀胱急。又云:椒叶,热,无毒。治贲豚,伏梁气及内外肾钓,并霍乱转筋。

雷公云:一名南椒。凡使,须去目及闭口者不用,其椒子先须酒拌令湿蒸,从巳至午,放冷密盖,除向下火四畔,无气后取出,使入瓷器中盛,勿令伤风用也。

《圣惠方》:治因热取凉睡,有蛇入口中挽不出。用刀破蛇尾,内生椒三二粒,裹着,须臾即出。

《外台秘要》:治疮肿。生椒末、面、釜下土末之,以大醋和,傅之。

《千金方》:有人阴冷,渐渐冷气入阴囊肿满,恐死,日夜疼闷不得眠。取生椒择之洗净,以布帛裹着丸囊,令厚半寸,须臾热气大通,日再易之,取出#4差。

《孙真人方》:十月勿食椒,食之损气伤心,令人多忘。又方:治心腹俱痛。以布裹椒薄注上火,熨令椒汗出,良。

《斗门方》:治腹内虚冷,久服驻颜。用生椒择去不拆者,除其黑子,用四十粒,以浆水浸经一宿,尽令口合,空心新汲水下。去积年冷,暖脏腑,久服则能驻颜,黑发,明目,令人思饮食,妙。

《胜金方》:治好食生茶。用椒末不限多少,以糊丸如梧桐子大,茶下十丸。

《衍义》曰:蜀椒,须微炒使汗出,又须去附红黄壳。去壳之法:先微炒,乘热入竹筒中,以梗椿#5之。播取红,如未尽,更拣,更椿,以尽为度。凡用椒须如此。其中子谓之椒目,治盗汗尤功。将目微炒,捣为极细末,用半钱匕,以生猪上唇煎汤一合,调,临睡服,无不效。盖椒目能行水,又治水蛊。

皂荚

味辛、咸,温,有小毒。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乾。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

《图经》曰:皂荚,出雍州川谷及鲁邹县,今所在有之,以怀、孟州者为胜。木极有高大者。此有三种:《本经》云:形如猪牙者良。陶隐居云:长尺二者良。《唐》注云:长六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今医家作疏风气丸、煎多用长皂荚,治齿及取积药多用猪牙皂荚,所用虽殊,大抵性味不相远。

《唐本》注云:此物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其尺二寸者,粗大长虚而无润;若长六七寸,圆厚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皂荚,使。主破坚症,腹中痛,能堕胎。又曰:将皂荚於酒中,取尽其精,於火内煎之成膏,涂帛,贴一切肿毒,兼能止疼痛。

陈藏器云:鬼皂荚作浴汤,去风疮疥癣,挼叶去衣垢,沐头长发#6。生江南泽畔,如皂荚,高一二尺。

《日华子》云:通关节,除头风,消痰,杀劳虫,治骨蒸,开胃及中风口噤。入药去皮、子,以酥炙用。

雷公云:凡使,须要赤腻肥并不蚛者,然用新汲水浸一宿了,用铜刀削上粗皮,用酥反覆炙,酥尽为度。然出捶之,去子捣筛。皂荚一两,酥二分,子收得。拣取圆满坚硬不蚛者,用瓶盛下水於火畔煮,待泡熟,剥去硬皮一重了,取向里白嫩肉,消去黄,用铜刀细切,於日中乾用,其子消人肾气。

《圣惠方》:治时气三日,头痛烦热。用皂角烧作灰为末,非时新汲水一中盏,生姜汁、蜜各少许,和二钱服之。先用暖水淋浴后服药,须臾汗出愈。

《外台秘要》:治卒中风口喎。以皂角五两,去皮为末,以三年大醋和。左喎涂左,右喎涂右,乾更傅之,差。又方:溺死一宿者尚活,捣皂角绵裹,内下部,须臾出水即活。

《千金方》:齆鼻。炙皂角末如小豆,以竹管吹入鼻中。

《肘后方》:卒肿满身面洪大。皂角剥炙令黄,锉三升,酒一斗渍,合器煮沸,服一升,日三服,频作。

《经验方》:治食气遍身黄肿,气喘,食不得,心胸满间。不蛀皂角去皮及子,涂好醋炙令焦,为末一钱匕,巴豆七枚去油、膜,二件以淡醋及研好墨,为丸如麻子大,每服三丸,食后陈橘皮汤下,日三服。隔一日增一丸,以利为度。如常服,消酒食。

《梅师方》:治霍乱转筋。皂荚末,吹一小豆入鼻中,得嚏便瘥。

《孙真人方》:治大小便不通,关格不利。烧皂荚细研,粥饮下三钱,立通。

《简要济众方》:治中风口噤不开,涎潮吐涎方:皂角一挺去皮,涂猪脂炙令黄色,为末。每服一钱匕,非时温酒服。如气实脉盛,调下二钱匕。如牙关不开,用白梅揩齿,口开即灌药,吐出风涎差。

《灵苑方》:治急喉闭,逡巡不救方:以皂荚去皮、子,生半两为末。每服少许,以箸头点肿处,更以醋调药末,厚傅项下,须臾便破,少血出,即死愈。

《孙尚药方》:治卒中风,昏昏若醉,形体昏#7闷,四肢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似利,微有涎出,斯须不治,便为大病,故伤人也。此证风涎潮於上,膈痹气不通,宜用救急稀涎散。猪牙皂角四挺,须是肥实不蚛,削去黑皮,晋矾一两,光明通莹者,二味同捣罗为细末,再研为散。如有患者,可服半钱,重者三字匕,温水调灌下。不大呕吐,只是微微涎稀冷,出或一升二升。当时惺惺,次缓而调治。不可便大段吐之,恐过伤人命。累经效,不能尽述。

《感应神仙传》:崔言者,职隶左亲骑军,一旦得疾,双眼昏,咫尺不辨人物,眉发自落,鼻梁崩倒,肌肤有疮如癣,皆为恶疾,势不可救。因为洋州骆谷子归寨使,遇一道流,自谷中出,不言名姓,授其方曰:皂角刺一二斤为灰,蒸久晒研为末。食上浓煎大黄汤调一钱匕,服。一旬鬓发再生,肌肤悦润,愈,眼目倍常明。得此方后却入山,不知所之,又铁砧以煅金银,虽百十年不朽,以捶皂荚,则一夕碎破。

《衍义》曰:皂荚,其子炒,春去赤皮、仁。将骨浸软,煮熟,以糖渍之,可食。主宣导五脏风热壅。其荚不蚛肥者,微炙,为末一两,入生白矾末半两,腻粉半两。风涎潮塞气不通,温水调一二钱。但过咽关,须吐涎。凡用白矾者,分隔下涎也。又暑中湿热时,或久雨,合苍朮服,辟温疫邪湿气。

诃梨勒

味苦,温,无毒。主冷气,心腹胀满,下食。生交、爱州。

《图经》曰:诃梨勒,生交、爱州,今岭南皆有,而广州最盛。株似木梡,花白。子似栀子,青黄色,皮肉相着。七月、八月实熟时采,六路者佳。《岭南异物志》云:广州法性寺佛殿前有四五十株,子极小而味不涩,皆是六路。每岁州贡,只以此寺者。寺有古井,木根蘸水,水味不苦#8。每子熟时,有佳客至,则院僧煎汤以延之。其法用新摘诃子五枚,甘草一寸,皆碎破,汲木下井水同煎,色若新茶。今其寺谓之乾明,旧木犹有六七株。古井亦在。南梅风俗尚贵此汤,然煎之不必尽如昔时之法也。刘禹锡《传信方》云:予曾苦赤白下,诸药服遍久不差,转为白脓。令狐将军传此法:用诃梨勒三枚上好者,两枚炮取皮,一枚生取皮,同末之,以沸浆水一两合服之,淡水亦得。若空水痢,加一钱匕甘草末;若微有脓血加二匕;若血多加三匕,皆效。

《药性论》云:诃梨勒,使,亦可单用,味苦、甘。能通利津液,主破胸膈结气,止水道,黑髭发。

《日华子》云:消痰下气,除烦治水,调中,止泻痢,霍乱,贲豚肾气,肺气喘急,消食开胃,肠风泻血,崩中带下,五膈气,怀孕未足月人漏胎,及胎动欲生,肠闷气喘。并患痢人后分急痛,并产后阴痛,和蜡烧熏及热煎汤熏,通手后洗。

禹锡云:按萧炳云:苦、酸。下宿物,止肠澼久泄,赤白痢。波斯舶上来者,六路,黑色,肉厚者良。

雷公云:凡使,勿用毗梨勒、□梨勒、榔精勒、杂路勒,若诃梨勒文只有六路。或多或少,并是杂路勒,毗路勒个个毗,杂路勒皆圆路,文或八路至十三路,号曰榔精勒,多涩,不入用。凡修事,先於酒内浸,然后蒸一伏时。其诃梨勒、以刀削路,细锉,焙乾用之。

《经验方》:治嗽气,嗽久者亦主之。生诃梨一枚,含之咽汁。差后口爽,不知食味,却煎槟榔汤一碗服之,立便有味。此知连州银坑官成密#9方。

《外台秘要》:治一切风痰,风霍乱,食不消,大便涩。诃梨三枚,捣取皮。和酒顿服,三五度良。

《广济方》:治呕逆不能食。诃梨勒皮二两,去核,熬为末,一蜜和丸梧桐子大。一空心服二十丸,日二服。

《孙真人方》:治常患气。诃梨三枚,湿纸裹煨,纸乾即剥去核,细嚼。以生乳一升,下之,日三服。

《衍义》曰:诃梨勒,气虚人亦宜。缓缓煨热,少服。此物虽涩肠,而又泄气,盖其味苦涩。

柳花

味苦,寒,无毒。主风水黄疸,面热黑,痂疥恶疮,金疮。一名柳絮。叶,主马疥痂疮。取煎煮以洗马疥,立愈。又疗心腹内血,止痛。实,主溃痈,逐脓血。子汁,疗渴。生琅邪川泽。

陶隐居云:柳,即今水杨柳也。花熟,随风状如飞雪。陈元方以为譬,当用其未开时。子亦随花飞,正应水渍汁尔。柳花亦宜贴灸疮。皮、叶疗漆疮。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苦柳花,使。主止血,治湿痹,四肢孪急,膝痛。

《日华子》曰:叶治天行热病,丁疮,传尸骨蒸劳,汤火疮,毒入腹热闷,服金石药人发大热闷,并下水气。煎膏,续筋骨,长肉止痛。牙痛煎含,枝煎汁可消食也。

《外台秘要》:治黄疸。柳枝以水一斗,煮取浓汁半升,服令尽。

《衍义》曰:柳华,《经》曰味苦,即是初生有黄蕊者也。及其华乾,絮方出,又谓之柳絮。收之,贴灸疮及为茵褥。絮之下连小黑子,因风而起,得水湿处便生,如地丁之类,多不因种植,於人家庭院中自然生出,盖亦如柳絮兼子而飞。陈藏器之说是。然古人以絮为花,陶隐居亦曰:花随风,状如飞雪。误矣。《经》中有实及子汁,诸家不解,今人亦不见用。注:释氏谓柳为尼俱律陀木,其子极细,如人妄因极小,妄果至大,是知小黑子得因风而起。

楝实

味苦,寒,有小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一名金铃子,俗呼为苦楝。根,微寒。疗蛔虫,利大肠。生荆山山谷。

《图经》曰:楝实,即金铃子也。生荆山山谷,今处处有之,以蜀川者为佳。木高丈余,叶密如槐而长。三四月开花,红紫色,芬香满庭间。实如弹丸,生青熟黄,十二月采实。其根采无时。

陶隐居云:处处有。俗人五月五日皆取叶佩之,云辟恶。其根以苦酒摩涂疥,甚良。煮汁作糜食之,去蛔虫。

《唐本》注云:此有两种:有雄有雌,雄者根赤,无子,有毒,服之多使人吐,不能止,时有至死者;雌者根白,有子,微毒。用当取雌者。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楝实,亦可单用。主人中大热狂,失心躁闷,作汤浴,不入汤服。

《日华子》云:楝皮,苦,微毒。治游风热毒,风疹恶疮疥癞,小便#10壮热,并煎汤浸洗。服食须是生子者#11。雌树皮一两,可入五十粒糯米煎煮,杀毒,泻多以冷粥止,不泻以热葱粥发。无子雄树,吐泻杀人。

雷公云:凡采得后晒乾,酒拌浸令湿,蒸,待上皮软,剥去皮,取肉去核。勿单用。其核碎捶,用浆水煮一伏时了。如用使肉,即不使核,使核即不使肉。又花落子,谓之石茱萸。

《外台秘要》:治长虫。楝实,淳苦酒中渍宿,以绵裹,塞谷道中三寸许,日易之。

《经验方》:小儿谷虫,定疼痛。抵圣散:以苦楝二两,白芜荑半两,为末,水一盏,末一钱,煎取二分,放冷,待发时服之。又方:治脏毒下血。以苦楝子炒令黄,为末蜜丸。米饮下十丸至二十丸,甚妙。又方:治丈夫脏气伤,膀胱连小肠等气。金铃子一百个,温汤浸过去皮,巴豆二百个捶微破,面二升,同於铜锅内炒,金铃子赤熟为度,放冷取出,去核为末。每服三钱,非时热酒、醋汤调服并得,其面、巴豆不用也。

椿木

叶味苦,有毒。主洗疮疥,风疽。水煮药汁用之。皮,主甘□。

樗木

根、叶,尤良。

《图经》曰:椿木、樗木,旧并不载所出州土,今南北皆有之。二木形干大抵相类,但椿木实而叶香可啖,樗木疏而气臭,膳夫亦能熬去其气。北人呼樗为山椿,江东人呼为鬼目,叶脱处有痕,如樗蒲子又如眼目,故得此名。其木最为无用,《庄子》所谓吾有大木,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不中绳墨,小枝曲拳,不中规矩。立於途,匠者不顾是也。并采无时。

《唐本》注云:二树形相似,樗木疏、椿木实为别也。

陈藏器云:樗木,味苦,有小毒。皮主赤白久痢,口鼻中疳虫,去疥□,主鬼疰传尸,蛊毒下血。根皮去鬼气,取一握细切,以童儿小便二升,豉一合,宿浸,绞取汁,温#12一沸。三五日一度服。叶似椿,北人呼为山椿,江东人呼为虎目。叶脱处有痕,如白樗,散木也。唐本先附。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樗白皮,使,味苦,微热,无毒。能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住。

萧炳云:樗皮,主疳痢,得地榆同疗之,根皮尤良,俗呼为虎眼树。《本经》椿木,殊不相似。

《日华子》云:樗皮,温,无毒。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入药蜜炙用。

雷公云:椿木根,凡使根,不近西头者上。及不用茎、叶,只用根,采出拌生葱蒸半日,出生葱,细锉,用袋盛挂屋南畔,阴乾用。偏利溺涩也。

《肘后方》:治小儿头生白秃,发不生出。椿、楸、桃叶心取汁,傅之,大效。

《经验方》:治脏毒赤白痢。香椿净洗刷#13,剥取皮,日乾,为末。饮下一钱,立效。

《杨氏产乳方》:疗疳痢困重。樗白皮捣面拌作小颗子。日晒少时,又拌,凡三过,水煮至熟,加盥、醋、酒亦得,频服,多少量儿大小。

《衍义》曰:椿木叶,椿、樗皆臭。但一种有花结子,一种无花不实。世以无花不实,木身大,其干端直者为椿。椿用木叶。其有花而荚,木身小,干多迂娇#14者为樗。樗用根、叶、荚。故日未见椿上有荚者,惟樗木上有。又有樗鸡,故知古人命名曰不言椿鸡,而言樗鸡者,以显有鸡者为樗,无鸡者为椿,其义甚明。用椿木叶,樗木根、叶、荚者,宜依此推穷。

郁李人

味酸,平,无毒。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主齿龈肿,齲丘禹切齿,坚齿,去白虫。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图经》曰:郁李人,《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但云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上,今处处有之。木高五六尺,枝条、花、叶皆若李,惟子小若樱桃,赤色而味甘酸,核随子熟。六月采根并实,取核中仁用。陆机《草木疏》云:棠棣,即郁李也。一名雀梅,亦日车下李。所在山中皆有。其花或白或赤,六月中成实如李子,可食。今近京人家园圃植一种,枝茎作长条,花极繁密而多叶,亦谓之郁李,不堪入药用。

《药性论》云:郁李人,臣,味苦、辛。能治肠中结气,关格不通。根治齿痛,宣结气,破结聚。

陶隐居云:山野处处有。子熟赤色,亦可啖之。

《日华子》云:郁李人。通治五脏,膀胱急痛,宣腰胯冷脓,消宿食,下气。又云:根,凉,无毒。治小儿热发,作汤浴,风蚛牙,浓煎含之。

雷公云:凡采得,先汤浸,却削上尖、去皮令争,用生蜜浸一宿,漉出阴乾,研如膏用。

韦宙《独行方》:疗脚气浮肿,心腹满,大小便不通,气急喘息者。以郁李人十二个,捣碎,水研取汁,薏苡人捣碎如粟米,取三合,以汁煮米作粥。空腹食之,佳。

《必效方》:疗癖。取车下李人,微汤退去皮及并人者,与乾面相拌,捣之为饼。如犹乾和淡水,如常搜面作饼,大小一如病人掌。为二饼,微炙使黄,切#15令至熟。空腹食一枚,当快利。如不利,更食一枚,或饮热粥汁,以利为度。若至午后痢不止,即以醋饭止之。利后当虚。病未尽者,量力一二日更进一服,以病尽为限。小儿亦以意量之,不得食酪及牛、马肉等。无不效。

《食疗》云:气结者,酒服人四十九粒,更泻尤良。又破癖气,能下四肢水。

《外台秘要》:张文仲治齲齿。以郁李根白皮,水煮浓汁含之。冷即易,吐出虫。

《杨氏产乳方》:疗身体肿满水气急,卧不得。郁李人一大合捣为末,和麦面搜作饼子与吃,入口即大便通,利气,便差。

《衍义》曰:郁李人,其子如御李子,至红熟堪啖,微涩。其人,汤去皮,研极烂,入生龙脑,点赤目。陕西甚多。根煎汤,渫风蚛牙。

莽草

味辛,苦,温,有毒。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令入眼。一名葞,一名春草。生上谷山谷及冤句。五月采叶,阴乾。

《图经》曰:莽草,亦曰□草。出上谷及冤句,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木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五月、七月采叶,阴乾。一说藤生,绕木石间中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皆用□草。今医家取其叶煎汤,热含少顷间吐之,以治牙齿风蚛甚效。此木也,而《尔雅˙释草》云:葞,春草。释曰:药草,莽草也。郭璞云:一名芒,芒、□,音近故尔。然谓之草者,乃蔓生者是也。

《药性论》云:□草,臣。能治气#16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疬,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与白敛、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贴#17毒肿,乾即更易上。

陶隐居云:今东间处处皆有,叶青新烈者良。人用捣以和米,内水中,鱼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无妨。莽草字亦作□字,今俗乎为□草也。□,音罔。

《日华子》云;治皮肤麻痹,并浓煎汤淋。风蚛牙痛,喉痹,亦浓煎汁含后净漱口,良。

雷公云:凡使,采得后便取叶细锉,又,生甘草、水蓼二味并细锉,用生稀绢袋盛毒木叶,於甑中,上甘草、水蓼同蒸一日,去诸药二件,取出晒乾用之。勿用尖有孪生者。

《圣惠方》:治牙齿蚛孔,疼痛及有虫。用□草为末,绵裹内蚛孔中,或於痛处咬之,低头吐津勿咽之,疼痛便定。又方:治疗痈发肿坚结成核。□草一两为末,鸡子白和傅於帛上,贴之,日二易之,差。

《肘后方》:治痈疮未溃。□草末,鸡子白涂纸厚贴上,燥复易,得痛良。又风齿疼,颊肿。用五两,水一斗煮取五升,热含漱吐之,一日尽。

《周礼》:前氏掌除蠹物,以□草熏之则死。

《衍义》曰:莽草,今人呼为□草。浓煎汤,淋渫皮肤麻痹。《本经》一名春草。诸家皆谓为草,今居木部,《图经》亦然。今世所用者,皆木叶也。如石南,枝、梗乾则绉,揉之,其嗅如椒。《尔雅˙释草》云:葞,春草。释曰:今莽草也。与《本经》合,今当具言之。石南条中,陶隐居注云:似□草,凌冬不凋。诚木无疑。

黄药根

味苦,平,无毒。主诸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取根研服之,亦含亦涂。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茎似小桑,生岭南。

《图经》曰:黄药根,生岭南,今夔、峡#18州郡及#19明、越、秦、陇州山中亦有之,以忠、万州者为胜。藤生,高三四尺,根及茎似小桑,十月采根。秦州出者谓之红药子,叶似荞麦,枝梗赤色,七月开白花,其根初采湿时红赤色,暴乾即黄。开州兴元府又产一种药子,大抵与黄#20药相类。主五脏邪气,治肺压热,除烦躁,亦入马药用。春采根,暴乾。

《经验方》:治咯血。黄药、汉防己各一两,为末。每服一钱匕,水一盏,小麦二十粒同煎,食后温服。

《简要济众》:治鼻衄不止。黄药子为末。每服二钱匕,煎薄荷汤下。良久,以新汲水调面末二匙头服之。又方:傅疮药。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傅疮上,乾即旋傅之。

《衍义》曰:黄药,亦治马心肺#21热,有功。

檞若

味甘、苦,平,无毒。主痔,止血,疗血痢,止渴。取脉炙用之。皮,味苦。水煎浓汁,除蛊及瘘,俗用甚效。

《图经》曰:檞若,《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山林多有之。木高丈余,若即叶也,与栎相类,亦有斗,但小不中用耳。不拘时采。其叶并皮用。葛洪洗诸败烂疮、乳疮,并用此皮。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斛皮亦可单用。主治恶疮,煎汤洗之良。

《日华子》云:檞皮,味涩。能吐瘰疬,涩五脏。

《圣惠方》:治冷淋,小肠不利,茎中急痛。用斛叶捣末,每服三钱,水一盏,葱白七寸,煎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又方:治蝼蛄咬。用斛叶烧灰细研,以泔别浸斛叶,取洗疮拭之,内少许灰於疮中,立效。

《简要济众方》:治吐血。斛叶不拘多少捣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取五七分,和滓服。

《子母秘录》:治小儿及大人赤白痢。新斛皮一斤,去黑皮,细切,以水一斗,煎取五升,去滓,更煎如膏,和酒服,立差。

《衍义》曰:檞若,亦有斗,但不及栎木,虽坚而不堪充材。叶微炙,炒槐花减拼叶之半,同为末,米饮调服,治初得肠风及血痔,热多者尤佳。为炭,但不及栎木。

桐叶

味苦,寒,无毒。主恶蚀疮着阴。皮,主五痔,杀三虫,疗贲豚气病。花#22,主傅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桐柏山谷。

《衍义》曰:桐叶,《经》纷注不指定是何桐,致难执用。今具四种桐,各有始嘹,条其状列於后:一种白桐,可斫琴者,叶三校,二开白花,亦不结子。

《药性论》云:皮能治五淋,沐发,去头风,生发。一种荏桐,早春先开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子或作桐油。

《日华子》云:桐油,冷,微毒。一种梧桐,四月开淡黄小花,一如枣花。枝头出丝,堕地成油,沾渍衣履。五六月给桐子。今人收炒作果,动风气。此是《月令》清明之日,桐始华者。一种冈桐,无花,不可作琴,体重。

无食子

味苦,温,无毒。主赤白痢,肠滑,生肌肉。出西戎。一名没石子。

《唐本》注云:生沙碛闲。树似柽。

今注:一名没石子也。出波斯国。主小儿疳□,能黑髭发,治阴疮,阴汗。乱中和气。唐本先附。

禹锡云:按《药性论》云:无食子,使。治大人、小儿大腹冷,滑痢不禁。

《海药》云:谨按徐表《南荆记》云:波斯国,大小如药子。味温、平,无毒。主肠虚冷痢,益血生精,乌髭发,和气安神,治阴毒痿。烧灰用。张仲景使治阴汗,取烧灰,先以微温汤浴了,即以帛微裛后傅灰囊上,甚良。波斯每食以代果,番胡呼为没食子,今人呼墨食子。转谬矣。

雷公云:墨石子,凡用勿令犯铜、铁,并被火惊者。颗小、文细,上无杴#23米者妙。用浆水於砂盆中,或硬青石上研令尽,却焙乾研了用,勿捣,能为乌犀色。

《官气方》:治小儿久痢不效。没石子二个切,熬令黄色,研作馄饨食之。

《衍义》曰:无食子,今人合他药染髭。

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气,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阴痿。一名雷矢,一名雷实。赤者杀人。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暴乾。荔实、厚朴为之使,恶葛根。

《药性论》云:雷丸,君,恶蓄根,味苦,有小毒。能逐风。芫花为使。主癫痫狂走,杀蛔虫。

陶隐居云:今出#24建平、宜都间。累累相连如丸。《本经》云利丈夫,《别录》云久服阴痿,於#25事相反也。

《唐本》注云:雷丸,竹之苓也。无有苗蔓,皆零无相连者。今出房州、金州。

禹锡云:按范子云:雷矢出汉中,色白者善。

吴氏云:雷丸,神农:苦。黄帝、岐伯、桐君:甘,有毒。扁鹊:甘,无毒。季氏:大寒。

雷公云:凡使,用甘草水浸一宿了,铜刀刮上黑皮,破作四五片。又用甘草汤浸一宿后蒸,从巳至未,出,日乾。却以酒拌,如前从巳至未蒸,日乾用。

《经验前方》:下寸白虫。雷丸一味,水浸软去皮切,焙乾为末。每有病者,五更初,先食炙肉少许,便以一钱匕药,稀粥调半钱服之,服时须六衙及上半月日,虫乃下。

胡椒

味辛,大温,无毒。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辣。

禹锡云:按《日华子》云:调五脏,止霍乱,心腹冷痛,壮肾气,及主冷痢,杀一切鱼、肉、鳖、蕈毒。

《海药》云:谨按徐表《南州记》:生南海诸国。去胃口气虚冷,宿食不消,霍乱气逆,心腹卒痛,冷气上冲。和气,不宜多服,损肺。一云向阴者澄茄,向阳者胡椒也。

雷公云:凡使,只用内无皱壳者,用力大。汉椒使壳,胡椒使子。每修事,即於石糟中碾碎成粉。

《食疗》云:治五脏风冷,冷气心腹痛,吐清水,酒服之佳。亦宜汤服。若冷气,吞三七枚。

《衍义》曰:去胃中寒痰,吐水,食已即止,甚验。过剂则走气。大肠寒滑亦用,须各以他药佐之。

苏方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苦酒煮五两,取浓汁服之效。

《唐本》注云:此木用染色者。出南海、昆仑来,交州、爱州亦有。树似庵罗,叶若榆叶而无涩,抽条长丈许,花黄,子生青熟黑。

陈藏器云:苏方,寒。主霍乱呕逆,及人常呕吐,用水煎服之。破血当以酒煮为良。唐本先附。

雷公云:凡使,去上粗皮并节子。若有中心文横如紫角者,号曰木中尊色,其效倍常百等。须细判了重筛,拌细条梅枝蒸,从巳至申出,阴乾用。

《肘后方》:治血运。苏方三两细锉,水五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差。若无苏方,取绯衣煮汁服亦得。

《海药》云:谨按徐表《南海记》:生海畔。叶似降,木若女桢。味平,无毒。主虚劳血癖气壅滞,产后恶露不安怯起,冲心腹中搅痛,及经络不通,男女中风,口噤不语。宜此法,细研乳头香,细末方寸匕,酒煎苏方,去滓,调服,立吐恶物,差。

白杨树皮

味苦,无毒。主毒风脚气肿,四肢缓弱不随,毒气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酒渍服之。取叶圆大,蒂小,无风自动者。

《图经》曰:白杨,旧不载所出州土,今处处有之,北土尤多,人种於墟墓间。株大叶圆如梨,皮白,木似杨,故名白杨。采其皮无时。

《衍义》曰:白杨,陕西甚多,永、耀间居人修盖,多此木也。然易生根,斫木时碎札入土即生根,故易以繁植,非止墟墓间,於人家舍前后及夹道,往往植之,土地所宜尔。风才至,叶如大雨声,叶梗故如是。又谓无风自动,则无此事。

桄榔子

味苦,平,无毒。主宿血。其木似栟榈坚硬。斫其内有面,大者至数斛,食之不饥。其皮堪作绠。生岭南山谷。今附。

《图经》曰:桄榔,生岭南山谷,今二广州郡皆有之,人家亦植於庭除间。其木似栟榈而坚硬,斫其间有面,大者至数石,食之不饥。其皮至柔,皮#26韧可以作绠。其子作穗生木端,不拘时月采之。

《海药》:谨按《岭表录》云:生广南山谷。树身、皮、叶与蕃枣、槟榔等小异。然叶下有发如粗马尾,广人用织巾子。木皮内有面,食之极有补益,虚羸乏损,腰脚无力,久服轻身辟谷。录异》云:桄榔盖以此也。

榉树皮

大寒。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唐本》注云:此树所在皆有,多生溪涧水侧。叶似樗而狭长。树大者连抱,高数仞,皮极粗厚。殊不似檀。俗人取煮汁,以疗水及断痢,取小#27叶挼贴火烂疮,有效。

《衍义》曰:榉木皮,今人呼为榉柳。然叶似柳非柳,谓槐非槐。木最大者,高五六十尺,合二三人抱。湖南、北甚多,然亦下材也,不堪为器用。嫩皮,取以缘栲栳与箕唇。

钓樟根皮

主金疮止血。

陶隐居云:出桂阳、邵陵诸处,亦呼作鸟樟,方家少用,而俗人多识此。刮根皮屑以疗金疮,断血易合,甚验。

《唐本》注云:钓樟,生梆州山谷。树高丈余。叶似楠音南叶而尖长,背有赤毛,若楠枇杷叶。八月、九月采根皮,日乾也。

千金藤

主一切血毒诸气,霍乱中恶,天行虚劳疟瘴,痰嗽不利,痈肿,蛇犬毒,药石发,癫痫,悉主之。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黑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今附。

陈藏器云:有数种,南北名模不同,大略主痰相似,或是皆近於藤。生北地者,根大如指,色似漆;生南土者,黄赤如细辛。南北所用若取的称,未知孰是?其中有草,今并入木部,草部亦重载也。

南烛枝叶

味苦,平,无毒。止泄除睡,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长年,令人不饥,变白去老。取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暴,米粒紧小正黑如坚珠,袋盛之可适远方。日进一合,不饥,益颜色,坚筋骨,能行。取汁炊饭名乌饭,亦名乌草,亦名牛筋。言食之健如牛筋也。色赤名文烛。生高山,经冬不凋。今附。

《图经》曰:南烛,《本经》不载所出州土,云生高山,今惟江东州郡有之。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陵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不拘时采其枝、叶用。亦谓之南烛草木。其种是木而似草,故号为之。

禹锡云:按《日华子》云:黑饭草,益肠胃。捣汁浸蒸,晒乾服。又名南烛也。

无患子皮

有小毒。主浣垢,去面~,喉痹,内喉中,立开。又主飞尸。子中人,烧令香,辟恶气,其子如漆珠。生南#28谷大树。一名噤娄,一名桓。今附。

《日华子》云:无患子皮,平。

《纂文》:无患,木名也。实可以去垢,核黑如瑿。问栌木曰:无患何也?答曰:昔有神巫曰无患,此木能作#29符,劾百鬼,则以此木为棒杀之。世人相传,以此木为众鬼所恶,竞取为器,用以厌鬼,故号无患也。

《衍义》曰:无患子,今释子取以为念珠,出佛经。惟取紫红色小者佳。今入药绝少,西洛亦有之。

梓白皮

味苦,寒,无毒。主热,去三虫,疗目中疾。叶,捣傅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河内山谷。

陶隐居云:此即梓树之皮。梓亦有三种,当用拌素不腐者。叶疗手脚火烂疮。桐叶及此以肥堵之法未见,应在商丘子《养猪经》中。

《日华子》云:煎汤洗小儿壮热,一切疮疥,皮肤瘙痒。梓树皮有数般,惟楸梓佳,余即不堪用。

《图经》曰:梓白皮,生河内山谷,今近道皆有之。木似桐而叶小,花紫。《尔雅》曰:椅,梓。郭璞注云:即楸#30也。《诗˙墉风》云:椅、桐、梓、漆。陆机云:梓者,楸#31之疏理,白色而生子者为梓,梓实桐皮曰椅,大同而小异也。又一种鼠梓,一名楰,亦楸之属也。

图经衍义本草卷之二十四竟

#1三:原作『二』,据晦明轩本改。

#2仲:原作『中』,据晦明轩本改。

#3肿:晦明轩本作『蛊』。

#4出:晦明轩本作『消』。

#5椿:晦明轩本作『春』。下同。

#6沐头长发:原作『沐发长头』,据晦明轩本改。

#7昏:原作『措』,据晦明轩本改。

#8苦:晦明轩本作『咸』。

#9密:原作『蜜』,据晦明轩本改。

#10便:晦明轩本作『儿』。

#11者: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12温:晦明轩本作『煎』。

#13刷:原作『别』,据晦明轩本改。

#14矫:晦明轩本作『矮』。

#15切:晦明轩本作『勿』。

#16气:晦明轩本作『风』。

#17贴:原作『叶』,据晦明轩本改。

#18峡: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19及:原作『义』,据晦明轩本改。

#20黄: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1肺:原作『脚』,据晦明轩本改。

#22花:原作『梧杞』二字,据晦明轩本改。

#23杴:晦明轩本作『楸』。

#24出:原作『亦』,据晦明轩本改。

#25於:原脱,据晦明轩本补。

#26皮:晦明轩本作『坚』。

#27小:晦明轩本作『嫩』。

#28南:晦明轩本作『山』。

#29作:原作『似』,据晦明轩本改。

#30楸:原作『椒』,据晦明轩本改。

#31楸:原作『椒』,据晦明轩本改。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

最新

最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