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会元卷之一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佚名

2017-10-3113:48:18

清微道法枢纽

法序

雷法其来尚矣。未有如是至简至易至验者也。我祖师紫虚元君,敷弘道妙,发露玄微;陈乾坤造化之源,开雷霆机缄之妙;包罗万汇,总统众灵;泄八卦之幽微,显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炁。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炁融。如阳燧取火,方诸召水,磁石吸铁,琥珀拾芥。以炁相召,以类相辅,有如声之应响,影之随形,岂力为之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机而中,不神而灵者,诚也。凡炁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名之机,在此不在彼?人皆神其神,惟圣人则不神所以神。故愒云:莫问灵不灵,莫问验不验,信笔扫将去,莫起一切念。

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则变化无穷矣。当知法本真空,性源澄湛;了一心而通万法,则万法无不具於一心;返万法而照一心,则一心无不定於万法。如是,当知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雷霆者,彰天之威,发道之用者也。明其体用而究其动静,静也得太极之体;动也得太极之用。寂然不动,即道之体,感而遂通,即法之用。如有按图索骏者,孰若不心其心,不迹其迹,无思无为,泰宇既定,真光自发。是故天不言而善应。生生化化之机运於自然中,实当形体谓之天,主宰谓之帝,功用谓之鬼神。雷霆者,乃天之功用也。且夫人身与天地合其体,太极合其变。天地五雷,人本均有。是性无不备矣。

道法枢纽#1

师曰:#2有道中之道,有道中之法,有法中之法。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万物俱寂。道中之法者,静则交媾龙虎,动则叱叱#3雷霆。法中之法者,步罡、掐诀、念咒、书符,外此则皆术数。

师曰:大道无言,可以神会;妙法无传,可以心受。善行持者,行道不行法;善求师者,师心不师人。又曰: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后天而感,感而有情。寂而感,感而寂。非至人,孰能与於此哉。#4

或问:法有先天后天之说者,何耶?师曰:若说先天一也无。道亦强名之耳,何有於法?况一念才动,便属后天,符图咒诀,抑又末耳。

师曰:法无存想,存想非真法;无造作,造作为妖法;无叱喝,叱喝为狂法;无祝赞,祝赞为巫。妙合乎阴阳#5,动静、方圆是也。道贯乎三才,天地人物是也。水、火、木、金、土,应之以五行;东、南、中、西、北,运之以五方。天、地、水、火、风、雷、山、泽,配之以八卦。彼#6泥於术数者,凡#7书符时,以某事作用某窍,如是而按造化,如是而应生克,如此起笔,如此冲发,鬼神之机我得之矣。然不知太极未判之先,孰为阴阳?孰为三才?孰为五行?孰为五方?孰为八卦?故有道之士,撒手行持、不拘#8符篆。

师曰:古云:画符不知窍#9,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於纸上作用,以为符窍。殊不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当於身中而求,不可求於他也。能知此窍#10,即可与言道矣,岂徒法哉。

《太上心法序要》云:收为胎息用为窍,道法之中真要妙。漏泄此语#11,子其味之。

师曰: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谓: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虚空,可水火,可瓦砾,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夫是谓之道法。

师曰: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12,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

师曰:《素问》云:虚无恬淡,真炁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生?人之有病,或寒或热,或轻或重,皆失调摄#13,嗜欲不节,故六气之邪得以乘之。治病以符。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炁也。故曰:符无正形,以黑而灵#14。知此说者,物物可以寓炁,泥丸莎草,亦可济人矣。

师曰:道贯三才为一炁耳#15,天以炁而运行,地以炁而发生,阴阳以炁而惨舒,风雷以炁而动荡,人身以炁而呼吸,道法以炁而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炁,炁由神#16,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一炁冲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所以养其浩然者,施之於法,则以我之真炁,合天地之造化。故嘘为云雨,嘻为雷霆;用将则元神自灵,制邪则鬼神自伏。通天彻地,出幽入明,千变万化,何者非我。倘中无所主,炁散神昏,行持之际,徒以#17符咒为灵,侥幸#18於万一,吾见其不得也矣。

或问:变神之道如何?师曰:元始祖劫,一炁分真。我即元始,元始即我。此即谓之变神。

师曰:法有出於同门,其符同,其诀同,用之辄不验者,诚不至也。诚不至,则自信不及;自信不及,则疑贰之心生;疑贰之心生,则中无所主矣。中既无主,何以感通?故曰:法法皆心法,心通法亦通。

师曰:世有闭目存想#19某神自某方来,有按摩搐缩运内炁与外炁合者。噫!皆妄矣。若得神灵将、将灵神之说,则平居暇日,养神以静,而神自灵。冲炁以和,而炁自真。用之行持,自然神合乎神,炁合乎炁,一举目,一动念,则将吏#20洋洋在左右矣。

师曰:黄帝云: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心。#21知此道者,我大天地,天地小我。庄子云: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知此道者,可与言动静之机。

师曰:雷神往来,倏如飞电。世俗纷举,难以久淹。#22召至疾遣,毋事虚文。

师曰:附体、开光、降将、折指、照水、封臂、摄亡坠旛,其鬼不神,其事不应,皆术数也,非道法也#23。知此者,可明神道设教耳,知道者不为是也#24。

或问:制邪之道如何?师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25子不闻花月之妖不敢见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犹且知惧,况有道之士哉。

或问:炼度之说如何?师曰:炼亡者,先须自炼;度亡者,先须自度,斯炼度之说矣。#26夫人一性圆明,与天地一般长久#27,因贪因着,有死有生。及其四大分离#28,无形可恋,犹执妄心,不知解悟,故轮回於六道,出没於三途。而我太上悯之,故垂教法,俾有道之士,以我之真,觉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炁,返彼之炁;以我之贤,化彼之愚。#29惟在乎澄心定虑,专志行持。一念有差,不成究竟。若夫符箓诰命,特科教之设耳。其文在是,其实不在是。#30

师曰:一炁之妙,万道之宗。法灵须要我神灵,我神灵兮法通灵。袪禳祷祈凭神将,神将何曾有正形。道化灵,灵化精,精化炁,炁化神。所谓法行先天大道,将用自己元神。道体法用,道无法有,道微法显。故用不出於用而出於体,有不出於有而生於无,显不兆於显而兆於微。

或问内外将之说。师曰:鬼神之情状无穷,精神之变化有限。《关尹子》曰:有诵咒者,有事神者,有朱墨者,有变神者,皆可以役神驭炁,变化万物。惟不诚之人,难以自信,而易於信物,故假此为之。苟知尽诚,有不期然而然者。有言习静,若知是习,便不是静;直至忘习,乃真静矣。南台偈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疑然万事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清微大道秘旨

清微始祖元始天尊妙道上帝,乃清微法主也。自先天浮黎传经之后,惟妙行真人得是心传。乃至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同一段光明受用,是谓普殖神灵,万道之祖。今法书符必先画一圆,象其为造化,便可见矣。内圆外圆,发挥心上工夫。内外混融,与道合真。造此道者,毋亲纸上虚文,当究个中玄妙。岂不知真中有神,长生大君,,一从淇滓,流传于今;绵绵不绝,人人具足,凡圣同真,无欠无余,不增不减。修之内,则遂成至宝,得为至人;施之外,则和天安地,福国裕民。至於呼沆瀣,吸风云,役鬼神,驱雷电,此皆一真之妙用,出方寸之经纶。前人有云:念头未动,体合天心。意气才萌,便当下笔。是则是矣,玄之又玄。当知未生以前,未有此形,未有此念,当作么生?宝珠悬处,无所不容,无所不通;说经十褊,众真监度,以授於我。当此之时,是谁下笔?予敢咦曰:混元一物本无先,至道虚无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见得,阿谁不是大罗仙。

金光妙用,道炁长存。

此一点子,无所不通。

清微之体,允执厥中。

精守戒定,返照太空。

默而识之,宝珠一颗。

出而用之,无施不可。

满庭芳

一点阳精,配归阴位,五行四象俱全。忽兮有象,晃耀照无边。神水频频浇灌,三关内,文武烹煎。明知道,入门体用,心静息绵绵。住行并坐卧,养吾浩炁,塞地充天。认取本来面目,月样团圆。内有清微玉篆,驱雷雨,发在心田。君知否?神仙有准,功行满一二千。

五太图

师曰: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形无象,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者,未见炁也。太易变而为太初。太初,炁之始也。先天元炁,始见微芒。太初变而为太始。太始者,形之始也。渐有元炁之形矣。太始变而为太素。太素者,质之始也。元炁之形质而具也。太素变而为太极。太极者,混沌也。瞑津洪蒙,状如鸡子。其中有精,弥纶无外。元炁凝而清浊未分也。太极既变,则混沌开而洪蒙裂。於是清阳之炁,升而为天;阴浊之炁,降而为地。《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即非清非浊,中和之炁,结成人伦也。是谓道生一,一炁之混沌也。一生二,二仪之清浊也。二生三,三才之人伦也。然后三生万物。万物之始於天地,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极也。太极不能自生,生太极者,太素也。太素不能自育,育太素者,太始也。太始#31不能自孕,孕太始者,太初也。未有太初,先有太易。夫太极者,其本体函三为一,中具五十五数。雷霆得天地之中炁,在人身,则虚无一窍收在内。是以至人穷造化之源,握洪蒙之柄,命二炁於无象之先,役万神於已形之后,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玄关一窍

精衮衮而运转,炁默默而徘徊。

真人港深渊

浮游守规中

神混混而往来,心澄澄而不动。

师曰:规中者,如一规之中,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也,不着物也,不泥象也。在身中之中,意中之中,如大圆镜中之一我。但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当万虑俱泯之时,真人出现,如鱼居深渊,浮游守规中矣。紫阳翁曰: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肝肺脾胃,非脐轮、尾闾,非膀胱、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点,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能知此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火候、脱胎俱在此矣。盖此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炁之根,虚无之谷,造化之源。只在身中而求,不可求於他也。前真云:此窍非凡窍,中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真炁与天通。此即雷霆之窍。得之,则雷霆枢机不必外求矣。至人用之,所以冲举。

法行先天大道

昏昏默默。无欠无余,圆同太虚。

上乘

杳杳冥冥。湛然常寂,清静法枢。

有物先天地,名为大法王,见渠还寂寞,应用甚昭彰。眼耳俱无有,神通不可量。若人知这个,何必篆天章。

道法九要序

琼管先生白玉蟾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参符咒,兹不得已。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人人得道,个个成真,岂不美欤。琼山道人白玉蟾序。

立身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佑。披阅经典,广览玄文。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动止端庄,威仪整肃。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清静身心,远离恶党。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次宜具状赍香,盟天誓地,歃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修持。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不与之;无骨相者,不与之;五逆者,不与之;及有疾者,不与之。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若生怨恨,以贻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圯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若求师者,当究是理。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妬。学道惟一,温饱足矣。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所谓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者贤人也。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侍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萨真人云:道法於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条必矣。令人岂可不持戒。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君闻得疾之因,乃绿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於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着相。着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欲证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鸡抱卵,出有入无。功成行满,身外有身。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炁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不与凡同,奉膺天诏,证果真仙矣。

行法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咒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欲祈雨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旸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伪。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历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次当给以符水治之。盖人之气运於三焦五脏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或嗜欲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以我正真之炁,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而化之,符水而治之。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欤。

守一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初真行法者,累验非常,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精神不能纯一,分散元阳。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耽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筐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台。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着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次可拔赎沈沦,出离冥趣。先度祖宗,次及五道。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饥。超升出离,普度无穷。斯为济度矣。

继袭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鉴察,毫分无失。师伪,弟子亦然。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伏望见闻,咸希观览。琼山道人白玉蟾述。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道法会元卷之一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佚名

2017-10-3113:48:18

|
道法会元卷之一
|

清微道法枢纽

法序

雷法其来尚矣。未有如是至简至易至验者也。我祖师紫虚元君,敷弘道妙,发露玄微;陈乾坤造化之源,开雷霆机缄之妙;包罗万汇,总统众灵;泄八卦之幽微,显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炁。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炁融。如阳燧取火,方诸召水,磁石吸铁,琥珀拾芥。以炁相召,以类相辅,有如声之应响,影之随形,岂力为之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不机而中,不神而灵者,诚也。凡炁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名之机,在此不在彼?人皆神其神,惟圣人则不神所以神。故愒云:莫问灵不灵,莫问验不验,信笔扫将去,莫起一切念。

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以济人,人因法以会道,则变化无穷矣。当知法本真空,性源澄湛;了一心而通万法,则万法无不具於一心;返万法而照一心,则一心无不定於万法。如是,当知道乃法之体,法乃道之用。雷霆者,彰天之威,发道之用者也。明其体用而究其动静,静也得太极之体;动也得太极之用。寂然不动,即道之体,感而遂通,即法之用。如有按图索骏者,孰若不心其心,不迹其迹,无思无为,泰宇既定,真光自发。是故天不言而善应。生生化化之机运於自然中,实当形体谓之天,主宰谓之帝,功用谓之鬼神。雷霆者,乃天之功用也。且夫人身与天地合其体,太极合其变。天地五雷,人本均有。是性无不备矣。

道法枢纽#1

师曰:#2有道中之道,有道中之法,有法中之法。道中之道者,一念不生,万物俱寂。道中之法者,静则交媾龙虎,动则叱叱#3雷霆。法中之法者,步罡、掐诀、念咒、书符,外此则皆术数。

师曰:大道无言,可以神会;妙法无传,可以心受。善行持者,行道不行法;善求师者,师心不师人。又曰:先天而生,生而无形;后天而感,感而有情。寂而感,感而寂。非至人,孰能与於此哉。#4

或问:法有先天后天之说者,何耶?师曰:若说先天一也无。道亦强名之耳,何有於法?况一念才动,便属后天,符图咒诀,抑又末耳。

师曰:法无存想,存想非真法;无造作,造作为妖法;无叱喝,叱喝为狂法;无祝赞,祝赞为巫。妙合乎阴阳#5,动静、方圆是也。道贯乎三才,天地人物是也。水、火、木、金、土,应之以五行;东、南、中、西、北,运之以五方。天、地、水、火、风、雷、山、泽,配之以八卦。彼#6泥於术数者,凡#7书符时,以某事作用某窍,如是而按造化,如是而应生克,如此起笔,如此冲发,鬼神之机我得之矣。然不知太极未判之先,孰为阴阳?孰为三才?孰为五行?孰为五方?孰为八卦?故有道之士,撒手行持、不拘#8符篆。

师曰:古云:画符不知窍#9,反惹鬼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鬼神叫。今之行持者,不明道法之根源,妄於纸上作用,以为符窍。殊不知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炁穴,内有坎离精。当於身中而求,不可求於他也。能知此窍#10,即可与言道矣,岂徒法哉。

《太上心法序要》云:收为胎息用为窍,道法之中真要妙。漏泄此语#11,子其味之。

师曰: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吾独谓: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可虚空,可水火,可瓦砾,可草木,可饮食,可有可无,可通可变。夫是谓之道法。

师曰: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故曰: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附#12,神神相依,所以假尺寸之纸,号召鬼神,鬼神不得不对。

师曰:《素问》云:虚无恬淡,真炁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生?人之有病,或寒或热,或轻或重,皆失调摄#13,嗜欲不节,故六气之邪得以乘之。治病以符。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炁也。故曰:符无正形,以黑而灵#14。知此说者,物物可以寓炁,泥丸莎草,亦可济人矣。

师曰:道贯三才为一炁耳#15,天以炁而运行,地以炁而发生,阴阳以炁而惨舒,风雷以炁而动荡,人身以炁而呼吸,道法以炁而感通。善行持者,知神由炁,炁由神#16,外想不入,内想不出,一炁冲和,归根复命,行住坐卧,绵绵若存。所以养其浩然者,施之於法,则以我之真炁,合天地之造化。故嘘为云雨,嘻为雷霆;用将则元神自灵,制邪则鬼神自伏。通天彻地,出幽入明,千变万化,何者非我。倘中无所主,炁散神昏,行持之际,徒以#17符咒为灵,侥幸#18於万一,吾见其不得也矣。

或问:变神之道如何?师曰:元始祖劫,一炁分真。我即元始,元始即我。此即谓之变神。

师曰:法有出於同门,其符同,其诀同,用之辄不验者,诚不至也。诚不至,则自信不及;自信不及,则疑贰之心生;疑贰之心生,则中无所主矣。中既无主,何以感通?故曰:法法皆心法,心通法亦通。

师曰:世有闭目存想#19某神自某方来,有按摩搐缩运内炁与外炁合者。噫!皆妄矣。若得神灵将、将灵神之说,则平居暇日,养神以静,而神自灵。冲炁以和,而炁自真。用之行持,自然神合乎神,炁合乎炁,一举目,一动念,则将吏#20洋洋在左右矣。

师曰:黄帝云: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心。#21知此道者,我大天地,天地小我。庄子云:尸居而龙见,渊默而雷声。知此道者,可与言动静之机。

师曰:雷神往来,倏如飞电。世俗纷举,难以久淹。#22召至疾遣,毋事虚文。

师曰:附体、开光、降将、折指、照水、封臂、摄亡坠旛,其鬼不神,其事不应,皆术数也,非道法也#23。知此者,可明神道设教耳,知道者不为是也#24。

或问:制邪之道如何?师曰:但修己以正,立可制矣。#25子不闻花月之妖不敢见狄梁公乎?正人君子,鬼神犹且知惧,况有道之士哉。

或问:炼度之说如何?师曰:炼亡者,先须自炼;度亡者,先须自度,斯炼度之说矣。#26夫人一性圆明,与天地一般长久#27,因贪因着,有死有生。及其四大分离#28,无形可恋,犹执妄心,不知解悟,故轮回於六道,出没於三途。而我太上悯之,故垂教法,俾有道之士,以我之真,觉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神,生彼之神;以我之炁,返彼之炁;以我之贤,化彼之愚。#29惟在乎澄心定虑,专志行持。一念有差,不成究竟。若夫符箓诰命,特科教之设耳。其文在是,其实不在是。#30

师曰:一炁之妙,万道之宗。法灵须要我神灵,我神灵兮法通灵。袪禳祷祈凭神将,神将何曾有正形。道化灵,灵化精,精化炁,炁化神。所谓法行先天大道,将用自己元神。道体法用,道无法有,道微法显。故用不出於用而出於体,有不出於有而生於无,显不兆於显而兆於微。

或问内外将之说。师曰:鬼神之情状无穷,精神之变化有限。《关尹子》曰:有诵咒者,有事神者,有朱墨者,有变神者,皆可以役神驭炁,变化万物。惟不诚之人,难以自信,而易於信物,故假此为之。苟知尽诚,有不期然而然者。有言习静,若知是习,便不是静;直至忘习,乃真静矣。南台偈云:南台静坐一炉香,终日疑然万事忘。不是息心除妄想,都缘无事可思量。

清微大道秘旨

清微始祖元始天尊妙道上帝,乃清微法主也。自先天浮黎传经之后,惟妙行真人得是心传。乃至十方无极至真大神,无鞅数众,俱入宝珠之中,同一段光明受用,是谓普殖神灵,万道之祖。今法书符必先画一圆,象其为造化,便可见矣。内圆外圆,发挥心上工夫。内外混融,与道合真。造此道者,毋亲纸上虚文,当究个中玄妙。岂不知真中有神,长生大君,,一从淇滓,流传于今;绵绵不绝,人人具足,凡圣同真,无欠无余,不增不减。修之内,则遂成至宝,得为至人;施之外,则和天安地,福国裕民。至於呼沆瀣,吸风云,役鬼神,驱雷电,此皆一真之妙用,出方寸之经纶。前人有云:念头未动,体合天心。意气才萌,便当下笔。是则是矣,玄之又玄。当知未生以前,未有此形,未有此念,当作么生?宝珠悬处,无所不容,无所不通;说经十褊,众真监度,以授於我。当此之时,是谁下笔?予敢咦曰:混元一物本无先,至道虚无理自然。若向未生前见得,阿谁不是大罗仙。

金光妙用,道炁长存。

此一点子,无所不通。

清微之体,允执厥中。

精守戒定,返照太空。

默而识之,宝珠一颗。

出而用之,无施不可。

满庭芳

一点阳精,配归阴位,五行四象俱全。忽兮有象,晃耀照无边。神水频频浇灌,三关内,文武烹煎。明知道,入门体用,心静息绵绵。住行并坐卧,养吾浩炁,塞地充天。认取本来面目,月样团圆。内有清微玉篆,驱雷雨,发在心田。君知否?神仙有准,功行满一二千。

五太图

师曰:阴阳未变,恢漠太虚,无形无象,寂兮寥兮,是曰太易。太易者,未见炁也。太易变而为太初。太初,炁之始也。先天元炁,始见微芒。太初变而为太始。太始者,形之始也。渐有元炁之形矣。太始变而为太素。太素者,质之始也。元炁之形质而具也。太素变而为太极。太极者,混沌也。瞑津洪蒙,状如鸡子。其中有精,弥纶无外。元炁凝而清浊未分也。太极既变,则混沌开而洪蒙裂。於是清阳之炁,升而为天;阴浊之炁,降而为地。《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生三才。即非清非浊,中和之炁,结成人伦也。是谓道生一,一炁之混沌也。一生二,二仪之清浊也。二生三,三才之人伦也。然后三生万物。万物之始於天地,天地不能自有,有天地者,太极也。太极不能自生,生太极者,太素也。太素不能自育,育太素者,太始也。太始#31不能自孕,孕太始者,太初也。未有太初,先有太易。夫太极者,其本体函三为一,中具五十五数。雷霆得天地之中炁,在人身,则虚无一窍收在内。是以至人穷造化之源,握洪蒙之柄,命二炁於无象之先,役万神於已形之后,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玄关一窍

精衮衮而运转,炁默默而徘徊。

真人港深渊

浮游守规中

神混混而往来,心澄澄而不动。

师曰:规中者,如一规之中,不在中间,不在内外也,不着物也,不泥象也。在身中之中,意中之中,如大圆镜中之一我。但正心诚意,为中心柱子。当万虑俱泯之时,真人出现,如鱼居深渊,浮游守规中矣。紫阳翁曰:身中一窍,名曰玄牝。此窍非心非肾,非口非鼻,非肝肺脾胃,非脐轮、尾闾,非膀胱、谷道,非两肾中间一点,非脐下一寸三分,非明堂泥丸,非关元气海。能知此窍,则冬至在此矣,药物、火候、脱胎俱在此矣。盖此窍亦无边傍,更无内外。乃神炁之根,虚无之谷,造化之源。只在身中而求,不可求於他也。前真云:此窍非凡窍,中中复一中。万神从此出,真炁与天通。此即雷霆之窍。得之,则雷霆枢机不必外求矣。至人用之,所以冲举。

法行先天大道

昏昏默默。无欠无余,圆同太虚。

上乘

杳杳冥冥。湛然常寂,清静法枢。

有物先天地,名为大法王,见渠还寂寞,应用甚昭彰。眼耳俱无有,神通不可量。若人知这个,何必篆天章。

道法九要序

琼管先生白玉蟾

三教异门,源同一也。夫老氏之教者,清静为真宗,长生为大道,悟之於象帝之先,达之於混元之始。不可得而名,强目曰道。自一化生,出法度人。法也者,可以盗天地之机,穷鬼神之理。可以助国安民,济生度死。本出乎道。道不可离法,法不可离道。道法相符,可以济世。近世学法之士,不究道源,只参符咒,兹不得已。略述九事,编成一帙,名曰九要,以警学道之士,证入玄妙之门,不堕昏迷之路。人人得道,个个成真,岂不美欤。琼山道人白玉蟾序。

立身第一

学道之士,当先立身。自愧得生人道,每日焚香稽首,皈依太上大道三宝。首陈已往之愆,祈请自新之佑。披阅经典,广览玄文。屏除害人损物之心,克务好生济人之念。孜孜向善,事事求真。精严香火,孝顺父母,恭敬尊长。动止端庄,威仪整肃。勿生邪淫妄想,勿游花衢柳陌,勿临诛戮之场,勿亲尸秽之地。清静身心,远离恶党。始宜寻师访道,请问高人。此乃初真之士,当依此道行之。

求师第二

学道之士,须是得遇作家,方可明真悟道;得遇真师,方可皈向传道受法。须是日前揣度其师,委有妙理;源流清切,然后亲近;日积月深;恭敬信向。次宜具状赍香,盟天誓地,歃血饮丹,传授道书、隐诀、秘法、玄文,佩奉修持。虽得其传,不可便弃。常侍师门,参随左右,求请口诀玄奥,庶无疑难,自然行之有灵。尝闻高古祖师,徒弟皈向者纷纷然甚众。师按察徒弟之心,中有心行不中者,不与之;不尽诚者,不与之;无骨相者,不与之;五逆者,不与之;及有疾者,不与之。吏曹狱卒,始勤终怠者,亦不与之。中有徒弟,若与师心契合,气味相投,随机应化得度者,当以愧心对之。忽遇师门试探,弟子难以难事相付勾干,或中间不从所求,弟子切莫私起怒心。若生怨恨,以贻咎师之愆,阴过阳报,毫分无失,所得法中,神明将吏,亦不辅助。岂不闻汉张良事黄石公,三进圯桥之履,公见诚心,乃传《素书》,后为君师。若求师者,当究是理。道法之师,始终心意如一,弟子始终亦如一。进道自然无魔。所谓弟子求师易,师求弟子难,诚哉是言也。

守分第三

人生天地之间,衣食自然分定,诚宜守之。常生惭愧之心,勿起贪恋之想。富者自富,贫者自贫,都缘夙世根基,不得心怀嫉妬。学道惟一,温饱足矣。若不守分外求,则祸患必至。所谓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者贤人也。学道人若外取他求,则反招殃祸也,道不成而法不应。若依此修行,法在其中矣。

持戒第四

夫行持者,行之以道法,侍以禁戒。明其二字,端的方可以行持。先学守戒持斋,神明自然辅佐。萨真人云:道法於身不等闲,思量戒行彻心寒。千年铁树开花易,一入酆都出世难。岂不闻真人烧狞神庙,其神暗随左右,经一十二载,真人未尝有纤毫犯戒,其神皈降为辅将。真人若一犯戒,其神报条必矣。令人岂可不持戒。更当布德施仁,济贫救苦。昔晋旌阳许真君一困者为患,其家抱状投之於君。君闻得疾之因,乃绿贫乏不得志而已。真君以钱封之於符牒,祝曰:此符付患者开之。回家患者开牒得钱,以周其急,其患顿愈。济贫布施,则积阴德,行符之人,则建功皆出於无心,不可着相。着相为之,则不是矣。若功成果满,升举可期矣。

明道第五

夫道者,入圣超凡,福资九祖。逍遥无碍之乡,逸乐有玄之境。聚则成形,散则为风。三清共论,玉帝同谈。不属五行,超离三界。此乃证虚无之妙道。欲证此道,先修人道。去除妄想,灭尽六识。明立玄牝根基,须分阴符阳火。如鸡抱卵,出有入无。功成行满,身外有身。仙丹妙宝,随意自取。玉室金楼,随心自化,呼风叱雨,坐役鬼神。嘘炁可以治病,点石可以为金。不与凡同,奉膺天诏,证果真仙矣。

行法第六

夫法者,洞晓阴阳造化,明达鬼神机关。呼风召雷,祈晴请雨,行符咒水,治病驱邪,积行累功,与道合真,超凡入圣。必先明心知理,了了分明,不在狐疑。欲祈雨救旱,先择龙潭江海,碧壑深渊,云龙出没之地,依法书篆铁札投之。如不应,方动法部雷神,择日限时,登坛发用。祈晴之事,在乎诚心静念,运动旸神,召起冯夷风部之神,扫除云雾,荡散阴霾,易歉为丰,救民疾苦。若德合天心,应之随手。驱邪之道,先立正己之心,毋生妄想,审究真伪。古云:若要降魔鬼,先降自己邪。当以诚心召将而驱之。若传人不一,闻法避罪逃遁者,差雷神巡历而馘之。若遣祟,切不可发送酆都。没后恐有连累。戒之慎之。若治病之法,宜仔细察其病证,次当给以符水治之。盖人之气运於三焦五脏之间,顺则平康,逆则成病。或嗜欲失节,或心意不足而成邪。故邪气侵则成病。以我正真之炁,涤彼不正之邪;以我之真阳,敌彼之阴。若患者执迷邪道,可方便而化之,符水而治之。救人功满,而证仙阶,而为妙果欤。

守一第七

近观行持者,间或不灵,呼召不应者何故?初真行法者,累验非常,广学者却不如之。此非法之不应也,缘学者多传广学,反使精神不能纯一,分散元阳。登坛之际,神不归一,法不灵应。岂不闻老子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今志於行持者,必当守一法,而自然通天彻地。不知抱玄守一为最上功夫,但耽於广学,反不能纯一矣。盖上古祖师,虽有盈箱满筐灵书,留之引导凡愚,开发后学,不知师心自有至一之妙,不教人见闻,鬼神亦不知其机,用之则有感通。且法印亦不可多,专以心主一印,专治一司,专用一将,仍立坛靖,晨夕香火崇奉,出入威仪,动止恭敬,诚信相孚,自然灵应。切不可疑惑有无,昧於灵台。须是先以诚敬守之,必获灵验。斯为守一之道矣。

济度第八

学道之人,洞明心地,不乐奢华,不嫌贫贱,不着於尘累之乡,不漂於爱河之内,恬淡自然,逍遥无碍,尘世和同。先当行符治病,济物利人。次可拔赎沈沦,出离冥趣。先度祖宗,次及五道。以我之明,觉彼之滞;以我之真,化彼之妄;以我之阳,炼彼之阴;以我之饱,充彼之饥。超升出离,普度无穷。斯为济度矣。

继袭第九

学道之人,得遇明师传授秘法,修之於身,行之於世,人天敬仰,末学皈依,愧非小事。当知感天地阴阳生育之恩,国王父母劬劳抚养之德,度师传道度法之惠。则天地国王父母师友不可不敬,稍有违慢,则真道不成,神明不佑。道法既得,於身道成法应,可择人而付度之,不可断绝道脉。须是平日揣磨,得其人可以付者付之。苟非其人,亦不可轻传也,罪有所归。若得人传授,但依祖师源流,不可增损字诀。忠孝之心相契,切勿生人我之心。弟子若负师,天地神明昭然鉴察,毫分无失。师伪,弟子亦然。若无人可度,石匣藏於名山福地、海岛龙宫,劫运流行,自然出世。予感天地父母生化之恩,诸师传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训之德,将其所得,册成九事,以警后学。若修身立己,积德累功,上体天心,下利人物,行道成真,超凡入圣,伏望见闻,咸希观览。琼山道人白玉蟾述。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

最新

最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