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魏·王弼
2013-01-30
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强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木强则共。
物所加也。
强大处下,
木之本也。
柔弱处上。
枝条是也。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言唯能处盈而全虚,损存以补无。和光同尘,荡而均者,唯其道也,是以圣人不欲示其贤以均天下。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以,用也。其谓水也,言用水之柔弱,无物可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
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
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后责於人也。
无德司彻。
彻,司人之过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十章
小国寡民,
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言使民虽有什伯之器,而无所用之,当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徙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所欲求。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实在质也。
美言不信。
本在朴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极在一也。
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
既以为人己愈有,
物所尊也。
既以与人己愈多。
物所归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动常生成之也。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道德真经注卷之四竟
#1莫若:原本作『莫如』,据张本改。
#2喻於不学者:『不』字疑衍。
#3离:原本作『虽』,据张本改。
#4是代大匠斯:『代』字原脱,据张本加。
#5为逆顺者之所恶忿也:此句疑作『为逆者,顺之所恶也』。
道德真经注后记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於一,岂特有功於《老子》 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於是知弼本深於《老子》而《易》则末矣。其於《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於《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於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於古欤?其文字则多误谬,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於《老子》,张湛之於《列子》,郭象之於《庄子》,杜预之於《左氏》,范宁之於《谷梁》,毛苌之於《诗》,郭璞之於《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说之鄜时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克喜其近古,缮写藏之。乾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馑记。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 魏·王弼
2013-01-30
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言民之所以僻,治之所以乱,皆由上不由其下也。民从上也。
七十六章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
强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恶也,故必不得胜。
木强则共。
物所加也。
强大处下,
木之本也。
柔弱处上。
枝条是也。
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
与天地合德,乃能包之。如天之道,如人之量,则各有其身,不得相均。如唯无身无私乎自然,然后乃能与天地合德。
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言唯能处盈而全虚,损存以补无。和光同尘,荡而均者,唯其道也,是以圣人不欲示其贤以均天下。
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
以,用也。其谓水也,言用水之柔弱,无物可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谓天下王。正言若反。
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
不明理其契,以致大怨已至。而德以和之,其伤不复,故必有余怨也。
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
左契防怨之所由生也。
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
有德之人念思其契,不令怨生而后责於人也。
无德司彻。
彻,司人之过也。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八十章
小国寡民,
国既小,民又寡,尚可使反古,况国大民众乎?故举小国而言也。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言使民虽有什伯之器,而无所用之,当何患不足也。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徙也。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无所欲求。
八十一章
信言不美,
实在质也。
美言不信。
本在朴也。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极在一也。
博者不知。圣人不积,
无私自有,唯善是与,任物而已。
既以为人己愈有,
物所尊也。
既以与人己愈多。
物所归也。
天之道利而不害,
动常生成之也。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顺天之利,不相伤也。
道德真经注卷之四竟
#1莫若:原本作『莫如』,据张本改。
#2喻於不学者:『不』字疑衍。
#3离:原本作『虽』,据张本改。
#4是代大匠斯:『代』字原脱,据张本加。
#5为逆顺者之所恶忿也:此句疑作『为逆者,顺之所恶也』。
道德真经注后记
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於一,岂特有功於《老子》 哉?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予於是知弼本深於《老子》而《易》则末矣。其於《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於《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於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赖傅奕能辩之尔。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於古欤?其文字则多误谬,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尝谓弼之於《老子》,张湛之於《列子》,郭象之於《庄子》,杜预之於《左氏》,范宁之於《谷梁》,毛苌之於《诗》,郭璞之於《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说之鄜时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克喜其近古,缮写藏之。乾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馑记。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