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升堂入单礼:但遇子午卯酉至期直日者先击木鱼六声,集众升堂入单。毕,右直堂击钟三通。毕,直日放钵,出门番牌,以闭关二字向外。次击云版三声,回堂诣香案,三上香,三礼。毕,次上手炉香,执炉至本钵揖,依次序,各单大众前皆一揖,不行拜礼,复至香案前,上香三拜。毕,直日方入单坐。左直堂击静钟三下,候铃太,右直堂击动钟五下,直日者起身开门,击云版五下,番牌启关,大众出单。
冠服制度章
冠服古之衣冠,皆黄帝之时衣冠也。自后赵武灵王改为胡服,而中国稍有变者,至隋炀帝束巡,便於畋猎,尽为胡服。独道士之衣冠尚存,故曰有黄冠之称。
通天冠
余所制也。内用束发冠,顶用三台,前南斗后北斗,左右用日月,上用卷云之冠,以缨击之。衣通天服,则戴之,谓之主冠,非王者不敢用。
通天服
余所制也。服用玄色黄裹,上衣下裳,胸前用朱雀,背后用玄武,左肩用青龙,右肩用白虎,以表四灵。皆用织金,前用龙虎二带,下裳用十二幅,以应十二月。用边襕所以取范围之象,乃帝王得道飞升冲举之冠服也。及奉天祀神用之,非常人所宜也。
结巾
余始制也,以玄色为之。冬夏各有二样,不拘纱帛,自成一家,制度不同於俗,非王者不宜用。
雪巾
余始制也,以玄色纻丝为之,以天鹅皮为裹。凡雪天严寒,皆用之以护脑。
雷巾
山中道士燕居之巾,野人冠服之属。古无网巾,戴之以笼乱发,各则护寒以裹其首,岂宜入朝堂见帝王,而为礼哉!山野修道之士,不论贵贱,皆戴之,今之护薄之士欲为自尊,以为有直事者戴之。吴草庐有雷巾诗曰:山野猥慵可护寒,岂宜裹却谒时官,时浇世态非纯俗,反奔玄门正一冠。正谓此也。
网巾
古未有之,自我朝洪武开创始制有也。圈用大环,不同於俗。
帽
帽之制,任用拖巾缦饰,即同世用藤竹轻罗,细纱装之,亦可。
漆帽
如云笠样,布台黑漆,不用幕。
雨笠
识竹箬及桦皮为之,以御雨露日光。最轻省,世以藤竹□根作之,亦甚轻妙,而嫌其太华也。其大而置肩谓之井□,此尤为修道全真云水之用也。
雪笠
顶六方,上小檐阔,用皂绢或纱幕,其上以避风纱日色,寻真问师云游用之。
野笠
以竹为台,用小懈叶盐水煮过,砌之於上,以隔雨雪,山居可用。
法服
黄帝见天人,冠金芙蓉冠,有俯仰于上,衣金星斗云霞之法服,执玉圭而前曰:帝劳心天下,为生民主,可谓德矣,帝始体其像,以制法服,为道家祀天之服。
上清法服
紫青作帔,紫於外青於内,帔广四尺九寸,以应四时之数。长五尺五寸,以法天地之气。表裹一法,表当令二十四条,裹令一十五条,以应三十九帝真之位。尔者身佩帝皇之服,故也。无此服,不得妄动宝经。此法服给玉童各十二人,不得妄借异人,并犯厌秽,轻慢神服。
女真衣
紫纱之褐,用二丈四尺身,袖长短就令取足,当使两袖作十六条,身中二十三条,合三十九条。又作青纱之裙,令用纱十五尺,作八幅,幅长四尺九寸,余作攀腰,分八幅,作三十二条,此则飞青之裙也。无此法服,不得咏於上清宝经。此服给玉女十二人,不得妄借异人,并犯厌秽,轻慢神服。
洞衣
寇谦之所制。
袍
经云:鹤翅森霜之袍,今世人懦之,安下栏广尺者,其制与鹤氅同。
鹤氅
凡道士皆用,其色不拘,有道德者以皂为之,其寻常道士不敢用。
裘
上古之世,皆衣毛革,道士多用鹿皮为裘,取其仙之物,后世多用狐褐。
袄
袄者,懦之异名,自古有之。凡出家之人,及居山修道者,既未能逃阴阳却寒暑,故宜备此以御风寒之用,不可有缺。
半臂
半臂之制,短袖衣也。道家用之,以为灌花种药之服也。
抱肚
其制亦同世问者,绵夹之厚,任其所宜,居山学道之年老者,尤切用之。
汗衫
汗衫,乃近身之服,最须洗濯洁争,使不亵秽可也。
短衫
其制以蔽至腰者,名为短衫,山居野外,所以便登涉之用,古之修真者,或指以为采芝之像也。
欘
道经曰:青裙羽欘,龙文凤衣,古有明光飞云之欘,今谓绰袖耳,盖大袖而身短,下裙之装也。学道者必服之。
裈
浑如裙形,两头各安腰及带,每日一洗易之。 修道出家之人,夜暂寝息勿脱内裈,大小绵夹皆须清今,常使香气熏蒸,免生秽气。
袴
单夹绵各时制洗易亦宜勤数。
臂衣
衣之所设,一取护净,二则御寒,修道之士不可缺。
行滕
今谓行缠,修行入山飞步,特宜具之,尤紧。
靴
圆头阔底之制,古谓之靴,履诸秽处,未皆勿登堂,盖人问所用,山中则不宜矣。
鞋
鞋以木皮竹苎麻葛芷等,各任所为,不当用结丝锦彩绣绮皮类,过於侈靡,则不宜。
坐褥
道士女真体佩经戒符箓,天书在身,真神附形,道气营卫,仙灵依托,所着之衣名为法服,神灵敬护,从卧宜清今,或赴人问,不可将法身混同俗事。凡人将席秽气稍多,宜各作坐褥,方四尺,素裹帖绿。若大德法师及具上法者,用紫,余皆瓖色,不得用绮锦绣画;尽珠绦帖络,其道士女真寻常敷设,单拾坐褥以隔争秽,分别尊卑,应须自随,不得暂离,及登坛入室,行道就斋,香炉坐褥,亦带随之,各宜自勉,毋得妄用。
修真器用章
如意
黄帝所制,战蚩尤之兵器也。后世改为骨朵,天真执之,以辟众魔。
仙钵
钵之制甚古,唯仙家云水之士有之,多用铁为。凡入山采药采芝,终日不返,可以炊饭,居家斋堂用者,皆以木涞为之。
阳燧
古者以阳燧取火,热香降灵也。凡修丹者,皆用此火,不用凡火,故道家皆用之。盖火出於燧,燧圆而火不圆。《参同契》 谓阳燧以取火,非日不生光,以燧向日,以艾承之,可以得火。
方诸
水出方诸。方诸方而水不方。《参同契》亦谓方诸非星月,安能得水浆,其法以之向月,以杯承之,可得水也。凡道家修大丹,不用凡水,故用此水。
震灵杖
其全真皆用净铲,为便於除粪也,甚鄙之,太俗。余乃以铜为如意,其簳长六尺,下用铁钻,有钩搭,挂包於上,上挂药壶丹经於如意之上,自余始之。
卧具
卧具皆用细布绢为之。其出家之人卧被,不得用绯紫青绿云碧缬问褥锦绣画珠绦帖络,正与科戒相违,不可用之。
褥
褥之制,所以却地尸恶气也,随人所用。若坐外之褥,但雅淡典争而已。
毡
毡者,非出家人之衣服。盖羊毛有膻秽之气,触突真圣,深宜慎之。若入坛行道,不用毡矣。此道家科条,严谨可知。其常用雨具,则随人用之。
被
被宜取轻细布作之,不帖缘弦。盖以淡素,不尚华侈也。
单
即外单也。以轻细绢为之,不须缘饰,亦不用过阔。
枕
枕用木,或纯漆,正四方作之,不得斜曲为异形。
木履
木履之制,七魄化为龙虎,伏在履屐之下,今道士朝拜宜蹑屐舄也。散行则着屐,令七魄有所栖也。
屐
凡受七法者,三魂五神之黑常熏於巾服之中,七魄九灵之神常栖於履屐之下。故上道之人,勿令他人犯履屐、弄巾褐者,此也。
屧
屧在浴室濯足处着之,余皆不得着。
履架
凡履下皆有龙虎神伏,夜可置於版箦状桃上,不得遽尔顿地。学道之人,宜持受道冠履衣服,不得轻弃。
熏衣笼
衣服常须香气熏之,务使芳盛香洁,庶得登斋演法,与道合真。
床
坐卧肺,四脚长八尺,正方,高三尺已上,令绝地邪气,不得雕饰。又谓紫玉榻三素,玉榻高三尺离地。盖地尸恶气五毒之熏,常起一尺,不然则烟翳形身,心念不感,彻於上圣也。床最为柄形之器,大抵欲其高仰明洁也。
绳床
绳床曲机,盖吐纳导引,安居稳便所,前贤已有。旧制常以白檀香作紫绛绦装,其制亦佳。道家之风,清高如此。
席
席宜用新争者。席有多种,各随时所有,笙发之属,皆须清争,不限粗细,任意置用。
梳箱
发者,星辰之象也。又玄云华盖,血之余也。亦云发者,紫馆之璚林,脑神依栖之所,而梳理有法。道家故须立梳箱以贮乎梳也。
梳
梳者,齿之疏者,以理发疏通血液之要器也。不可暂时阙之,壮年老日始终梳理,则有延寿之道也。
枇
齿之密者,除头中垢秽用之。以黄杨或柞木、金荆作之。大士适宜道家,其骨、角、牙、玳皆不宜用。
镊
鼻为天门,气之出入所由,常当开通,令气流行,则神明隆也。镊以铜铁为之,所以拔鼻中毫也。
刷
刷,故用之除梳篦中垢腻,以棕丝或马兰根等为之最佳。
剜耳杓
耳者,魂门魄户也,使之清争,则魂魄往来不去身也。耳乃皮之余,用金银铜铁竹牙等物作之,以除耳之垢秽也。
剔甲刀
天驺甲卒之神,在手之爪端。甲者筋之余,道家皆以吉日剔之,则三尸沉零,秽恶不生,故须畜其刀也,以备修甲之用。
爪袋
上清经所戒,不得烧除爪发。《博物志》云:枭夜收人爪,置目中知金吉凶。《千金方》亦曰:甲入腹成病,治之不愈。按《灵书经》十败不许烧爪发。或言鬼得人爪发则系三魂,多魇魅。以此详之,故爪袋不可不设。
共3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