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佚名
2013-12-24
中医认为人体的几个部位中,头、颈、背、腹、足是保暖的重点。
头部: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失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失。如同热水瓶要塞瓶塞一样,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头面部被冷风一吹,很容易引起血管痉挛,甚至会导致面瘫。有时候,迎风走路,人往往冻得头痛,这就是寒气灌顶导致血管收缩引起的。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时。
颈部:温暖风池穴可预防感冒
外出的时候,最好能系上一条围巾。不然,脖子光溜溜露在外面,冷风直往胸前灌,穿多少都觉得冷。而且范德辉还认为,后颈发际线凹陷处有“风池”穴,这里温暖有抵御风寒入侵、预防感冒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戴围巾时,习惯把脖子、嘴巴一起捂着,这种做法对健康不利。因为围巾纤维易脱落,又容易吸附灰尘、病菌,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背部: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
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之表,又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所以,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哮喘、慢阻肺等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来说,暖背尤为重要。
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只要穿一件贴身的棉或鸭绒背心就好。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穿一件背心,还可以对胸部心前区保暖,因为心前区对气温寒冷变化十分敏感,这个部位暖和,心绞痛会少发生一些。
腹部:肚脐是任脉重要的穴位
天冷后,胃部容易痉挛,引起胃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胃部的保暖更重要。因为脾胃喜温,低温的时候,血管收缩,受损的胃黏膜修复能力变差,因而易出现胃痛等症状。
另外,范德辉还强调,脐是腹部正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多条经脉流注的要冲,脐是怕冷之地,事实上,“脐冷”正是老年人、病后体虚和女性产后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而治疗的常用手段就是用热敷、艾灸等方法来提高脐温。
足部:足底穴与内脏关系密切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下生”。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少,脂肪又薄,因此,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脚底一冷,全身都很难暖和起来。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
方法有:一是穿柔软舒适的保暖鞋,袜子则以保温的棉毛袜为好;二是平时多按摩脚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食疗温补抗御严寒
中医认为,冬季特别怕冷的人,可以选择一些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比如羊肉、牛肉等,还可多吃桂圆、核桃、栗子、大枣、山药、木耳等。
另外,冬季锻炼必不可少,因为运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但由于冬季寒冷时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的热身活动非常重要,等身体微微汗出后再进行健身运动。运动时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患有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老年人,如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以免诱发疾病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应避免起得过早去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网络 佚名
2013-12-24
中医认为人体的几个部位中,头、颈、背、腹、足是保暖的重点。
头部: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失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阳气最容易从头部散失。如同热水瓶要塞瓶塞一样,如不注意头部保暖,头面部被冷风一吹,很容易引起血管痉挛,甚至会导致面瘫。有时候,迎风走路,人往往冻得头痛,这就是寒气灌顶导致血管收缩引起的。因此,老人冬天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外出时。
颈部:温暖风池穴可预防感冒
外出的时候,最好能系上一条围巾。不然,脖子光溜溜露在外面,冷风直往胸前灌,穿多少都觉得冷。而且范德辉还认为,后颈发际线凹陷处有“风池”穴,这里温暖有抵御风寒入侵、预防感冒的作用。
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戴围巾时,习惯把脖子、嘴巴一起捂着,这种做法对健康不利。因为围巾纤维易脱落,又容易吸附灰尘、病菌,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
背部: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
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主人一身之表,又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所以,一旦受寒,就会损伤人体的阳气,出现上呼吸道感染或哮喘、慢阻肺等复发、加重等现象。对于老人、儿童来说,暖背尤为重要。
背部保暖方法很简单,只要穿一件贴身的棉或鸭绒背心就好。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穿一件背心,还可以对胸部心前区保暖,因为心前区对气温寒冷变化十分敏感,这个部位暖和,心绞痛会少发生一些。
腹部:肚脐是任脉重要的穴位
天冷后,胃部容易痉挛,引起胃痛、腹泻等症状,尤其是那些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胃部的保暖更重要。因为脾胃喜温,低温的时候,血管收缩,受损的胃黏膜修复能力变差,因而易出现胃痛等症状。
另外,范德辉还强调,脐是腹部正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也是多条经脉流注的要冲,脐是怕冷之地,事实上,“脐冷”正是老年人、病后体虚和女性产后容易出现的一种症状,而治疗的常用手段就是用热敷、艾灸等方法来提高脐温。
足部:足底穴与内脏关系密切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下生”。人的双脚离心脏较远,血液供应少,脂肪又薄,因此,保暖能力差。而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内脏关系密切,脚底一冷,全身都很难暖和起来。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
方法有:一是穿柔软舒适的保暖鞋,袜子则以保温的棉毛袜为好;二是平时多按摩脚部,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食疗温补抗御严寒
中医认为,冬季特别怕冷的人,可以选择一些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比如羊肉、牛肉等,还可多吃桂圆、核桃、栗子、大枣、山药、木耳等。
另外,冬季锻炼必不可少,因为运动可增加热量产生,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但由于冬季寒冷时四肢较为僵硬,所以,锻炼之前的热身活动非常重要,等身体微微汗出后再进行健身运动。运动时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
患有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老年人,如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等,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以免诱发疾病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应避免起得过早去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