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信阳博客杨玉辉
2011-01-02
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无源第四》)
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能为第十》)
四、《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养生方法
根据以上原则,《老子河上公章句》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养生方法,但归纳起来则主要是两种,即虚静无为和守气呼吸。
1、虚静无为
虚静无为具体又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神静不烦。神静不烦就是保持精神的安静详和,不烦躁。神静不烦则能与形相守,而且心情平静则气和,气和则精固,故能长久。所以《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言安静者,是谓复还性命使不死。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归根第十六》)
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能为第十》)
治身轻躁,则失其精。(《重德第二十六》)
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重德第二十六》)
治身烦则精散。(《居位第六十》)
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检欲第十二》)
人当法地安静和柔,……道清静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象元第二十五》)
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重德第二十六》)
第二,捐情去欲。《老子河上公章句》认为,“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圣德第三十二》)人禀五性六情,故有情有欲,且人处俗世,众人熙熙,情欲尤多。然而正是人之情欲的满足,引发人的各种有为之作,耗气伤神失精,使性元不固,命本受伤。《老子河上公章句》云:
嗜欲伤神,财多累身。(《运夷第九》)
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人嗜于五味,则口亡,言失于道也。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检欲第十二》)
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劳神惑,故死。(《贵生第五十》)
正因为放纵情欲,满足无度,会使精气神耗散,危及生命,所以善养生者,当从而制之御之,除情节欲,道法无为,以保神明,获久长。《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也。(《反朴第二十八》)
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无用第十一》)
人能除情欲,却液味,清五藏,则神明居。(《虚用第五》)
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之门户也。(《体道第一》)
道人捐情去欲,五藏清静,至于虚极也。(《归根第十六》)
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忘知第四十八》)
夫唯独不厌精神之人,洗心濯垢,恬泊无欲,则精神居之不厌也。(《爱己第七十二》)
至于除情欲、法无为的具体方法,《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目不妄视,妄视则泄精于外。(《检欲第十二》)
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无为第二十九》)
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辩德第三十三)
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圣人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于色,圣人欲于德。(《守微第五十四》)
人所以生者,以有精神。精神托空虚,喜清静,若饮食不节,忽道念色,邪僻满腹,为伐本厌神也。(《爱己第七十二》)
生死之类各有十三,谓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贵生第五十》)
2、守气呼吸
《老子河上公章句》不仅通过对《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六章》)的注释明确了自老庄以来的呼吸吐纳养生法,而且还从元气的运动和守护的角度阐明了其机理。它说:
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道化第四十二》)
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人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根,元也。言口鼻之门,乃是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成象第六》)
所以治身养生重要的就是要用口鼻来呼吸精气,使元气通达,元性得守。关于其方法,《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治身之天门,谓之鼻孔。开,谓喘息也。阖,谓呼吸也。(《能为第十》)
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能为第十》)
鼻口之门,乃是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成象第六》)
黄信阳博客 杨玉辉
2011-01-02
当湛然安静,故能长存不亡。(《无源第四》)
魂静志道不乱,魄安得寿延年。(《能为第十》)
四、《老子河上公章句》的养生方法
根据以上原则,《老子河上公章句》提出了不少具体的养生方法,但归纳起来则主要是两种,即虚静无为和守气呼吸。
1、虚静无为
虚静无为具体又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神静不烦。神静不烦就是保持精神的安静详和,不烦躁。神静不烦则能与形相守,而且心情平静则气和,气和则精固,故能长久。所以《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静谓根也。根安静柔弱,谦卑处下,故不复死也。言安静者,是谓复还性命使不死。复命使不死,乃道之所常行也。(《归根第十六》)
治身当如雌牝,安静柔弱。(《能为第十》)
治身轻躁,则失其精。(《重德第二十六》)
治身躁疾,则失其精神。(《重德第二十六》)
治身烦则精散。(《居位第六十》)
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故发狂也。(《检欲第十二》)
人当法地安静和柔,……道清静不言,阴行精气,万物自成也。(《象元第二十五》)
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重德第二十六》)
第二,捐情去欲。《老子河上公章句》认为,“有名之物,尽有情欲”,(《圣德第三十二》)人禀五性六情,故有情有欲,且人处俗世,众人熙熙,情欲尤多。然而正是人之情欲的满足,引发人的各种有为之作,耗气伤神失精,使性元不固,命本受伤。《老子河上公章句》云:
嗜欲伤神,财多累身。(《运夷第九》)
贪淫好色,则伤精失明,……好听五音,则和气去心,……人嗜于五味,则口亡,言失于道也。人精神好安静,驰骋呼吸,精神散亡,……(《检欲第十二》)
出生谓情欲出于五内,魂定魄静,故生。入死谓情欲入于胸臆,精劳神惑,故死。(《贵生第五十》)
正因为放纵情欲,满足无度,会使精气神耗散,危及生命,所以善养生者,当从而制之御之,除情节欲,道法无为,以保神明,获久长。《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治身则以大道制御情欲,不害精神也。(《反朴第二十八》)
治身者当除情去欲,使五藏空虚,神乃归之。(《无用第十一》)
人能除情欲,却液味,清五藏,则神明居。(《虚用第五》)
除情去欲,守中和,是谓知道之门户也。(《体道第一》)
道人捐情去欲,五藏清静,至于虚极也。(《归根第十六》)
情欲断绝,德与道合,则无所不施,无所不为也。(《忘知第四十八》)
夫唯独不厌精神之人,洗心濯垢,恬泊无欲,则精神居之不厌也。(《爱己第七十二》)
至于除情欲、法无为的具体方法,《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目不妄视,妄视则泄精于外。(《检欲第十二》)
甚谓贪淫声色,奢谓服饰饮食,泰谓宫室台榭。去此三者,处中和,行无为,则天下自化。(《无为第二十九》)
目不妄视,耳不妄听,口不妄言,则无怨恶于天下,故长寿。(《辩德第三十三)
圣人欲人所不欲。人欲彰显,圣人欲伏光;人欲文饰,圣人欲质朴;人欲于色,圣人欲于德。(《守微第五十四》)
人所以生者,以有精神。精神托空虚,喜清静,若饮食不节,忽道念色,邪僻满腹,为伐本厌神也。(《爱己第七十二》)
生死之类各有十三,谓九窍四关也。其生也,目不妄视,耳不妄听,鼻不妄嗅,口不妄言,舌不妄味,手不妄持,足不妄行,精不妄施。其死也反是。(《贵生第五十》)
2、守气呼吸
《老子河上公章句》不仅通过对《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下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六章》)的注释明确了自老庄以来的呼吸吐纳养生法,而且还从元气的运动和守护的角度阐明了其机理。它说:
万物中皆有元气,得以和柔,若胸中有藏,骨中有髓,草木中有空虚与气通,故得久生也。(《道化第四十二》)
不死之道,在于玄牝。玄,天也,于人为鼻。牝,地也,于人为口。天食人以五气,从鼻入藏于心。五气清微,为精神聪明,音声五性。其鬼曰魂,魂者雄也,主出入人鼻,与天通,故鼻为玄也。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于胃。五味浊辱,为形骸骨肉,血脉六情。其鬼曰魄,魄者雌也,主出入人口,与地通,故口为牝也。根,元也。言口鼻之门,乃是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也。(《成象第六》)
所以治身养生重要的就是要用口鼻来呼吸精气,使元气通达,元性得守。关于其方法,《老子河上公章句》说:
治身之天门,谓之鼻孔。开,谓喘息也。阖,谓呼吸也。(《能为第十》)
治身者呼吸精气,无令耳闻。(《能为第十》)
鼻口之门,乃是通天地之元气所从往来,鼻口呼吸喘息,当绵绵微妙,若可存,复若无有。(《成象第六》)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