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正一大慈道人
2011-02-06
第一步,若一志。若字当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就是注意力,一就是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当你开始做功夫的时候,心中的注意力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扫除干净,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于毋,也可以作勿字解。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开始做功夫,就是运用听字的口诀。普通人所谓听,本来是用两个耳朵,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这里的所谓听,绝不是去听什么声音。这样人们就会发生疑问,既然说是“听”,必然应当存在去听的对象,如果说不是去听声音,那么要听什么?这个问题,在各家注解之中,难以找到明确答案。现在特为指出,起初下手,就是听鼻中的呼吸之气。凡是呼吸系统正常而且不存在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不应当发出声音,这一点对于修炼的人来讲尤其应当做到,所以才说:“无听之以耳。”虽然说是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的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即使是双耳失聪的人,也有这个体会,所以才说“听之以心。”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里又会让人产生疑问了,心是有知有觉的,还可以说上一个听字;气是没有知觉的,为何还要用它去听?心所听的对象是气,那么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如果说用气来听气,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应当是:听息的功夫做得时间长之后,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这时的气已经不能作为用心去听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去听那个气,所以才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心和气虽然团结在一处,但是尚未达到混合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并不需要多少时间,自然就能做到完全无知无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度阶段,与其说是用心听气,使心和气互相对立,不如说是以气(中的心)去听(心中的)气,使心与气二者之间泯去裂痕,变为融合,所以说听之以气。在这里虽然还是在说听,实际上已经不再着意于听。成为自然的听,是用无心而听了。
第四步,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步下手做功夫,关键在一字诀,即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意听字诀了。随着功夫程度的进展,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反嫌过于执着,所以最后要用止字诀。所谓听止于耳,就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在身中是神气合一,心中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符合,符合于气)。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看来好象睡着一样。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从一、听、止等境界,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经历过来,最后就达到了虚的高层次。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的时候,心里想着要达到虚的层次,反而离虚十万八千里了。全部心斋的义谛,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到此进入更高境界,已为先天。所以最后一步功夫,就要到先天境界之中去体悟。然则庄子所谓心斋的义谛,在于直指大道,这已超出静功法本身所要达到的目标了。因此筑基法中的静功,只求达到第四步心气合一的境界,就是筑基的最高层次,已足够了。
博客 正一大慈道人
2011-02-06
第一步,若一志。若字当作你字解,志就是思想,也就是注意力,一就是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当你开始做功夫的时候,心中的注意力要专一,不要有许多杂念在里面干扰。如果不能够把杂念扫除干净,功夫很难做到好处。
第二步,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等于毋,也可以作勿字解。注意力集中在一起,就可以开始做功夫,就是运用听字的口诀。普通人所谓听,本来是用两个耳朵,去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可是这里的所谓听,绝不是去听什么声音。这样人们就会发生疑问,既然说是“听”,必然应当存在去听的对象,如果说不是去听声音,那么要听什么?这个问题,在各家注解之中,难以找到明确答案。现在特为指出,起初下手,就是听鼻中的呼吸之气。凡是呼吸系统正常而且不存在障碍的人,鼻中气息都不应当发出声音,这一点对于修炼的人来讲尤其应当做到,所以才说:“无听之以耳。”虽然说是没有声音,但是自己却能感觉得到鼻中的气息一出一入,或快或慢,或粗或细,即使是双耳失聪的人,也有这个体会,所以才说“听之以心。”
第三步,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这里又会让人产生疑问了,心是有知有觉的,还可以说上一个听字;气是没有知觉的,为何还要用它去听?心所听的对象是气,那么气所听的对象又是什么?如果说用气来听气,这句话在理论上讲不通。究竟真正的含义是什么?答案应当是:听息的功夫做得时间长之后,心和气已经打成一片,分不开了。这时的气已经不能作为用心去听的对象了。不能再说用这个心,去听那个气,所以才说无听之以心。”此时身中的心和气虽然团结在一处,但是尚未达到混合境界,还稍微有些知觉。继续深入做下去,并不需要多少时间,自然就能做到完全无知无觉了。从有知觉到无知觉这一暂时的过度阶段,与其说是用心听气,使心和气互相对立,不如说是以气(中的心)去听(心中的)气,使心与气二者之间泯去裂痕,变为融合,所以说听之以气。在这里虽然还是在说听,实际上已经不再着意于听。成为自然的听,是用无心而听了。
第四步,听止于耳,心止于符。初步下手做功夫,关键在一字诀,即注意力集中在一起的功夫。等到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之后,就要注意听字诀了。随着功夫程度的进展,假使长久的抱住一个听字不肯放松,反嫌过于执着,所以最后要用止字诀。所谓听止于耳,就是叫人不必着意于听了。此时的功夫已经逐渐入于混沌境界,在身中是神气合一,心中的知觉已不起作用,所以说心止于符(符即符合,符合于气)。这种神气合一的状态,是无知无觉的,外表看来好象睡着一样。
第五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从一、听、止等境界,由浅入深,一步一步经历过来,最后就达到了虚的高层次。这个虚是从无知无觉以后自然得到的,不是有意识制造出来的,如果做功夫的时候,心里想着要达到虚的层次,反而离虚十万八千里了。全部心斋的义谛,原是由后天返还到先天,到此进入更高境界,已为先天。所以最后一步功夫,就要到先天境界之中去体悟。然则庄子所谓心斋的义谛,在于直指大道,这已超出静功法本身所要达到的目标了。因此筑基法中的静功,只求达到第四步心气合一的境界,就是筑基的最高层次,已足够了。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