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李宇林
2019-07-08
道学的宇宙观、自然观、历史观、人文观:
一、道的概念:道无形象色味音声,无大小多少高下内外远近,甚则无善恶美丑尊卑等等之别。现代人对道的解析说是宇宙的原动力、元始能量、元气、气场、信息能等等。道为体,德为用;道生之,德蓄之,是维系、生育宇宙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又是人类社会的生活法则。
老子是道学的集大成者,道文化似是一种复古思想,从历史层面看描述的是上古之时,以至于三皇五帝,尧舜禹时代的那种天人合一,自然无为,民风淳朴,天下一家,万物齐同,公而无私的时代,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儒家总结了夏商周三代,家天下,君臣民,社会等级化分,有矛盾有斗争,人们趣利避害,道德滑坡,只能用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廉、耻来维系社会关系,所以老庄之学与孔孟之学的差异就出现了,孔子问礼于老子则有“犹龙之叹”,所以道文化有返本还元,归根复命的意义,而儒文化只是反映了人们生活生存的基本方式方法而已。
无论从医学易学还是自然人文科学来说,中国之根就是道学文化,近代学者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以此读史,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道学可谓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可以窥测天宇,下可以穷极幽冥,以至于天地自然,动植万物,社会人事、治政、武备、事业、处事、和谐养生,无一不是在阐释天地的自然法则,只有把握它和遵循它运用它人类的生命、生存、生活才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道文化更是一个养生长寿的最高思想境界。在道学范畴里,不明道德,就不能登堂入室,就无从谈起和掌握道家医学,和道家养生学的精粹所在。道文化是指的古代道学、易学、医学,以及后来的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思想的总纲。所以历代高道遵道而行,多以修真养性,悬壶济世,云游人间,度化有缘为己任。譬如古代的方仙道,以求仙采药,寻找不老之方而名;黄老道把黄帝老子的思想合流,以为“一人之身,一国之象”,做到身国兼治,治国首先要从治身开始,即使说善于养生的人就是善于治国的人;张道陵创立的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虽然有神仙信仰和鬼神崇拜的成份,然其主要内涵仍然是发扬道学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理念,他的子孙在川陕一代用这一思想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形。历史上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等等都是如此。
二、道家医学,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有巢氏燧人氏之后的伏羲氏:仰观天象,伏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有阴阳五行及养生之说;神农氏尝百草以区分五谷与药物之别,《神农本草》奠定了药食同源的基础;轩辕黄帝组织修道者养生家医学家,如歧伯、少俞、雷公、伯高等研究医理而著《内经》。伏羲、神农、黄帝这三位号称三皇,乃我中华文化初始形成的奠基者和创立者。既有易学、医学的理论,必然另有道学的指导,才可以谈到道家医学,道家医学与中华人文同根同源,其理念仍然不出《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之说,只有医学与道学的合流这个理念才能够得以实现。从古代名医医事里就能看出道家医学的端倪来。我国上古时期,国家的大事就是祭祀与战争,祭祀的巫祝,能与天人沟通,断人吉凶祸福,给人疗病消灾,甚或用符咒、祝由办法化解病灾,这与《内经》里的《移精变气论》的理念相妨。古医籍里也记载着很多关于巫者治病的神妙之处。享誉很高声望的神医扁鹊,因为断虢太子之病,望齐候之诊,使得“病入膏肓”的典故在医学史上流芳千古,神医之名享誉万代;张仲景断定王仲宣四十岁眉落而死;董奉远隔千里诊病,平时治病不收诊金,只求种几棵杏树,后来的中医号称“杏林”即源于此;葛洪倡导医道融合,提出医学是道学的基础,修道者必兼习医药;道医大师孙思邈有医龙救虎的事迹。这说明道者之医大爱无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他们医德医术能通万物之情,可以称谓是“苍生大医”。
三、道家养生,在道家养生学历史上,最著名的养生大论就是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黄帝询问至道?广成子回答说: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勿劳汝形,勿摇汝精,勿使尔思虑营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虽然只有几句话,却是后来道家养生学的纲要,广成子竟然有一千二百岁而身体未尝衰老,所以黄帝感叹地称广成子为天人。《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描述了所谓的贤人、圣人、至人、真人,他们修道养生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道学的集大成者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里探究的就是宇宙天地万物生化的自然法则,并且从中思索出人类的长寿密码,人如何效法天地,达到长生久视以至于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明,做个长住世间的不老不朽之人。所以老子研究道学,主旨是阐述常道、永恒、不朽。关键点是要遵循天地自然法则,又立足于人的基本生命生活,生存的状态,以道德的理念贯穿始终。必须要明白“道”的理念,才能学道修道,通过修道达到长生。《道德经》中有多篇都是描述修身养生所达到的境界,譬如“至虚极,守静笃”;“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善于摄生者,陆……”。《庄子》进一步解读老子的养生思想,并且运用寓言故事等形式来弘扬老子的道学。
道家养生并不是局限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最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体道修道。历代修真悟道之士身体力行,他们虽然都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成就,甚或有著作问世,但是仍然脱离不了超越不了关于老子道德的理论,至到今天关于养生的最高层面,仍然是老庄之学,就如同当今的中医永远要把《黄帝内经》奉为最高经典一样。
附:黄帝问道广成子:
《庄子·在宥》:黄帝在位一十九年,政令通行天下,听说广成子在崆峒山修道,特地去拜访他,见到广成子说:我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在哪里呢?我想摄取天地的精华,来培育五谷,赡养人民,我还想管理阴阳,以顺应万物的生长,怎么样呢?
广成子说:你所要问的乃是事物的本质,你所要管理的乃是事物的残渣。自从你治理天下,云气不等待凝聚就下雨,草木不等到枯黄就凋落,日月的光辉更加残淡,然而你这佞人的心境仍然这般的浅陋,又怎么能谈论“至道”呢?
黄帝即可辞退回去,抛弃政务,筑造一间特别的小房子,铺上茅草坐在那里闲居清净了三个月,再次去请教他。
此时广成子朝南躺着,黄帝从下方顺行匍匐过去,叩头再拜施礼说:听说先生明通“至道”,请问先生怎么修身才能长久?广成子顿然起身说:你问的好啊!过来,我告诉你“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呵呵!我已经把你引到日月之上了,那是至阴之气产生的地方啊!使你进入了深远幽暗的大门了,那是至阳之气产生的地方!
天地各司其职,阳阳各居其所,谨慎地守护着你自身,万物自然会昌盛,我持守着至道的纯一而又把握着“至道”的和谐,所以我修身已经一千二百岁了,我的形体却不曾衰老。
黄帝再次施礼跪拜说:您可以说和天合二为一了。广成子说:来!我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然而人们都以为有终。“至道不可以测度,然而人们都以为有边际,得到我道的人,在上可以成为“皇”,在下可以成为王;丧失我道的人,在上只能看见日月之光,在下则化为尘土。万物都生于土而又终归于土,所以我将离开你,进入到无穷的门径,去遨游无极的广阔原野。我和日月同光,我和天地为常。迎合着我而来的,明慧啊!背离我而去的,昏昧啊!人不免于死,而我独存啊。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长,系北京白云观道医馆馆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李宇林
2019-07-08
道学的宇宙观、自然观、历史观、人文观:
一、道的概念:道无形象色味音声,无大小多少高下内外远近,甚则无善恶美丑尊卑等等之别。现代人对道的解析说是宇宙的原动力、元始能量、元气、气场、信息能等等。道为体,德为用;道生之,德蓄之,是维系、生育宇宙天地万物的自然法则,又是人类社会的生活法则。
老子是道学的集大成者,道文化似是一种复古思想,从历史层面看描述的是上古之时,以至于三皇五帝,尧舜禹时代的那种天人合一,自然无为,民风淳朴,天下一家,万物齐同,公而无私的时代, “甘其食 、美其服、 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虽有舟车,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儒家总结了夏商周三代,家天下,君臣民,社会等级化分,有矛盾有斗争,人们趣利避害,道德滑坡,只能用仁、义、礼、智、信、忠、孝、节、廉、耻来维系社会关系,所以老庄之学与孔孟之学的差异就出现了,孔子问礼于老子则有“犹龙之叹”,所以道文化有返本还元,归根复命的意义,而儒文化只是反映了人们生活生存的基本方式方法而已。
无论从医学易学还是自然人文科学来说,中国之根就是道学文化,近代学者鲁迅先生说:中国根柢全在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以此读史,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道学可谓其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上可以窥测天宇,下可以穷极幽冥,以至于天地自然,动植万物,社会人事、治政、武备、事业、处事、和谐养生,无一不是在阐释天地的自然法则,只有把握它和遵循它运用它人类的生命、生存、生活才可以达到最佳状态。
道文化更是一个养生长寿的最高思想境界。在道学范畴里,不明道德,就不能登堂入室,就无从谈起和掌握道家医学,和道家养生学的精粹所在。道文化是指的古代道学、易学、医学,以及后来的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思想的总纲。所以历代高道遵道而行,多以修真养性,悬壶济世,云游人间,度化有缘为己任。譬如古代的方仙道,以求仙采药,寻找不老之方而名;黄老道把黄帝老子的思想合流,以为“一人之身,一国之象”,做到身国兼治,治国首先要从治身开始,即使说善于养生的人就是善于治国的人;张道陵创立的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虽然有神仙信仰和鬼神崇拜的成份,然其主要内涵仍然是发扬道学天人合一,无为而治的理念,他的子孙在川陕一代用这一思想实现了人民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形。历史上西汉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等等都是如此。
二、道家医学,可追溯到上古时期,有巢氏燧人氏之后的伏羲氏:仰观天象,伏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有阴阳五行及养生之说;神农氏尝百草以区分五谷与药物之别,《神农本草》奠定了药食同源的基础;轩辕黄帝组织修道者养生家医学家,如歧伯、少俞、雷公、伯高等研究医理而著《内经》。伏羲、神农、黄帝这三位号称三皇,乃我中华文化初始形成的奠基者和创立者。既有易学、医学的理论,必然另有道学的指导,才可以谈到道家医学,道家医学与中华人文同根同源,其理念仍然不出《黄帝内经》的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之说,只有医学与道学的合流这个理念才能够得以实现。从古代名医医事里就能看出道家医学的端倪来。我国上古时期,国家的大事就是祭祀与战争,祭祀的巫祝,能与天人沟通,断人吉凶祸福,给人疗病消灾,甚或用符咒、祝由办法化解病灾,这与《内经》里的《移精变气论》的理念相妨。古医籍里也记载着很多关于巫者治病的神妙之处。享誉很高声望的神医扁鹊,因为断虢太子之病,望齐候之诊,使得“病入膏肓”的典故在医学史上流芳千古,神医之名享誉万代;张仲景断定王仲宣四十岁眉落而死;董奉远隔千里诊病,平时治病不收诊金,只求种几棵杏树,后来的中医号称“杏林”即源于此;葛洪倡导医道融合,提出医学是道学的基础,修道者必兼习医药;道医大师孙思邈有医龙救虎的事迹。这说明道者之医大爱无疆,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鬼神合其吉凶,他们医德医术能通万物之情,可以称谓是“苍生大医”。
三、道家养生,在道家养生学历史上,最著名的养生大论就是轩辕黄帝问道广成子的故事。黄帝询问至道?广成子回答说: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勿劳汝形,勿摇汝精,勿使尔思虑营营,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将守形,形乃长生。虽然只有几句话,却是后来道家养生学的纲要,广成子竟然有一千二百岁而身体未尝衰老,所以黄帝感叹地称广成子为天人。《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就描述了所谓的贤人、圣人、至人、真人,他们修道养生所达到的不同境界。
道学的集大成者老子,在其所著的《道德经》里探究的就是宇宙天地万物生化的自然法则,并且从中思索出人类的长寿密码,人如何效法天地,达到长生久视以至于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明,做个长住世间的不老不朽之人。所以老子研究道学,主旨是阐述常道、永恒、不朽。关键点是要遵循天地自然法则,又立足于人的基本生命生活,生存的状态,以道德的理念贯穿始终。必须要明白“道”的理念,才能学道修道,通过修道达到长生。《道德经》中有多篇都是描述修身养生所达到的境界,譬如“至虚极,守静笃”;“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善于摄生者,陆……”。《庄子》进一步解读老子的养生思想,并且运用寓言故事等形式来弘扬老子的道学。
道家养生并不是局限于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等,最最重要的一点仍然是体道修道。历代修真悟道之士身体力行,他们虽然都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成就,甚或有著作问世,但是仍然脱离不了超越不了关于老子道德的理论,至到今天关于养生的最高层面,仍然是老庄之学,就如同当今的中医永远要把《黄帝内经》奉为最高经典一样。
附:黄帝问道广成子:
《庄子·在宥》:黄帝在位一十九年,政令通行天下,听说广成子在崆峒山修道,特地去拜访他,见到广成子说:我听说先生您明达“至道”,请问“至道”的精粹在哪里呢?我想摄取天地的精华,来培育五谷,赡养人民,我还想管理阴阳,以顺应万物的生长,怎么样呢?
广成子说:你所要问的乃是事物的本质,你所要管理的乃是事物的残渣。自从你治理天下,云气不等待凝聚就下雨,草木不等到枯黄就凋落,日月的光辉更加残淡,然而你这佞人的心境仍然这般的浅陋,又怎么能谈论“至道”呢?
黄帝即可辞退回去,抛弃政务,筑造一间特别的小房子,铺上茅草坐在那里闲居清净了三个月,再次去请教他。
此时广成子朝南躺着,黄帝从下方顺行匍匐过去,叩头再拜施礼说:听说先生明通“至道”,请问先生怎么修身才能长久?广成子顿然起身说:你问的好啊!过来,我告诉你“至道”。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长生。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
呵呵!我已经把你引到日月之上了,那是至阴之气产生的地方啊!使你进入了深远幽暗的大门了,那是至阳之气产生的地方!
天地各司其职,阳阳各居其所,谨慎地守护着你自身,万物自然会昌盛,我持守着至道的纯一而又把握着“至道”的和谐,所以我修身已经一千二百岁了,我的形体却不曾衰老。
黄帝再次施礼跪拜说:您可以说和天合二为一了。广成子说:来!我告诉你。“至道没有穷尽,然而人们都以为有终。“至道不可以测度,然而人们都以为有边际,得到我道的人,在上可以成为“皇”,在下可以成为王;丧失我道的人,在上只能看见日月之光,在下则化为尘土。万物都生于土而又终归于土,所以我将离开你,进入到无穷的门径,去遨游无极的广阔原野。我和日月同光,我和天地为常。迎合着我而来的,明慧啊!背离我而去的,昏昧啊!人不免于死,而我独存啊。
(本文作者李宇林道长,系北京白云观道医馆馆长,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