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渭水之阳
2015-11-10
中岩山道观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中岩山村,因山势奇特,呈斧劈刀削般的尖锥形,俗称“尖山庙”。这里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炎帝神农氏生息之地。据《宝鸡县志》载:“中岩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即翠峰。其峰尖锐,俗称尖山”。山在今石坝河乡(即石鼓镇),石坝河流经其东,妖魔崖紧峙其西,山峰挺拔,高耸入云。由北坡登顶,须经72个台阶,由西坡上,须拐72个“盘盘道”。经过“三天门”(据史料记载为康熙九年(1670)所修),环山林木茂密,风景秀丽。
相传,炎帝神农尝百草经过此山,无量祖师(真武大帝)在此修道,斩除了山下妖魔崖、妖魔潭二处的妖精,为民除了害。当地百姓为纪念无量祖师的大恩大德,于明嘉靖年间在此大兴土木,始建庙宇。原庙宇较多,高大雄伟,器宇轩昂,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多被拆除。现存庙宇为1984年后修建,并将上山道路铺为石头台阶,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和兴旺,游人络绎不绝,香火缭绕,成为市郊一处休闲观光、避暑度夏的旅游胜地。
无量祖师出家武当山,后来到尖山,先搭建茅庵住在山下,为讨个清静又挪到海拔1280米的山顶。道观大殿供奉着无量祖师塑像,两壁彩绘着陶、辛、张、邓、赵、马、温、刘八大天尊。殿内放置着桃花圣母轿一顶。殿背面塑有玉帝王母坐像、送子观音坐像,绘制了两幅壁画,还有唐僧取经图。无量祖师庙正门内侧撰联一幅:“无量祖师保佑万民,赤足祥云平安山河”,横额为:“功德无量”;正门外侧楹联为:“南极天台四周雨润尘南染;北临渭水一望晴空波不扬”,横额上书“万民安康”。
峰顶有钟楼一座,高约10米,上建六角钟亭,每角挂一铁铸小钟,若微风四起,风吹铃动,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穿越钟楼门洞通道,来到院中,拾阶而上,来到钟楼之上,只见亭内挂一铁铸大钟,口径约15米,腹深1米余。从大钟的铭文得知,原钟为明万历年间所铸,毁于1958年。现钟为1991年夏三月所铸,重约1000公斤。钟亭顶部图案清晰,色彩绚丽,有“寒山雪夜图”、“吹箫引凤图”、“黄山云涛”、“农女牧羊”、“梁红玉击鼓”、“访贤图”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出了道观院门,举目向南望去,巍巍秦岭,重峦叠嶂,雾霭漫漫,显得极为神秘而有气势博大。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庙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至今不衰。
(本文根据渭滨区政协网站刊载之容琳《尖山游记》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渭水之阳
2015-11-10
中岩山道观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中岩山村,因山势奇特,呈斧劈刀削般的尖锥形,俗称“尖山庙”。这里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天台山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炎帝神农氏生息之地。据《宝鸡县志》载:“中岩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即翠峰。其峰尖锐,俗称尖山”。山在今石坝河乡(即石鼓镇),石坝河流经其东,妖魔崖紧峙其西,山峰挺拔,高耸入云。由北坡登顶,须经72个台阶,由西坡上,须拐72个“盘盘道”。经过“三天门”(据史料记载为康熙九年(1670)所修),环山林木茂密,风景秀丽。
相传,炎帝神农尝百草经过此山,无量祖师(真武大帝)在此修道,斩除了山下妖魔崖、妖魔潭二处的妖精,为民除了害。当地百姓为纪念无量祖师的大恩大德,于明嘉靖年间在此大兴土木,始建庙宇。原庙宇较多,高大雄伟,器宇轩昂,1969年“文化大革命”中多被拆除。现存庙宇为1984年后修建,并将上山道路铺为石头台阶,恢复了昔日的繁荣和兴旺,游人络绎不绝,香火缭绕,成为市郊一处休闲观光、避暑度夏的旅游胜地。
无量祖师出家武当山,后来到尖山,先搭建茅庵住在山下,为讨个清静又挪到海拔1280米的山顶。道观大殿供奉着无量祖师塑像,两壁彩绘着陶、辛、张、邓、赵、马、温、刘八大天尊。殿内放置着桃花圣母轿一顶。殿背面塑有玉帝王母坐像、送子观音坐像,绘制了两幅壁画,还有唐僧取经图。无量祖师庙正门内侧撰联一幅:“无量祖师保佑万民,赤足祥云平安山河”,横额为:“功德无量”;正门外侧楹联为:“南极天台四周雨润尘南染;北临渭水一望晴空波不扬”,横额上书“万民安康”。
峰顶有钟楼一座,高约10米,上建六角钟亭,每角挂一铁铸小钟,若微风四起,风吹铃动,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穿越钟楼门洞通道,来到院中,拾阶而上,来到钟楼之上,只见亭内挂一铁铸大钟,口径约15米,腹深1米余。从大钟的铭文得知,原钟为明万历年间所铸,毁于1958年。现钟为1991年夏三月所铸,重约1000公斤。钟亭顶部图案清晰,色彩绚丽,有“寒山雪夜图”、“吹箫引凤图”、“黄山云涛”、“农女牧羊”、“梁红玉击鼓”、“访贤图”等等,令人目不暇接。
出了道观院门,举目向南望去,巍巍秦岭,重峦叠嶂,雾霭漫漫,显得极为神秘而有气势博大。每逢农历三月初三庙会,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至今不衰。
(本文根据渭滨区政协网站刊载之容琳《尖山游记》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