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协报韦建桦
2016-03-07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土壤,也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然而,传统文化毕竟是在古代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下孕育产生的,在世界观、历史观、国家观、文化 观、伦理观、审美观等各个方面,不可能不带有时代烙印。如何科学对待和有效利用这个精神资源,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梳理和鉴别。
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和鉴别,是一个价值评判的过程,也是一种历史的思考。古人常说:“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这是符合辩证法 的。一方面,我们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的做法,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瑰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揭示古代文化遗产中包含的封 建意识、人治传统、宗法观念、阶级偏见、性别歧视、迷信思想等因素,讲明其历史成因和消极影响,尤其要关注这些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的顽强表现,指出它们对当 代人思想的熏染及其危害,阐明辨别是非、抵御侵蚀的意义和方法。
其次是转化和更新。
今天,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即使是那些精彩的传统理念也明显地存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社会治理不协调、不适应、不一致的问题。为了使这些思想遗产真正成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资源和财富,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更新。
所谓转化,就是对那些确有价值的内容加以改造和扬弃,使自古流传的民本、德治、勤政、守廉、任贤以及仁爱、孝悌、忠恕、礼义、中和等一系列价值范畴体现 新的时代精神,契合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所谓更新,就是充分运用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积累的新经验,合理借鉴各国人民在文明进程中创造的新成 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这种创造性转化和更新的过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吸收科学理论精髓,融合世界文明成果,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从而升华为新的民族灵魂的过程。这是在实现中国 梦的征途上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对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转化与更新,需要全民族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积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总结百年来的历史经验与 深刻教训,自觉担当起承前启后的重任。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编译局原局长,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
人民政协报 韦建桦
2016-03-07
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土壤,也是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然而,传统文化毕竟是在古代社会的经济条件和政治制度下孕育产生的,在世界观、历史观、国家观、文化 观、伦理观、审美观等各个方面,不可能不带有时代烙印。如何科学对待和有效利用这个精神资源,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
首先是梳理和鉴别。
对传统文化进行梳理和鉴别,是一个价值评判的过程,也是一种历史的思考。古人常说:“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这是符合辩证法 的。一方面,我们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的做法,珍视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瑰宝。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通过有理有据的分析,揭示古代文化遗产中包含的封 建意识、人治传统、宗法观念、阶级偏见、性别歧视、迷信思想等因素,讲明其历史成因和消极影响,尤其要关注这些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的顽强表现,指出它们对当 代人思想的熏染及其危害,阐明辨别是非、抵御侵蚀的意义和方法。
其次是转化和更新。
今天,在我们的文化遗产中,即使是那些精彩的传统理念也明显地存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社会治理不协调、不适应、不一致的问题。为了使这些思想遗产真正成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资源和财富,就必须对它们进行创造性的转化和更新。
所谓转化,就是对那些确有价值的内容加以改造和扬弃,使自古流传的民本、德治、勤政、守廉、任贤以及仁爱、孝悌、忠恕、礼义、中和等一系列价值范畴体现 新的时代精神,契合当代中国发展的要求。所谓更新,就是充分运用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历程中积累的新经验,合理借鉴各国人民在文明进程中创造的新成 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和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这种创造性转化和更新的过程,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吸收科学理论精髓,融合世界文明成果,重新焕发生机活力,从而升华为新的民族灵魂的过程。这是在实现中国 梦的征途上必须完成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对数千年的传统文化进行转化与更新,需要全民族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积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是总结百年来的历史经验与 深刻教训,自觉担当起承前启后的重任。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中央编译局原局长,本文摘自《人民政协报》)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