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学术网李建欣
2016-12-25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北京讯 2016年12月17至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与英文季刊《中国宗教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承办的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致开幕辞,他指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史逐渐在当代西方史学中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与讨论,同时,全球史所提倡的“全球史观”这一宏观视野,即主张用“全球观点”来看待当代问题,也早已超出了史学的范围,近些年被广泛地运用到政治、军事、外交、气候、环境、移民、性别、宗教、物种传播、文化交流等研究领域。
全球史著名学者杰里·本特利(Jerry H. Bentley)在其文章《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中把宗教视为前现代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东半球的陆路和海路是出于商业目的和军事目的开通的,却成了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重要通道。佛教从其发源地印度传播到伊朗和中亚,后来传播到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基督教沿贸易路线,从巴基斯坦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各地,向东则传播到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印度和中亚部分地区。不久,摩尼教也在大致相同的区域内传播。伊斯兰教的影响更是以惊人的方式,从其发源地阿拉伯半岛,扩展到东起印度尼西亚、西至摩洛哥、南达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的欧亚大陆的广阔地带。从7世纪到16世纪,所有这些宗教信仰不断地进行地理扩张,并且吸引了遥远地区的众多热情支持者。”
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无疑会有力地破除欧洲中心论的一些成见,会给中国的宗教研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将中国的宗教研究置于全球史观这一宏大的视阈中。
《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编、英文季刊《中国宗教研究》执行主编李建欣在学术总结中所指出,此次研讨会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多宗教、多主题的特点:与会者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主要是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哲学、国际政治等;涉及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佛教、基督宗教、三夷教(景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研讨的主题多样,主要有宗教传播、宗教艺术、宗教人物、经典、宗教运动、宗教史学、宗教学术史、宗教人名、宗教与政治、宗教心理等。既有宏观探讨,又有微观实证,既关注历史,又重视现实。在全球史的视阈中对宗教的观照,既可以是域外宗教,又可以是本土宗教,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从一开始就不要厚此薄彼。从全球史的视阈对宗教研究进行观照,将是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强有力的学术声援和支持,是对“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丰富与充实,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8月17日“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
卓新平在闭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认为全球史宗教的发展可以从三大时代,或者说三大发展时期来看。最早的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前8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思想活跃的时代,也是宗教开始兴起的时代;公元前3世纪这一时期结束的时候,就是希腊化时期,这时开始拥有了全球的视野,世界几大地区的宗教都比较活跃,古希腊有宗教神话的兴起;哲学也开始活跃,柏拉图提出神学的观点。中东地区,这时宗教也开始兴盛。除了希伯来人的犹太教以外,在古波斯出现了琐罗亚斯德教。第二个时期,欧洲中世纪的千年,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之间。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衰亡,东罗马形成全球史的地域。在罗马帝国时期,全球的观念是比较固定的,因为围绕着地中海有欧洲,有亚洲,有非洲。但是中西文化分开了以后,这种观念就开始断裂,断裂以后就出现问题,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开始崛起。这个事件带了很大的震动,伊斯兰教是革命,西进到了法国,到了西班牙。当时阿拉伯非常的强大,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精神支撑也是所向披靡。而欧洲自西罗马帝国衰亡以后,一直到文艺复兴,才开始重新崛起。全球史第三大高潮,应该是19世纪开始兴起,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19世纪兴起的标志是鸦片战争,西方基督教,不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教。传教就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宗教的嬗变。比如说基督教嬗变出太平天国。基督教作为一个宗教,它现在有所衰落;伊斯兰教在这一时期开始从它的传统中东、亚洲地区,扩散到世界各地,形成今天包括西方社会难民的状况。学界应有一种全球史的视阈,而不是单独地研究某一个宗教。结合世界宗教的发展来看,可能看得更透,举办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基本的缘由也在于此,它是有强大的学术思想和精神支撑的,也是今天社会需要学界做的这样一件事情。找寻真理,发现这个社会发展的光明的前景,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开拓者,希望今后能共同努力把全球史视阈的宗教研究做得更好。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中国宗教学术网 李建欣
2016-12-25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北京讯 2016年12月17至1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国宗教学会主办,《世界宗教研究》编辑部与英文季刊《中国宗教研究》(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承办的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文洪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致开幕辞,他指出,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史逐渐在当代西方史学中异军突起,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与讨论,同时,全球史所提倡的“全球史观”这一宏观视野,即主张用“全球观点”来看待当代问题,也早已超出了史学的范围,近些年被广泛地运用到政治、军事、外交、气候、环境、移民、性别、宗教、物种传播、文化交流等研究领域。
全球史著名学者杰里·本特利(Jerry H. Bentley)在其文章《世界历史上的文化交流》中把宗教视为前现代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内容,“东半球的陆路和海路是出于商业目的和军事目的开通的,却成了宗教和文化传统传播的重要通道。佛教从其发源地印度传播到伊朗和中亚,后来传播到中国、朝鲜、日本和越南。基督教沿贸易路线,从巴基斯坦传播到地中海沿岸各地,向东则传播到美索不达米亚、伊朗、印度和中亚部分地区。不久,摩尼教也在大致相同的区域内传播。伊斯兰教的影响更是以惊人的方式,从其发源地阿拉伯半岛,扩展到东起印度尼西亚、西至摩洛哥、南达撒哈拉以南非洲部分地区的欧亚大陆的广阔地带。从7世纪到16世纪,所有这些宗教信仰不断地进行地理扩张,并且吸引了遥远地区的众多热情支持者。”
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无疑会有力地破除欧洲中心论的一些成见,会给中国的宗教研有更重要的理论意义,将中国的宗教研究置于全球史观这一宏大的视阈中。
《世界宗教研究》副主编、英文季刊《中国宗教研究》执行主编李建欣在学术总结中所指出,此次研讨会具有多领域、多学科、多宗教、多主题的特点:与会者来自不同的研究领域和学科,主要是历史学、宗教学、艺术学、哲学、国际政治等;涉及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佛教、基督宗教、三夷教(景教、祆教、摩尼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研讨的主题多样,主要有宗教传播、宗教艺术、宗教人物、经典、宗教运动、宗教史学、宗教学术史、宗教人名、宗教与政治、宗教心理等。既有宏观探讨,又有微观实证,既关注历史,又重视现实。在全球史的视阈中对宗教的观照,既可以是域外宗教,又可以是本土宗教,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从一开始就不要厚此薄彼。从全球史的视阈对宗教研究进行观照,将是对我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强有力的学术声援和支持,是对“一带一路”文化战略的丰富与充实,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主席在8月17日“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所指出的,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学术研究、理论支撑、话语体系建设。
卓新平在闭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认为全球史宗教的发展可以从三大时代,或者说三大发展时期来看。最早的第一个时期是公元前8到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思想活跃的时代,也是宗教开始兴起的时代;公元前3世纪这一时期结束的时候,就是希腊化时期,这时开始拥有了全球的视野,世界几大地区的宗教都比较活跃,古希腊有宗教神话的兴起;哲学也开始活跃,柏拉图提出神学的观点。中东地区,这时宗教也开始兴盛。除了希伯来人的犹太教以外,在古波斯出现了琐罗亚斯德教。第二个时期,欧洲中世纪的千年,公元5世纪到15世纪之间。公元5世纪西罗马帝国衰亡,东罗马形成全球史的地域。在罗马帝国时期,全球的观念是比较固定的,因为围绕着地中海有欧洲,有亚洲,有非洲。但是中西文化分开了以后,这种观念就开始断裂,断裂以后就出现问题,伊斯兰教在公元7世纪开始崛起。这个事件带了很大的震动,伊斯兰教是革命,西进到了法国,到了西班牙。当时阿拉伯非常的强大,伊斯兰教作为一种精神支撑也是所向披靡。而欧洲自西罗马帝国衰亡以后,一直到文艺复兴,才开始重新崛起。全球史第三大高潮,应该是19世纪开始兴起,一直到现在还在延续。19世纪兴起的标志是鸦片战争,西方基督教,不论是天主教,还是新教,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教。传教就跟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进行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就出现宗教的嬗变。比如说基督教嬗变出太平天国。基督教作为一个宗教,它现在有所衰落;伊斯兰教在这一时期开始从它的传统中东、亚洲地区,扩散到世界各地,形成今天包括西方社会难民的状况。学界应有一种全球史的视阈,而不是单独地研究某一个宗教。结合世界宗教的发展来看,可能看得更透,举办首届“全球史视阈中的宗教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基本的缘由也在于此,它是有强大的学术思想和精神支撑的,也是今天社会需要学界做的这样一件事情。找寻真理,发现这个社会发展的光明的前景,所以现在大家都是开拓者,希望今后能共同努力把全球史视阈的宗教研究做得更好。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