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赴东山关帝庙拍摄《祖庙传奇》

未知

2011-08-0915:58:10

近日,中央电视台4套栏目组到福建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活动场所东山县关帝庙等地拍摄《祖庙传奇》专题片。摄制组一行围绕东山关帝庙是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闽台同胞一起办节同祭关帝、关帝文化成为“海峡桥”等主题,深入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活动场所风动石东山关帝庙、关帝神像雕刻厂等地和老百姓家中实地拍摄,并采访了对关帝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来源:福建省民族宗教委宗教三处、福建省道协、漳州市道协 2011-8-5)

走访福建东山关帝庙
来源: 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06-15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海峡两岸):这里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东山关帝庙,农历五月十三这天,来自海峡两岸的信徒们又一次把关帝从庙里请出,沿着街巷举行游神仪式。这一幕,几乎是东山县一年中最热闹的场景,也是每年一届的中国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的重头戏。

到2011年,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已经举行到第二十届,成为大陆方面举行届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涉台文化节庆。它为什么出现在东山?又为什么以关帝文化为主题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东山,在东山县著名文史学者陈立群的引领下寻找答案。

东山是中国第六大海岛县,海洋经济是这里的一大支柱产业,老百姓大多从事渔业生产。高风险的海上作业使得这里的人们更加需要精神上的庇护,这也许是关帝文化在这里扎根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关帝就忠义,人要讲忠,要讲义气。因此渔民有这种崇拜以后,再加上他那种特殊的职业,渔民就特别团结。他们在船上可以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一旦出事了,可就全都没了。因此这种状态下面,渔民都是以兄弟相称,非常团结。像这种崇拜,祭祀关帝文化,显然已经融入了很多海洋文化的东西在里面。

在岛上,我们随便走入一户人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格局的中堂,对着门的墙上挂着关公的画像,两边是对联,而如果这户人家刚刚办过喜事,对联上还会有这样的标注。

记者:您家中堂里这幅对联有什么来历吗?

女:这幅对联是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妈妈(婆婆)的兄弟送的。因为我妈妈(婆婆)有八个兄弟,所以上面写个八个人的名字。

福建南部普遍有一个风俗,每当外甥结婚或者乔迁,舅舅就要送上"母舅联"。但是和其它地方不同,东山的"母舅联"多出一副关公神像,并且为了体现对关公的尊崇,东山人的房子还有专门的设计。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基本上每家每户,肯定要设这个中堂。因为这个中堂,甚至东山整个建筑它的格式,建筑格式为了这个要改变,一定要保证中堂,而且中堂上面的神像一定要对着大门,不能搞到边上去,一般都要这样,已经形成固定的一种格局。

东山人家家户户供奉关公,每天早晚都要给关公上香,泡茶,按照传统的习惯,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要请示关公。俨然已经把关公当成是家里的一员。

余添生原东山关帝庙管理处副主任:关公的形象在我们东山,老百姓认为关公不是把他当成神,是把他当成我们每家的长辈,都是这样。我们每家每户都供关公。

这也许又是东山关帝文化一个显著的特点,东山百姓不仅把关公看做保护神,甚至尊崇关公为共同的祖先。东山关帝庙里的这座石碑就记载了这段真实的历史。

清康熙三年,也就是1664年,为了阻断东山与台湾岛的联系,朝廷实行迁界政策,命令东山百姓全部迁出,离岛谋生。十六年后才批准百姓回岛定居。但是回归的老百姓处处受到歧视和欺凌,被当成奸民看待,不准立入户籍,承担着繁重的苛捐杂税。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有一个当时比较有威望的地方绅士做了一个梦,这个梦里说的什么,为这件事情关帝连夜策马提着大刀找县太爷理论,说你们没道理,同样是老百姓,同样是清朝的子民,你干吗这边就不给入户口呢?不给他们注册呢?这个事情后来县太爷也被说服了,也感念了,说关帝为了保护老百姓,县太爷就开始向朝廷反应这个事。

经过当时地方官员的努力,1751年,朝廷终于批准了东山百姓的入户请求。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既然批准了,你要报户口,怎么报?绅士又梦见了关帝策马去的,应该这事也是关帝的功劳,然后把东山一些长老全部集中到关帝庙来,大家来商议,这怎么整?户口怎么报?大家商议决定以姓关,关永茂,起名叫永茂,以关永茂名字向朝廷注册,大家商议了,不管你姓张姓李,不管你姓陈姓王,大家通通都是我们关帝的子孙, 

如果说海洋文化特征和祖先崇拜是东山关帝文化的两大特点,那么这就可以使得东山关帝庙跻身中国四大关帝庙行列吗?与关公故里山西的解州关帝庙、埋葬关公头颅的河南洛阳关林和埋葬关公身躯的湖北当阳关陵相比,它毕竟和关公没有直接关系,并且规模很小,看来我们还要继续寻找东山关帝庙的特别之处。

在东山关帝庙采访期间,我们遇到了来自台湾新北市的一个由150多人组成的上香团。据关帝庙的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的台湾朝圣团,每年都会接待上百个。为什么东山关帝庙对台湾的关帝信众号召力如此之大呢?陈立群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

1990年的一天,东山关帝庙迎来了一群台湾客人,为首的是台湾宗教咨询委员会的李炳南教授。李教授一行人在为台湾几百座关帝庙寻找香缘祖庙,他们在大陆沿海地区已经寻访了很久,却一直没有结果。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所以后来在厦门决定明天就要离开厦门回台湾了。这个时候那天晚上他们越想越不对劲,说怎么能找不到呢?还有哪个地方没去,大家合计合计,觉得这边离东山很近,我们不妨到东山关帝庙看一看,别看东山岛很小,是一个小地方,去看一看。结果大伙儿同意了,就到东山来。

东山关帝庙并不大,面积只有680多平方米,但却是一座集瓷雕、木雕、石雕为一体的闽南民间艺术博物馆。但是真正吸引李炳南教授注意的,却是神像前的这幅对联。

"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这幅对联对关羽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它的作者是明朝武英殿大学士、大书法家黄道周。看到这幅对联,李炳南教授感觉到这就是他要找的谜底了。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他觉得这事就十有八九了,就可以定下来,东山关帝庙就是他们的祖庙。为什么?因为这幅对联在他们台湾最古老的关帝庙,礁溪关帝庙里面就有一模一样的这幅对联。

记者:而且应该说,这幅对联也是我们东山独有的,在大陆在讲,肯定是东山独有的,也不会再有其它的流传。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因为作者就是当地人,就是东山人,而且他的故居就在关帝庙边上。这幅对联别的地方没有,其它的关帝庙不会有。这边有,台湾那边也有,这显然,肯定有传承关系。

李炳南教授返台后,在专门举行的会议上发布了东山关帝庙与台湾关帝庙的渊源关系,从那时起,台湾各地的关帝庙就频频派出代表团飞抵东山祭祖进香。

每个进香团中都会有很多团员带着自家供奉的关帝像过来,让神像在东山关帝庙的神像前熏香,信众们认为,经过这样一个仪式,神像就能浸染东山关帝庙"关胜帝君"的灵气。 

陈立群告诉我们,台湾很多关帝庙供奉的神像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分灵过去的。尤其明清时期的几次分灵更是直接催生了台湾最早的几座关帝庙。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姓陈的船主把从东山关帝庙分灵的关帝神像送到高雄,兴建文衡殿,尊祀关帝,成为南部较早、影响最大的关帝庙。

南明永历十八年(1663年),宁靖王朱术桂从东山关帝庙分灵入台,在台南仿效东山关帝庙的建筑造型建庙,成为台湾历代官员祭祀关帝的祀典武庙。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东山人游崇功任台湾守备时,从东山关帝庙分灵一尊关帝神像,奉迎到嘉义县的关帝庙奉祀。

嘉庆年间,漳州平和县人林应狮从东山关帝庙分灵,他选址台湾宜兰礁溪建协天宫供奉关帝,成为台湾北部最大的关帝庙,这座庙后来成为台湾400多家关帝庙的祖庙。

我们中间这个香炉是台湾礁溪斜田庙从清朝的时候来我们关帝庙交流的时候,送我们东山关帝庙,作为我们东山关帝庙的镇庙之宝,都是鸡血石的香炉。现在这个香炉是我们这座关帝庙在两岸文化交流,关帝文化交流最早的一件文物。

东山关帝庙里有两尊关帝神像,前面一尊是"镇庙神",后面一尊坐在轿子里可以搬动,每逢关帝寿诞期间,轿子里的关帝君会被抬到东山的大街小巷巡游,以示恩泽百姓。而这尊关帝神像,也是四十多年来第一尊跨越海峡进入台湾岛内的大陆神像。

在东山,我们找到了当年台湾方面发来的邀请函。

这个是请柬的开头,因为基隆普化警善堂举行七朝祈天清醮活动,恭请我们的铜县祖庙主神,鼎护台湾。

余添生原东山关帝庙管理处副主任:那个时候基本上两岸,神像请到台湾还没有先例,我们是比较重视。因为我们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手续逐级上报,后来就成行了。当时关老爷请到台湾的时候,引起台湾非常大的轰动。它是从基隆开船租了一个邮轮,直接从基隆港开到我们东山港,来接关老爷到台湾去。

这一次出远门出行,整个东山人都自发来为关老爷送行,真是万人空巷。那个送行的队伍好几万人,那个队伍非常壮观。

东山关帝庙开基镇殿主神像"关胜帝君"于1995年1月入台,轰动全岛。当时的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连战亲自到基隆港拜关帝,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也送来匾额。关帝像在台期间,30多万信徒争相膜拜,5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争先报道,由于信众强烈要求,原本1个月的停留时间延长到半年。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在历史里可能这种信仰,他一直想,他们这个信仰的根源在大陆,其实就好像放风筝一样,我们把它比作一个风筝,但是他们心里面都清楚,我们的线,拉线那一头是在我们大陆,是在我们祖地。尽管我这风筝在外面飘啊飘,但是他们始终认为,我们的根在陆地上。因此尽管台湾我听说在日据时代,包括现在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他总想把这条线给剪断,但是可能吗?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这一种信仰根源太牢固了。我们两岸气氛一和缓立刻马上就活跃起来,现在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密切。因此这种渊源关系我觉得它是以信仰的名义,但实际上已经作为两岸互相了解 互相理解的一种精神纽带了 我觉得已经是这样了。

正是因为东山关帝庙对关帝香火的传播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它跻身中国四大关庙的行列,也因此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在两岸文化交流中越来越具号召力。

这里是第二十届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的祭典现场,就在去年的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来自台湾高雄东照山关帝庙的坛主李吉祥道出了一句让两岸百姓由衷产生共鸣的话,他说:"神同源、人同宗,两岸骨肉同胞心连心,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中央电视台赴东山关帝庙拍摄《祖庙传奇》

未知

2011-08-0915:58:10

|
中央电视台赴东山关帝庙拍摄《祖庙传奇》
|

近日,中央电视台4套栏目组到福建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活动场所东山县关帝庙等地拍摄《祖庙传奇》专题片。摄制组一行围绕东山关帝庙是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闽台同胞一起办节同祭关帝、关帝文化成为“海峡桥”等主题,深入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活动场所风动石东山关帝庙、关帝神像雕刻厂等地和老百姓家中实地拍摄,并采访了对关帝文化有研究的专家学者。 (来源:福建省民族宗教委宗教三处、福建省道协、漳州市道协 2011-8-5)

走访福建东山关帝庙
来源: 中国网络电视台2011-06-15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海峡两岸):这里是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的东山关帝庙,农历五月十三这天,来自海峡两岸的信徒们又一次把关帝从庙里请出,沿着街巷举行游神仪式。这一幕,几乎是东山县一年中最热闹的场景,也是每年一届的中国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的重头戏。

到2011年,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已经举行到第二十届,成为大陆方面举行届数最多、延续时间最长的涉台文化节庆。它为什么出现在东山?又为什么以关帝文化为主题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走进了东山,在东山县著名文史学者陈立群的引领下寻找答案。

东山是中国第六大海岛县,海洋经济是这里的一大支柱产业,老百姓大多从事渔业生产。高风险的海上作业使得这里的人们更加需要精神上的庇护,这也许是关帝文化在这里扎根的一个重要原因。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关帝就忠义,人要讲忠,要讲义气。因此渔民有这种崇拜以后,再加上他那种特殊的职业,渔民就特别团结。他们在船上可以说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一旦出事了,可就全都没了。因此这种状态下面,渔民都是以兄弟相称,非常团结。像这种崇拜,祭祀关帝文化,显然已经融入了很多海洋文化的东西在里面。

在岛上,我们随便走入一户人家,都会发现这样一个格局的中堂,对着门的墙上挂着关公的画像,两边是对联,而如果这户人家刚刚办过喜事,对联上还会有这样的标注。

记者:您家中堂里这幅对联有什么来历吗?

女:这幅对联是我们结婚的时候,我妈妈(婆婆)的兄弟送的。因为我妈妈(婆婆)有八个兄弟,所以上面写个八个人的名字。

福建南部普遍有一个风俗,每当外甥结婚或者乔迁,舅舅就要送上"母舅联"。但是和其它地方不同,东山的"母舅联"多出一副关公神像,并且为了体现对关公的尊崇,东山人的房子还有专门的设计。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基本上每家每户,肯定要设这个中堂。因为这个中堂,甚至东山整个建筑它的格式,建筑格式为了这个要改变,一定要保证中堂,而且中堂上面的神像一定要对着大门,不能搞到边上去,一般都要这样,已经形成固定的一种格局。

东山人家家户户供奉关公,每天早晚都要给关公上香,泡茶,按照传统的习惯,家里有什么大事小情,都要请示关公。俨然已经把关公当成是家里的一员。

余添生原东山关帝庙管理处副主任:关公的形象在我们东山,老百姓认为关公不是把他当成神,是把他当成我们每家的长辈,都是这样。我们每家每户都供关公。

这也许又是东山关帝文化一个显著的特点,东山百姓不仅把关公看做保护神,甚至尊崇关公为共同的祖先。东山关帝庙里的这座石碑就记载了这段真实的历史。

清康熙三年,也就是1664年,为了阻断东山与台湾岛的联系,朝廷实行迁界政策,命令东山百姓全部迁出,离岛谋生。十六年后才批准百姓回岛定居。但是回归的老百姓处处受到歧视和欺凌,被当成奸民看待,不准立入户籍,承担着繁重的苛捐杂税。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有一个当时比较有威望的地方绅士做了一个梦,这个梦里说的什么,为这件事情关帝连夜策马提着大刀找县太爷理论,说你们没道理,同样是老百姓,同样是清朝的子民,你干吗这边就不给入户口呢?不给他们注册呢?这个事情后来县太爷也被说服了,也感念了,说关帝为了保护老百姓,县太爷就开始向朝廷反应这个事。

经过当时地方官员的努力,1751年,朝廷终于批准了东山百姓的入户请求。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既然批准了,你要报户口,怎么报?绅士又梦见了关帝策马去的,应该这事也是关帝的功劳,然后把东山一些长老全部集中到关帝庙来,大家来商议,这怎么整?户口怎么报?大家商议决定以姓关,关永茂,起名叫永茂,以关永茂名字向朝廷注册,大家商议了,不管你姓张姓李,不管你姓陈姓王,大家通通都是我们关帝的子孙, 

如果说海洋文化特征和祖先崇拜是东山关帝文化的两大特点,那么这就可以使得东山关帝庙跻身中国四大关帝庙行列吗?与关公故里山西的解州关帝庙、埋葬关公头颅的河南洛阳关林和埋葬关公身躯的湖北当阳关陵相比,它毕竟和关公没有直接关系,并且规模很小,看来我们还要继续寻找东山关帝庙的特别之处。

在东山关帝庙采访期间,我们遇到了来自台湾新北市的一个由150多人组成的上香团。据关帝庙的工作人员介绍,像这样的台湾朝圣团,每年都会接待上百个。为什么东山关帝庙对台湾的关帝信众号召力如此之大呢?陈立群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件往事。

1990年的一天,东山关帝庙迎来了一群台湾客人,为首的是台湾宗教咨询委员会的李炳南教授。李教授一行人在为台湾几百座关帝庙寻找香缘祖庙,他们在大陆沿海地区已经寻访了很久,却一直没有结果。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所以后来在厦门决定明天就要离开厦门回台湾了。这个时候那天晚上他们越想越不对劲,说怎么能找不到呢?还有哪个地方没去,大家合计合计,觉得这边离东山很近,我们不妨到东山关帝庙看一看,别看东山岛很小,是一个小地方,去看一看。结果大伙儿同意了,就到东山来。

东山关帝庙并不大,面积只有680多平方米,但却是一座集瓷雕、木雕、石雕为一体的闽南民间艺术博物馆。但是真正吸引李炳南教授注意的,却是神像前的这幅对联。

"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这幅对联对关羽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它的作者是明朝武英殿大学士、大书法家黄道周。看到这幅对联,李炳南教授感觉到这就是他要找的谜底了。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他觉得这事就十有八九了,就可以定下来,东山关帝庙就是他们的祖庙。为什么?因为这幅对联在他们台湾最古老的关帝庙,礁溪关帝庙里面就有一模一样的这幅对联。

记者:而且应该说,这幅对联也是我们东山独有的,在大陆在讲,肯定是东山独有的,也不会再有其它的流传。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因为作者就是当地人,就是东山人,而且他的故居就在关帝庙边上。这幅对联别的地方没有,其它的关帝庙不会有。这边有,台湾那边也有,这显然,肯定有传承关系。

李炳南教授返台后,在专门举行的会议上发布了东山关帝庙与台湾关帝庙的渊源关系,从那时起,台湾各地的关帝庙就频频派出代表团飞抵东山祭祖进香。

每个进香团中都会有很多团员带着自家供奉的关帝像过来,让神像在东山关帝庙的神像前熏香,信众们认为,经过这样一个仪式,神像就能浸染东山关帝庙"关胜帝君"的灵气。 

陈立群告诉我们,台湾很多关帝庙供奉的神像就是通过这种形式分灵过去的。尤其明清时期的几次分灵更是直接催生了台湾最早的几座关帝庙。

明朝万历年间,一位姓陈的船主把从东山关帝庙分灵的关帝神像送到高雄,兴建文衡殿,尊祀关帝,成为南部较早、影响最大的关帝庙。

南明永历十八年(1663年),宁靖王朱术桂从东山关帝庙分灵入台,在台南仿效东山关帝庙的建筑造型建庙,成为台湾历代官员祭祀关帝的祀典武庙。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东山人游崇功任台湾守备时,从东山关帝庙分灵一尊关帝神像,奉迎到嘉义县的关帝庙奉祀。

嘉庆年间,漳州平和县人林应狮从东山关帝庙分灵,他选址台湾宜兰礁溪建协天宫供奉关帝,成为台湾北部最大的关帝庙,这座庙后来成为台湾400多家关帝庙的祖庙。

我们中间这个香炉是台湾礁溪斜田庙从清朝的时候来我们关帝庙交流的时候,送我们东山关帝庙,作为我们东山关帝庙的镇庙之宝,都是鸡血石的香炉。现在这个香炉是我们这座关帝庙在两岸文化交流,关帝文化交流最早的一件文物。

东山关帝庙里有两尊关帝神像,前面一尊是"镇庙神",后面一尊坐在轿子里可以搬动,每逢关帝寿诞期间,轿子里的关帝君会被抬到东山的大街小巷巡游,以示恩泽百姓。而这尊关帝神像,也是四十多年来第一尊跨越海峡进入台湾岛内的大陆神像。

在东山,我们找到了当年台湾方面发来的邀请函。

这个是请柬的开头,因为基隆普化警善堂举行七朝祈天清醮活动,恭请我们的铜县祖庙主神,鼎护台湾。

余添生原东山关帝庙管理处副主任:那个时候基本上两岸,神像请到台湾还没有先例,我们是比较重视。因为我们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按照手续逐级上报,后来就成行了。当时关老爷请到台湾的时候,引起台湾非常大的轰动。它是从基隆开船租了一个邮轮,直接从基隆港开到我们东山港,来接关老爷到台湾去。

这一次出远门出行,整个东山人都自发来为关老爷送行,真是万人空巷。那个送行的队伍好几万人,那个队伍非常壮观。

东山关帝庙开基镇殿主神像"关胜帝君"于1995年1月入台,轰动全岛。当时的台湾行政部门负责人连战亲自到基隆港拜关帝,时任台湾地区领导人的李登辉也送来匾额。关帝像在台期间,30多万信徒争相膜拜,50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争先报道,由于信众强烈要求,原本1个月的停留时间延长到半年。

东山县博物馆研究员 陈立群:在历史里可能这种信仰,他一直想,他们这个信仰的根源在大陆,其实就好像放风筝一样,我们把它比作一个风筝,但是他们心里面都清楚,我们的线,拉线那一头是在我们大陆,是在我们祖地。尽管我这风筝在外面飘啊飘,但是他们始终认为,我们的根在陆地上。因此尽管台湾我听说在日据时代,包括现在一些人,别有用心的人,他总想把这条线给剪断,但是可能吗?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这一种信仰根源太牢固了。我们两岸气氛一和缓立刻马上就活跃起来,现在越来越密切,越来越密切。因此这种渊源关系我觉得它是以信仰的名义,但实际上已经作为两岸互相了解 互相理解的一种精神纽带了 我觉得已经是这样了。

正是因为东山关帝庙对关帝香火的传播有着特殊的意义,所以它跻身中国四大关庙的行列,也因此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在两岸文化交流中越来越具号召力。

这里是第二十届东山关帝旅游文化节的祭典现场,就在去年的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来自台湾高雄东照山关帝庙的坛主李吉祥道出了一句让两岸百姓由衷产生共鸣的话,他说:"神同源、人同宗,两岸骨肉同胞心连心,我们永远是一家人。"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