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祈梦、纳福——福建石竹山道院“接春”活动见闻

微言宗教微信号兰晔

2018-02-2322:50:06

迎春、祈梦、纳福——福建石竹山道院“接春”活动见闻

现在,传承千年的“接春”民俗活动的礼仪和规模没有被简化、削弱,反而添加了道家“拜太岁”的仪式,“接春”的内涵也从简单的催农衍生泛化成了纳福添寿。

立春是中国传统历法中24节气之首,也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华大地上东西南北的人们都在这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新的轮回、播种希望、祈愿收获。如“咬春”“打春”“报春”“接春”等原生态的生命礼俗。石竹山位于福建侨乡福清市宏路镇,毗邻东张水库,自古有行春之治所的美誉。福清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由仙君楼、观音殿、文昌阁等组成,院内供奉着汉代何氏九仙君,石竹山道院“接春”盛典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景佑二年(1035),所以民间有“春到石竹上,秋到龙门坎”的谚语。石竹山“接春”包括“绕境游春”“燔柴迎春”“装接春金斗”“禳太岁道场”等系列民俗活动。目前,包含“接春”盛典在内的石竹山“梦文化”已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日出川东宿雨收,芒鞋踏遍翠峰头

2月3日朝阳初上,连夜的小雨刚收,雾霭缭绕山中,许多民众便赶在立春前一天齐聚石竹山道院“候春”,虔诚的信徒身披红锦带,双手合十,整齐地列队等候追随“春王”九仙君“绕境游春”仪式。由一名小童沿路放炮引领浩大的游春队伍,鸣锣昭告沿途乡民春王将至,后面有的举旗,有的提灯引路,队伍彩旗上书写着“九仙巡境,祁保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久祝长生,梦想成真”等祝福语,道长手捧香炉,文财神比干手持如意、武财神赵公明手捧元宝、童男手持宝剑、童女手捧宝印分侍春王何氏九仙君神位左右,由高功道长及四大道长带领众信徒跟随九仙君神位“游春”。从仙君楼出发沿途经过真人殿、泗洲殿出山门,从真丰村游春至宏路街道、石竹街道、显镜宫、狮岩堂、文昌阁、三清殿再回仙君楼。“游春”途中,不断有游客、信众加入这浩荡的队伍中,周边居民自愿贡献私家车给“游春”的信众乘坐、歇脚,车队、人群排成长龙,盛况空前。

“游春”队伍还会应村民要求到村民家里做“科仪”,为村民念经、祈福,村民都希望在道长们一片“好啊”的祝福声中迎接铺满锦绣的新年。武财神跳上一段送财舞,献上一个“金元宝”,为村民祈求来年财运亨通,那俏皮的模样十分喜庆可爱。“游春”队伍行经之处,家家户户都会在街道两旁摆上供桌,放上鲜花、鲜果、美酒、红烛,各行各业、全家老少齐聚双手合十,在鞭炮的喧嚣声中迎接“春王”,有些住高层的信众则簇拥着依靠在阳台或窗台、门边,也希望得到“春王”赐福。据道长介绍“绕境游春”要徒步行走约20公里,沿途至少要经过主殿、偏殿共20余座,拜谒神像近80尊。对于一路追随“游春”队伍的信众来说,这绝对是体力上的考验,没有坚定的信念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游春”队伍中除道长外都由石竹山周围的信众轮流扮演。扮演提灯侍女的林女士表示,提着沉重的道具灯,穿着拖地的长袍要徒步上下三个山峰,虽然十分辛苦,但能为神明做事,也是做善事,感到尤为自豪,周边邻里也是十分羡慕。据周道长介绍,平常都是信众上山礼拜仙君,在“接春”时,仙君到就近的地方看一看,带来春天的气息、希望和梦想。

迎春、祈梦、纳福——福建石竹山道院“接春”活动见闻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2018年(戊戌年)的春分时刻在2月4日清晨5点28分到来,“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朝阳未上,石竹山道院便人声鼎沸、众声喧哗。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分享到春天传递给大地子民的情意,来自各地的数以千计的信众早早地便拜上了山,齐聚在仙君楼。小小的厅堂里人头攒动、肩摩踵接,人人手挚香烛,在道长的带领下“迎春纳吉”,好一幅接春纳福的众生画卷。有的人不畏严寒,蜷缩在祈梦洞中,请求仙君托梦解忧;有的人将接春的红色“春金斗”绕着道院四周的石栏杆摆放;或点燃象征光明未来的蜡烛;或摆弄象征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筷子、酒杯、剪刀、尺子、镜子等;或装点象征生机勃发青竹、鲜花、绿榕等;或播撒象征“早生贵子”的红枣、花生、稻谷;或在青竹、绿榕上放置代表大吉大利的上书有大大的春字的红纸(俗称“春纸”);有的则在院中点燃竹条等“燔柴”,因“柴”与“财”谐音,熊熊火焰预示新一年事业的红红火火。人们把春接回家后,会将“春金斗”供于客厅中案;将春纸贴在门上,预示吉祥到家。

随着石竹山道院负责人谢荣增道长宣布立春时分正式到来,道院的道长们将装于红箩中、供奉于九仙君前、受到九仙君赐福的五谷播撒给信众,这也是整个“接春”活动的高潮。临近春分时刻,信众纷纷将早已准备好的颜色各异的福伞或福袋反撑,簇拥着准备接道长们播撒的五谷。从高处望去如同争相绽放的花朵,色彩艳丽,美不胜收。这时鞭炮齐鸣,香烟升腾,漫山遍野,烛光映天,整个石竹山沉浸在一片春临大地的欢腾、愉悦的氛围中。

活动结束后人们手捧着寄托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等美好愿望“春金斗”,陆续沿着崎岖的山道下山,把辛苦一夜得来的春的祝福带回家。沿路还要采摘两片石竹山的“燔柴”回家,表示迎来了财运、留下了财富。此时,远远看去,下山队伍手中“春金斗”上的红烛火光点点,随着人的动作摇曳,闪烁相连,蜿蜒成一条火龙,盘亘着整个石竹山,这宏大的场面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也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令人感动于人们的这份虔诚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现在,传承千年的“接春”民俗活动的礼仪和规模没有被简化、削弱,反而添加了道家“拜太岁”的仪式,“接春”的内涵也从简单的催农衍生泛化成了纳福添寿。因本命之年,或大小三岁、六岁之人,当年的运程极为重要,所有但“接春”仪式结束后,还有些信众要准备好五小碗的素食(香茹、油炸紫菜等)、红蜡、供香,到石竹山元辰殿拜太岁,当拜祭法会结束,道长会赠发给信众“太岁符”以祈求神明保佑来年诸事顺遂,这就是所谓“禳太岁”。

旭日东升,划破了黑暗,正如春天的脚步踏破了冬日里的寒冰。下山队伍已不见踪迹,但仍有些动作慢的人们徐徐地上山来祈祷和供奉。待一切喧嚣尽去,暮然回首,石竹山山南山腰悬崖上那橙瓦红墙的方形阁楼错落叠置,凤头翘角,如天上街市,山上竹林清籁,石壑流泉,春意盎然。

(转自微言宗教微信号,图片拍摄:郭筱彦)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迎春、祈梦、纳福——福建石竹山道院“接春”活动见闻

微言宗教微信号 兰晔

2018-02-2322:50:06

|
迎春、祈梦、纳福——福建石竹山道院“接春”活动见闻
|

迎春、祈梦、纳福——福建石竹山道院“接春”活动见闻

现在,传承千年的“接春”民俗活动的礼仪和规模没有被简化、削弱,反而添加了道家“拜太岁”的仪式,“接春”的内涵也从简单的催农衍生泛化成了纳福添寿。

立春是中国传统历法中24节气之首,也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华大地上东西南北的人们都在这一天以自己的方式迎接新的轮回、播种希望、祈愿收获。如“咬春”“打春”“报春”“接春”等原生态的生命礼俗。石竹山位于福建侨乡福清市宏路镇,毗邻东张水库,自古有行春之治所的美誉。福清石竹山道院始建于唐大中元年(847),由仙君楼、观音殿、文昌阁等组成,院内供奉着汉代何氏九仙君,石竹山道院“接春”盛典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景佑二年(1035),所以民间有“春到石竹上,秋到龙门坎”的谚语。石竹山“接春”包括“绕境游春”“燔柴迎春”“装接春金斗”“禳太岁道场”等系列民俗活动。目前,包含“接春”盛典在内的石竹山“梦文化”已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日出川东宿雨收,芒鞋踏遍翠峰头

2月3日朝阳初上,连夜的小雨刚收,雾霭缭绕山中,许多民众便赶在立春前一天齐聚石竹山道院“候春”,虔诚的信徒身披红锦带,双手合十,整齐地列队等候追随“春王”九仙君“绕境游春”仪式。由一名小童沿路放炮引领浩大的游春队伍,鸣锣昭告沿途乡民春王将至,后面有的举旗,有的提灯引路,队伍彩旗上书写着“九仙巡境,祁保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久祝长生,梦想成真”等祝福语,道长手捧香炉,文财神比干手持如意、武财神赵公明手捧元宝、童男手持宝剑、童女手捧宝印分侍春王何氏九仙君神位左右,由高功道长及四大道长带领众信徒跟随九仙君神位“游春”。从仙君楼出发沿途经过真人殿、泗洲殿出山门,从真丰村游春至宏路街道、石竹街道、显镜宫、狮岩堂、文昌阁、三清殿再回仙君楼。“游春”途中,不断有游客、信众加入这浩荡的队伍中,周边居民自愿贡献私家车给“游春”的信众乘坐、歇脚,车队、人群排成长龙,盛况空前。

“游春”队伍还会应村民要求到村民家里做“科仪”,为村民念经、祈福,村民都希望在道长们一片“好啊”的祝福声中迎接铺满锦绣的新年。武财神跳上一段送财舞,献上一个“金元宝”,为村民祈求来年财运亨通,那俏皮的模样十分喜庆可爱。“游春”队伍行经之处,家家户户都会在街道两旁摆上供桌,放上鲜花、鲜果、美酒、红烛,各行各业、全家老少齐聚双手合十,在鞭炮的喧嚣声中迎接“春王”,有些住高层的信众则簇拥着依靠在阳台或窗台、门边,也希望得到“春王”赐福。据道长介绍“绕境游春”要徒步行走约20公里,沿途至少要经过主殿、偏殿共20余座,拜谒神像近80尊。对于一路追随“游春”队伍的信众来说,这绝对是体力上的考验,没有坚定的信念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游春”队伍中除道长外都由石竹山周围的信众轮流扮演。扮演提灯侍女的林女士表示,提着沉重的道具灯,穿着拖地的长袍要徒步上下三个山峰,虽然十分辛苦,但能为神明做事,也是做善事,感到尤为自豪,周边邻里也是十分羡慕。据周道长介绍,平常都是信众上山礼拜仙君,在“接春”时,仙君到就近的地方看一看,带来春天的气息、希望和梦想。

迎春、祈梦、纳福——福建石竹山道院“接春”活动见闻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2018年(戊戌年)的春分时刻在2月4日清晨5点28分到来,“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朝阳未上,石竹山道院便人声鼎沸、众声喧哗。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分享到春天传递给大地子民的情意,来自各地的数以千计的信众早早地便拜上了山,齐聚在仙君楼。小小的厅堂里人头攒动、肩摩踵接,人人手挚香烛,在道长的带领下“迎春纳吉”,好一幅接春纳福的众生画卷。有的人不畏严寒,蜷缩在祈梦洞中,请求仙君托梦解忧;有的人将接春的红色“春金斗”绕着道院四周的石栏杆摆放;或点燃象征光明未来的蜡烛;或摆弄象征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的筷子、酒杯、剪刀、尺子、镜子等;或装点象征生机勃发青竹、鲜花、绿榕等;或播撒象征“早生贵子”的红枣、花生、稻谷;或在青竹、绿榕上放置代表大吉大利的上书有大大的春字的红纸(俗称“春纸”);有的则在院中点燃竹条等“燔柴”,因“柴”与“财”谐音,熊熊火焰预示新一年事业的红红火火。人们把春接回家后,会将“春金斗”供于客厅中案;将春纸贴在门上,预示吉祥到家。

随着石竹山道院负责人谢荣增道长宣布立春时分正式到来,道院的道长们将装于红箩中、供奉于九仙君前、受到九仙君赐福的五谷播撒给信众,这也是整个“接春”活动的高潮。临近春分时刻,信众纷纷将早已准备好的颜色各异的福伞或福袋反撑,簇拥着准备接道长们播撒的五谷。从高处望去如同争相绽放的花朵,色彩艳丽,美不胜收。这时鞭炮齐鸣,香烟升腾,漫山遍野,烛光映天,整个石竹山沉浸在一片春临大地的欢腾、愉悦的氛围中。

活动结束后人们手捧着寄托着“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丰衣足食”等美好愿望“春金斗”,陆续沿着崎岖的山道下山,把辛苦一夜得来的春的祝福带回家。沿路还要采摘两片石竹山的“燔柴”回家,表示迎来了财运、留下了财富。此时,远远看去,下山队伍手中“春金斗”上的红烛火光点点,随着人的动作摇曳,闪烁相连,蜿蜒成一条火龙,盘亘着整个石竹山,这宏大的场面冲击着人们的视觉,也震撼着人们的内心,令人感动于人们的这份虔诚和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现在,传承千年的“接春”民俗活动的礼仪和规模没有被简化、削弱,反而添加了道家“拜太岁”的仪式,“接春”的内涵也从简单的催农衍生泛化成了纳福添寿。因本命之年,或大小三岁、六岁之人,当年的运程极为重要,所有但“接春”仪式结束后,还有些信众要准备好五小碗的素食(香茹、油炸紫菜等)、红蜡、供香,到石竹山元辰殿拜太岁,当拜祭法会结束,道长会赠发给信众“太岁符”以祈求神明保佑来年诸事顺遂,这就是所谓“禳太岁”。

旭日东升,划破了黑暗,正如春天的脚步踏破了冬日里的寒冰。下山队伍已不见踪迹,但仍有些动作慢的人们徐徐地上山来祈祷和供奉。待一切喧嚣尽去,暮然回首,石竹山山南山腰悬崖上那橙瓦红墙的方形阁楼错落叠置,凤头翘角,如天上街市,山上竹林清籁,石壑流泉,春意盎然。

(转自微言宗教微信号,图片拍摄:郭筱彦)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