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张静依
2017-04-23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太:过于,极,高,很,身份最高之意。古代也写作“泰”。“太上”,至高无上,为尊。老君,这里特指太上道祖。君,是尊号,道清德极,称为君。太上道祖,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学术界认为,老子为太上老君,首先,这是学术界的一个说法,我们自己的确切说法,首先,称呼上,我们不能称呼为老子,而应尊称为太上道祖,我们都是太上弟子,是有信仰的,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尊敬心和恭敬心,当我们提到太上道祖是,我们应规矩的一稽首。第二,我们说,我们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最高的三清尊神,太上道祖是唯一历世应化,分身下降教化世人的。太上道祖有八十一化,而化身为老子留下五千言,也只是其中的一化。所以,我们不能说太上道祖就是老子。“常”,恒常。“清”为元,“静”为炁,“经”为法。我们学到修仙,都是凭借经戒而成圣成真,没有不凭借经典而成为圣人的,也没有不凭借元炁而成道的。《清静经》是四品经的首篇,在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玄门弟子日常课诵修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太上道祖说:大道无形,道是至高无上的,在天地未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万物寂灭之后,依然存在,他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道德经》中说他“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生世间万物,他没有具体的形状,每一个事物都是他,每一个事物又都不是他,每一个事物中都有他。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杳杳冥冥,混混沌沌,其中有精,其中有物。”视之不得见,听之不得闻。因为他化生了阴阳(二),所以叫生育,阳为清,上升为天,阴为浊,下降为地。
大道无情:大道本身,并没有思想和感情,没有分别心,不会因为你的长相是否漂亮,是不是能干,有没有钱财,不会因为你个人所缺所需而有其它特殊对待,天道至公,他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有形众生和无形众生都是一样的,不因为你的想当然而改变。所以,不管你如何,日月都东升西转,就是因为这种至公和没有分别。
大道无名:有两个含义,一个指你所看到的事物的表象,另外一个则是名利。道本身,这两个都没有,既是内在的,实际的,又是虚空的一种境界。长养,生长养育。万物,指世间万事万物。
这些,都是对道的一种不同角度的描述,既是道,又不是道,为了让后人认识他,理解他,接近他,给他勉强定一个名字,叫做“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夫,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字义。这一句,说明道的生化造化之机,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中有浊,浊中有清,清而能浊,浊而能清,清、浊、动、静、天、地,万物,都是不断生生化化,降为生,流为成,本为始,末为终,本为体,末为用,本末两不相离。天地以太空为本,而生人畜万物;人畜以至善为本,而生周身百体。天不失本,则长久,人不失本,则可成仙。降,从高到低,从无极到太极,到两仪,到四象……我们在其中,如果随波逐流,便会生死流浪,应该接近道的本源,合于大道的清净无为。什么是清净无为呢,其实就是指人真正的自性,既不是起心动念,也不是不起心不动念,其实我们凡人,经常都是以事碍理,那么有道的人,则是以理来明事,这就是凡人和有道之人的一个区别。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清为浊的根源,动为静的基础,清浊可以相互转化,而动极则静,静极则生动,人们如果能够在“五浊”中,朔本追原,做到居尘而不染尘,常清常静,以清净的心态来对待周遭的人事物,同时真心清静了,自心与天地般宽广透彻,则天地万物都在自己心中了。同时,也是告诉我们一个清静的法门,常习清静,可以返本归真,与道合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一阴一阳方为人,人为阴阳相结,神,有两重,秉父母之性为元神,受天地之性为识神。元神从受胎以得,其生凝于无极,无知无识,却能主宰生身之造化,当人出生一瞬间,元神跟随下降到心,识神随着第一口气的吸入,而进入,就像投胎一样,与元神合而为一,共同居住在心房,然后开始以心为主,元神失位,识神开始当家作主,而识神偏好动作,非常爱显。识神经常干扰元神,因为不能清静,朝伤暮损,日渐亏衰。元神一衰,人就容易得病,最后无常。人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和六欲(色声香味触法),昼夜耗散,而元神耗散尽时,就无常了,这时候识神舍下色身离开了,所以,即便有百岁高寿,依旧是大梦一场,依旧有鬼卒押至地狱,按照这一生人所做的善恶进行赏罚。所以,我们要记住《北斗经》中告诫的:“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今天既然有机缘得遇正道,这是真真切切的福报深厚,千万不能再糊糊涂涂的混过这一生了。三毒,一指贪嗔痴,在六种根本烦恼中,这三种力量特别强,对人影响特别大,所以被称为“三毒”。另指住在玉枕、夹脊和尾闾的三尸神。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者指代上文清静,不能得清静,是因为人的心思没有灭,七情六欲没有去。如果能够去掉七情六欲,转化为元精、元气、元神,按照经典仔细行持,渐渐转阴为阳,则仙道可成。能够把七情六欲排遣出去,瞑目内视,发现,虽然念头从心而发,但是连心都没有了,还怎么发杂念呢?那瞑目外视,虽然心生于各种有形,但是连形都没有了,心又怎么能生杂念呢?那远视天地日月星辰,山河万物都没有了,身又生于何处呢?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能悟到心身物都没有了,那么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一件,还没有空,没有灭,就是空本身。包括自身的真空和身外的虚空。(写到这里,翻看手边的参考资料,发现了祖师爷留下的一句话,而这句话的意思,最先是我的恩师告诫我的,后来我又告诫我的诸多弟子,受益匪浅。祖师爷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当然这句话有两重意思,一指无常说,一指观想境界说。身边总有很多人,把自身所带无形众生的缘分看得过重,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修行,在此略微一提,真正皈依了自己的身神命的修行弟子,你们怕什么,顾虑什么,一心勤修正道便是。已是跑题。)《道德经》言:“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都说的要忘形守道。而世人却非常着意这个形,这个假身,饱酒肉,恋美衣,爱美色,一旦无常,永堕沉沦。
我们外不知其物,内不知其心,只有空还存在,当观见空也不存在时,当无也无了,当没有没有也没有了,所谓的没有这个空,粉碎虚空了,则湛湛然常寂了,常寂,为混沌的先天境界。此时不会产生各种欲求,欲求不生之时,自然三花聚顶,五炁朝元。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没有念头纷扰则为真,五德五元为常,真常者,良知也。应,感应,感而遂通为应,此感彼应为得,此为道法自然说,随缘应物,缘来以真常之心应之,不先物而强为之,缘去则不留,自随他去。寂然不动,万缘顿息,人心死,道心活。道心常活,则妄念不生,则常復先天……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接上文言之——如此清净无为,可以返回先天,既返回先天,则渐渐得入真道。真道,为先天大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之道,虽然可以以经载道,以师明道,虽然经过勤修,经过积功累德,可以三千功满,八百行圆,证得了所谓的大道,实无所得,一是指道本虚无,二是指人身通过命功的修炼,产生的各种玄妙变化,实际上为身中本来自有的,并没有得到什么。为了普度、教化众生,而勉强说得受了大道
,如果众生哪一个能够穷理尽性,勤修内外,便可以传授大道之天机理法。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太上道祖说:上士之心,即圣人之心:涵容深厚,保罗天地,浑然天理,和光混俗,自谦自卑,外圆内方,做事循乎天理,出言顺乎人心,何挣之有?下士虽然也好学,但学不到圣人之位,多有偏颇好胜之心,论是论非,所以说好争,上德为先天五德俱全,德行全备,不染后天,所以为上德,后天返回先天,也可以算上德。但是下德之士,太执着于后天五德(仁义礼智信),着为着相,不明道德究竟是什么,所以说不明道德也。修道,要明白一个阴阳消长之理和一个进退存亡之道。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众生之所以不能够得真道,是因为有妄心。妄心是由酒色财气、名利恩爱所牵缠出来的。其不知酒色财气四堵墙,耗散三宝损寿元;名利恩爱如浮云过眼,人生百岁如在梦中游。既起了妄念之心,便会惊动元神。元神藏住在心中,心为诸神之主帅,人身之神,有六十四位,以应六十四卦,若元神不惊,则六十四位人神混合元神,则元神之光必大,其神必旺,神旺则性灵,此为大罗金仙之基。如果惊动了元神,便又会开始执著天上地下的万事万物,实际上,不过就是日月星辰,山川树木,酒色财气,人身的精血骨肉而已,而这些,哪一个都不是你强求而能得的。贪为好胜,求为苦心,如此便心烦意燥,嗔恨心起,思虑过重,忧苦身心。不得荣贵生烦恼,得了荣贵却又从荣贵中生出荣贵的烦恼。后天奉天时,延命术,为有为之术,要知道先天无为而为之道,不然难以成仙成圣。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上面说的如果心烦意燥,嗔恨心起,思虑过重,贪心不了,便会受五浊之辱,人生一世,而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沉溺于各种烦恼中。酒色财气为四大苦海,迷昧于此,连人身都难保,从何谈真道呢?!
真道者,为先天无极大道,为正身修身之道,能够穷究性命之理,勤修至道的人,自然能够得道,得悟道者,需积功累行,勤参苦修,修道守道,成道了道。常清静,是说道成德备,功圆果满,阳神冲举,三官保奏。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仙人葛翁说:我得传真道,曾经诵读清静经万遍。清静经是脱离“凡趣”的上士才修习的,不传给下士,下士与前文“下士执德”的下士同指,此说清静经的重要性,讲明清静经的传承,句句为心法,择人而传,不广而宣之。而道以真慈大善济世利人,为了利济众生,才写成文字,记录下来,方便世人都能够得闻正道,勤而行之。
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道德经》中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亡若存;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得闻经法,二六时中刻刻提点自己,最终功圆行满,得证大道;中士不能实实保持道心,即便如此,若按经法行持,也能成为南宫众仙;不算精进的下士,得闻此经,明得要义,还可以使自己灭罪消遣,罪灭福生,而使自己人生得到护佑。游行三界,形容元神的逍遥境界,最终挣得大罗金仙。此是说,《清静经》的经功浩力不可思议,言其地位、价值和重要性。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
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真人左玄说:修道的人,参悟到这部经的经义,行持这不经典而不辍,可得到上圣高真的加持护佑,祖师言真修之人,诚心可格天心,三分的诚心,便有七分的加持,只要去积功累行,便会感动天地,与明师相遇,得修仙之真口诀,勤而行之,太阳练气,太阴练形,最终练就九转还丹,阳神冲举,丹书下召,与道合真。妙,玄妙,指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的玄妙状态。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东汉时,祖天师张道陵被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人家,不是指的自己的住家,而是指的人自身,自身得闻,自心得悟,自然明白世事无常,人生百态,恍如大梦一场,扫净心尘,虽在尘而又不染尘,在凡而又不染俗犯,随缘应物,烦恼荡除,自然获得身心大自在,众生护门,一是指通过诚心得到上圣高真加持护佑,二是指的自身之神,都能各守其位,最终三花聚顶,五炁朝元。道心不减,勤勤行之,一定可以功行圆满,应诏飞升。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张静依
2017-04-23
老君曰: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太:过于,极,高,很,身份最高之意。古代也写作“泰”。“太上”,至高无上,为尊。老君,这里特指太上道祖。君,是尊号,道清德极,称为君。太上道祖,为众圣之祖,真神之宗。学术界认为,老子为太上老君,首先,这是学术界的一个说法,我们自己的确切说法,首先,称呼上,我们不能称呼为老子,而应尊称为太上道祖,我们都是太上弟子,是有信仰的,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有一个起码的尊敬心和恭敬心,当我们提到太上道祖是,我们应规矩的一稽首。第二,我们说,我们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最高的三清尊神,太上道祖是唯一历世应化,分身下降教化世人的。太上道祖有八十一化,而化身为老子留下五千言,也只是其中的一化。所以,我们不能说太上道祖就是老子。“常”,恒常。“清”为元,“静”为炁,“经”为法。我们学到修仙,都是凭借经戒而成圣成真,没有不凭借经典而成为圣人的,也没有不凭借元炁而成道的。《清静经》是四品经的首篇,在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在玄门弟子日常课诵修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上乘经典。
太上道祖说:大道无形,道是至高无上的,在天地未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万物寂灭之后,依然存在,他先天地而不见其始,后天地而不见其终,《道德经》中说他“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生世间万物,他没有具体的形状,每一个事物都是他,每一个事物又都不是他,每一个事物中都有他。他“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杳杳冥冥,混混沌沌,其中有精,其中有物。”视之不得见,听之不得闻。因为他化生了阴阳(二),所以叫生育,阳为清,上升为天,阴为浊,下降为地。
大道无情:大道本身,并没有思想和感情,没有分别心,不会因为你的长相是否漂亮,是不是能干,有没有钱财,不会因为你个人所缺所需而有其它特殊对待,天道至公,他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有形众生和无形众生都是一样的,不因为你的想当然而改变。所以,不管你如何,日月都东升西转,就是因为这种至公和没有分别。
大道无名:有两个含义,一个指你所看到的事物的表象,另外一个则是名利。道本身,这两个都没有,既是内在的,实际的,又是虚空的一种境界。长养,生长养育。万物,指世间万事万物。
这些,都是对道的一种不同角度的描述,既是道,又不是道,为了让后人认识他,理解他,接近他,给他勉强定一个名字,叫做“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男清女浊,男动女静。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夫,语气助词,没有具体的字义。这一句,说明道的生化造化之机,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清中有浊,浊中有清,清而能浊,浊而能清,清、浊、动、静、天、地,万物,都是不断生生化化,降为生,流为成,本为始,末为终,本为体,末为用,本末两不相离。天地以太空为本,而生人畜万物;人畜以至善为本,而生周身百体。天不失本,则长久,人不失本,则可成仙。降,从高到低,从无极到太极,到两仪,到四象……我们在其中,如果随波逐流,便会生死流浪,应该接近道的本源,合于大道的清净无为。什么是清净无为呢,其实就是指人真正的自性,既不是起心动念,也不是不起心不动念,其实我们凡人,经常都是以事碍理,那么有道的人,则是以理来明事,这就是凡人和有道之人的一个区别。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清为浊的根源,动为静的基础,清浊可以相互转化,而动极则静,静极则生动,人们如果能够在“五浊”中,朔本追原,做到居尘而不染尘,常清常静,以清净的心态来对待周遭的人事物,同时真心清静了,自心与天地般宽广透彻,则天地万物都在自己心中了。同时,也是告诉我们一个清静的法门,常习清静,可以返本归真,与道合真。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一阴一阳方为人,人为阴阳相结,神,有两重,秉父母之性为元神,受天地之性为识神。元神从受胎以得,其生凝于无极,无知无识,却能主宰生身之造化,当人出生一瞬间,元神跟随下降到心,识神随着第一口气的吸入,而进入,就像投胎一样,与元神合而为一,共同居住在心房,然后开始以心为主,元神失位,识神开始当家作主,而识神偏好动作,非常爱显。识神经常干扰元神,因为不能清静,朝伤暮损,日渐亏衰。元神一衰,人就容易得病,最后无常。人的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和六欲(色声香味触法),昼夜耗散,而元神耗散尽时,就无常了,这时候识神舍下色身离开了,所以,即便有百岁高寿,依旧是大梦一场,依旧有鬼卒押至地狱,按照这一生人所做的善恶进行赏罚。所以,我们要记住《北斗经》中告诫的:“人身难得,中土难生,假使得生,正法难遇。多迷真道,多入邪宗……”今天既然有机缘得遇正道,这是真真切切的福报深厚,千万不能再糊糊涂涂的混过这一生了。三毒,一指贪嗔痴,在六种根本烦恼中,这三种力量特别强,对人影响特别大,所以被称为“三毒”。另指住在玉枕、夹脊和尾闾的三尸神。
所以不能者,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
者指代上文清静,不能得清静,是因为人的心思没有灭,七情六欲没有去。如果能够去掉七情六欲,转化为元精、元气、元神,按照经典仔细行持,渐渐转阴为阳,则仙道可成。能够把七情六欲排遣出去,瞑目内视,发现,虽然念头从心而发,但是连心都没有了,还怎么发杂念呢?那瞑目外视,虽然心生于各种有形,但是连形都没有了,心又怎么能生杂念呢?那远视天地日月星辰,山河万物都没有了,身又生于何处呢?
三者既悟,唯见於空。观空亦空,空无所空;所空既无,无无亦无;无无既无,湛然常寂;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
能悟到心身物都没有了,那么天地之间就只剩下一件,还没有空,没有灭,就是空本身。包括自身的真空和身外的虚空。(写到这里,翻看手边的参考资料,发现了祖师爷留下的一句话,而这句话的意思,最先是我的恩师告诫我的,后来我又告诫我的诸多弟子,受益匪浅。祖师爷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当然这句话有两重意思,一指无常说,一指观想境界说。身边总有很多人,把自身所带无形众生的缘分看得过重,而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修行,在此略微一提,真正皈依了自己的身神命的修行弟子,你们怕什么,顾虑什么,一心勤修正道便是。已是跑题。)《道德经》言:“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都说的要忘形守道。而世人却非常着意这个形,这个假身,饱酒肉,恋美衣,爱美色,一旦无常,永堕沉沦。
我们外不知其物,内不知其心,只有空还存在,当观见空也不存在时,当无也无了,当没有没有也没有了,所谓的没有这个空,粉碎虚空了,则湛湛然常寂了,常寂,为混沌的先天境界。此时不会产生各种欲求,欲求不生之时,自然三花聚顶,五炁朝元。
真常应物,真常得性;常应常静,常清静矣。
没有念头纷扰则为真,五德五元为常,真常者,良知也。应,感应,感而遂通为应,此感彼应为得,此为道法自然说,随缘应物,缘来以真常之心应之,不先物而强为之,缘去则不留,自随他去。寂然不动,万缘顿息,人心死,道心活。道心常活,则妄念不生,则常復先天……
如此清静,渐入真道;既入真道,名为得道,虽名得道,实无所得;为化众生,名为得道;能悟之者,可传圣道。
接上文言之——如此清净无为,可以返回先天,既返回先天,则渐渐得入真道。真道,为先天大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之道,虽然可以以经载道,以师明道,虽然经过勤修,经过积功累德,可以三千功满,八百行圆,证得了所谓的大道,实无所得,一是指道本虚无,二是指人身通过命功的修炼,产生的各种玄妙变化,实际上为身中本来自有的,并没有得到什么。为了普度、教化众生,而勉强说得受了大道
,如果众生哪一个能够穷理尽性,勤修内外,便可以传授大道之天机理法。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太上道祖说:上士之心,即圣人之心:涵容深厚,保罗天地,浑然天理,和光混俗,自谦自卑,外圆内方,做事循乎天理,出言顺乎人心,何挣之有?下士虽然也好学,但学不到圣人之位,多有偏颇好胜之心,论是论非,所以说好争,上德为先天五德俱全,德行全备,不染后天,所以为上德,后天返回先天,也可以算上德。但是下德之士,太执着于后天五德(仁义礼智信),着为着相,不明道德究竟是什么,所以说不明道德也。修道,要明白一个阴阳消长之理和一个进退存亡之道。
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
众生之所以不能够得真道,是因为有妄心。妄心是由酒色财气、名利恩爱所牵缠出来的。其不知酒色财气四堵墙,耗散三宝损寿元;名利恩爱如浮云过眼,人生百岁如在梦中游。既起了妄念之心,便会惊动元神。元神藏住在心中,心为诸神之主帅,人身之神,有六十四位,以应六十四卦,若元神不惊,则六十四位人神混合元神,则元神之光必大,其神必旺,神旺则性灵,此为大罗金仙之基。如果惊动了元神,便又会开始执著天上地下的万事万物,实际上,不过就是日月星辰,山川树木,酒色财气,人身的精血骨肉而已,而这些,哪一个都不是你强求而能得的。贪为好胜,求为苦心,如此便心烦意燥,嗔恨心起,思虑过重,忧苦身心。不得荣贵生烦恼,得了荣贵却又从荣贵中生出荣贵的烦恼。后天奉天时,延命术,为有为之术,要知道先天无为而为之道,不然难以成仙成圣。
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上面说的如果心烦意燥,嗔恨心起,思虑过重,贪心不了,便会受五浊之辱,人生一世,而不知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沉溺于各种烦恼中。酒色财气为四大苦海,迷昧于此,连人身都难保,从何谈真道呢?!
真道者,为先天无极大道,为正身修身之道,能够穷究性命之理,勤修至道的人,自然能够得道,得悟道者,需积功累行,勤参苦修,修道守道,成道了道。常清静,是说道成德备,功圆果满,阳神冲举,三官保奏。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诵此经万遍。此经是天人所习,不传下士。吾昔受之于东华帝君,东华帝君受之于金阙帝君,金阙帝君受之于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传,不记文字。吾今于世,书而录之。
仙人葛翁说:我得传真道,曾经诵读清静经万遍。清静经是脱离“凡趣”的上士才修习的,不传给下士,下士与前文“下士执德”的下士同指,此说清静经的重要性,讲明清静经的传承,句句为心法,择人而传,不广而宣之。而道以真慈大善济世利人,为了利济众生,才写成文字,记录下来,方便世人都能够得闻正道,勤而行之。
上士悟之,升为天官;中士修之,南宫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长年。游行三界,升入金门。
《道德经》中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亡若存;下士闻道,大笑之……上士得闻经法,二六时中刻刻提点自己,最终功圆行满,得证大道;中士不能实实保持道心,即便如此,若按经法行持,也能成为南宫众仙;不算精进的下士,得闻此经,明得要义,还可以使自己灭罪消遣,罪灭福生,而使自己人生得到护佑。游行三界,形容元神的逍遥境界,最终挣得大罗金仙。此是说,《清静经》的经功浩力不可思议,言其地位、价值和重要性。
左玄真人曰:学道之士,持诵此经,即得十天善神,拥护其神。
然后玉符保神,金液炼形。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真人左玄说:修道的人,参悟到这部经的经义,行持这不经典而不辍,可得到上圣高真的加持护佑,祖师言真修之人,诚心可格天心,三分的诚心,便有七分的加持,只要去积功累行,便会感动天地,与明师相遇,得修仙之真口诀,勤而行之,太阳练气,太阴练形,最终练就九转还丹,阳神冲举,丹书下召,与道合真。妙,玄妙,指聚则成形,散则成气,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的玄妙状态。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经,悟解之者,灾障不干,众圣护门。神升上界,朝拜高真。功满德就,相感帝君。诵持不退,身腾紫云。
东汉时,祖天师张道陵被授为“三天法师正一真人”,人家,不是指的自己的住家,而是指的人自身,自身得闻,自心得悟,自然明白世事无常,人生百态,恍如大梦一场,扫净心尘,虽在尘而又不染尘,在凡而又不染俗犯,随缘应物,烦恼荡除,自然获得身心大自在,众生护门,一是指通过诚心得到上圣高真加持护佑,二是指的自身之神,都能各守其位,最终三花聚顶,五炁朝元。道心不减,勤勤行之,一定可以功行圆满,应诏飞升。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