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佚名
2012-05-02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人体清气、浊气的生成、性质、分布等内容,并据此讨论了相应部位发病时的针刺方法。篇中以清浊之气与其内注于脏腑阴阳诸经的关系为主要讨论对象,故以"阴阳清浊"名篇。
【原文】黄帝日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日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黄帝日余问一人,非问天下之众。岐伯日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日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日受谷者浊,受气者清[1]。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纠。清浊相干,命日乱气。
黄帝日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日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3]。
黄帝日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日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黄帝日治之奈何?岐伯日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潘,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提要】本篇论述人体的精气由于来源的不同而分清浊两部分,并阐述了清浊之气混乱而致的病变与相应的针刺法。
【注释】[1]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指饮食物所化生的稠厚精气为"浊",稀薄精气为"清"。另外,张介宾云"人身之气有二日清气,日浊气。浊气者谷气也,故日受谷者浊;清气者,天气也,故日受气者清。"认为浊气指谷气,清气指天气,其意也通,可参。
[2]则下行《甲乙经》作"下行于胃"可参。
[3]海此处指的是胸中气海。
【白话解】黄帝说我听说人体的十二经脉与自然界十二条大河流相对应,自然界十二条大河流的颜色青赤黄白黑各不一样,还有清浊的区别,而人体经脉中的气血都是一样的,怎样把它们与之相对应呢?岐伯说假若人体经脉中的气血都是一样的,那么推及整个社会的人们就都一致了,那怎么还会发生紊乱呢?黄帝说我问的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情况,并不是询问整个社会所有的人啊!岐伯说一个人体内有逆乱之气,就跟整个社会上众多人之内也总有作乱之人一样,总体的看来都是一个道理。
黄帝说请你讲一讲人身之气的清浊情况。岐伯说人体受纳的饮食物所化生的气是浊的,与自然界之空气所化生成的是清的。清气注于阴分入脏,浊气输布于阳分入腑,饮食物所化生的浊气中的清气,向上出于咽部;而清气中的浊气则可以下行。如果清气和浊气相互干扰而不能正常的升降,就叫做乱气。
黄帝说清气注于阴,浊气输布于阳,浊中有清,清中有浊,这些情况是怎样辨别呢?岐伯说辨别以上情况大致是这样清气先向上输注到肺脏,浊气向下行先入于胃腑。而胃内水谷浊气中的清气部分,可向上出于口;肺中清气的重浊部分,也可向下输注到经脉之中,并且在内积聚于胸中而成为气海。
黄帝说所有的阳经都接受浊气的渗注,其中哪一经接受浊气最多呢?岐伯说在诸阳经中,小肠接受胃下输的饮食物,并分离清浊,所以惟独它所属的手太阳经浊气最多。在诸阴经中,肺主气而司呼吸运动,所以它所属的手太阴经接受的清气最多。大凡清气都向上到达头面部的孔窍,浊气都向下注入经脉之中。虽然说五脏都接受清气,但是由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所以惟独脾所属的足太阴经能够接受浊气。
黄帝说人体的清气、浊气异常应当怎样治疗呢?岐伯说清气运行滑利,浊气运行滞涩,这是清气、浊气的正斋表现。所以如果是由于浊气异常引起的病变,针刺时应当深刺而留针时间长;由于清气异常引起的病变,针刺时应当浅刺而快速出针。如果是由于清气与浊气相互干扰而导致升降失常的疯变,就应当察明病情,了解清气、浊气相互干扰的程度和部位,再结合清气、浊气的特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调治。
【按语】本篇将人体内的精气分为清浊两部分,并指出清浊之气与经脉的阴阳属性有一定的关系。阴经中的精气多清,阳经中的精气多浊,且清者气滑,浊者气涩,治疗其发生混乱后产生的病变时,在针刺上也有深浅疾徐的不同,这也反映了中医理论的辨证论治思想,对后世的针灸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责任编辑:张恒溢)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 佚名
2012-05-02
【题解】本篇主要论述了人体清气、浊气的生成、性质、分布等内容,并据此讨论了相应部位发病时的针刺方法。篇中以清浊之气与其内注于脏腑阴阳诸经的关系为主要讨论对象,故以"阴阳清浊"名篇。
【原文】黄帝日余闻十二经脉,以应十二经水者,其五色各异,清浊不同,人之血气若一,应之奈何?岐伯日人之血气,苟能若一,则天下为一矣,恶有乱者乎?黄帝日余问一人,非问天下之众。岐伯日夫一人者,亦有乱气,天下之众,亦有乱人,其合为一耳。
黄帝日愿闻人气之清浊。岐伯日受谷者浊,受气者清[1]。清者注阴,浊者注阳。浊而清者,上出于咽,清而浊者,则下行[纠。清浊相干,命日乱气。
黄帝日夫阴清而阳浊,浊者有清,清者有浊,清浊别之奈何?岐伯日气之大别,清者上注于肺,浊者下走于胃。胃之清气,上出于口;肺之浊气,下注于经,内积于海[3]。
黄帝日诸阳皆浊,何阳浊甚乎?岐伯日手太阳独受阳之浊,手太阴独受阴之清其清者上走空窍,其浊者下行诸经。诸阴皆清,足太阴独受其浊。
黄帝日治之奈何?岐伯日清者其气滑,浊者其气潘,此气之常也。故刺阴者,深而留之;刺阳者,浅而疾之;清浊相干者,以数调之也。
【提要】本篇论述人体的精气由于来源的不同而分清浊两部分,并阐述了清浊之气混乱而致的病变与相应的针刺法。
【注释】[1]受谷者浊,受气者清指饮食物所化生的稠厚精气为"浊",稀薄精气为"清"。另外,张介宾云"人身之气有二日清气,日浊气。浊气者谷气也,故日受谷者浊;清气者,天气也,故日受气者清。"认为浊气指谷气,清气指天气,其意也通,可参。
[2]则下行《甲乙经》作"下行于胃"可参。
[3]海此处指的是胸中气海。
【白话解】黄帝说我听说人体的十二经脉与自然界十二条大河流相对应,自然界十二条大河流的颜色青赤黄白黑各不一样,还有清浊的区别,而人体经脉中的气血都是一样的,怎样把它们与之相对应呢?岐伯说假若人体经脉中的气血都是一样的,那么推及整个社会的人们就都一致了,那怎么还会发生紊乱呢?黄帝说我问的是表现在一个人身上的情况,并不是询问整个社会所有的人啊!岐伯说一个人体内有逆乱之气,就跟整个社会上众多人之内也总有作乱之人一样,总体的看来都是一个道理。
黄帝说请你讲一讲人身之气的清浊情况。岐伯说人体受纳的饮食物所化生的气是浊的,与自然界之空气所化生成的是清的。清气注于阴分入脏,浊气输布于阳分入腑,饮食物所化生的浊气中的清气,向上出于咽部;而清气中的浊气则可以下行。如果清气和浊气相互干扰而不能正常的升降,就叫做乱气。
黄帝说清气注于阴,浊气输布于阳,浊中有清,清中有浊,这些情况是怎样辨别呢?岐伯说辨别以上情况大致是这样清气先向上输注到肺脏,浊气向下行先入于胃腑。而胃内水谷浊气中的清气部分,可向上出于口;肺中清气的重浊部分,也可向下输注到经脉之中,并且在内积聚于胸中而成为气海。
黄帝说所有的阳经都接受浊气的渗注,其中哪一经接受浊气最多呢?岐伯说在诸阳经中,小肠接受胃下输的饮食物,并分离清浊,所以惟独它所属的手太阳经浊气最多。在诸阴经中,肺主气而司呼吸运动,所以它所属的手太阴经接受的清气最多。大凡清气都向上到达头面部的孔窍,浊气都向下注入经脉之中。虽然说五脏都接受清气,但是由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所以惟独脾所属的足太阴经能够接受浊气。
黄帝说人体的清气、浊气异常应当怎样治疗呢?岐伯说清气运行滑利,浊气运行滞涩,这是清气、浊气的正斋表现。所以如果是由于浊气异常引起的病变,针刺时应当深刺而留针时间长;由于清气异常引起的病变,针刺时应当浅刺而快速出针。如果是由于清气与浊气相互干扰而导致升降失常的疯变,就应当察明病情,了解清气、浊气相互干扰的程度和部位,再结合清气、浊气的特性,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调治。
【按语】本篇将人体内的精气分为清浊两部分,并指出清浊之气与经脉的阴阳属性有一定的关系。阴经中的精气多清,阳经中的精气多浊,且清者气滑,浊者气涩,治疗其发生混乱后产生的病变时,在针刺上也有深浅疾徐的不同,这也反映了中医理论的辨证论治思想,对后世的针灸治疗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责任编辑:张恒溢)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