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佚名
2016-02-01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图片设计:梁兴扬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耕:春耕秋狩,周礼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并举行祭祀句芒神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后世延续。
打春:民间扎春牛,用鞭打之,谓之打春。
春社:民间游行舞龙,糊春牛,祭祀社神,并占新春气候,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
朝贺:《梦梁录》: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文武百官,觐见天子,齐呼万岁。
周礼设春官。周礼天子要亲自象征性的耕种,表示春回大地,天下可以恢复生产耕种的信号。
春游:民间要踏春,妇女戴春胜。
咬春:要吃春盘,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萝卜,谓之“咬春”。
典籍记载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主要活动
官方活动
流内官员:周礼春官要主祭祀。入朝称贺赴宴接受赏赐。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巨各随以金银线彩段为酬.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人谢。”
《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地方官员:上行下效,各郡县迎春也很热闹。但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民间进行表演先预演称为演春立春那天正式迎春意义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并设春官然后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活动主要有:
一县里派报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农家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叫迎春民间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的到来)。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这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二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打牛仪式有县政府举办“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侯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诊立春日祀芒神(传统管农事的地神也称春天之神)鞭土牛毕。。。”
三赶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进牛的繁殖。
附录:春牛:《事物记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民间活动
一游春(探春、游行):县里活动之后,民间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装扮起来,开始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另外还有的意义就是: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二民间互相馈送:
1春牛: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2春牛图: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3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赠贺礼拜贺,称为拜春
三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四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画有腊梅迎春之类
五搭燕子窝: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六种迎春花:
七春胜贴门窗:妇女剪春燕花鸟簪(或有专门买的春燕簪花鸟簪)用红纸剪鸡贴屋门
应景佩饰:
妇女剪出各种春天动物的胜装饰在家里,或贴在门窗屏风,或戴头上。
一春幡:春幡种类:燕子、柳、花、鸟、蝴蝶、凤凰、飞蛾、蚂蚱、鸡。
1立春幡:窄长旗垂直挂在户外;也可戴妇女头上。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前蜀·牛峤《菩萨蛮》词之三:“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2戴春胜剪春胜:剪彩为春胜插头上或挂树上。春幡由来也称“春幡胜”、“幡胜”。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罗、绢或纸为长条状小幡,戴在头上,以示迎春。此俗起于汉,至唐、宋时,春幡之制作更为精巧。《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亦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前蜀牛峤《菩萨蛮》词:“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宋代民间男女均有戴春幡的浓郁习俗。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春幡》:“《后汉书》曰立春皆青幡帻,今世或剪彩错缉为幡胜,虽朝廷之制,亦镂金银或缯绢为之,戴于首。”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宋周密《干淳岁时记》:“是日赐百官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入谢。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宋元时期又称幡胜为“闹娥儿(春蛾)”、“斗蝶”、“闹嚷嚷”、“长春花”、“象生花”等。宋代王公大臣的春幡用金银由“文思院”制造,至于一般的士大夫、平民百姓则剪纸为春幡。《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明《酌中志》:“立春之时,……自岁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或簪于首,以应节景。”明沈榜《宛署杂记》:“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娥、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戴满头者。”最早春幡形态,应该是自然生长的花朵,后来人口繁密、都市社会形成才以布帛为之,甚至以彩纸充任,但它决不是一般性的人体装饰物。立春节时女性们佩戴春幡首先是作为避邪之物,具有禳凶邪、求吉利的寓意。胜”自古以来作为人们一种头部饰物,分为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类型,可以用很多种材料做成,其中纸制较为方便。立春时节,汉族女子有配戴各种漂亮的“彩胜”做装饰的习俗,而“幡胜”是长条形的,是上古传说中的凤凰羽翅的象征物。客家妹的春幡基本上都是自己用彩色绸布剪制的,春幡形象则有春花、春燕、春柳、春凤等等。在客家地区,传统的立春时节除了女性戴春幡,小儿也戴春幡于手臂,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
二佩燕子:妇女剪彩为燕戴头上,用彩色绫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名“春燕”。春燕又名幡胜、彩胜、春书。南北朝梁代宗懔著述的《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北朝妇人,……立春进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御之,或为哈蟆。”妇女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三戴春鸡:母亲做公鸡缝在小孩子帽子上妇女穿豆挂牛角撒豆在牛身驱鬼辟邪之用。
四穿新衣:男女老少都换新衣。
饮食
一、春饼:馅(萝卜,豆芽,豆子,为主)
二、春盘: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三、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四、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五、面蚕
节气养生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中医认为,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洋葱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还有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不过,儿童可能会对这类食物有些抵触,这时可把芹菜、姜末做饺子馅吃,也可以用碎洋葱来炒饭。此外,将洋葱、蒜、芹菜等加热时间长一些可减少气味,但烹饪时间越长,气味儿中的健康物质保留越少。
立春之后依然比较干燥,喝花茶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由于每一种花、草都有其相应的性、味、功效,如果使用得当,花草茶的确有一定的保健疗效,但需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调整,饮用过量也会造成身体不适。性温的食用花草主要包括梅花、茉莉花、玫瑰花、月季花、藏红花等;性寒的食用花草主要有夏枯草、金银花、菊花、槐花等;性平的花草主要有合欢花、玉米须、芙蓉花、薰衣草等。在搭配时,那些药性温的花草最好不要和性寒的花草配伍食用。
除了药性搭配,喝花草茶还需注意身体状况。每一种花草茶都有特别的功效,所以在选择时,一方面需分清自己的体质情况,如热性体质的人,宜选用性寒的花草,而虚寒体质的人则适用性温的花草,对于那些性平的花草则大多都可选用。此外,如果正在服用药物,选用花草茶更应慎重。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佚名
2016-02-01
立春不仅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意味着风和日暖,鸟语花香;春也意味着万物生长,农家播种。故《立春》诗云:“东风带雨逐西风,大地阳和暖气生。万物苏萌山水醒,农家岁首又谋耕。”(左河水)。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古代有这样一个传说:立春快到来的时候,县官会带着本地的知名人士去土地里挖一个坑,然后把羽毛、鸡毛等轻物质放在坑里,等到了某个时辰,坑里的羽毛和鸡毛会从坑里飘上来,这个时刻就是立春时辰,开始放鞭炮庆祝,预祝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立春期间,气温、日照、降雨,开始趋于上升、增多。但这一切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
图片设计:梁兴扬
立春后气温回升,春耕大忙季节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陆续开始。立春节气,东亚南支西风急流已开始减弱,隆冬气候已快要结束。但北支西风急流强度和位置基本没有变化,蒙古冷高压和阿留申低压仍然比较强大,大风降温仍是盛行的主要天气。但在强冷空气影响的间隙期,偏南风频数增加,并伴有明显的气温回升过程。
立春是一个时间点,也可以是一个时间段。中国传统将立春的十五天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春耕:春耕秋狩,周礼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东郊迎春,并举行祭祀句芒神的仪式,(见《礼祀·月令》)。汉代仍承此俗。《后汉书·祭祀志》:后世延续。
打春:民间扎春牛,用鞭打之,谓之打春。
春社:民间游行舞龙,糊春牛,祭祀社神,并占新春气候,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
朝贺:《梦梁录》:立春日宰臣以下入朝称贺。文武百官,觐见天子,齐呼万岁。
周礼设春官。周礼天子要亲自象征性的耕种,表示春回大地,天下可以恢复生产耕种的信号。
春游:民间要踏春,妇女戴春胜。
咬春:要吃春盘,春饼,春卷,春盒,吃生菜,吃萝卜,谓之“咬春”。
典籍记载
立春,正月节。立,建始也。五行之气往者过来者续于此。而春木之气始至,故谓之立也。立夏、秋、冬同。
东风解冻。冻结于冬,遇春风而解散;不曰春而曰东者,《吕氏春秋》曰:东方属木,木,火母也。然气温,故解冻。蛰虫始振。蛰,藏也;振,动也。密藏之虫,因气至,而皆苏动之矣。鲍氏曰:动而未出,至二月,乃大惊而走也。鱼陟负冰。陟,升也。鱼当盛寒伏水底而遂暖,至正月阳气至,则上游而近冰,故曰负。
主要活动
官方活动
流内官员:周礼春官要主祭祀。入朝称贺赴宴接受赏赐。宋末元初周密《武林旧事》:“(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进大春牛,设之福宁殿庭。……预造小春牛数十,饰彩幡雪柳,分送殿阁,巨各随以金银线彩段为酬.是日赐百宫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人谢。”
《燕京岁时记》:“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
地方官员:上行下效,各郡县迎春也很热闹。但与礼法的祭祀相比,地方民间更多了热闹庆贺的气息。这一天的活动称为迎春。民间进行表演先预演称为演春立春那天正式迎春意义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并设春官然后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并打春牛,代表民间可以进行耕种了。活动主要有:
一县里派报春送春牛帖子和立春帖子: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找小男孩穿青衣戴青帽),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或众农家敲锣打鼓将小孩拜请回家叫迎春民间摆上果品春盘在案等待春的到来)。在这红纸印的春牛图上,印有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和人,牵着牛耕地,人们称其为“春帖子”。这送春牛图,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
二迎句芒神并撒豆消灾:打牛仪式有县政府举办“立春前有司迎句芒神于东郊里市各扮故事表演曰庆丰年民之男女携儿女看春侯土牛过各以豆麻撒之谓散痘消诊立春日祀芒神(传统管农事的地神也称春天之神)鞭土牛毕。。。”
三赶春牛:打牛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东郊称为立牛旁边放携带农具鞭牛的假人为耕夫然后农民向其拜击鼓打牛之后人们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牲圈象征收成好促进牛的繁殖。
附录:春牛:《事物记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后世历代封建统治者这一天都要举行鞭春之礼,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民间活动
一游春(探春、游行):县里活动之后,民间也不甘示弱,他们纷纷装扮起来,开始游行。队伍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形象,之后的人打扮成牧童牵牛的、打扮成大头娃娃送春桃的、打扮成燕子的应有尽有。另外还有的意义就是:这次游春之后就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之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立春那日游春叫探春)。
二民间互相馈送:
1春牛:民间艺人制作许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
2春牛图:也有的地方是在墙上贴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3春娃: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
互相赠贺礼拜贺,称为拜春
三糊春牛:在家里用米或纸糊成春牛,摆放在家中
四贴春字画:家家在门上张贴迎春的字画字和春字有关画有腊梅迎春之类
五搭燕子窝:给花树戴燕子胜帛条
六种迎春花:
七春胜贴门窗:妇女剪春燕花鸟簪(或有专门买的春燕簪花鸟簪)用红纸剪鸡贴屋门
应景佩饰:
妇女剪出各种春天动物的胜装饰在家里,或贴在门窗屏风,或戴头上。
一春幡:春幡种类:燕子、柳、花、鸟、蝴蝶、凤凰、飞蛾、蚂蚱、鸡。
1立春幡:窄长旗垂直挂在户外;也可戴妇女头上。南朝·陈·徐陵《杂曲》:“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前蜀·牛峤《菩萨蛮》词之三:“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2戴春胜剪春胜:剪彩为春胜插头上或挂树上。春幡由来也称“春幡胜”、“幡胜”。古代立春之日,剪有色罗、绢或纸为长条状小幡,戴在头上,以示迎春。此俗起于汉,至唐、宋时,春幡之制作更为精巧。《后汉书·礼仪志上》:“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亦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前蜀牛峤《菩萨蛮》词:“玉钗风动春幡急,交枝红杏笼烟泣。”宋代民间男女均有戴春幡的浓郁习俗。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春幡》:“《后汉书》曰立春皆青幡帻,今世或剪彩错缉为幡胜,虽朝廷之制,亦镂金银或缯绢为之,戴于首。”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词:“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宋周密《干淳岁时记》:“是日赐百官春幡胜,宰执亲王以金,余以金裹银及罗帛为之,系文思院造进,各垂于幞头之左入谢。后苑办造春盘供进,及分赐贵邸、宰臣,巨珰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宋元时期又称幡胜为“闹娥儿(春蛾)”、“斗蝶”、“闹嚷嚷”、“长春花”、“象生花”等。宋代王公大臣的春幡用金银由“文思院”制造,至于一般的士大夫、平民百姓则剪纸为春幡。《岁时风土记》:“立春之日,士大夫之家,剪彩为小幡,谓之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明《酌中志》:“立春之时,……自岁颜色装就者,亦有用草虫蝴蝶者,或簪于首,以应节景。”明沈榜《宛署杂记》:“戴‘闹嚷嚷’,以乌金纸为飞娥、蝴蝶、蚂蚱之形,大如掌,小如钱,呼曰:‘闹嚷嚷’。大小男女,各戴一枝于首中,贵人有戴满头者。”最早春幡形态,应该是自然生长的花朵,后来人口繁密、都市社会形成才以布帛为之,甚至以彩纸充任,但它决不是一般性的人体装饰物。立春节时女性们佩戴春幡首先是作为避邪之物,具有禳凶邪、求吉利的寓意。胜”自古以来作为人们一种头部饰物,分为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类型,可以用很多种材料做成,其中纸制较为方便。立春时节,汉族女子有配戴各种漂亮的“彩胜”做装饰的习俗,而“幡胜”是长条形的,是上古传说中的凤凰羽翅的象征物。客家妹的春幡基本上都是自己用彩色绸布剪制的,春幡形象则有春花、春燕、春柳、春凤等等。在客家地区,传统的立春时节除了女性戴春幡,小儿也戴春幡于手臂,男左女右,作为立春的标志。
二佩燕子:妇女剪彩为燕戴头上,用彩色绫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鸟等簪在发髻上,名“春燕”。春燕又名幡胜、彩胜、春书。南北朝梁代宗懔著述的《荆楚岁时记》:“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帖宜春二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北朝妇人,……立春进书,以青缯为帜,刻龙象御之,或为哈蟆。”妇女用彩色绸布剪制‘春鸡”、“春燕”、“春花”、“春柳’等,缀于小儿臂上,男左女右,以为立春之标志。
三戴春鸡:母亲做公鸡缝在小孩子帽子上妇女穿豆挂牛角撒豆在牛身驱鬼辟邪之用。
四穿新衣:男女老少都换新衣。
饮食
一、春饼:馅(萝卜,豆芽,豆子,为主)
二、春盘:主要是蔬菜取生菜瓜果饼糖放盘中为春盘(或拼成盘)馈送亲友或自食取迎春之意。盘里主要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生菜、豆子、鸡蛋、土豆丝。杜甫《立春》:“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三、春卷(春蚕):《岁时广记》:“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
四、咬春(吃萝卜):明《酌中志》:“立春之时,无贵贱嚼罗卜,曰‘咬春’。
五、面蚕
节气养生
在养生上主要是护肝。在作息时间上,人们也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在精神养生方面,要力戒暴怒,更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保持心境愉悦。
对于健康人群而言,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
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中医认为,洋葱、姜、蒜、芹菜这些带味食物,既可疏风散寒,又能杀菌防病。其中,大蒜含有挥发性辣素,可消除积存在血管中的脂肪。洋葱含有前列腺素,有舒张血管及降低血压的功能,还有促使血凝块溶解的作用。芹菜含有挥发油、甘露醇等,具有降压、镇静、健胃、利尿等作用。不过,儿童可能会对这类食物有些抵触,这时可把芹菜、姜末做饺子馅吃,也可以用碎洋葱来炒饭。此外,将洋葱、蒜、芹菜等加热时间长一些可减少气味,但烹饪时间越长,气味儿中的健康物质保留越少。
立春之后依然比较干燥,喝花茶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由于每一种花、草都有其相应的性、味、功效,如果使用得当,花草茶的确有一定的保健疗效,但需根据自身的体质进行调整,饮用过量也会造成身体不适。性温的食用花草主要包括梅花、茉莉花、玫瑰花、月季花、藏红花等;性寒的食用花草主要有夏枯草、金银花、菊花、槐花等;性平的花草主要有合欢花、玉米须、芙蓉花、薰衣草等。在搭配时,那些药性温的花草最好不要和性寒的花草配伍食用。
除了药性搭配,喝花草茶还需注意身体状况。每一种花草茶都有特别的功效,所以在选择时,一方面需分清自己的体质情况,如热性体质的人,宜选用性寒的花草,而虚寒体质的人则适用性温的花草,对于那些性平的花草则大多都可选用。此外,如果正在服用药物,选用花草茶更应慎重。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