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博
  • 微信
    微信号:daoismswd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公众平台微信号
道家精神专一

清静寡欲和养生——论道祖老子的养生之道


来源:黄信阳博客 作者:周高德 时间:2011-01-24 12:44:31 繁體中文版

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学院副教务长周高德

[内容提要] 或许有人会问“清静寡欲”和“养生”有何关系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人的生命包括精神与肉体(即心与身)两个方面。用道家的话说,即“性”和 “命”。道家主张“性命双修”。在道家看来,修性不仅不可或缺,而且还是修道养生的基础。而修性(即修心)的关键便是“清静寡欲”,因此老子所说的“清静寡欲”不仅是“养生之道”,而且还是养生之道的关键。

本文就“清静”的含义及作用、“清静”和“寡欲”的关系,特别是就“寡欲”之“欲”的危害,以及如何寡欲和寡欲的意义,作为本文的重点,进行了论述。

毫无疑问,“清静寡欲” 不仅可以作为道家的养生之道,而且还可以作为人们的修身之方,对于当今社会中那些沉溺于声色及名利等物欲横流之中的人们具有劝诫和教育作用,对于人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亦不无启示意义。

一提及“清静寡欲”,笔者便不禁想起了七八百年前,长春真人邱处机祖师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一段佳话。当年(公元1219年),元太祖闻其名,自乃蛮(今蒙古境内)遣臣持诏召请,邱祖以70余岁高龄率十八弟子,从莱州出发,跋涉万里,历尽艰辛,历时两年多到达西域大雪山与成吉思汗相会。“太祖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及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元史•邱处机传》)。太祖深契其言,礼遇甚隆,尊为神仙。我们从这段史料中,了解到了长生久视之道的要点,在于“清心寡欲”。由此可见“清心寡欲”的重要作用。“清心寡欲”之 “清心”,即指清静人的心灵;“寡欲”,即指减少人的欲望。这与老子《道德经》的“清静寡欲”是同一个意思。毫无疑问,这是长春真人邱处机祖师将老子《道德经》思想运用于修道实践及弘道生涯中。

通过学习老子《道德经》,我们知道:自然者,无为也。无为者,可致清静也。因此,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人联曰“清静无为”。若欲清静,必须寡欲也。因此,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人又联曰 “清静寡欲”。如果想痛下决心而寡欲,则必须摒除声色欲望和名利企求;必须知足知止、崇俭抑奢。唐代高道司马承祯认为修道必须收心,而收心的关键在于“守静去欲”。这实际上是说,修道的关键在于“清静寡欲”。

或许有人会问“清静寡欲”和“养生”有何关系呢?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人的生命包括精神与肉体(即心与身)两个方面。用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的话说,即“性”和“命”。道家主张“性命双修”。在道家看来,修性不仅不可或缺,而且还是修道养生的基础。而修性(即修心)的关键便是“清静寡欲”,因此老子所说的“清静寡欲”不仅是“养生之道”,而且还是养生之道的关键。

在《道德经》中,“清静”和“无为”是两个颇相类似的概念;同时,它和“寡欲”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它们都是“道”的部分表现。因此,在后来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常以“清静”和“无为”或和“寡欲”作为一个联用的术语,如道书中常说“清静无为” 或说“清心寡欲”。

老子非常注重“清静”。何谓“清静”?大致说来,它有三个方面的涵义:其一、在老子的宇宙观中,“清静”是大自然最早的形态。其二、在老子的社会政治思想中,“清静”则是老子所理想领导人物的政治风格。老子希望执政者法“道”,不强作妄为而保持清静无为。他说:“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三、在修养方面,“清静”则又是指修养过程中一种境界。老子教人“致虚极,守静笃”, 以达到“虚极”“静笃”而物我两忘的境界。如此“则道自来居”。

本文所论述的“清静”,是指后者,即指清静人的心灵。而要“清静”人的心灵,就必须“寡欲”。下面就老子《道德经》中有关为何“寡欲”、如何“寡欲”、以及“寡欲”的意义,分别进行论述。

我们从《道德经》中,不难而知:老子特别强调和重视“寡欲”(其“欲”特指人的贪欲)。何故?这是因为“贪欲”对人有其严重的危害性。

老子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用肯定的语气,指出了因贪求“五色”、“五音”、“五味”、围猎之乐、难得之货而对人产生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复杂纷繁的外物诱惑会使人丧失本性而远离于大“道”。

“贪欲”对人之严重危害性,更有胜斯者。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追名逐利而身败名裂,甚至丧失性命。因此,老子通过比较生命与名利孰轻孰重来劝诫人们。他老人家指出:“名与身孰亲?身与貨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由此可见,追名逐利的危害性之严重。

正因为贪欲的危害性之严重,所以老子明确地指出:“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然而,古往今来,总是有那么一些人却奉行“人为财死” 和“要么流芳万古,要么遗臭万年”的“物重于身”(即重名利而轻生命)的人生观。这种极端错误的人生观,与老子“身重于物”(即淡泊名利而重视生命)的人生观恰恰相反而背道而驰。

正因为“贪欲”对人有其严重的危害性,所以老子反对“贪欲”而主张“寡欲”。如何“寡欲”呢?综观老子《道德经》,主要有如下几点:

其一、法圣人“为腹不为目” ,即求建立内在宁静恬淡的生活,而不追逐外在贪欲的生活。从而,摒除声色欲望。

老子所提出的“为腹不为目”的生活态度,对当今的人们仍有一定的指导性意义。老子所言的“为腹”包括两方面:其一,在饮食上崇尚清淡,且无嗜欲。其二,注重内在品德的修养。用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的术语来讲,叫做“性命双修”;用社会公共语言来说,称为“身心健康”。

老子所言“不为目”,是一个代表性的说法,其“目”代表耳、口、心、身等。用通俗话说,“不为目(耳、口、心、身)”即不追求外在的奢侈生活,面对纷繁的物质世界不心生贪欲。

其二、淡泊名利。毫无疑问,贪欲的根源不外乎贪图名利。有鉴于此,老子教人(特别是老子心目中的圣人):要“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在《道德经》第四十六章中,老子明确指出“罪莫大于可欲”。“尚贤”、“贵难得之货”,都是“可欲”的行为。所以,针对“可欲”的行为,应当采取“不见”(即不表现)的态度。

实事证明,导致人生最烦恼的根源是人争名夺利。然而,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却乐此不疲。跑官者有之,买官者有之,纂权者有之,人为财死者有之,财多丧身者有之,图财害命者有之,等等。多少人间悲剧都是由争名夺利而导致的。世人似乎知晓其中之利害,却又恋恋不舍,总是放不下。因此,老子感叹道:“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登春台;我独泊兮,其未兆,如婴儿之未孩。”

众所周知,孔子曾问礼于老子。交谈中,老子对孔子说过这么一句话:“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这其中反映了老子顺时而动、从容进退的思想,同时亦反映了老子无为不争、淡泊名利的思想。

其三、知足知止。由于“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因此,老子认为“知足之足,常足矣”。旨在教人“知足”。按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的说法,那么反言之则“福莫大于知足”。所以,老子便用肯定的语气说“知足者富” ;并认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其四、崇俭抑奢。“俭”为老子“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之一。所谓“俭”,其涵义有二:○1俭省,节省。○2约束,不放纵。老子《道德经》六十七章中所说的“俭”二义兼容。与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之 “啬”同义。前者,是就物质层面而言;后者,是就精神层面而言。前者,用于行事;后者用于处世。崇俭者,自然要抑奢也。“抑奢”,亦源于老子思想。老子说:“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意即:有道的人去掉(或戒除)那些过分的、奢侈的、极端的行为。

总而言之,崇俭抑奢乃积极而行之有效的“寡欲”良方与措施。倘若在现实生活中不“崇俭抑奢”,那么“寡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关于“寡欲”的意义,笔者认为大致有如下几点:

第一、可以避免“贪欲”所导致的危害。其危害,前面已言,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通过“寡欲”达到“清静”的境界,则有利于治身(即“养生”)。前面在谈“清静”时,已经说过——清静是“道”的体性。《清静经》中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而进入清静境界的关健因素莫过于“寡欲”。这就告诉我们,人如果能够“寡欲”,便可以达到“清静”的境界。毫无疑问,寡欲为养心之本。如此,则有利于“治身”(即“养生”)。

第三、通过“寡欲”达到“清静”的境界,亦有利于治国。老子说:“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不起贪欲而心清意静,则天下将自然安定。如果执政者做到“无为”、“好静”、“无事”、“无欲”,那么天下的百姓将“自化”、“自正”、“自富”、“自朴”。此即圣人所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由此可见“寡欲”的重要作用。

第四、“寡欲”者,必“少私”也。所以老子说“少私寡欲” 。而“少私寡欲”则有利于培养和树立“至公无私”、“甘愿奉献” 的崇高人生观。老子认为人生应当效法“天道”至公无私。众所周知,“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行其德而万物遂长焉”。老子赞美天地“不自生” ——天地的一切运作都不为自己,也就是没有贪私的心念。老子以此为例,教导人们“后其身”和“外其身”,即效法天地的无私精神,把自身的位置摆在众人的后面,将自已的生死置之度外。这是一种了不起的谦退精神。人若无自私心,处处为他人着想,那么这个人的人生价值便可以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就会受到人们的爱戴,人们也不会忘记他。

“至公无私”者,必“甘愿奉献”也。老子所崇尚的“甘愿奉献”的人生观,源于大道。大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老子赞之为“玄德”。圣人法之,则“不积”,而“既以为人”、“既以与人”。这是多么崇高的奉献精神。这是多么可贵的人生观。总之,为臻于“至公无私”、“甘愿奉献”之崇高精神境界,因此老子教人“少私寡欲”。

第五、通过“寡欲”,可以达到“无欲”的境界。老子认为大道“无欲”。老子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司],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知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为大。” “道”是伟大的。伟大的“道”,之所以“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司],功成而不有,衣被万物而不为主”,这是因为她“常无欲”。道常无欲,故人们应当效法之。

上面我们在论述“清静”及“寡欲”时,都引用了“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段经文。从中,我们不难发现“无为”、“清静”、“寡欲”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关系。这就是:无为者,方可清静;清静者,必须寡欲。所以,联曰“清静无为”,又联曰“清静寡欲”。前者多用于治国;后者多用于治身。此为其一。其二、所谓“寡欲”即减少过多的欲望。如此可致“无欲”之境界。所谓“无欲”,笔者认为——并非指没有任何欲望,而是指没有贪欲(即过多的欲望)。譬如:大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这里的“不有”、“不恃”、“不宰”,就是指“道”没有“贪欲”,即不贪图占有、不贪图回报、不贪图主宰,一言以蔽之“功成而弗居” 。因此老子称之为“玄德”。“道”便具有这种“玄德”。所以世人应当效法之。

毫无疑问,“清静寡欲”不仅可以作为道家的养生之道,而且还可以作为人们的修身之方,对于当今社会中那些沉溺于声色及名利等物欲横流之中的人们具有劝诫和教育作用,对于人们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亦不无启示意义。譬如,江泽民同志在一次中纪委全会上就曾经引用老子《道德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之句来劝诫和教育人们。由此可见老子“清静寡欲”思想的重要意义。

    • 流泪

      0人

    • 鼓掌

      0人

    • 愤怒

      0人

    • 无语

      0人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

    热门图文

    更多
    学道入门专题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