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2)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蓬莱外史

2016-05-1115:46:00

三、传印内经图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

刘诚印祖师刻印《内经图》

《内经图》又名《延寿仙图》(原大53×121公分),由清末“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该图的付梓时间,《内经图》上款刻明为“光绪丙戍荷月上浣”,即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农历六月上旬。

《内经图》由署名“天任”者为该图题跋(写在文章、书籍等后面评价内容的短语):“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于世。予偶于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此图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纳即天地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

从题跋文中所述透露的文字、文情、文理来看“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

刘诚印写题文跋署名“天任”,此即“以天道为己任”之心意也。

四、创建龙门岔派

全真道龙门派支派。创始人张宗璿。《诸真宗派总薄》载:“云樵真人姓张名宗璿,字耕云。系山东登州福山县人。由光绪甲申(1884)秋间,重赴白云观传法。门下弟子等因徒众人繁,叩请愿遵’宗‘字为第一代号。”

据《白云观志》,张宗璿,又名圆璿,字耕云,为龙门派第十九代律师。光绪十三年(1887)逝世。传法给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刘素云。《刘素云道行碑》云:刘素云,法名诚印,河北东光人。自幼好善,儒道兼优,拜十九代方丈张耕云为师。同治十年(1871)募捐五千余金为其师之传戒费,受戒者三百余人。后又募捐银刻印经板和重勒观内碑文。继任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又为霍山派第二代传人。光绪二十年(1894)卒。

《诸真宗派总簿》载有该派“宗诚信崇绪,修善法德超。璿律传千士,智慧贯天高。耕兴龙门教,静参玄中妙。云度众生戒,万载尊师道……”等四十派字。但刘诚印(素云)之后传给何人,不见记载。

五、发愿焚修庙宇添立神祠,累砌石道以便信众进香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

立马关帝庙

光绪年间,刘多生还和李芝云一起重修了位于宏恩观南、西草厂的三皇翠云仙院,他们共捐巨款,“鸠工庀材,购买地址,添建神祠,炉鼎法器俱备,内外焕然一新”。

立马关帝庙也是刘多生在清光绪年间重修的较重要寺观。立马关帝庙位于今海淀区蓝靛厂东南角。庙内祀奉关羽,因山门内左侧有泥塑枣红色立马一匹,故名。立马关帝庙建于明嘉靖年间,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道士李明道募化重修立马关帝庙五圣殿宇,清雍正四年(1726年)道士王本阳购置此庙,传于门徒黄义通接办焚修,后来又依次传于道士李礼清等5人,王嘉鹤、刘祥德等7人,后又传于王宗岳。王宗岳未收门徒,因已年老恐无人接办焚修,经京都西安门内养蜂夹道清凉兴国寺住持贾德祥、同顺堂刘宝德说合,王宗岳于光绪六年(1880年)情愿将本庙首本字具、帐目、家具等送与众善人等,由众善人等接办焚修。清光绪七年(1881年)刘多生等28人发愿修此庙。1936年第一次寺庙总登记时,立马关帝庙为太监道士庙,属私建;有不动产房基地三亩七分多,房屋39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供神、办理学校,自住外出租。

1958年3月北京市文物古迹调查登记时,立马关帝庙尚存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及前殿配殿、后殿及后殿东西耳房各一间。前殿内有石碑三通(光绪碑一,民国碑二)。据说,后殿北面长房两行及蓝靛厂大街南面大殿一层、西面文化站也是立马关帝庙庙址。当时,立马关帝庙是北京市第十九中保管,后长房归北京市精神病院二所保管,大街南面八十一号为北京蓝靛厂中心小学保管。今立马关帝庙已成为杂乱居民院。

旧时人们去妙峰山的进香之路,最著名的有4条:中道,大觉寺;中北道,北安窠;南道,三家店;北道,聂各庄。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多生修建了妙峰山中北道,将其砌成石阶。金勋编纂《妙峰山志·序》载:“至光绪十八年,太监刘诚印者,号素云道人,俗称‘印刘’,捐资修中北道。由北安河往上至涧沟,道宽七尺,砌成层磴。”《妙峰山琐记》载:“北坞村金山寺普兴万缘净道会,略云:‘中道系甲子年起,中北道系壬辰年素云道人修。’按:同治三年甲子,太监安得海修大觉寺中道;光绪十八年壬辰,太监刘诚印修北安窠中北道。刘即素云道人。安以不令终,故启帖止具刘名。”

六、归葬金山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

刘诚印祖师墓

刘多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十一日无疾而终。七月初二日归葬于金山宝藏寺。1958年4月北京市文物古迹调查登记时,刘多生墓在海淀区青龙桥镇老府村九号东,东北为金山,西为宝藏寺,南为董四墓村。东临汪诚庆真人墓,西临高诚义真人墓。墓地建筑坐北朝南,布局玲珑。墓地为长方形,墓门为石栅栏门,两边为砖砌十字花墙,东西北三面为虎皮石围墙,东西宽约15米,南北长约80米,墓葬3座,刘多生墓(主墓)顶为砖砌八角攒尖重檐亭,仿木结构,一斗二升。高约7米,直径2.4米。另外两墓顶为砖砌八角攒尖亭,仿木结构,高4.5米,直径2米。刘多生墓前有石供桌一个,高0.95米,长2米,宽0.95米;石五供一套,长1.7米,高0.9米,宽0.38米。石碑两通,碑高2.55米,宽0.65米,厚0.2米,一为素云刘先师碑记,光绪二十一年孟秋立;一为刘真人道行碑。墓地当时由王刘氏保管(住老府村九号)。宝藏寺今为军事单位占用。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文中末尾归葬处参考韩建识的《刘多生与北京寺观》)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2)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 蓬莱外史

    2016-05-1115:46:00

    |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2)
    |

    三、传印内经图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

    刘诚印祖师刻印《内经图》

    《内经图》又名《延寿仙图》(原大53×121公分),由清末“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该图的付梓时间,《内经图》上款刻明为“光绪丙戍荷月上浣”,即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农历六月上旬。

    《内经图》由署名“天任”者为该图题跋(写在文章、书籍等后面评价内容的短语):“此图向无传本,缘丹道广大,精微钝根,人无从领取,是以罕传于世。予偶于高松山斋中检观书画,此图适悬壁上,绘法工细,筋节脉络分明,一一悉藏窍要,展玩良久,觉有会心,始悟一身呼吸吐纳即天地盈虚消息,苟能神而明之,金丹大道思过半矣。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

    从题跋文中所述透露的文字、文情、文理来看“诚不敢私为独得,爰急付梓以广流传”、“素云道人刘诚印、敬刻并识,板存京都白云观”。

    刘诚印写题文跋署名“天任”,此即“以天道为己任”之心意也。

    四、创建龙门岔派

    全真道龙门派支派。创始人张宗璿。《诸真宗派总薄》载:“云樵真人姓张名宗璿,字耕云。系山东登州福山县人。由光绪甲申(1884)秋间,重赴白云观传法。门下弟子等因徒众人繁,叩请愿遵’宗‘字为第一代号。”

    据《白云观志》,张宗璿,又名圆璿,字耕云,为龙门派第十九代律师。光绪十三年(1887)逝世。传法给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刘素云。《刘素云道行碑》云:刘素云,法名诚印,河北东光人。自幼好善,儒道兼优,拜十九代方丈张耕云为师。同治十年(1871)募捐五千余金为其师之传戒费,受戒者三百余人。后又募捐银刻印经板和重勒观内碑文。继任龙门派第二十代律师,又为霍山派第二代传人。光绪二十年(1894)卒。

    《诸真宗派总簿》载有该派“宗诚信崇绪,修善法德超。璿律传千士,智慧贯天高。耕兴龙门教,静参玄中妙。云度众生戒,万载尊师道……”等四十派字。但刘诚印(素云)之后传给何人,不见记载。

    五、发愿焚修庙宇添立神祠,累砌石道以便信众进香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

    立马关帝庙

    光绪年间,刘多生还和李芝云一起重修了位于宏恩观南、西草厂的三皇翠云仙院,他们共捐巨款,“鸠工庀材,购买地址,添建神祠,炉鼎法器俱备,内外焕然一新”。

    立马关帝庙也是刘多生在清光绪年间重修的较重要寺观。立马关帝庙位于今海淀区蓝靛厂东南角。庙内祀奉关羽,因山门内左侧有泥塑枣红色立马一匹,故名。立马关帝庙建于明嘉靖年间,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道士李明道募化重修立马关帝庙五圣殿宇,清雍正四年(1726年)道士王本阳购置此庙,传于门徒黄义通接办焚修,后来又依次传于道士李礼清等5人,王嘉鹤、刘祥德等7人,后又传于王宗岳。王宗岳未收门徒,因已年老恐无人接办焚修,经京都西安门内养蜂夹道清凉兴国寺住持贾德祥、同顺堂刘宝德说合,王宗岳于光绪六年(1880年)情愿将本庙首本字具、帐目、家具等送与众善人等,由众善人等接办焚修。清光绪七年(1881年)刘多生等28人发愿修此庙。1936年第一次寺庙总登记时,立马关帝庙为太监道士庙,属私建;有不动产房基地三亩七分多,房屋39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供神、办理学校,自住外出租。

    1958年3月北京市文物古迹调查登记时,立马关帝庙尚存山门三间、前殿三间及前殿配殿、后殿及后殿东西耳房各一间。前殿内有石碑三通(光绪碑一,民国碑二)。据说,后殿北面长房两行及蓝靛厂大街南面大殿一层、西面文化站也是立马关帝庙庙址。当时,立马关帝庙是北京市第十九中保管,后长房归北京市精神病院二所保管,大街南面八十一号为北京蓝靛厂中心小学保管。今立马关帝庙已成为杂乱居民院。

    旧时人们去妙峰山的进香之路,最著名的有4条:中道,大觉寺;中北道,北安窠;南道,三家店;北道,聂各庄。光绪十八年(1892年)刘多生修建了妙峰山中北道,将其砌成石阶。金勋编纂《妙峰山志·序》载:“至光绪十八年,太监刘诚印者,号素云道人,俗称‘印刘’,捐资修中北道。由北安河往上至涧沟,道宽七尺,砌成层磴。”《妙峰山琐记》载:“北坞村金山寺普兴万缘净道会,略云:‘中道系甲子年起,中北道系壬辰年素云道人修。’按:同治三年甲子,太监安得海修大觉寺中道;光绪十八年壬辰,太监刘诚印修北安窠中北道。刘即素云道人。安以不令终,故启帖止具刘名。”

    六、归葬金山

    龙门岔派霍山派祖师刘诚印

    刘诚印祖师墓

    刘多生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十一日无疾而终。七月初二日归葬于金山宝藏寺。1958年4月北京市文物古迹调查登记时,刘多生墓在海淀区青龙桥镇老府村九号东,东北为金山,西为宝藏寺,南为董四墓村。东临汪诚庆真人墓,西临高诚义真人墓。墓地建筑坐北朝南,布局玲珑。墓地为长方形,墓门为石栅栏门,两边为砖砌十字花墙,东西北三面为虎皮石围墙,东西宽约15米,南北长约80米,墓葬3座,刘多生墓(主墓)顶为砖砌八角攒尖重檐亭,仿木结构,一斗二升。高约7米,直径2.4米。另外两墓顶为砖砌八角攒尖亭,仿木结构,高4.5米,直径2米。刘多生墓前有石供桌一个,高0.95米,长2米,宽0.95米;石五供一套,长1.7米,高0.9米,宽0.38米。石碑两通,碑高2.55米,宽0.65米,厚0.2米,一为素云刘先师碑记,光绪二十一年孟秋立;一为刘真人道行碑。墓地当时由王刘氏保管(住老府村九号)。宝藏寺今为军事单位占用。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原创,转载请标注来源。文中末尾归葬处参考韩建识的《刘多生与北京寺观》)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