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佚名
2016-03-24
鬼谷子之上卷
经名:鬼谷子。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目录
卷上
摔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挞第三
抵铁第四
卷中
飞箝第五
件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央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肚乱二篇皆亡
卷下
本经阴符七篇
鬼谷子卷上
摔阖第一
摔,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问也,
若,顺;稽,考也。圣人在天地问,观人设教,铃顺考古道而为之。
为众生之先,
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用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1命物,
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
知存亡之门户,
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西之先见者,其惟知机乎。故日:知存亡之门户也。
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万类终始,人心之理,变化朕逵,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达见焉。朕,迸也#2。
而守司其门户,
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日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日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日各有所归也。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此二者法象各异,施教不同。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
政教虽殊,至於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
度权量能,校其仗巧短长。
权谓权谋,能谓村能,使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铃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仗巧之长短,然后因村而用。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摔,乃可闱,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村性不同,各有差品。贤者可牌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
审定有无以#3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言任贤之道,铃审定其村衍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
微排其所言而掉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摔之,以求其利。
凡言事者,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以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凡有所言有可有不可,爻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
即欲掉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於道之理,然后为得也。
掉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料而#5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因得所,而为设谋虑,使之遵#5行也。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谓轻重不合於斤两,长短不充於度一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
故摔者或摔而出之,或摔而纳之;
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纳而藏之也。
阖者或闱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
摔阖者,天地之道。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故谓天地之道。
掉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
阴场变动,四时开闭,皆牌阖之道也。纵横,谓废起也。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
反出、反覆、反性,必由此矣。
言牌阖之道,或反之,令出於彼;或反之,覆来於此;或反之於彼,性之於此,皆从牌阖而生。故曰叉由此也。
摔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
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事虽大,莫不成之於变化。故爻豫之。吉凶系焉#6。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门户也。神为心用,故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几此八者皆往来於口中,故日由门户出入也。
故关之掉闱,制之以出入。掉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闱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言八者若无开闭,事或不节,故关之以牌阖者,所以制其出入。开言於外,故日阳也。闭情於内,故日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几此皆欲人之生,故日始日阳。
故言死亡#7、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日终。
几此皆欲人之死,故日阴日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8,皆日终,言恶以终为谋。
谓言说者有於阴言之,有於阳言之,听者宜知其然。
掉闱之道,以阴阳试之。
谓或拨动之,或闭藏之。以阴阳之言试之,则其情慕可知。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谓与情阳者言,高以引之;与情阴者言,卑以引之。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阴言卑小,故日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日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阴阳之理尽,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无所不可,故所说皆可。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尽阴则无内,尽阳则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以道相成日益,以事相贼日损,义乖日去,志同日就,去而遂绝日倍,去而复来日反。凡此不出阴阳之情,故日皆以阴阳御其事也。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此言上下相成,由阴阳相生也。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此言上以爵禄养下,下以股肱宣力。
阴阳相求,由摔阖也。
上下所以能相求者,由开闭而生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言既体天地,象阴阳,故其法可以说人也。
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天圆地方,上下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生万物,故为万事先,上下之道,自此出入。故日圆方之门户。
反应第二
听言之道,或有一不合,必反以难之,彼因难以更思,必有以应也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大化者、谓古之圣人以大道化物也。无形者,道也。动叉由道,故日无形俱生也。
反以观往,覆以验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言大化圣人稽众拾己,举事重慎,反覆详验,欲以知来,先以观往;欲以知今,先以考古;欲以知彼,先度於己。故能举无遗策,动铃成功。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9今,反古而求之。
动静由行止也,虚实由真伪也,其理不合於今,反求於古者也。
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
事有不合,反而求彼,翻得覆会,於此成此,在於考彼。契今由於求古,斯圣人之意也。
不可不察。
不审则失之於几,故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以静观动,则所见审。因言观辞,则所得明。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谓言者或不合於理,未可即斥,但反而难之,使自求之,则契理之应怡然自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应理既出,故能言有象,事有比。前事既有象比,更当观其次,令得自尽。象谓法象,比谓比例。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
理在玄微,故无形也。无言则不彰,故以无形求有声。声即言也,比谓比类也。
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得鱼在於投饵,得语在於发端。发端则语应,投饵则鱼来,故日钓语。语则事合,故日合事。明试在於敷言,故日得人实也。
其犹#10张买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张网而司之,彼兽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圣贤斯辨。虽欲自隐,其道无由,故日钓人之网也。
常持其网驱之,其不#11言无比,乃为之变。
持钓人之网,驱令就职事也。或乖彼,遂不言无比。如此则为之变常易网,更有以勇#12之者矣。
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此言其变也。报,犹合也。谓更开法象以动之,既合其心,其情可见,因随其情而牧养也。
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己反往以求彼,彼叉覆来而就职,则奇策铃申。故言有象比,则口无择言。故可以定邦家之基矣。
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
谓象比之言,既可以定基,然后重之袭之,反覆之,皆谓再三详审,不容谬妄。故能万事允惬,无复失其辞者也。
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圣人诱愚,则闭藏之,以知其诚;诱智,则拨动之,以尽其情,咸得其实。故事皆不疑也。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
言善反听者,乃坐忘遗鉴,不思玄览,故能变鬼神以得其情,洞幽微而冥。夫会鬼神本密,今则不能,故日变也。
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
言既变而当理,然后牧之道审也。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情明在於审牧,故不审则不明;审基在於情明,故不明则不审。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
谓言者於象比有变,叉有反辞以难之,令其先说,我乃还静以听之。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诱致之。故欲闻彼声,我反静默;欲彼开张,我反睑敛,欲彼高大,我反卑下;欲彼收取,我反施与,如此则物情可致,无能自隐也。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欲开彼情,先设象比而动之。彼情既动,将欲生辞,徐徐牧养,令其自言,譬犹鹤呜于阴,声同叉应。故能以实理相归也。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谓所言之事,或因此发端,或因彼发端。其事有可以事上,可以牧下者也。
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谓真伪、同异、情诈,因此上事而知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觔喜怒由此以见其式,
谓动作言默,莫不由情与之出入。至於或喜或怒,亦由此情以见其式也。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谓上六者皆以先定於情,然后法则可为。
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反於彼者所以求覆於此,因以观彼情之所托,此谓信也。知人在於见情,故言用此也。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谓听言之道,先自平静。既得其辞,然后察其事',或论序万物,或分别雄雌也。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谓所言之事虽非时要,然观此可以知微#13,故日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剩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闻其言,则可知其情。故若探人而居其内,则情原叉尽。故量能射意,乃无一失。若合符契,胜蛇所指,祸福不差;羿之引矢,命处辄中。听言察情,不异於此,故以相况也。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从明生,明能生智。放欲知人铃须自知。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
我能知己,彼须我知,叉两得之,然后圣贤道合,故若比目之鱼。圣贤合,则理自彰,犹光生而影见。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缄,舌之取墦骨。
以圣察贤,复何所失。故若磁石之取缄,舌之取翻骨。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圣贤相与,其道甚微;不移寸阴,见情甚疾。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
上下之道,取类股肱,比之一体,其来尚矣。故其相成也,如阴与阳。其相形也,犹圆与方。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14形,方以事之,
谓向晦入息,未见之时,当以圆道导之;亦既出港离隐,见形之后,即以方职任之。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此言用人之道,或升进或黜退,或贬左或崇右,一惟上圆方之理。故日以是道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方圆进退,若不先定,则於牧人之理不道#15其正也。
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
用事不巧,则操末续颠,圆凿方柄,情道两失,故日忘情失道也。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己能审定,以之牧人,至德港畅,玄风远扇,非形非容,无门无户,见形而不及,道日用而不知,故谓之天神也。
内键第三
挞者,持之令固也。得,然后结圆而不离。君臣上下之事道合则远而亲就之不用非其意则就之而不用,顺其事则去之而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分违则日进前而不御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挞言或有远之而相亲故日皆有内挞,结以道德,之,友,为臣也言上下之交,必内情相有远而亲,近而疏,,情乖则近而疏。去之反求,素结本始。理契则遥闻去之反求,闻声而思者,皆由内合相待素结本始也。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货,或结以采色。素结其始。或结以财谓以道德结连於君臣名为臣,实为师也。谓以友道结连於君鬼谷子卷上结以党王者之臣名实为友也。结以货财结以采色,谓若桀纣之臣费仲、恶来之类是也。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自入出已下八事,皆用臣之意,随其所欲。故能固志於君,物莫能间也。
若鴂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问,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扶母,蝗蜡也,似蜘蛛,在穴中,有盖。言蚁母养子以盖覆穴,出入往来,初无问眼,故物不能止之。今内挞之臣,委曲从君,以自结固,无有问隙,亦由是也。
内者进说辞,挞者挞所谋也。
说辞既进,内结於君。故日内者进说辞也。度情为谋,君不持而不拾,故日挞者挞所谋也。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说而隐度,则其说铃行。计而循顺,则其计叉用。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谓隐虑可否,然后明言得失,以御君志也。
方来应时,以合其谋。
方,谓道衍,谓以道卫来进,铃应时宜,以合会君谋也。
详思来挞,往应时当也。
详思计虑,来进於君,可以自固,然后往应时宜,必当君心也。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计虑不合於君,则不可施行也。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前计既有不合,乃更揣量切摩当时所为之便,以求所以变计也。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挞。
以管取挞,挞叉离,以变求内,内铃合。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
往事已着,故言之贵顺辞;来事未形,故说之贵通变也。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於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於阴阳。
善变者,谓善识通变之理。审知地势,则天道可知。故日乃通於天。知天,则四时顺理而从化。故日以化四时。鬼神者,助阴阳以生物者也。道通天地,乃能使鬼神合德於阴阳也。
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
既能知地通天,化四时,合阴阳,乃可以牧养人民。其养人也,铃见其谋事而知其志意也。
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
谓知之,即与合;未知,即不与合也。
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
或有离合而不结固者,谓以阳外相亲,阴内相疏也。
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不合,谓圆凿而方柄;故圣人不为谋也#16。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阴德,谓阴私相德也。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谓所言当时未合,事过始骇,故日中来事。
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於谋待决事也。
谓所行合於己谋,待之以次其事,故曰遥闻声而相思也。
故日: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言不得其情类而说之者,叉北辕适楚,陈秒游秦,所以见非逆也。
得其情,乃制其卫,
得其情,则鸿遇长风,鱼纵大壑,沛然莫之能御,故能制行其卫也。
此用可出可入,可挞可开。
此用者,谓其情也,则出入自由,挞开任意也。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挞万物。
言以得情立事,故能先知可否,万品所以结固而不离者,皆由得情也。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
由夫得情,故能行其仁义道德以下事也。
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
混,同也。谓先考《诗》、《书》之言,以同己说,然后损益时事,议论去就也。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内谓情内,外谓情外。得情自合,失情自去,此盖理之常也。
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诀之。
言善知内外者,爻明识道衍之数,预揣来事,见疑能次也。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
既能明道衍,故策无失计。策无失计,乃可以立功建德也。
治民入产业,曰挞而内合。
理君臣之名,使上下有序。入赋税之业,使远近无差。上下有序,则职分明。远近无差,则摇役简。如此则为国之基。故日挞而内合也。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挞而反之。
上暗不治其任,下乱不寤其萌,如此天下无邦,域中旷主,兼昧者可行其事,侮己者由是而兴。故日挞,而反之。
内向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
言自贤之主,自以所行为得,而外不留贤者之说。如此者,则为作声誉而飞扬之,以钓观其心也#17。
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
君心既善,己叉自有命来召,己既迎而御之,以行其志。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
翔而后集,意欲去之,因将危与之辞矣。
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去就之际,反覆量宜,如员环之转,因彼变化,虽傍#18者莫知其所为,如是而退,可谓全身大仪。仪者,法也。
抵职第四
抵,击实也。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而击实之#19。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由是也。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此言合离,若#20乃自然之理。
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察辞观行,则近情可见。反往验来,则远事可知。古,犹今也。故反考往古,则可验来。故日反往以验来。
铁者,坛也;坛者,娴也;娴者,成大隙也。
隙大,则崩毁将至,故宜有以抵之也。
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铁之理也。
映者,隙之将兆,谓其微也。自中成者可抵而塞,自外来者可抵而却,自下生者可抵而息,其萌微者可抵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抵而得。深知此五者,然后善抵帜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形而上者谓之圣人,故危兆才形,朗然先觉,既明且哲。故独保其用也。因化说事,随机逞衍,通达计谋,以经纬,识细微而预防之也。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於太山之本。
汉高祖以布衣登皇帝位,殷汤由百里而驭万邦。经,始也;挥,动也。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帜,抵铁隙为道卫#21。
言化政施外,兆萌牙孽之时,托圣谋而计起#22,盖由善抵帜之理。故能不失其机。然则帜隙既发,乃可行道卫。故日抵峨隙为道衍也。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职坛。
此谓乱政萌牙为国之帜坛。伐射,谓相攻伐而激射。
圣人见萌牙蜡坛,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如此谓抵而塞之,如彼谓抵而得之,反之谓助之为理,覆之谓因取其国。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五帝之政,世问犹可理,故日抵而塞之,是以有禅让之事。三王之事,世问不可理,故日抵而得之,是以有征伐之事也。
诸侯相抵,不可一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谓五伯时,右由上也。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帜隙,不可不察也。
合离,谓否泰,言天地之道,正观尚有否泰,为之帜隙,又况於人乎。故日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掉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牌阖,亦否泰也。体大道以经人事者,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后天而奉天时,故日天地之使也。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上合,谓抵而塞之,助时为治。检下,谓抵而得之,束#23手归己也。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言能因循此道,则大宝之位可居。故能为天地守其神祀#24也。
鬼谷子卷上竟
#1『名』原脱,据嘉庆本补。
#2『朕』,边也』原脱,据嘉庆本补。
#3『以』嘉庆本作『与』。
#4『而』嘉庆本作『谓』。
#5『遵』原作『道』,据嘉庆本改。
#6『吉凶击焉』嘉庆本作『吉凶,大命系焉』。
#7『亡』原脱,据嘉庆本补。
#8『者』原脱,据嘉庆本补。
#9『来』嘉庆本作『於』。
#10『犹』原脱,据嘉庆本补。
#11『不』原脱,据嘉庆本补。
#12『勇』嘉庆本作『象』。
#13『微』嘉庆本作『彼』。
#14『见』原脱,据嘉庆本补。
#15『道』嘉庆本作『得』。
#16自『欲说者务隐度』至此,原脱,据嘉庆本补。
#17『以钓观其心也』嘉庆本作『以钓其欢心也』。
#18『傍』嘉庆本作『优』。
#19嘉庆本在『而击实之』一之前尚有『方其衅隙』。
#20『若』嘉庆本作『者』。
#21『抵织隙为道卫』嘉庆本作『抵织之隙的马道卫用』。
#22本句嘉庆本作『言乱政施外,兆萌牙药之时,香谋因此而起』。
#23『束』嘉庆本作『使』。
#24『祀』嘉庆本作『化』。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 佚名
2016-03-24
鬼谷子之上卷
经名:鬼谷子。梁陶弘景注。三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太玄部。参校版本:一、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简称《四库》本)。二、嘉庆十年江都泰氏刻本(简称嘉庆本)。
目录
卷上
摔阖第一
反应第二
内挞第三
抵铁第四
卷中
飞箝第五
件合第六
揣篇第七
摩篇第八
权篇第九
谋篇第十
央篇第十一
符言第十二
转丸、肚乱二篇皆亡
卷下
本经阴符七篇
鬼谷子卷上
摔阖第一
摔,拨动也。阖,闭藏也。凡与人之言道,或拨动之,令有言示其同也;或闭藏之,令自言示其异也。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问也,
若,顺;稽,考也。圣人在天地问,观人设教,铃顺考古道而为之。
为众生之先,
首出万物以前人,用先知觉后知,用先觉觉后觉,故为众生先。
观阴阳之开阖以名#1命物,
阳开以生物,阴阖以成物。生成既着,须立名以命之也。
知存亡之门户,
不忘亡者存,有其存者亡。能知吉西之先见者,其惟知机乎。故日:知存亡之门户也。
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
万类终始,人心之理,变化朕逵,莫不朗然,玄悟而无幽不测,故能筹策达见焉。朕,迸也#2。
而守司其门户,
司,主守也。门户,即上存亡之门户也。圣人既达物理,终始知存亡之门户,能守而司之,令其背亡而趣存也。
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
莫不背亡而趣存,故日其道一也。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
其道虽一,行之不同,故日变化无穷。然有条而不紊,故日各有所归也。
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此二者法象各异,施教不同。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
政教虽殊,至於守司门户则一,故审察其所宜先者先行,所宜后者后行之也。
度权量能,校其仗巧短长。
权谓权谋,能谓村能,使巧谓百工之役。言圣人之用人,铃量度其谋能之优劣,校考其仗巧之长短,然后因村而用。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摔,乃可闱,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
言贤不肖、智愚、勇怯村性不同,各有差品。贤者可牌而同之,不肖者可阖而异之,智之与勇可进而贵之,愚之与怯可退而贱之。贤愚各当其分,股肱尽其力,但恭己无为牧之而已矣。
审定有无以#3其实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
言任贤之道,铃审定其村衍之有无,性行之虚实,然后随其嗜欲而任之,以见其志意之真伪也。
微排其所言而掉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摔之,以求其利。
凡言事者,则微排抑其所言,拨动以反难之,以求其实情。实情既得,又自闭藏而拨动之,彼以求其所言之利何如耳。
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
开而同之所以尽其情,阖而异之所以知其诚也。
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凡有所言有可有不可,爻明审其计谋,以原其同异。
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计谋虽离合不同?但能有所执守,则先从其志以尽之,以知成败之归也。
即欲掉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言拨动之,贵其周遍;闭藏之,贵其隐密。而此二者皆须微妙合於道之理,然后为得也。
掉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
料而#5简择,结谓系束。情有真伪,故须简择。诚或无终,故须系束也。
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
权衡既陈,轻重自分,然后为之度数,以制其轻重。轻重因得所,而为设谋虑,使之遵#5行也。
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谓轻重不合於斤两,长短不充於度一数,便为废物,何所施哉。圣人因是自为谋虑,更求其反也。
故摔者或摔而出之,或摔而纳之;
谓中权衡者出而用之,其不中者纳而藏之也。
阖者或闱而取之,或阖而去之。
诚者阖而取之,不诚者阖而去之。
摔阖者,天地之道。
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故谓天地之道。
掉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
阴场变动,四时开闭,皆牌阖之道也。纵横,谓废起也。万物或开以起之,或阖而废之。
反出、反覆、反性,必由此矣。
言牌阖之道,或反之,令出於彼;或反之,覆来於此;或反之於彼,性之於此,皆从牌阖而生。故曰叉由此也。
摔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
言事无开阖,则大道不化。言说无变,故开闭者所以化大道。变言说事虽大,莫不成之於变化。故爻豫之。吉凶系焉#6。
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
心因口宣,故口者心之门户也。神为心用,故心者神之主也。
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
几此八者皆往来於口中,故日由门户出入也。
故关之掉闱,制之以出入。掉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闱之者,闭也,默也,阴也。
言八者若无开闭,事或不节,故关之以牌阖者,所以制其出入。开言於外,故日阳也。闭情於内,故日阴也。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开闭有节,故阴阳和。先后合宜,故终始义。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几此皆欲人之生,故日始日阳。
故言死亡#7、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日终。
几此皆欲人之死,故日阴日终。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8,皆日终,言恶以终为谋。
谓言说者有於阴言之,有於阳言之,听者宜知其然。
掉闱之道,以阴阳试之。
谓或拨动之,或闭藏之。以阴阳之言试之,则其情慕可知。
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
谓与情阳者言,高以引之;与情阴者言,卑以引之。
以下求小,以高求大。
阴言卑小,故日以下求小;阳言崇高,故日以高求大。
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
阴阳之理尽,小大之情得,故出入皆可,何所不可乎。
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无所不可,故所说皆可。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
尽阴则无内,尽阳则无外。
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以道相成日益,以事相贼日损,义乖日去,志同日就,去而遂绝日倍,去而复来日反。凡此不出阴阳之情,故日皆以阴阳御其事也。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此言上下相成,由阴阳相生也。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
此言上以爵禄养下,下以股肱宣力。
阴阳相求,由摔阖也。
上下所以能相求者,由开闭而生也。
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
言既体天地,象阴阳,故其法可以说人也。
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天圆地方,上下之义也。理尽开闭,然后生万物,故为万事先,上下之道,自此出入。故日圆方之门户。
反应第二
听言之道,或有一不合,必反以难之,彼因难以更思,必有以应也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
大化者、谓古之圣人以大道化物也。无形者,道也。动叉由道,故日无形俱生也。
反以观往,覆以验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
言大化圣人稽众拾己,举事重慎,反覆详验,欲以知来,先以观往;欲以知今,先以考古;欲以知彼,先度於己。故能举无遗策,动铃成功。
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9今,反古而求之。
动静由行止也,虚实由真伪也,其理不合於今,反求於古者也。
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
事有不合,反而求彼,翻得覆会,於此成此,在於考彼。契今由於求古,斯圣人之意也。
不可不察。
不审则失之於几,故不可不察。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
以静观动,则所见审。因言观辞,则所得明。
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应必出。
谓言者或不合於理,未可即斥,但反而难之,使自求之,则契理之应怡然自出。
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
应理既出,故能言有象,事有比。前事既有象比,更当观其次,令得自尽。象谓法象,比谓比例。
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
理在玄微,故无形也。无言则不彰,故以无形求有声。声即言也,比谓比类也。
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
得鱼在於投饵,得语在於发端。发端则语应,投饵则鱼来,故日钓语。语则事合,故日合事。明试在於敷言,故日得人实也。
其犹#10张买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
张网而司之,彼兽自得。道合其事,彼理自出。理既彰,圣贤斯辨。虽欲自隐,其道无由,故日钓人之网也。
常持其网驱之,其不#11言无比,乃为之变。
持钓人之网,驱令就职事也。或乖彼,遂不言无比。如此则为之变常易网,更有以勇#12之者矣。
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
此言其变也。报,犹合也。谓更开法象以动之,既合其心,其情可见,因随其情而牧养也。
己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
己反往以求彼,彼叉覆来而就职,则奇策铃申。故言有象比,则口无择言。故可以定邦家之基矣。
重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
谓象比之言,既可以定基,然后重之袭之,反覆之,皆谓再三详审,不容谬妄。故能万事允惬,无复失其辞者也。
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圣人诱愚,则闭藏之,以知其诚;诱智,则拨动之,以尽其情,咸得其实。故事皆不疑也。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
言善反听者,乃坐忘遗鉴,不思玄览,故能变鬼神以得其情,洞幽微而冥。夫会鬼神本密,今则不能,故日变也。
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
言既变而当理,然后牧之道审也。
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
情明在於审牧,故不审则不明;审基在於情明,故不明则不审。
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听之。
谓言者於象比有变,叉有反辞以难之,令其先说,我乃还静以听之。
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
此言反听之道,有以诱致之。故欲闻彼声,我反静默;欲彼开张,我反睑敛,欲彼高大,我反卑下;欲彼收取,我反施与,如此则物情可致,无能自隐也。
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
欲开彼情,先设象比而动之。彼情既动,将欲生辞,徐徐牧养,令其自言,譬犹鹤呜于阴,声同叉应。故能以实理相归也。
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
谓所言之事,或因此发端,或因彼发端。其事有可以事上,可以牧下者也。
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
谓真伪、同异、情诈,因此上事而知也。
动作言默与此出入觔喜怒由此以见其式,
谓动作言默,莫不由情与之出入。至於或喜或怒,亦由此情以见其式也。
皆以先定为之法则,'
谓上六者皆以先定於情,然后法则可为。
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
反於彼者所以求覆於此,因以观彼情之所托,此谓信也。知人在於见情,故言用此也。
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
谓听言之道,先自平静。既得其辞,然后察其事',或论序万物,或分别雄雌也。
虽非其事,见微知类。
谓所言之事虽非时要,然观此可以知微#13,故日见微知类。
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符应不失,如剩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闻其言,则可知其情。故若探人而居其内,则情原叉尽。故量能射意,乃无一失。若合符契,胜蛇所指,祸福不差;羿之引矢,命处辄中。听言察情,不异於此,故以相况也。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智从明生,明能生智。放欲知人铃须自知。
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见形也,若光之与影也。
我能知己,彼须我知,叉两得之,然后圣贤道合,故若比目之鱼。圣贤合,则理自彰,犹光生而影见。
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缄,舌之取墦骨。
以圣察贤,复何所失。故若磁石之取缄,舌之取翻骨。
其与人也微,其见情也疾。
圣贤相与,其道甚微;不移寸阴,见情甚疾。
如阴与阳,如阳与阴,如圆与方,如方与圆。
上下之道,取类股肱,比之一体,其来尚矣。故其相成也,如阴与阳。其相形也,犹圆与方。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14形,方以事之,
谓向晦入息,未见之时,当以圆道导之;亦既出港离隐,见形之后,即以方职任之。
进退左右,以是司之。
此言用人之道,或升进或黜退,或贬左或崇右,一惟上圆方之理。故日以是道司之。
己不先定,牧人不正,
方圆进退,若不先定,则於牧人之理不道#15其正也。
事用不巧,是谓忘情失道。
用事不巧,则操末续颠,圆凿方柄,情道两失,故日忘情失道也。
己审先定以牧人,策而无形容,莫见其门,是谓天神。
己能审定,以之牧人,至德港畅,玄风远扇,非形非容,无门无户,见形而不及,道日用而不知,故谓之天神也。
内键第三
挞者,持之令固也。得,然后结圆而不离。君臣上下之事道合则远而亲就之不用非其意则就之而不用,顺其事则去之而反求。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分违则日进前而不御声而相思。事皆有内挞言或有远之而相亲故日皆有内挞,结以道德,之,友,为臣也言上下之交,必内情相有远而亲,近而疏,,情乖则近而疏。去之反求,素结本始。理契则遥闻去之反求,闻声而思者,皆由内合相待素结本始也。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货,或结以采色。素结其始。或结以财谓以道德结连於君臣名为臣,实为师也。谓以友道结连於君鬼谷子卷上结以党王者之臣名实为友也。结以货财结以采色,谓若桀纣之臣费仲、恶来之类是也。
用其意,欲入则入,欲出则出,欲亲则亲,欲疏则疏,欲就则就,欲去则去,欲求则求,欲思则思。
自入出已下八事,皆用臣之意,随其所欲。故能固志於君,物莫能间也。
若鴂母之从其子也,出无问,入无朕,独往独来,莫之能止。
扶母,蝗蜡也,似蜘蛛,在穴中,有盖。言蚁母养子以盖覆穴,出入往来,初无问眼,故物不能止之。今内挞之臣,委曲从君,以自结固,无有问隙,亦由是也。
内者进说辞,挞者挞所谋也。
说辞既进,内结於君。故日内者进说辞也。度情为谋,君不持而不拾,故日挞者挞所谋也。
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
说而隐度,则其说铃行。计而循顺,则其计叉用。
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
谓隐虑可否,然后明言得失,以御君志也。
方来应时,以合其谋。
方,谓道衍,谓以道卫来进,铃应时宜,以合会君谋也。
详思来挞,往应时当也。
详思计虑,来进於君,可以自固,然后往应时宜,必当君心也。
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
计虑不合於君,则不可施行也。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
前计既有不合,乃更揣量切摩当时所为之便,以求所以变计也。
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挞。
以管取挞,挞叉离,以变求内,内铃合。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
往事已着,故言之贵顺辞;来事未形,故说之贵通变也。
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於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於阴阳。
善变者,谓善识通变之理。审知地势,则天道可知。故日乃通於天。知天,则四时顺理而从化。故日以化四时。鬼神者,助阴阳以生物者也。道通天地,乃能使鬼神合德於阴阳也。
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
既能知地通天,化四时,合阴阳,乃可以牧养人民。其养人也,铃见其谋事而知其志意也。
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
谓知之,即与合;未知,即不与合也。
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
或有离合而不结固者,谓以阳外相亲,阴内相疏也。
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不合,谓圆凿而方柄;故圣人不为谋也#16。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
阴德,谓阴私相德也。
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
谓所言当时未合,事过始骇,故日中来事。
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於谋待决事也。
谓所行合於己谋,待之以次其事,故曰遥闻声而相思也。
故日:不见其类而为之者见逆,不得其情而说之者见非。
言不得其情类而说之者,叉北辕适楚,陈秒游秦,所以见非逆也。
得其情,乃制其卫,
得其情,则鸿遇长风,鱼纵大壑,沛然莫之能御,故能制行其卫也。
此用可出可入,可挞可开。
此用者,谓其情也,则出入自由,挞开任意也。
故圣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挞万物。
言以得情立事,故能先知可否,万品所以结固而不离者,皆由得情也。
由夫道德仁义,礼乐计谋,
由夫得情,故能行其仁义道德以下事也。
先取《诗》、《书》,混说损益,议去论就。
混,同也。谓先考《诗》、《书》之言,以同己说,然后损益时事,议论去就也。
欲合者用内,欲去者用外。
内谓情内,外谓情外。得情自合,失情自去,此盖理之常也。
外内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诀之。
言善知内外者,爻明识道衍之数,预揣来事,见疑能次也。
策无失计,立功建德。
既能明道衍,故策无失计。策无失计,乃可以立功建德也。
治民入产业,曰挞而内合。
理君臣之名,使上下有序。入赋税之业,使远近无差。上下有序,则职分明。远近无差,则摇役简。如此则为国之基。故日挞而内合也。
上暗不治,下乱不寤,挞而反之。
上暗不治其任,下乱不寤其萌,如此天下无邦,域中旷主,兼昧者可行其事,侮己者由是而兴。故日挞,而反之。
内向得而外不留,说而飞之。
言自贤之主,自以所行为得,而外不留贤者之说。如此者,则为作声誉而飞扬之,以钓观其心也#17。
若命自来,己迎而御之,
君心既善,己叉自有命来召,己既迎而御之,以行其志。
若欲去之,因危与之。
翔而后集,意欲去之,因将危与之辞矣。
环转因化,莫之所为,退为大仪。
去就之际,反覆量宜,如员环之转,因彼变化,虽傍#18者莫知其所为,如是而退,可谓全身大仪。仪者,法也。
抵职第四
抵,击实也。织,衅隙也。墙崩因隙器,坏因衅而击实之#19。则墙器不败,若不可救,因而除之,更有所营,置人事亦由是也。
物有自然,事有合离。
此言合离,若#20乃自然之理。
有近而不可见,远而可知。近而不可见者,不察其辞也;远而可知者,反往以验来也。
察辞观行,则近情可见。反往验来,则远事可知。古,犹今也。故反考往古,则可验来。故日反往以验来。
铁者,坛也;坛者,娴也;娴者,成大隙也。
隙大,则崩毁将至,故宜有以抵之也。
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却,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谓抵铁之理也。
映者,隙之将兆,谓其微也。自中成者可抵而塞,自外来者可抵而却,自下生者可抵而息,其萌微者可抵而匿,都不可治者可抵而得。深知此五者,然后善抵帜之理也。
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用,因化说事,通达计谋,以识细微。
形而上者谓之圣人,故危兆才形,朗然先觉,既明且哲。故独保其用也。因化说事,随机逞衍,通达计谋,以经纬,识细微而预防之也。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於太山之本。
汉高祖以布衣登皇帝位,殷汤由百里而驭万邦。经,始也;挥,动也。
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谋,皆由抵帜,抵铁隙为道卫#21。
言化政施外,兆萌牙孽之时,托圣谋而计起#22,盖由善抵帜之理。故能不失其机。然则帜隙既发,乃可行道卫。故日抵峨隙为道衍也。
天下分错,上无明主,公侯无道德,则小人谗贼,贤人不用,圣人窜匿,贪利诈伪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离散,乖乱反目。是谓萌牙职坛。
此谓乱政萌牙为国之帜坛。伐射,谓相攻伐而激射。
圣人见萌牙蜡坛,则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治,则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
如此谓抵而塞之,如彼谓抵而得之,反之谓助之为理,覆之谓因取其国。
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
五帝之政,世问犹可理,故日抵而塞之,是以有禅让之事。三王之事,世问不可理,故日抵而得之,是以有征伐之事也。
诸侯相抵,不可一胜数,当此之时,能抵为右。
谓五伯时,右由上也。
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帜隙,不可不察也。
合离,谓否泰,言天地之道,正观尚有否泰,为之帜隙,又况於人乎。故日不可不察也。
察之以掉阖,能用此道,圣人也。
牌阖,亦否泰也。体大道以经人事者,圣人也。
圣人者,天地之使也。
后天而奉天时,故日天地之使也。
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可以上合,可以检下,
上合,谓抵而塞之,助时为治。检下,谓抵而得之,束#23手归己也。
能因能循,为天地守神。
言能因循此道,则大宝之位可居。故能为天地守其神祀#24也。
鬼谷子卷上竟
#1『名』原脱,据嘉庆本补。
#2『朕』,边也』原脱,据嘉庆本补。
#3『以』嘉庆本作『与』。
#4『而』嘉庆本作『谓』。
#5『遵』原作『道』,据嘉庆本改。
#6『吉凶击焉』嘉庆本作『吉凶,大命系焉』。
#7『亡』原脱,据嘉庆本补。
#8『者』原脱,据嘉庆本补。
#9『来』嘉庆本作『於』。
#10『犹』原脱,据嘉庆本补。
#11『不』原脱,据嘉庆本补。
#12『勇』嘉庆本作『象』。
#13『微』嘉庆本作『彼』。
#14『见』原脱,据嘉庆本补。
#15『道』嘉庆本作『得』。
#16自『欲说者务隐度』至此,原脱,据嘉庆本补。
#17『以钓观其心也』嘉庆本作『以钓其欢心也』。
#18『傍』嘉庆本作『优』。
#19嘉庆本在『而击实之』一之前尚有『方其衅隙』。
#20『若』嘉庆本作『者』。
#21『抵织隙为道卫』嘉庆本作『抵织之隙的马道卫用』。
#22本句嘉庆本作『言乱政施外,兆萌牙药之时,香谋因此而起』。
#23『束』嘉庆本作『使』。
#24『祀』嘉庆本作『化』。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