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食物四气和五味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佚名

2011-12-2410:06:50

【四气--温、热】温热性的食物有温中、补虚、驱寒作用,适宜于于虚寒体质的人和宜于冬季食用。这类食物如牛肉、鹿肉、鸡肉、鳝鱼、韭菜、核桃、荔枝、榴莲等都列为温热类的食物。

【四气--寒、凉】寒凉性的食物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适宜于体质偏热,平时面目赤红、小便黄、大便硬的人。这类食物如黄瓜、苦瓜、西瓜、雪梨、绿豆、螃蟹、猪肉、啤酒等俱属于寒凉性食物。

【五味--辛】辛味食物有宣散和刺激作用。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刺激内分泌,尤其性腺,有很好的美容效果。这类食物有辣椒、葱、姜、茴香等。小心!如果不小心辨别自己的体质属性,很可能弄到咽喉痛和长暗疮的。

【五味--甘】甘味的食物多是健脾胃、长肌肉,具有增肥的作用。如燕窝、大枣、蜜糖、小麦、粟米、糯米等。

【五味--酸】酸味的食物有收敛、生津益阴的作用。对胃酸不足、皮肤干燥,面部多油脂、皮肤脱屑的人有一定的作用。如乌梅、橘子、苹果、米醋等。

【五味--苦】苦味的食物一般都有寒凉、清热的作用,对长暗疮、小便黄热、咽喉痛的人有很好的效果。例如:苦瓜、茶叶、苦菜、青榄等。

【五味--咸】咸味的食物有软坚散结,通大便和补肾的作用。阴液不足、大便干硬、耳鸣、甲状腺肿大等。食用海带、海参、紫菜都很适宜的。提示:美味食物不足为虚,过多则实。阴阳平衡,长寿可期。

【元气】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元气在胚胎时已经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联系。

【气血】指人体内的气和血。“气”的含义较广,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泛称为“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血,主要指血液,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津液】津和液的合称。指人体中的液体,均为饮食水谷的精微所化生。津随卫气而散布,有濡润肌肉.充养皮肤的作用。液随精血而滋濡,有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灌濡孔窍等作用。亦指排出体外的废液,如汁液、尿液等。

【肾阳】亦称“真阳”,“元阳”,“命门之火”。指肾脏的阳气。肾阳有温养腑脏的作用,为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与肾阴相互依存,两者结合,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肾阴】亦称“真阴”、“元阴”、“肾水”。指肾脏的阴精。肾阴有滋养脏腑的作用,为人体阴液的根本。《景岳全书》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两者给合,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舌苔】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常见的舌苔有白、黄、黑三种。祖国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所生,从舌苔的白和黄,可辨病之寒热;从舌苔的薄和厚可辨病之重深浅;从舌苔的变化,可辨病之转化。

【表证】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袭体表的呼吸道,其出现的证候,称为“表证”。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表寒常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关节酸痛、苔白口不渴、脉浮紧等;表热则见身热不恶寒、咽痛口渴、咳嗽痰黄、脉浮数等。

【实证】指人体受外邪侵袭,或因痰火、瘀血、虫积、食积、水湿等阻滞所引起的实性证候。与虚证相对而言。如面赤、气粗、痰壅、喘满、痞块、症结、肿胀、腹痛、拒按、便秘溲赤、舌苔厚腻、脉实大有力等。

【热证】主要指人体感受温邪、暑气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如身热汗多、面赤烦燥、口渴喜冷饮、神昏谵语、便秘或泄泻热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及脉洪、大、滑、数等。

【虚证】指人体因精气不足而出现的正气虚弱的证候。与实证相对而言。如面色不华、精神疲惫、气短音低、自汗盗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舌质淡胖或瘦瘪、脉虚细无力等。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阴虚则阳气相对的亢盛,易于导致虚火上升,故虽见火升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颧红升火、心烦少寐、脉细数等。

【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皑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气虚】一般多指中气不足或元气虚衰的病理现象。两者既又联系,又有区别。如饮食失调.劳倦伤脾,每致中气受伤,而见肢倦、乏力、神疲、食少等症。若素体虚弱,或耗伤肾精,每致元气受损,而见头晕、腰酸、气短、气促、小便频数等症。在中气不足或元气虚弱的患者,往往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活动。可出现各脏的气虚证候。

【肾虚】指肾脏精气亏损的病理现象。肾亏的原因,可由禀赋不足或肾精耗损太过所致。临床表现多见精神倦怠、眩晕、耳鸣、腰酸、遗精,并可兼见咽干、潮热或肢冷、阳痿等症。由于肾精有滋养五脏的作用,故肾脏的精气亏耗,不仅表现为肾脏的病变,同时能影响其他脏器的病理变化,说明肾脏在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血虚】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虚每易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

【脾虚】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胃火】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现象,若胃火炽盛,可沿足阳明胃经上炎,临床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并可见嘈杂易饥、便秘等症。

【肝火】指肝火亢盛的病理现象。由于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一定关系。临床表现多见目赤、易怒、头痛、胁痛、口苦、吐血、咯血、脉弦数等症。

【肝气郁结】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心肾不交】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虚烦、遗精等症。

【命门火衰】即指肾阳衰微的病理现象。肾阴和肾阳相互依存,故命火衰多由元气虚弱或肾精耗伤所致。临床上可见下元虚冷的证候,如精神萎顿、腰酸、肢冷、阳痿、滑精、小便清长或黎明泄泻、水肿等症。

【房劳】 指房事过度,耗伤精气而导致疾病的一种因素或由此而形成的疾病。

【清热】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解毒】指解除病毒的一种治法。“毒”有热毒、寒毒、疫毒、蛊毒、湿毒、火毒及食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内服和外治等各种不同方法。临床上以热毒症较为多见,常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山豆根等。

【降火】指治疗热盛火升的一种方法。“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故治疗亦有不同。(1)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症。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2)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症。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疏肝】 指疏调肝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肝气郁结而致胸闷胁胀、嗳气吞酸等症。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金铃子等。

【活血】指流畅血行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行不畅、经脉阻滞,如女子经行不畅、小腹疼痛;寒凝瘀阻、胸胁或肢节疼痛及外伤所致的瘀块肿痛等症。常用药物如桃仁、当归、红花、川芎、丹参等。

【健脾】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化痰】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痰饮而导致的多种上疾患。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贝母等。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气、清热、燥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用。

【寒证】指人体因受寒邪侵袭或因阳气不足而引起的寒性证候。如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痰多白沫、腹痛喜温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苔白润等。寒邪侵袭者多见迟脉或紧脉,阳气不足者则脉多沉微。

【益气】指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而见气短懒言、面色皑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耆.白术.甘草等。

【滋阴】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常用药物如沙参.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

【补血】指补益阴血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脉象虚弱等症。常用药物如熟地、当归、白芍、首乌等。

【安神】指安定神志的一种治法。可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种。重镇安神适用于惊悸不寐、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等症,常用药物如磁石、朱砂、龙齿等。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常用药物如丹参、枣仁、柏子仁、远志等。

【经络】指经脉和络脉。经脉如径路,为纵行的干线;络脉如网路,为横行的分支。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身,运行气血的通路。它们纵横交叉,循行于人体内外,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壮阳】指温壮肾阳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命门火衰,精气虚耗而见阳萎、滑精、小便频数、腰膝酸冷、脉象沉微等症。常用药物如鹿茸、狗肾、仙茅、锁阳、韭菜子等。

【补肾】指补益肾阴、肾阳的治疗方法。肾阴虚表现为形体消瘦、眩晕、腰酸、遗精、神疲、虚热升火等症。常用药物如龟板、熟地、鳖甲、黄柏、女贞子等。肾阳虚表现为面色皑白、气短气促、头晕、阳痿、便溏、肢冷、水肿等症。常用药物如巴戟天、仙灵脾、肉桂、补骨脂、菟丝子等。

(责任编辑:张恒溢)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认知食物四气和五味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 佚名

2011-12-2410:06:50

|
认知食物四气和五味
|

【四气--温、热】温热性的食物有温中、补虚、驱寒作用,适宜于于虚寒体质的人和宜于冬季食用。这类食物如牛肉、鹿肉、鸡肉、鳝鱼、韭菜、核桃、荔枝、榴莲等都列为温热类的食物。

【四气--寒、凉】寒凉性的食物有清热、泻火、解毒的作用。适宜于体质偏热,平时面目赤红、小便黄、大便硬的人。这类食物如黄瓜、苦瓜、西瓜、雪梨、绿豆、螃蟹、猪肉、啤酒等俱属于寒凉性食物。

【五味--辛】辛味食物有宣散和刺激作用。适量食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刺激内分泌,尤其性腺,有很好的美容效果。这类食物有辣椒、葱、姜、茴香等。小心!如果不小心辨别自己的体质属性,很可能弄到咽喉痛和长暗疮的。

【五味--甘】甘味的食物多是健脾胃、长肌肉,具有增肥的作用。如燕窝、大枣、蜜糖、小麦、粟米、糯米等。

【五味--酸】酸味的食物有收敛、生津益阴的作用。对胃酸不足、皮肤干燥,面部多油脂、皮肤脱屑的人有一定的作用。如乌梅、橘子、苹果、米醋等。

【五味--苦】苦味的食物一般都有寒凉、清热的作用,对长暗疮、小便黄热、咽喉痛的人有很好的效果。例如:苦瓜、茶叶、苦菜、青榄等。

【五味--咸】咸味的食物有软坚散结,通大便和补肾的作用。阴液不足、大便干硬、耳鸣、甲状腺肿大等。食用海带、海参、紫菜都很适宜的。提示:美味食物不足为虚,过多则实。阴阳平衡,长寿可期。

【元气】指人体维持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元气在胚胎时已经形成,藏于肾中,与命门有密切联系。

【气血】指人体内的气和血。“气”的含义较广,包括人体内能运行变化的精微物质,或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均泛称为“气”,如水谷之气、呼吸之气、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血,主要指血液,为水谷精微所化生,由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成。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

【津液】津和液的合称。指人体中的液体,均为饮食水谷的精微所化生。津随卫气而散布,有濡润肌肉.充养皮肤的作用。液随精血而滋濡,有滑利关节、补益脑髓、灌濡孔窍等作用。亦指排出体外的废液,如汁液、尿液等。

【肾阳】亦称“真阳”,“元阳”,“命门之火”。指肾脏的阳气。肾阳有温养腑脏的作用,为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与肾阴相互依存,两者结合,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肾阴】亦称“真阴”、“元阴”、“肾水”。指肾脏的阴精。肾阴有滋养脏腑的作用,为人体阴液的根本。《景岳全书》称:“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肾阴与肾阳相互依存,两者给合,以维持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生命活动。

【舌苔】正常人的舌背上有一层薄白而润的苔状物,叫。由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血细胞等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咀嚼和吞咽动作,以及唾液、饮食的冲洗,经常不断地清除掉舌表面的物质,仅表现为薄白的一层舌苔。当患病时,进食少或只进软食,使咀嚼和舌的动作减少,或唾液分泌减少,舌苔就变厚。常见的舌苔有白、黄、黑三种。祖国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所生,从舌苔的白和黄,可辨病之寒热;从舌苔的薄和厚可辨病之重深浅;从舌苔的变化,可辨病之转化。

【表证】外感病邪一般先侵袭体表的呼吸道,其出现的证候,称为“表证”。表证有表寒、表热之分;表寒常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痰白、关节酸痛、苔白口不渴、脉浮紧等;表热则见身热不恶寒、咽痛口渴、咳嗽痰黄、脉浮数等。

【实证】指人体受外邪侵袭,或因痰火、瘀血、虫积、食积、水湿等阻滞所引起的实性证候。与虚证相对而言。如面赤、气粗、痰壅、喘满、痞块、症结、肿胀、腹痛、拒按、便秘溲赤、舌苔厚腻、脉实大有力等。

【热证】主要指人体感受温邪、暑气或寒邪化热而引起的热性证候。如身热汗多、面赤烦燥、口渴喜冷饮、神昏谵语、便秘或泄泻热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及脉洪、大、滑、数等。

【虚证】指人体因精气不足而出现的正气虚弱的证候。与实证相对而言。如面色不华、精神疲惫、气短音低、自汗盗汗、头晕眼花、心悸失眠、饮食减少,舌质淡胖或瘦瘪、脉虚细无力等。

【阴虚】指精血或津液亏损的病理现象。因精血和津液都属阴,故称阴虚,多见于劳损久病或热病之后而致阴液内耗的患者。由于阴虚不能制火,火炽则灼伤阴液而更虚,两者常互相影响。阴虚主症为五心烦热或午后潮热、盗汗、颧红、消瘦、舌红少苔等。

【虚火】一般是指阴虚而导致火升的病理现象。阴虚有五脏之阴偏虚与精、血、津、液等亏损的不同情况。阴虚则阳气相对的亢盛,易于导致虚火上升,故虽见火升征象,实为阴虚所引起。临床表现为咽喉干痛、颧红升火、心烦少寐、脉细数等。

【阳虚】指阳气虚衰的病理现象。阳气有温暖肢体、脏腑的作用,如阳虚则机体功能减退,容易出现虚寒的征象。常见的有卫阳虚、脾阳虚、肾阳虚等。阳虚主症为畏寒肢冷、面色皑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气虚】一般多指中气不足或元气虚衰的病理现象。两者既又联系,又有区别。如饮食失调.劳倦伤脾,每致中气受伤,而见肢倦、乏力、神疲、食少等症。若素体虚弱,或耗伤肾精,每致元气受损,而见头晕、腰酸、气短、气促、小便频数等症。在中气不足或元气虚弱的患者,往往影响其他脏器的功能活动。可出现各脏的气虚证候。

【肾虚】指肾脏精气亏损的病理现象。肾亏的原因,可由禀赋不足或肾精耗损太过所致。临床表现多见精神倦怠、眩晕、耳鸣、腰酸、遗精,并可兼见咽干、潮热或肢冷、阳痿等症。由于肾精有滋养五脏的作用,故肾脏的精气亏耗,不仅表现为肾脏的病变,同时能影响其他脏器的病理变化,说明肾脏在人体生理活动与病理变化方面的重要性。

【血虚】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或久病阴血虚耗,或脾胃功能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血液等所致。由于气与血有密切关系,故血虚每易引起气虚,而气虚不能化生血液,又为形成血虚的一个因素。血虚主症为面色萎黄、眩晕、心悸、失眠、脉虚细等。

【脾虚】指脾气虚弱的病理现象。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胃火】指胃热炽盛化火的病理现象,若胃火炽盛,可沿足阳明胃经上炎,临床表现为牙龈肿痛、口臭、并可见嘈杂易饥、便秘等症。

【肝火】指肝火亢盛的病理现象。由于肝失疏泄,气郁化火或肝热素盛所致。与情志激动过度也有一定关系。临床表现多见目赤、易怒、头痛、胁痛、口苦、吐血、咯血、脉弦数等症。

【肝气郁结】肝有疏泄作用,喜舒畅而恶抑郁。如肝失疏泄或清绪抑郁不舒,均可引起肝气郁结。临床表现多见胁痛、胸闷、脘胀、嗳气、妇女月经不调等症。

【心肾不交】指心与肾生理协调失常的病理现象。多由肾阴亏损,阴精不能上承,因而心火偏亢,失于下降所致。临床表现为失眠、多梦、虚烦、遗精等症。

【命门火衰】即指肾阳衰微的病理现象。肾阴和肾阳相互依存,故命火衰多由元气虚弱或肾精耗伤所致。临床上可见下元虚冷的证候,如精神萎顿、腰酸、肢冷、阳痿、滑精、小便清长或黎明泄泻、水肿等症。

【房劳】 指房事过度,耗伤精气而导致疾病的一种因素或由此而形成的疾病。

【清热】指清除邪热或虚热的各种治法。由外感温邪引起的一般称为实热。邪在气分的宜用辛凉清热;热毒炽盛或夹湿的宜用苦寒清热;热盛伤津的宜用甘寒清热;热在营血的宜用凉血清热法等。由阴虚而生的内热,称为虚热,宜用养阴以清热。养阴有滋养肺阴、肝阴、肾阴和养血、滋液等多种方法,须根据具体情况配合应用。在热病伤阴阶段,也可参合养阴清热法。另有气虚而致的发热,宜用甘温补气药治疗,不属清热范围。

【解毒】指解除病毒的一种治法。“毒”有热毒、寒毒、疫毒、蛊毒、湿毒、火毒及食物中毒等,因病情不同,有内服和外治等各种不同方法。临床上以热毒症较为多见,常用清热解毒药物,如银花、连翘、板蓝根、蒲公英、山豆根等。

【降火】指治疗热盛火升的一种方法。“火”有虚火、实火的区别,故治疗亦有不同。(1)降虚火,指用滋阴降火的药物,以治疗阴虚火升的咽痛.咯血.颜面升火.虚烦易怒.眩晕失眠.舌红口燥.脉细数等症。常用药物如玄参、生地、丹皮等。(2)降实火,指用清泄降火等药物,以治疗肝火上升的目赤.头痛或胃火炽盛的齿痛、便秘等症。常用药物如龙胆草、黄芩、大黄、生石膏等。

【疏肝】 指疏调肝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肝气郁结而致胸闷胁胀、嗳气吞酸等症。常用药物如柴胡、香附、青皮、金铃子等。

【活血】指流畅血行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行不畅、经脉阻滞,如女子经行不畅、小腹疼痛;寒凝瘀阻、胸胁或肢节疼痛及外伤所致的瘀块肿痛等症。常用药物如桃仁、当归、红花、川芎、丹参等。

【健脾】指健运脾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所致的脘腹胀满、大便溏泄、食欲不振、肢倦乏力等症。常用方药如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汤等。

【化痰】指祛除痰浊的一种治法。适用于痰饮而导致的多种上疾患。常用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贝母等。痰证因病邪留阻部位、临床表现及病机的不同,化痰法常与宣肺、顺气、清热、燥湿、健脾、温阳或熄风潜阳等法分别配合应用。

【寒证】指人体因受寒邪侵袭或因阳气不足而引起的寒性证候。如面色苍白、畏寒肢冷、口不渴或渴喜热饮、痰多白沫、腹痛喜温按、大便溏泄、小便清长、舌苔白润等。寒邪侵袭者多见迟脉或紧脉,阳气不足者则脉多沉微。

【益气】指补益气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内伤劳倦或病久虚羸,而见气短懒言、面色皑白.神疲无力.肌肉消瘦等症。常用药物如党参.黄耆.白术.甘草等。

【滋阴】指滋养阴液的一种治法。适用于阴虚潮热.盗汗.或热盛伤津而见舌红.口燥等症。常用药物如沙参.玉竹.天冬.石斛.枸杞子等。

【补血】指补益阴血的一种治法。适用于血虚引起的面色苍白、眩晕耳鸣、心悸失眠、妇女月经不调、脉象虚弱等症。常用药物如熟地、当归、白芍、首乌等。

【安神】指安定神志的一种治法。可分为重镇安神和养心安神两种。重镇安神适用于惊悸不寐、头痛头晕、耳鸣、目眩等症,常用药物如磁石、朱砂、龙齿等。养心安神适用于心烦、失眠、多梦、健忘等症,常用药物如丹参、枣仁、柏子仁、远志等。

【经络】指经脉和络脉。经脉如径路,为纵行的干线;络脉如网路,为横行的分支。经络是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联系全身,运行气血的通路。它们纵横交叉,循行于人体内外,组成了一个有机联系的系统。

【壮阳】指温壮肾阳的一种治法。适用于命门火衰,精气虚耗而见阳萎、滑精、小便频数、腰膝酸冷、脉象沉微等症。常用药物如鹿茸、狗肾、仙茅、锁阳、韭菜子等。

【补肾】指补益肾阴、肾阳的治疗方法。肾阴虚表现为形体消瘦、眩晕、腰酸、遗精、神疲、虚热升火等症。常用药物如龟板、熟地、鳖甲、黄柏、女贞子等。肾阳虚表现为面色皑白、气短气促、头晕、阳痿、便溏、肢冷、水肿等症。常用药物如巴戟天、仙灵脾、肉桂、补骨脂、菟丝子等。

(责任编辑:张恒溢)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

最新

最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