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的源与流(8)

网络欧阳学忠

2014-08-1811:19:53

王宗的弟子陈州同,与王宗同乡同事,曾在西安府衙任文案多年。据台湾宋志坚著《内家太极流传师承考》载:“永嘉倪和清撰《内家拳技击篇》第一篇为《陈州同述内家意旨心传》,署名为‘大明大德十五年(1520)庚辰,瓯江钓叟陈州同沐手敬跋’。”

南派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张松溪,正德元年(1506)前后生于温州,泰昌元年(1620)左右卒于贵州玉屏。他师从陈州同,传徒数人,创立太极拳南派,亦称武当内家拳松溪派。据明朝人沈一贯《搏者张松溪》、《宁波府志?张松溪》和百玉丰《浙东四明剡山少林寺——十庵十庙》等文章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江浙沿海发生倭乱,抗倭名将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奉调浙江,亲自招募了一支三千人的新兵,参军抗倭的还有少林寺武僧,当时新科武状元杨斌也推荐自己的师弟张松溪参军。少林武僧虽“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而张松溪的内家拳却“御敌无隙可击”,“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因此,戚继光训练戚家军多用此法,从而冷落了少林武僧,引起不满,派出武僧70人找张松溪挑战,“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从此武当内家拳法,名声大振,无人不服。张松溪之后,武当派人才济济,形成了太极拳南派。张松溪传弟子四人,以四明叶继美(近泉)为魁;近泉传弟子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吴昆山传李天目、徐岱;李天目传余波仲、吴七郎、陈茂宏;周云泉传卢绍歧;陈贞石传董扶舆、夏枝溪;孙继槎传柴玄明、姚石门、僧耳、僧尾;单思南传王征南。

王征南(1617--1669),名来咸,字征南。早年从军,由于“屡立战功”,官至“都督佥事副总兵”。由于参与反清复明,事败后隐居乡野,“终身菜食以明其志”。征南虽然罢事家居,但慕其才艺者来访不绝。由此还引发了王征南与松江武艺教师的一场精彩比武,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写的《王征南墓志铭》对此有记载(不赘)。王征南晚年秘密收徒传武多人,黄宗羲之子黄百家,就拜王征南为师,学练武当内家拳。王征南下世的当年,黄宗羲给他写了墓志铭,在中国武术史上,首次提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王征南死后七年(1675),他的弟子黄百家即著《内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王征南的内家拳法。其功理功法和“五不传”的择徒原则,大都与太极拳相同。王征南之后南派太扳拳还传到南京、四川等地,出现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2、太极拳北派

从南北两派太极拳的承传时间看,北派太极拳的承传比南派略晚。张三丰之后,太极拳传于山西(古称山西为“山右”)王宗岳。王宗岳学来道门中的太极拳,受传拳人告诫,对后人不明示师父姓名,只说是“云游道人”所传。只在其《太极拳势》的最后写:“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

王宗岳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左右,山西阳城县七里岗小王庄人,经常往来于阳城与河南郑州之间经商做生意。由于他对太极拳有极高修养,人称“华北大侠”。他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贡献十分突出。首先,他对张三丰的六首太极拳经进行解释,写出了《太极拳论》,概括了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真谛,指导着太极拳的健康发展,被后来的太极拳各流派尊为经典之首。再者他独具慧眼,按照武当内家拳的择徒原则,选择河南蒋发作为衣钵传人,使太极拳北派能够开创形成,功莫大焉。

王宗岳收蒋发为徒,有三种说法:

一为李派太极拳传人公布的陈派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关于太极拳源流的《序》中讲:蒋发幼年练少林外加拳,在一次庙会上同众人操练拳术,见场外有二客牵马立观。其中一位年长者,对练拳诸人似有菲薄之意,又似有怜惜之情。蒋发正在凝想之际,他的一位好友把他拉到无人处说:“适才牵马二客甚为赞美你,年轻者还说可惜此子未得真传,若在吾兄门下,不出十年,必能成名于天下。”蒋发知二客为练艺高人,遂尾随至无人处,长跪二客面前,恳求拜师。年长者见蒋发心诚,便说尔若决心学艺,请于下月某日午时,在此垂杨柳下等候。届时蒋发正在垂杨柳下恭候,果然二客乘马而来。年长者即是王宗岳,遂收蒋发为徒,带回山西传授。

  • 共1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下一页
  •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论太极拳的源与流(8)

    网络 欧阳学忠

    2014-08-1811:19:53

    |
    论太极拳的源与流(8)
    |

    王宗的弟子陈州同,与王宗同乡同事,曾在西安府衙任文案多年。据台湾宋志坚著《内家太极流传师承考》载:“永嘉倪和清撰《内家拳技击篇》第一篇为《陈州同述内家意旨心传》,署名为‘大明大德十五年(1520)庚辰,瓯江钓叟陈州同沐手敬跋’。”

    南派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张松溪,正德元年(1506)前后生于温州,泰昌元年(1620)左右卒于贵州玉屏。他师从陈州同,传徒数人,创立太极拳南派,亦称武当内家拳松溪派。据明朝人沈一贯《搏者张松溪》、《宁波府志?张松溪》和百玉丰《浙东四明剡山少林寺——十庵十庙》等文章记载:明朝嘉靖年间江浙沿海发生倭乱,抗倭名将戚继光于嘉靖三十四年(1555)奉调浙江,亲自招募了一支三千人的新兵,参军抗倭的还有少林寺武僧,当时新科武状元杨斌也推荐自己的师弟张松溪参军。少林武僧虽“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而乘之”,而张松溪的内家拳却“御敌无隙可击”,“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因此,戚继光训练戚家军多用此法,从而冷落了少林武僧,引起不满,派出武僧70人找张松溪挑战,“松溪袖手坐,一僧跳跃来蹴,松溪稍侧身,举手送之,其僧如飞丸陨空,堕重楼下,几毙,众僧始骇服。”从此武当内家拳法,名声大振,无人不服。张松溪之后,武当派人才济济,形成了太极拳南派。张松溪传弟子四人,以四明叶继美(近泉)为魁;近泉传弟子吴昆山、周云泉、单思南、陈贞石、孙继槎;吴昆山传李天目、徐岱;李天目传余波仲、吴七郎、陈茂宏;周云泉传卢绍歧;陈贞石传董扶舆、夏枝溪;孙继槎传柴玄明、姚石门、僧耳、僧尾;单思南传王征南。

    王征南(1617--1669),名来咸,字征南。早年从军,由于“屡立战功”,官至“都督佥事副总兵”。由于参与反清复明,事败后隐居乡野,“终身菜食以明其志”。征南虽然罢事家居,但慕其才艺者来访不绝。由此还引发了王征南与松江武艺教师的一场精彩比武,明末清初的大文学家、思想家黄宗羲写的《王征南墓志铭》对此有记载(不赘)。王征南晚年秘密收徒传武多人,黄宗羲之子黄百家,就拜王征南为师,学练武当内家拳。王征南下世的当年,黄宗羲给他写了墓志铭,在中国武术史上,首次提出:“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盖起于宋之张三峰。”王征南死后七年(1675),他的弟子黄百家即著《内家拳法》和《王征南先生传》。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王征南的内家拳法。其功理功法和“五不传”的择徒原则,大都与太极拳相同。王征南之后南派太扳拳还传到南京、四川等地,出现了一大批武林高手。

    2、太极拳北派

    从南北两派太极拳的承传时间看,北派太极拳的承传比南派略晚。张三丰之后,太极拳传于山西(古称山西为“山右”)王宗岳。王宗岳学来道门中的太极拳,受传拳人告诫,对后人不明示师父姓名,只说是“云游道人”所传。只在其《太极拳势》的最后写:“此系武当山张三丰祖师遗论,欲天下英雄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艺之末耳。”

    王宗岳生于明嘉靖十四年(1535)左右,山西阳城县七里岗小王庄人,经常往来于阳城与河南郑州之间经商做生意。由于他对太极拳有极高修养,人称“华北大侠”。他在太极拳的发展史上贡献十分突出。首先,他对张三丰的六首太极拳经进行解释,写出了《太极拳论》,概括了太极拳理论与实践的真谛,指导着太极拳的健康发展,被后来的太极拳各流派尊为经典之首。再者他独具慧眼,按照武当内家拳的择徒原则,选择河南蒋发作为衣钵传人,使太极拳北派能够开创形成,功莫大焉。

    王宗岳收蒋发为徒,有三种说法:

    一为李派太极拳传人公布的陈派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关于太极拳源流的《序》中讲:蒋发幼年练少林外加拳,在一次庙会上同众人操练拳术,见场外有二客牵马立观。其中一位年长者,对练拳诸人似有菲薄之意,又似有怜惜之情。蒋发正在凝想之际,他的一位好友把他拉到无人处说:“适才牵马二客甚为赞美你,年轻者还说可惜此子未得真传,若在吾兄门下,不出十年,必能成名于天下。”蒋发知二客为练艺高人,遂尾随至无人处,长跪二客面前,恳求拜师。年长者见蒋发心诚,便说尔若决心学艺,请于下月某日午时,在此垂杨柳下等候。届时蒋发正在垂杨柳下恭候,果然二客乘马而来。年长者即是王宗岳,遂收蒋发为徒,带回山西传授。

  • 共13页:
  • 上一页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下一页
  •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

    最新

    最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