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老子思想的人生启示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刘固盛

2015-01-1216:07:59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研究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美学、史学、养生、管理、谋略、处世、自然科学、环境保护、建筑、军事、经济、法律、教育、伦理、医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文学、文献学、老学史等二十多个方面[ 参熊铁基等著《二十世纪中国老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页。],尽管这些研究成果并不排除研究者的个人认识与主观发挥,但仍足见老子思想的深邃玄博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诚如崔大华先生所指出的:“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在获得新的理解和确认的同时,则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文史哲》1995年第1期。]汤川秀树则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页。]显然,《老子》具有跨越历史,连接现实,面向世界的恒久价值,本文仅简要谈谈《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一、老子思想的超越性与现代性

老子思想具有超越性和现代性,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与老子思想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有关。老子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包容精神。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子尚水,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水滋养万物生长而不居功,又能够洗涤群秽,涵容万物,体现出最大的包容性

其二,批判精神。老子强调“正言若反”,习惯从反面看问题,具有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如反对战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第30章)“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31章)反对赋税过重:“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第75章)反对压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74章)

其三,生命关怀精神。《老子》第44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名利与生命比较起来,孰轻孰重呢?如果要在名利与生命之间做一选择,又该怎样权衡呢?答案不言自明,生命为重。对生命的珍视是老子的重要思想,老子之道,是宇宙的根本之道,也是治国之道,亦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思想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老子》第25章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为万物之灵,故可以与道、天、地并为宇宙中的“四大”,这是老子对人之价值的极大弘扬。

其四,科学精神。李政道曾谈到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颇有符合之处。[莫善钊《台湾、港澳老子研究》,载《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第11期。]又如在宇宙创生问题上,有学者指出,由维仑金、哈特尔、霍金等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所建立起来的量子宇宙学是第一个科学的宇宙创生论。该理论指出,宇宙创生后,宇宙的所有守恒量均应为零;能量——质量守恒要求宇宙物质的正能量和重力场的负能量的总和应等于零;重子数、轻子数等的守恒要求宇宙在创生之初,物质与反物质应严格对称。这就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宇宙的起源实际上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量子创生过程,而这一宇宙创生模式与老子“有生于无”的宇宙本源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宇宙的量子创生说与老子的宇宙虚无创生说在哲学上的吻合,有力地说明,东西方思想家在探索大自然的奥妙上虽然所使用的方法具有差异,但殊途而同归。[参见刘辽《有生于无——现代量子宇宙学对于老子哲学的回归》,载《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第1期。]此外,老子强调直觉思维,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科学研究离不开直觉思维,如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灵感与直觉。”波恩指出:“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钱学森认为:“科学技术工作决不能只限于抽象思维的归纳推理法,即所谓的‘科学方法’,而必须兼用形象或直感思维,甚至要得助于灵感或顿悟思维。”老子思想与科学的相通,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面认识老子之道的思想价值与现实价值,还促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新思考。

二、以水喻道及其人生启示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曾指出:“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老子以水喻道,并以此启迪人生。如《老子》第8章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唐玄宗疏解此章时,曾指出“水之三能”:“水性甘凉,散洒一切,被其润泽,蒙利则长,故云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平可取法,清能鉴人,乘流值坎,与之委顺,在人所引,尝不竞争,此二能也。恶居下流,众人恒趣,水则就卑受浊,处恶不辞,此三能也。”注文阐明了水的三种品性及其作用:其一,水无所不在,滋润万物,一切物类皆赖水的润泽而生长;其二,水以柔弱为品德,不与人争,而是顺随引导,该流则流,当止则止,无所不可;其三,人之品性,好居上位,恶处下流,而水则处下不争,居污不辱。水的品性,正与道的特点类似,所以老子以水喻道。具体来说,就是水之“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结合水的特性来认识此“七善”于人生的启示,可得出以下认识:

(一)生活态度:居善地,心善渊——低调、宁静

“居善地”,即像水那样选择低处。《老子》第66章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处下,反而百川汇聚,水的这一特性对人生的启示,就是做人要低调。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其一,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为人先,内敛含蓄,往往能够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第66章) 其二,光而不耀。当一个人取得了成功,不可得意忘形,而应该保持成功后的清醒与自觉,不自居其功,如老子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第2章)如果居功自傲,过于炫耀,容易引起他人的妒忌,导致不必要的阻碍。因此,大智若愚不失为一种高明的人生策略。如孔子过周问礼于老子,老子对他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其三,去掉自我。《老子》第22章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说,不自我标榜,所以能够明察;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够彰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够长久。这也如庄子所讲的:“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心善渊”,即像水那样深沉平静,引申为人生的启示,就是要保持宁静的心境。老子认为,治国要清静,个人修养亦需清静。《老子》第16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与曰静,静曰复命。”可见,生命的源头,是以虚静为根基的,只有恢复到生命的原始状态,即虚静的境界,才与常道相合。如果真的能够“致虚极,守静笃”,那肯定能够与道合真,从而“长生久视”了。

(二)处世哲学:与善仁,言善信——慈爱、诚信

“与善仁”,像水那样润泽万物而不求回报,引申为人生的启示,就是与人相处要有慈爱精神。就这一点来说,儒道思想具有一致性。通行本《老子》第19章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很多老子研究者据此以为老子是反对仁义的,但郭店竹简本《老子》此章的文字为:“绝智弃辨,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释文见丁四新《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由此看来,“绝仁弃义”句当为后人所加,老子原本没有这样的意思。而老子主张的“三宝”,首提“慈”,即慈爱之意,待人要慈爱,是儒道共同的思想。

“言善信”,像水那样信实,万折必东,引申为人生的启示,就是做人要讲求诚信。《老子》第81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要善于鉴别,以诚信为上。武汉黄陂区建筑商人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汉的民工发工钱,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孙水林、孙东林兄弟讲求诚信,“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从而成为2010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而当前社会,诚信缺失,各种诈骗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怎样面对诚信的缺失呢?也许从小学教育开始,多读《道德经》,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如任继愈先生指出的那样,我们今天研究《老子》,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关心下一代人走什么道路的问题,要从文化上为下一代作些准备。[ 参见张岂之《老子思想研讨的新收获》,载《华夏文化》1994年第1期。]

(三)做事原则:政善事,事善能,动善时——灵活、高效

“政善事”,水有洗涤群秽的特性,为政当如水般清明;“事善能”,水又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做事当如水那样持之以恒;“动善时”,水性冬凝春泮,遇事当如水那样不失时机。水的这些特性,引申为人生的做事原则,就是要高效灵活,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以柔克刚。《老子》第43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78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老子指出,以柔克刚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却不能付诸行动。也许只有真正透彻理解老子思想、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可以做到。其二,掌握规律。水的特性反映的是道的特性,按照水的特性去做事,需要把握其中的规律。《老子》第63章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讲的就是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处理问题。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借鉴老子的智慧解决当前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体现出总书记对老子思想的重视。其三,见机行事。水该流则流,当止则止,因物赋形,随时变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应该灵活而不失原则,有为而顺其自然。《老子》第9章说:“功遂身退,天之道。”进取时需要把握机会,成功后要知道急流勇退,所谓“知止不殆”。张良、刘基既青史留名,又适时归隐,保全了自身,是运用老子道家智慧的典范。

注:

1参熊铁基等著《二十世纪中国老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页。

2《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文史哲》1995年第1期。

3《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页。

(作者简介:刘固盛,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家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为作者在第三届国际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论坛上的论文

更多链接

第三届国际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论坛专题报道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上善若水:老子思想的人生启示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刘固盛

2015-01-1216:07:59

|
上善若水:老子思想的人生启示
|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其研究内容涉及哲学、宗教、政治、美学、史学、养生、管理、谋略、处世、自然科学、环境保护、建筑、军事、经济、法律、教育、伦理、医学、心理学、语言学、逻辑、文学、文献学、老学史等二十多个方面[ 参熊铁基等著《二十世纪中国老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页。],尽管这些研究成果并不排除研究者的个人认识与主观发挥,但仍足见老子思想的深邃玄博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诚如崔大华先生所指出的:“在现代观念背景下,道家思想在获得新的理解和确认的同时,则显示出它可能会是属于未来高文化、高理性人类的一种哲学选择。”[ 《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文史哲》1995年第1期。]汤川秀树则说:“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甚至已经预见到了未来人类文明所将达到的状况。”[ 《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页。]显然,《老子》具有跨越历史,连接现实,面向世界的恒久价值,本文仅简要谈谈《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及其现代启示。

一、老子思想的超越性与现代性

老子思想具有超越性和现代性,并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与老子思想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有关。老子的文化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包容精神。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老子尚水,而“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老子》第8章)。水滋养万物生长而不居功,又能够洗涤群秽,涵容万物,体现出最大的包容性

其二,批判精神。老子强调“正言若反”,习惯从反面看问题,具有反思和批判的精神。如反对战争:“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第30章)“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第31章)反对赋税过重:“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第75章)反对压迫:“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第74章)

其三,生命关怀精神。《老子》第44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名利与生命比较起来,孰轻孰重呢?如果要在名利与生命之间做一选择,又该怎样权衡呢?答案不言自明,生命为重。对生命的珍视是老子的重要思想,老子之道,是宇宙的根本之道,也是治国之道,亦是“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老子思想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怀。《老子》第25章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为万物之灵,故可以与道、天、地并为宇宙中的“四大”,这是老子对人之价值的极大弘扬。

其四,科学精神。李政道曾谈到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与量子力学中的“测不准定律”颇有符合之处。[莫善钊《台湾、港澳老子研究》,载《国内哲学动态》1985年第11期。]又如在宇宙创生问题上,有学者指出,由维仑金、哈特尔、霍金等根据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所建立起来的量子宇宙学是第一个科学的宇宙创生论。该理论指出,宇宙创生后,宇宙的所有守恒量均应为零;能量——质量守恒要求宇宙物质的正能量和重力场的负能量的总和应等于零;重子数、轻子数等的守恒要求宇宙在创生之初,物质与反物质应严格对称。这就用科学的方法证明宇宙的起源实际上是一个从无到有的量子创生过程,而这一宇宙创生模式与老子“有生于无”的宇宙本源论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宇宙的量子创生说与老子的宇宙虚无创生说在哲学上的吻合,有力地说明,东西方思想家在探索大自然的奥妙上虽然所使用的方法具有差异,但殊途而同归。[参见刘辽《有生于无——现代量子宇宙学对于老子哲学的回归》,载《自然辩证法通讯》1994年第1期。]此外,老子强调直觉思维,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科学研究离不开直觉思维,如爱因斯坦说:“我相信灵感与直觉。”波恩指出:“实验物理的全部伟大发现都是来源于一些人的直觉。”钱学森认为:“科学技术工作决不能只限于抽象思维的归纳推理法,即所谓的‘科学方法’,而必须兼用形象或直感思维,甚至要得助于灵感或顿悟思维。”老子思想与科学的相通,不仅有助于我们从更高的层面认识老子之道的思想价值与现实价值,还促使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新思考。

二、以水喻道及其人生启示

俄国大文学家托尔斯泰曾指出:“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老子以水喻道,并以此启迪人生。如《老子》第8章所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唐玄宗疏解此章时,曾指出“水之三能”:“水性甘凉,散洒一切,被其润泽,蒙利则长,故云善利,此一能也。天下柔弱莫过于水,平可取法,清能鉴人,乘流值坎,与之委顺,在人所引,尝不竞争,此二能也。恶居下流,众人恒趣,水则就卑受浊,处恶不辞,此三能也。”注文阐明了水的三种品性及其作用:其一,水无所不在,滋润万物,一切物类皆赖水的润泽而生长;其二,水以柔弱为品德,不与人争,而是顺随引导,该流则流,当止则止,无所不可;其三,人之品性,好居上位,恶处下流,而水则处下不争,居污不辱。水的品性,正与道的特点类似,所以老子以水喻道。具体来说,就是水之“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结合水的特性来认识此“七善”于人生的启示,可得出以下认识:

(一)生活态度:居善地,心善渊——低调、宁静

“居善地”,即像水那样选择低处。《老子》第66章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处下,反而百川汇聚,水的这一特性对人生的启示,就是做人要低调。具体来说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其一,不敢为天下先。《老子》第67章言:“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 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不为人先,内敛含蓄,往往能够使自己处于有利的位置,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第66章) 其二,光而不耀。当一个人取得了成功,不可得意忘形,而应该保持成功后的清醒与自觉,不自居其功,如老子言:“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第2章)如果居功自傲,过于炫耀,容易引起他人的妒忌,导致不必要的阻碍。因此,大智若愚不失为一种高明的人生策略。如孔子过周问礼于老子,老子对他说:“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其三,去掉自我。《老子》第22章言:“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意思是说,不自我标榜,所以能够明察;不自以为是,所以能够彰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够长久。这也如庄子所讲的:“行贤而去自贤之心,安往而不爱哉!”[ 《庄子·山木》。]

“心善渊”,即像水那样深沉平静,引申为人生的启示,就是要保持宁静的心境。老子认为,治国要清静,个人修养亦需清静。《老子》第16章说:“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与曰静,静曰复命。”可见,生命的源头,是以虚静为根基的,只有恢复到生命的原始状态,即虚静的境界,才与常道相合。如果真的能够“致虚极,守静笃”,那肯定能够与道合真,从而“长生久视”了。

(二)处世哲学:与善仁,言善信——慈爱、诚信

“与善仁”,像水那样润泽万物而不求回报,引申为人生的启示,就是与人相处要有慈爱精神。就这一点来说,儒道思想具有一致性。通行本《老子》第19章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很多老子研究者据此以为老子是反对仁义的,但郭店竹简本《老子》此章的文字为:“绝智弃辨,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诈,民复孝慈。”[ 释文见丁四新《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由此看来,“绝仁弃义”句当为后人所加,老子原本没有这样的意思。而老子主张的“三宝”,首提“慈”,即慈爱之意,待人要慈爱,是儒道共同的思想。

“言善信”,像水那样信实,万折必东,引申为人生的启示,就是做人要讲求诚信。《老子》第81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所以要善于鉴别,以诚信为上。武汉黄陂区建筑商人孙水林为抢在大雪封路前给已回汉的民工发工钱,连夜从天津驾车回家,一家五口不幸在车祸中遇难。为替哥哥完成遗愿,弟弟孙东林在大年三十前一天,将33.6万元工钱发到60多名民工手上。孙水林、孙东林兄弟讲求诚信,“新年不欠旧年薪,今生不欠来生债”,从而成为2010年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而当前社会,诚信缺失,各种诈骗层出不穷,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怎样面对诚信的缺失呢?也许从小学教育开始,多读《道德经》,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如任继愈先生指出的那样,我们今天研究《老子》,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要关心下一代人走什么道路的问题,要从文化上为下一代作些准备。[ 参见张岂之《老子思想研讨的新收获》,载《华夏文化》1994年第1期。]

(三)做事原则:政善事,事善能,动善时——灵活、高效

“政善事”,水有洗涤群秽的特性,为政当如水般清明;“事善能”,水又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做事当如水那样持之以恒;“动善时”,水性冬凝春泮,遇事当如水那样不失时机。水的这些特性,引申为人生的做事原则,就是要高效灵活,具体来说,表现为以下三点:其一,以柔克刚。《老子》第43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第78章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 老子指出,以柔克刚的道理,大家都懂,可是却不能付诸行动。也许只有真正透彻理解老子思想、具有大智慧的人才可以做到。其二,掌握规律。水的特性反映的是道的特性,按照水的特性去做事,需要把握其中的规律。《老子》第63章说:“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讲的就是要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处理问题。2014年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讲话,他说:“中国已经进入改革的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需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不断把改革推向前进。我们推进改革的原则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借鉴老子的智慧解决当前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体现出总书记对老子思想的重视。其三,见机行事。水该流则流,当止则止,因物赋形,随时变化,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因此,面对人生的各种选择,应该灵活而不失原则,有为而顺其自然。《老子》第9章说:“功遂身退,天之道。”进取时需要把握机会,成功后要知道急流勇退,所谓“知止不殆”。张良、刘基既青史留名,又适时归隐,保全了自身,是运用老子道家智慧的典范。

注:

1参熊铁基等著《二十世纪中国老学》,福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38页。

2《道家思想及其现代意义》,《文史哲》1995年第1期。

3《创造力和直觉——一个物理学家对东西方的考察》,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46页。

(作者简介:刘固盛,男,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道家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研究中心主任。)

本文为作者在第三届国际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论坛上的论文

更多链接

第三届国际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论坛专题报道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