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的抱朴守真与古琴音乐中的养心疗法相关理论

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风美茵

2012-02-2608:42:48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教导人们要贵生、即重视人生和生命,人要通过「摄生」、「贵生」、「宝精」、「炼气」、「养神」等修持修炼,达到与道合真、长生久视,成仙得道。老子《河上公章句》亦说:「爱气养神,益寿延年。」所谓「仙道抱朴守真」的思想,是指固守人的纯朴自然的本性,并主张人们在面对物质享受的诱惑时能保持平衡安静的心态,在纷繁的物质社会中能保持自己的本性而不迷失自我,就是要求人们以积极和超脱的人生态度来生活,重而获得恬静旷达的心境,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

1. 古琴音乐中的特点音色、音调和琴曲与心理关系

《老子》“大音希声”一语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应理解为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也就是《老子》所推祟的道的音乐,古琴音乐符合道的特征。古琴属中低音区乐器,古琴音色的特点是低音古朴深厚和余音绵长不绝,相较其它乐器,古琴的音色古朴而悠扬,有着一份幽远而深邃的意境。 古琴所拥有的独特的音韵,便非常适合我们的心灵进入定静的状态,更容易激发人们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其音乐的境界,与自然融入一体,获得一种心灵的沟通,从内心深处得到一种精神进化的情感洗礼,古琴音调高古,正像可以表达心声的语言只有从幽谷的林中得到真意一般,从而得到一种心理移情效果。

2. 古琴音乐中的心理移情疗法

古琴文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琴器、琴曲、琴艺、琴学、琴道、琴人」的整体结构中。古琴文化的内蕴丰富,除基本的技法之外,其中还有许多主观因素,如对琴文化的理解、对琴曲的感受、艺术的审美修养以及人生感悟等等,都在古琴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道家通过抚琴自娱, 达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与古琴音乐审美观中「物我两忘」的「移情」是重要相对应的概念,如果说 乐教是道家在古琴音乐上思想性的体现,那么,「移情」则是道家思想在古琴音乐上艺术性的唯一体现。

因此,古琴文化在古代文人, 诗人, 政治家及道士作为一种高雅修身养性的「道器」。换言之,抚琴的境界就在于「心」 的修养程度如何。随着人心修养高度的不同, 古琴可以是一种「乐器」, 作为人们宣泄情感之用, 也可以升华为一种「道器」, 当人们通过抚琴;从喧嚣的都市中找到心灵深处的宁静,体验真我与天地合一的当下,通过琴声,心神也安然下来,重返一个「抱朴守真」的真我!因此,它既是倾向于一种对自我的修正完善、也是对道的追寻,由此特显出古琴正是一种追求修身养性的「道器」。

笔者近几年硏究古琴文化中,对于都市现代人来说,发现古琴更适合我们,更容易对我们的心理和神志产生影响!古琴真正有别于其它音乐之处在于:一般的音乐,或许只是种艺术欣赏,注重于观赏性;而古琴,不仅是种音乐的艺术,更是一种道的境界,它承载了道家的自然精神,其人文价值远远重于器乐价值,难怪古琴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种“移情载道”的器乐载体!

3. 古琴音乐中养心疗法

“凊静无为,顺其自然” 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凊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助益,如《管子•内业》说: “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而古琴音色是松沉低缓,沉静旷远,听之有引人由躁人静到渐人忘我之境的感觉,而心情自然也平静,宽和,舒畅,当情绪好了,久之便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故此,「琴者,心也」是道家古琴文化的重要命题。 近代, 蜚声国际的香港大学饒宗颐教授, 也是一位酷爱弹古琴的国学大師; 在其《古琴的哲学》著作里早已明确指出:「琴既為治心之具」,清汪中《琴臺之銘》日:“何必撫絃動曲,乃移我情?”“移情”二字本此,寅出於古琴。琴音可以使人移情,達到“物我同一”。此外, 饒教授现年已高齡95多岁, 他引(《琴餘漫錄》)又論“學琴之益”,云:“善彈琴者借為鍊性、調氣之用,非以悅他人之耳也;是以寅公壽一百八十歲,謂彈琴外,別無導引之法[1]。由此可见,古琴音乐达到「静养心」, 也同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

古琴曲的风格往往都是平和而文雅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好听琴》中谈到:「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意思是说听琴使人人静,耳中闻琴万事皆空,身心得到调理[2]。

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早已有音乐能改善人的健康和行为的说法。《史记•乐书》中记载「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说明了音乐对有,据《琴说─送杨寘序》中记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患上「幽忧之疾」,即现代医学称之谓的忧郁症。他期后透过学琴,「既而学琴……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治好了忧郁症,更建议好友杨寘能够学琴或多欣赏欣赏音乐。

他比喻形容音乐对他带来的震撼「喜怒哀乐,动人心深」,并对音乐的影响有这样的体验「其能听之以身,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忧思」,以用极其简略的语句描述了音乐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欧阳修的真实案例不仅证实了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利用音乐治疗身心疾病的先例。

古琴最贵「知音」。知音,不仅仅是理解琴曲曲意,体味「太古之声」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对于琴人而言,在琴音中所得的益处是较音乐旋律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古琴正因为有此太古之声,最能让人体味安静祥和、原始本然、反朴归真的意味而可称「道」。这种原始纯朴的泰然之境,20世纪西方哲学称之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正是人类学术文化哲学、艺术、宗教等所追寻的理想。其内容概括说来,若以儒、道两家思想代表中国文化的话,有儒家的修身之道、道家的修真之道,这在中国传统琴道思想中皆有体现。如《荀子•乐论》中所提:「君子以钟鼓导志,以琴瑟乐心。」即体现出「琴」有教化人心、导正人情的作用和功能。荀子传承儒家礼乐教化的思想,见诸《礼论》《乐论》等篇均有系统而完整的论述。

4. 道家「琴道」 将是临床医学的艺术治疗

艺术( art as medicine) 」或是「作为治疗的艺术( art as therapy) 」。近年来,随着健康标准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以及生物医学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利用艺术手段来维护健康的方法或者学科越来越多。「医学艺术」 或「艺术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意义上的「医学艺术」是最狭义的理解。 艺术治疗是指利用艺术手段治疗疾病安抚病人的做法古已有之[3]。

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关古琴音乐有益于健康的记载,古琴音乐为文人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工具,原因在于古琴强调弹琴时平心静气,调息净虑。心净则气平,对健康有正面的影响。

随着先进的科技应用在古琴与音乐治疗的研究中,古琴的医疗作用再一次被肯定及量化,例如台湾现代心理脑影像研究人认为,古琴音乐的音波属于α波段的震波,此波段使人平静且灵感充沛。古琴音乐可以引起α波脑波共振干扰的共鸣反应,激发机体的潜能,使某些部位相应地由静止状态而转变为动态,以发挥一种物理的治疗作用。此外,蔡光蓉[4]等人采用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肿瘤患者,达到了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自我调理的效果。

5. 琴道与儒、道两家学术思想的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国传统琴道思想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中国传统「琴道」思想是中国古琴文化的精粹,是中华传统儒、道两家学术思想在音乐艺术上的具体体现。事实上,人们喜爱古琴,是因为七弦古琴中所蕴涵的与他们在儒道诗书中所接受的是同一种道理,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理想,称之为「道」而与「艺」相区分。而古琴作为一个「媒介」乐器,正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儒、道两家思想中的精神境界的载体。

中医心理学在“天人合一”理论上,融合了道家理论:不仅认为人体本身是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也是个有机整体(「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自然是生命的统一体,重视审美方式和追求个人心理体验,强调人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生命价值追求与物质生活方式的统一,对于当代人因物质与精神追求失调、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失衡,具有积极的调适意义。汲取老庄重精神追求轻物质享受的抱朴守真思想。

6. 弘扬传统的古琴文化的前景

我们「国际古琴养生学会」的宗旨是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古琴文化。在努力研习古琴演奏技巧的同时,更着重于探究古琴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探讨古琴对于现代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古琴的研习,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古琴所拥有的音韵意境外,更能够修炼我们的心灵与智慧,从最初对「术」的欣赏,升华到最终对「道」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空灵清明的心; 琴使人入静,有助于聚精会神, 正气的心身养生修炼, 古琴正是中医治未病的心理养生道器,非一般的乐器所及。

[1] 饶宗颐.古琴的哲学[M].岭南琴学论集: 四川出版集团, 2010(10) 1:3-15

[2] 李白如. 试论古琴曲与心理调适的关系[J].民族民间音乐 2011 7 ,

[3] 何 伦. 美容医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4] 萧素真. 关于艺术治疗[J]. 应用伦理研究通讯,1998 , (7) :9 - 10.

(责任编辑:张恒溢)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的抱朴守真与古琴音乐中的养心疗法相关理论

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 风美茵

2012-02-2608:42:48

|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的抱朴守真与古琴音乐中的养心疗法相关理论
|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教导人们要贵生、即重视人生和生命,人要通过「摄生」、「贵生」、「宝精」、「炼气」、「养神」等修持修炼,达到与道合真、长生久视,成仙得道。老子《河上公章句》亦说:「爱气养神,益寿延年。」所谓「仙道抱朴守真」的思想,是指固守人的纯朴自然的本性,并主张人们在面对物质享受的诱惑时能保持平衡安静的心态,在纷繁的物质社会中能保持自己的本性而不迷失自我,就是要求人们以积极和超脱的人生态度来生活,重而获得恬静旷达的心境,养成淡泊洒脱的胸怀。

1. 古琴音乐中的特点音色、音调和琴曲与心理关系

《老子》“大音希声”一语出自《老子》第四十一章,“大音希声”应理解为最美的音乐是无声之乐,也就是《老子》所推祟的道的音乐,古琴音乐符合道的特征。古琴属中低音区乐器,古琴音色的特点是低音古朴深厚和余音绵长不绝,相较其它乐器,古琴的音色古朴而悠扬,有着一份幽远而深邃的意境。 古琴所拥有的独特的音韵,便非常适合我们的心灵进入定静的状态,更容易激发人们将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其音乐的境界,与自然融入一体,获得一种心灵的沟通,从内心深处得到一种精神进化的情感洗礼,古琴音调高古,正像可以表达心声的语言只有从幽谷的林中得到真意一般,从而得到一种心理移情效果。

2. 古琴音乐中的心理移情疗法

古琴文化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琴器、琴曲、琴艺、琴学、琴道、琴人」的整体结构中。古琴文化的内蕴丰富,除基本的技法之外,其中还有许多主观因素,如对琴文化的理解、对琴曲的感受、艺术的审美修养以及人生感悟等等,都在古琴艺术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道家通过抚琴自娱, 达到「无为而治」,「天人合一」,与古琴音乐审美观中「物我两忘」的「移情」是重要相对应的概念,如果说 乐教是道家在古琴音乐上思想性的体现,那么,「移情」则是道家思想在古琴音乐上艺术性的唯一体现。

因此,古琴文化在古代文人, 诗人, 政治家及道士作为一种高雅修身养性的「道器」。换言之,抚琴的境界就在于「心」 的修养程度如何。随着人心修养高度的不同, 古琴可以是一种「乐器」, 作为人们宣泄情感之用, 也可以升华为一种「道器」, 当人们通过抚琴;从喧嚣的都市中找到心灵深处的宁静,体验真我与天地合一的当下,通过琴声,心神也安然下来,重返一个「抱朴守真」的真我!因此,它既是倾向于一种对自我的修正完善、也是对道的追寻,由此特显出古琴正是一种追求修身养性的「道器」。

笔者近几年硏究古琴文化中,对于都市现代人来说,发现古琴更适合我们,更容易对我们的心理和神志产生影响!古琴真正有别于其它音乐之处在于:一般的音乐,或许只是种艺术欣赏,注重于观赏性;而古琴,不仅是种音乐的艺术,更是一种道的境界,它承载了道家的自然精神,其人文价值远远重于器乐价值,难怪古琴在悠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一种“移情载道”的器乐载体!

3. 古琴音乐中养心疗法

“凊静无为,顺其自然” 是《道德经》的核心思想之一。凊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人的身心健康大有助益,如《管子•内业》说: “人能正静,皮肤裕宽,耳目聪明,筋信而骨强。”而古琴音色是松沉低缓,沉静旷远,听之有引人由躁人静到渐人忘我之境的感觉,而心情自然也平静,宽和,舒畅,当情绪好了,久之便能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感觉。故此,「琴者,心也」是道家古琴文化的重要命题。 近代, 蜚声国际的香港大学饒宗颐教授, 也是一位酷爱弹古琴的国学大師; 在其《古琴的哲学》著作里早已明确指出:「琴既為治心之具」,清汪中《琴臺之銘》日:“何必撫絃動曲,乃移我情?”“移情”二字本此,寅出於古琴。琴音可以使人移情,達到“物我同一”。此外, 饒教授现年已高齡95多岁, 他引(《琴餘漫錄》)又論“學琴之益”,云:“善彈琴者借為鍊性、調氣之用,非以悅他人之耳也;是以寅公壽一百八十歲,謂彈琴外,別無導引之法[1]。由此可见,古琴音乐达到「静养心」, 也同是中医养生的最高境界。

古琴曲的风格往往都是平和而文雅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好听琴》中谈到:「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意思是说听琴使人人静,耳中闻琴万事皆空,身心得到调理[2]。

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早已有音乐能改善人的健康和行为的说法。《史记•乐书》中记载「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而和正心也」,说明了音乐对有,据《琴说─送杨寘序》中记载,宋代文学家欧阳修曾患上「幽忧之疾」,即现代医学称之谓的忧郁症。他期后透过学琴,「既而学琴……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治好了忧郁症,更建议好友杨寘能够学琴或多欣赏欣赏音乐。

他比喻形容音乐对他带来的震撼「喜怒哀乐,动人心深」,并对音乐的影响有这样的体验「其能听之以身,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忧思」,以用极其简略的语句描述了音乐的生理和心理作用。欧阳修的真实案例不仅证实了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利用音乐治疗身心疾病的先例。

古琴最贵「知音」。知音,不仅仅是理解琴曲曲意,体味「太古之声」可能是更为重要的。对于琴人而言,在琴音中所得的益处是较音乐旋律更为深刻、更为丰富的。古琴正因为有此太古之声,最能让人体味安静祥和、原始本然、反朴归真的意味而可称「道」。这种原始纯朴的泰然之境,20世纪西方哲学称之为人类的精神家园,正是人类学术文化哲学、艺术、宗教等所追寻的理想。其内容概括说来,若以儒、道两家思想代表中国文化的话,有儒家的修身之道、道家的修真之道,这在中国传统琴道思想中皆有体现。如《荀子•乐论》中所提:「君子以钟鼓导志,以琴瑟乐心。」即体现出「琴」有教化人心、导正人情的作用和功能。荀子传承儒家礼乐教化的思想,见诸《礼论》《乐论》等篇均有系统而完整的论述。

4. 道家「琴道」 将是临床医学的艺术治疗

艺术( art as medicine) 」或是「作为治疗的艺术( art as therapy) 」。近年来,随着健康标准的提高,人们健康意识增强,以及生物医学治疗手段的局限性,利用艺术手段来维护健康的方法或者学科越来越多。「医学艺术」 或「艺术治疗」已经成为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个意义上的「医学艺术」是最狭义的理解。 艺术治疗是指利用艺术手段治疗疾病安抚病人的做法古已有之[3]。

中国古人早在二千多年前就有关古琴音乐有益于健康的记载,古琴音乐为文人强调修身养性的重要工具,原因在于古琴强调弹琴时平心静气,调息净虑。心净则气平,对健康有正面的影响。

随着先进的科技应用在古琴与音乐治疗的研究中,古琴的医疗作用再一次被肯定及量化,例如台湾现代心理脑影像研究人认为,古琴音乐的音波属于α波段的震波,此波段使人平静且灵感充沛。古琴音乐可以引起α波脑波共振干扰的共鸣反应,激发机体的潜能,使某些部位相应地由静止状态而转变为动态,以发挥一种物理的治疗作用。此外,蔡光蓉[4]等人采用音乐疗法配合抗肿瘤治疗肿瘤患者,达到了优化情感效应,改善躯体症状,增强免疫功能,调动体内积极因素,提高机体的自我调理的效果。

5. 琴道与儒、道两家学术思想的融合

中华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国传统琴道思想的成长和发展环境。中国传统「琴道」思想是中国古琴文化的精粹,是中华传统儒、道两家学术思想在音乐艺术上的具体体现。事实上,人们喜爱古琴,是因为七弦古琴中所蕴涵的与他们在儒道诗书中所接受的是同一种道理,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理想,称之为「道」而与「艺」相区分。而古琴作为一个「媒介」乐器,正是最能体现中华传统儒、道两家思想中的精神境界的载体。

中医心理学在“天人合一”理论上,融合了道家理论:不仅认为人体本身是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和社会也是个有机整体(「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认为自然是生命的统一体,重视审美方式和追求个人心理体验,强调人对艺术的理解与感悟,生命价值追求与物质生活方式的统一,对于当代人因物质与精神追求失调、自我认知偏差等原因产生的心理失衡,具有积极的调适意义。汲取老庄重精神追求轻物质享受的抱朴守真思想。

6. 弘扬传统的古琴文化的前景

我们「国际古琴养生学会」的宗旨是继承和弘扬传统的古琴文化。在努力研习古琴演奏技巧的同时,更着重于探究古琴这一独特的音乐形式,其背后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探讨古琴对于现代人们身心健康的作用。我们希望通过古琴的研习,不仅可以让我们领略古琴所拥有的音韵意境外,更能够修炼我们的心灵与智慧,从最初对「术」的欣赏,升华到最终对「道」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空灵清明的心; 琴使人入静,有助于聚精会神, 正气的心身养生修炼, 古琴正是中医治未病的心理养生道器,非一般的乐器所及。

[1] 饶宗颐.古琴的哲学[M].岭南琴学论集: 四川出版集团, 2010(10) 1:3-15

[2] 李白如. 试论古琴曲与心理调适的关系[J].民族民间音乐 2011 7 ,

[3] 何 伦. 美容医学心理学[M].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4] 萧素真. 关于艺术治疗[J]. 应用伦理研究通讯,1998 , (7) :9 - 10.

(责任编辑:张恒溢)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