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报林致知
2015-03-18
文化的密码究竟是什么?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某高校“文化建设专题班”学习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在探寻人类社会文化起源时,专家们都提到与早期的崇拜、祭祀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但在随后展开论述文化与强国、文化与社会系统建设关系时,却有意无意避地对此而不谈,无一例外地集体“绕道”。这令笔者颇为感慨。作为无神论者,笔者思考的是,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复兴过程中,“宗教”这个敏感的“异质文化”是否缺位?如果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原则,将宗教从文化建设中生硬剥离,社会文明道德规范、文化建设和文化复兴的讨论究竟能够走多远?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鼻祖先驱。当我们探寻中华民族斑斓多姿的古老文化,试图破译其神秘而深厚的内涵与密码时,却发现无不与祖先敬畏崇拜、祭祀礼仪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如社会长久保存的乡风民俗、部族村落、图腾礼仪、遗址文物等等,无不如是。今天的文明,正是从昨天宗教文化活动中传承发展而来。在广大的乡村,宗教文化有着很强的草根性,世代延续、传承着地方上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经说过,我们今天的语言词汇,很多都是从宗教经典中来,如果没有宗教,我们可能连话都说不周全。宗教具有文化性,文化又具有宗教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进步的宗教储纳、保护、神圣化了许许多多护国佑民的文化样本和格言训诫。因此,保护和传承社会文明和文化,应充分认识到文化与宗教的密切关系。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中,宗教在传播时吸纳传统优秀文化内容,从而持久性地培育着民族的文化心态,维系着魂牵梦萦、奥秘无穷的民族宗教情感和精神文化向心力。
倘若撇开宗教谈文化战略、软实力,将有舍本逐末之嫌,也不符合党的文化战略和思想建设的思路。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文化”,并且一贯主张“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根本的表述之一,是“认祖归宗”。推进民族文化复兴战略时不能不看到这一点。
当前,在文化缺失、文明失范、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和现象仍然饱受诟病的背景下,一些人选择宗教作为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心灵家园,暂时回避快节奏社会生活的部分矛盾冲突,接受可能的精神安抚、调剂和劝导。客观地说,宗教在社会系统疏导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社会生活的整肃、引导显而易见。因此,要重视宗教文化的作用,吸引宗教中充满他律魅力的“敬畏”文化、充满自律魅力的“持戒”文化、充满人文魅力的“感恩”文化、充满博爱魅力的“慈善”文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务厅)
中国民族报 林致知
2015-03-18
文化的密码究竟是什么?前不久,笔者在北京某高校“文化建设专题班”学习时,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
在探寻人类社会文化起源时,专家们都提到与早期的崇拜、祭祀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但在随后展开论述文化与强国、文化与社会系统建设关系时,却有意无意避地对此而不谈,无一例外地集体“绕道”。这令笔者颇为感慨。作为无神论者,笔者思考的是,在当前我国进行的文化强国建设和文化复兴过程中,“宗教”这个敏感的“异质文化”是否缺位?如果违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实事求是原则,将宗教从文化建设中生硬剥离,社会文明道德规范、文化建设和文化复兴的讨论究竟能够走多远?
宗教文化是人类文化活动的鼻祖先驱。当我们探寻中华民族斑斓多姿的古老文化,试图破译其神秘而深厚的内涵与密码时,却发现无不与祖先敬畏崇拜、祭祀礼仪等原始宗教活动有关。如社会长久保存的乡风民俗、部族村落、图腾礼仪、遗址文物等等,无不如是。今天的文明,正是从昨天宗教文化活动中传承发展而来。在广大的乡村,宗教文化有着很强的草根性,世代延续、传承着地方上积淀下来的传统文化。
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曾经说过,我们今天的语言词汇,很多都是从宗教经典中来,如果没有宗教,我们可能连话都说不周全。宗教具有文化性,文化又具有宗教性。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进步的宗教储纳、保护、神圣化了许许多多护国佑民的文化样本和格言训诫。因此,保护和传承社会文明和文化,应充分认识到文化与宗教的密切关系。
在漫长的社会历史中,宗教在传播时吸纳传统优秀文化内容,从而持久性地培育着民族的文化心态,维系着魂牵梦萦、奥秘无穷的民族宗教情感和精神文化向心力。
倘若撇开宗教谈文化战略、软实力,将有舍本逐末之嫌,也不符合党的文化战略和思想建设的思路。毛泽东曾经明确地指出,寺观教堂等宗教活动场所是“文化”,并且一贯主张“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根本的表述之一,是“认祖归宗”。推进民族文化复兴战略时不能不看到这一点。
当前,在文化缺失、文明失范、道德沦丧等社会问题和现象仍然饱受诟病的背景下,一些人选择宗教作为个人精神文化生活的心灵家园,暂时回避快节奏社会生活的部分矛盾冲突,接受可能的精神安抚、调剂和劝导。客观地说,宗教在社会系统疏导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对社会生活的整肃、引导显而易见。因此,要重视宗教文化的作用,吸引宗教中充满他律魅力的“敬畏”文化、充满自律魅力的“持戒”文化、充满人文魅力的“感恩”文化、充满博爱魅力的“慈善”文化。
(作者单位:福建省民族宗教事务厅)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