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高元阳

2017-01-0913:26:17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真、善、美”这三个字大家一定都特别熟悉,因为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思想一直是人类社会倡导的主题,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前些年由于战乱的原因,这种思想主流仿佛销声匿迹了。但是,由于最近几年社会乱象横生,人们的道德沦丧,更多的人开始反思生命的真正意义,开始追寻那些年失去的东西,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渐渐的受到了重视。因此,被没落了近百年的“真、善、美”的思想又重新浮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并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

真、善、美这三个字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真的美的事物都是善的吗?我们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和氏璧虽然是世间难得的美玉,但正因为它的美引发了楚秦之间的战争。造成了历史的悲剧!那么什么才是“善”呢?下面笔者将单围绕“善”与大家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对“善”字进行一下解释,引《汉语大词典》“善”会意字,从羊从言。本义,像羊一样说话。羊是中国的吉祥物,“祥”字右边就有个“羊”字。羊最大的特点是羊角内弯,天性纯朴温厚,相处之间像羊一样说话,不容易冲突,和谐共处,有进一步产生合作的可能。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善”字在《道德经》中出现了五十多次,可见善的思想在整部经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中首章中讲了“道”,紧接着在第二章就讲“美、丑、善、恶”,通过对比的方式说明了“善、恶”的相对性特点。主要阐释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善,很多时候看似善的行为、善心也可能会造成恶的结果。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分享一下关于这部满载宝藏的《道德经》中的“善”。

笔者将从经中出现的“善”字在句中的字面意思,与大家举例分享;然后,从“善”的精神层面,也就是《道德经》中“善”思的想进行简单的分享。

一提到“善”字,最直接的回答就是与“恶”相对的就是善,就像真的对立面是假,美的对立面是丑一样。《庄子》中有“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毛嫱丽姬人们都认为是美的,但是鱼见到了就沉入水底,鸟见到了就高高飞走……,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定义的美、丑是相对人们自身而言的,由此推之人们定义的善也只是考虑人类的自身利益,所以笔者认为“善”可以分为“真善”和“伪善”。道祖讲“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因此,“真善”应该是不言之善、无心之善,超出人类自身利益之外的善。反言之,有私心、有局限性更甚至是刻意去炒作的善就是一种“伪善”。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道德经》中如果只从“善”字出现的地方来看,“善”字更多的解释为“善长”,“善于”。例如第六十五章中讲“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意思就是说“古代善于用道治国之人,不会要人民以智取巧,而是要人民质朴敦厚。”经中当然也提到了具体的做法就是“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很多人肯定会质问说道家的主要思想讲“无为”,而现在“善于”用道,这不是在讲“有为”吗?首先,在道家看来,“无为”不是被很多人误解的“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去做,这是懒惰的人曲解其意拿来为自己当借口用的。经中第四十九章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圣人的这种处事行为就是“无为”实际上是“无私心而为”。笔者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真正智慧的人,如果社会上没有有智慧的人做引导的话,那么社会将无法良好的发展,人类的欲望将无限的膨胀,驭使其它生灵,破坏自然,并且人类相互间也会出现道德沦丧,互不信任等等乱象。当然,单纯地有一颗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超脱的境界和智慧。放眼望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不良后果的形成也都有“善良”的人的参与,由于这些善良的人缺乏智慧,所以成为了恶人利用的工具,这就是好心办坏事。所以世间需要有道之士,他们的作用是善于用道的思想去引导、教化世人,让人们彼此之间没有巧智、机心,保持质朴、敦厚,维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稳定。《易·彖传》云:“圣人以神道设教,教化万民。”这里的圣人就是善于道的人(御道之士),所以这里的善于不是一种巧智,而是一种无心之“善”。

道家思想最崇尚水德,因为水有七“善”(可以理解为善长),水的特点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人而言的,人们总是喜欢身居高位,总是有私心杂念,做事讲究利益回报,表里不一等等。因此,多数人一生沉迷于虚幻的物质世界之中,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然而,水正好与人相反,善于处下,无色透明,在圆为圆,在方为方,滋养万物不求回报,并且对万物一视同仁。这就是水的本然之性,是水所善长的,也是一种至善、真善。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即崇尚贤才异能,道祖认为人为的标榜贤能不是一种“真善”的表现,贤能的人多了虽然是好的,但是人为的去标榜贤能就会让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识,人们心中就有了标准,大家有心的去做这就违背了自然的本心,也就失去了贤才的意义。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会造成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典型的“伪善”。

《道德经》八十一章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的解释有很多种,很多人认为意思是说“天道自然,生养万物而不主宰,有利万物而不加害。”笔者认为天道既然是自然而然的,那就没有只利不害之说,《阴符经》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天道的法则,是利益万物又无害与天道的运行”的解释。这就是在讲世间最大的善——利万物而无害于自己的法则。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道家人最崇尚水德的原因,因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及于道。”有人说水不是纯粹的善,也有恶的一面。比如山洪的爆发,河流的泛滥等。这也是水最接近于道的原因,水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它没有任何的私心,一条河流本来可以很自然地流淌,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把它拦截起来修建成大坝,水越积越多自然会造成伤害,这种灾难可以说是人类违背了自然法则造成的。印度河流域因为河水泛滥冲积成的泥土形成了肥沃的土地,人类才能在此生存下去。

以上的种种均可以说明人们口中的善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有持道而行化善(利万物而无害于自己运行法则的善)才是“真善”。它不会去偏向任何一方,保持最中立的立场,遵循着自然的法则。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独家稿件,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图片来源自网络)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高元阳

2017-01-0913:26:17

|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真、善、美”这三个字大家一定都特别熟悉,因为这三个字所代表的思想一直是人类社会倡导的主题,同时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前些年由于战乱的原因,这种思想主流仿佛销声匿迹了。但是,由于最近几年社会乱象横生,人们的道德沦丧,更多的人开始反思生命的真正意义,开始追寻那些年失去的东西,我们的传统文化也渐渐的受到了重视。因此,被没落了近百年的“真、善、美”的思想又重新浮现在了人们的眼前,并掀起了一个新的热潮。

真、善、美这三个字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真的美的事物都是善的吗?我们得到的回答是否定的。和氏璧虽然是世间难得的美玉,但正因为它的美引发了楚秦之间的战争。造成了历史的悲剧!那么什么才是“善”呢?下面笔者将单围绕“善”与大家展开探讨。

首先我们对“善”字进行一下解释,引《汉语大词典》“善”会意字,从羊从言。本义,像羊一样说话。羊是中国的吉祥物,“祥”字右边就有个“羊”字。羊最大的特点是羊角内弯,天性纯朴温厚,相处之间像羊一样说话,不容易冲突,和谐共处,有进一步产生合作的可能。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善”字在《道德经》中出现了五十多次,可见善的思想在整部经典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经中首章中讲了“道”,紧接着在第二章就讲“美、丑、善、恶”,通过对比的方式说明了“善、恶”的相对性特点。主要阐释人世间没有绝对的善,很多时候看似善的行为、善心也可能会造成恶的结果。著名哲学家尼采曾说:“老子《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下面笔者将从两个方面来分享一下关于这部满载宝藏的《道德经》中的“善”。

笔者将从经中出现的“善”字在句中的字面意思,与大家举例分享;然后,从“善”的精神层面,也就是《道德经》中“善”思的想进行简单的分享。

一提到“善”字,最直接的回答就是与“恶”相对的就是善,就像真的对立面是假,美的对立面是丑一样。《庄子》中有“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毛嫱丽姬人们都认为是美的,但是鱼见到了就沉入水底,鸟见到了就高高飞走……,这句话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定义的美、丑是相对人们自身而言的,由此推之人们定义的善也只是考虑人类的自身利益,所以笔者认为“善”可以分为“真善”和“伪善”。道祖讲“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因此,“真善”应该是不言之善、无心之善,超出人类自身利益之外的善。反言之,有私心、有局限性更甚至是刻意去炒作的善就是一种“伪善”。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道德经》中如果只从“善”字出现的地方来看,“善”字更多的解释为“善长”,“善于”。例如第六十五章中讲“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意思就是说“古代善于用道治国之人,不会要人民以智取巧,而是要人民质朴敦厚。”经中当然也提到了具体的做法就是“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很多人肯定会质问说道家的主要思想讲“无为”,而现在“善于”用道,这不是在讲“有为”吗?首先,在道家看来,“无为”不是被很多人误解的“无所作为”,什么都不去做,这是懒惰的人曲解其意拿来为自己当借口用的。经中第四十九章讲“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圣人的这种处事行为就是“无为”实际上是“无私心而为”。笔者认为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真正智慧的人,如果社会上没有有智慧的人做引导的话,那么社会将无法良好的发展,人类的欲望将无限的膨胀,驭使其它生灵,破坏自然,并且人类相互间也会出现道德沦丧,互不信任等等乱象。当然,单纯地有一颗善心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超脱的境界和智慧。放眼望去,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很多不良后果的形成也都有“善良”的人的参与,由于这些善良的人缺乏智慧,所以成为了恶人利用的工具,这就是好心办坏事。所以世间需要有道之士,他们的作用是善于用道的思想去引导、教化世人,让人们彼此之间没有巧智、机心,保持质朴、敦厚,维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稳定。《易·彖传》云:“圣人以神道设教,教化万民。”这里的圣人就是善于道的人(御道之士),所以这里的善于不是一种巧智,而是一种无心之“善”。

道家思想最崇尚水德,因为水有七“善”(可以理解为善长),水的特点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些特点都是相对人而言的,人们总是喜欢身居高位,总是有私心杂念,做事讲究利益回报,表里不一等等。因此,多数人一生沉迷于虚幻的物质世界之中,不知道生命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然而,水正好与人相反,善于处下,无色透明,在圆为圆,在方为方,滋养万物不求回报,并且对万物一视同仁。这就是水的本然之性,是水所善长的,也是一种至善、真善。

高元阳:《道德经》中的“善”

“不尚贤,使民不争”。“尚贤”即崇尚贤才异能,道祖认为人为的标榜贤能不是一种“真善”的表现,贤能的人多了虽然是好的,但是人为的去标榜贤能就会让人们形成一种思维定识,人们心中就有了标准,大家有心的去做这就违背了自然的本心,也就失去了贤才的意义。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会造成一种不好的社会风气,形成典型的“伪善”。

《道德经》八十一章讲:“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句话的解释有很多种,很多人认为意思是说“天道自然,生养万物而不主宰,有利万物而不加害。”笔者认为天道既然是自然而然的,那就没有只利不害之说,《阴符经》云“天生天杀,道之理也。”所以笔者更倾向于“天道的法则,是利益万物又无害与天道的运行”的解释。这就是在讲世间最大的善——利万物而无害于自己的法则。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道家人最崇尚水德的原因,因为“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及于道。”有人说水不是纯粹的善,也有恶的一面。比如山洪的爆发,河流的泛滥等。这也是水最接近于道的原因,水的特性是自然而然的,它没有任何的私心,一条河流本来可以很自然地流淌,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把它拦截起来修建成大坝,水越积越多自然会造成伤害,这种灾难可以说是人类违背了自然法则造成的。印度河流域因为河水泛滥冲积成的泥土形成了肥沃的土地,人类才能在此生存下去。

以上的种种均可以说明人们口中的善都是有局限性的,都是相对而言的,只有持道而行化善(利万物而无害于自己运行法则的善)才是“真善”。它不会去偏向任何一方,保持最中立的立场,遵循着自然的法则。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独家稿件,转载请标注来源和作者,图片来源自网络)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

最新

最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