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晴风
2017-06-07
点击上图可查看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制作《说道》栏目视频
关于教育的问题,从古自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同于从前,也有很多人比较国内和国外的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教育的模式如何,关键是对教育的理解。
比如,从传统的道学来看,问题的大小都是可以变化的,一切都要自然回归于根本,就像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国、家、身都是一体的,如果放在教育的问题来看的话,就是说,我们在对待一个教育的对象的时候,不应该过多地干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讲,父母生育他,是生命体的一种延续,当然有责任去教育他。但是,从教育出发,父母是不应该以一个拥有强迫的角度去对待这个教育对象,也就是说,你养了一只老虎或者是狮子,你不知道他的特性,用一个笼子关着它,以为它就不会受到外面的侵害,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做法伤害了它的本性。老虎如果不奔跑,它就叫病猫,它不具有老虎的特性并且永远得不到发挥。比如,有一些孩子可能在某个领域有他特殊的天赋,而父母出于所谓的“关心”和“负责”,企图控制住他,这会导致以后他都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价值。
打个比方,一个罐子里有一个坚果,这个坚果它原本是存在于哪里的?自然界花开花落,果熟蒂落,都遵循规律,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它收集起来适当的使用,但是当你批量生产的时候,你所生产出来的这个东西,有自然界的好吗?没有。因为他不是顺着天性所生长出来的,我们吃的这些大棚蔬菜等等,它都不符合我们说的自然生长状态。所以以营养学的标准去判断我们吃的东西,你认为它已经达到了营养需求,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作为一个人,他的天性应该被得到尊重,不管他是什么年纪,如果得到了压制,和这个坚果一样,被困在罐子里,你有考虑过他的感受吗?没有。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快乐与否,只是你个人私下认为,这个坚果在罐子里面是安全的。这就是一个观念和做法上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由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没有能力去面对一些问题,尤其是当他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在道学来讲,这叫反者道之动,就是说你压制的他太厉害了,等到他积聚了一定的力量的时候,他会叛逆,而且这个叛逆往往会让你措手不及,所犯的错误也并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在现在的这个教育体制下,一方面是老一辈害怕孩子出事,另一方面家长过度的管控,所以孩子夹在中间其实不知道怎么做。
除了圈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说的奉养。这个问题更多来源于父母以上的这些长辈给孩子的关爱。过去我们国家确实比较贫穷,家庭生活环境不像现在这么好,所以老一辈保留了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可能他自己吃东西的时候会很节省,或者说对很多东西会很珍惜很节俭,这些其实是非常好的方面。由于他们过度贫穷,穷怕了,就害怕自己的后代没有办法吃好吃饱,过去给不了孩子的要一并的给他。现在有一种观点是,现在普遍的孩子缺乏阳刚之气,阳刚之气的缺乏其实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在对于这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更多的问题是什么呢?在奉养的过程当中,由于什么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所以一旦得不到某件事物的时候,像婴儿一样淘气撒娇,就会有人给你送来,这就是精神上没有断奶。一个极端的圈,和一个极端的奉。在《南华真经》里写到,有一只海鸟,他飞到了鲁国这个范围,鲁侯看到海鸟,非常非常的珍惜,珍惜到什么程度呢,把它放在类似于庙堂之上这样的地方给供奉起来,把它当成神明一样去供奉,然后给它放他认为这个国家最高规格的音乐,给它吃人们认为最好的食物。结果,这只鸟三天之后就死掉了。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和坏的标准,在对待他人的时候,习惯性地会以我们认为好的一个标准和方式给予他人。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方到底适不适合。虽然这个孩子跟父母有着至亲的关系,但是不要忘了,即使是孩子,他也有他的天性,每个个体,既有共性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它的不一样究竟在哪里,父母要清楚。用一个无形的空间把他困起来,然后把他供奉得很好,用你认为最好的东西去供奉他,结果会造成这个孩子既得不到自由,同时又失去了自己主导人生的人格。
现在的家长还可能还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里面,认为在那个范围里他就要做到如何如何,把很多的教育的责任推到学校层面。其实刚才说了,教育是一个整体的内容,如果他在学校的那个时间段,你完全当成是放养也不行,圈、奉、放这三种模式,它们彼此联系,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实际上,教育的主体,一定是父母,父母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其次才能说到学校,因为一个人在世间,智慧永远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把全面的知识,当作了人生的全部,这个人的人格就不健全。我身后现在有一张纸,这张纸上面有字的部分,也有一些地方是空白的,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就是一张白纸,上面的这些字其实是附加在上面的,包括图案也好。这些内容是父母帮助孩子烙印在他的人生以及他的人格方面,同时不要忘了,在设计这些字以及图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张白纸的未来,白纸,才是它们的特性。
有太多的家长、老师、长辈,总是替他们的下一代要么就强制地做决定,要么就怕他们得不到什么东西强制地给他们,最后的结果是是让我们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失去了斗志。所以,在很多的电视剧里面可以看到,一提到年轻人,就叫他要坚持坚持,其实,很多事情不是坚持,是因为你想去做,所以这条路才走得长,坚持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当你不断地强调这个的时候,年轻人的整体意志力开始在下降了。如果整体意志力开始在下降,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在压迫自己,逼迫自己去做,而不是自己想去做。所以,驱动孩子的自然天性,让他们学会主动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让他们去做选择,去取舍,他们应该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不要把他人生当中的磨难和他需要的经历全部抹去,这样对于他的将来是不公平的。不然最后只会造成,很多父母会埋怨,我的孩子小时候很乖,为什么长大了会这样对自己,会做出那样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因由,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哪知道什么是善恶呢?所有这一切,还不是家庭、学校、长辈给予他第一个观念,引导之后,得出来的一个结果吗?所以最后孩子之所以会做出一些你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只能怪我们本身对于他的教育没有做好。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晴风
2017-06-07
点击上图可查看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制作《说道》栏目视频
关于教育的问题,从古自今,人们一直在探索,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很多人说现在的孩子不同于从前,也有很多人比较国内和国外的教育体制的问题。我个人的看法是,无论教育的模式如何,关键是对教育的理解。
比如,从传统的道学来看,问题的大小都是可以变化的,一切都要自然回归于根本,就像老子说的“治大国若烹小鲜”,国、家、身都是一体的,如果放在教育的问题来看的话,就是说,我们在对待一个教育的对象的时候,不应该过多地干预,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讲,父母生育他,是生命体的一种延续,当然有责任去教育他。但是,从教育出发,父母是不应该以一个拥有强迫的角度去对待这个教育对象,也就是说,你养了一只老虎或者是狮子,你不知道他的特性,用一个笼子关着它,以为它就不会受到外面的侵害,但是,恰恰是这样的做法伤害了它的本性。老虎如果不奔跑,它就叫病猫,它不具有老虎的特性并且永远得不到发挥。比如,有一些孩子可能在某个领域有他特殊的天赋,而父母出于所谓的“关心”和“负责”,企图控制住他,这会导致以后他都没有办法发挥自己的价值。
打个比方,一个罐子里有一个坚果,这个坚果它原本是存在于哪里的?自然界花开花落,果熟蒂落,都遵循规律,我们能够做的就是把它收集起来适当的使用,但是当你批量生产的时候,你所生产出来的这个东西,有自然界的好吗?没有。因为他不是顺着天性所生长出来的,我们吃的这些大棚蔬菜等等,它都不符合我们说的自然生长状态。所以以营养学的标准去判断我们吃的东西,你认为它已经达到了营养需求,但实际上根本没有。作为一个人,他的天性应该被得到尊重,不管他是什么年纪,如果得到了压制,和这个坚果一样,被困在罐子里,你有考虑过他的感受吗?没有。你根本不知道他是快乐与否,只是你个人私下认为,这个坚果在罐子里面是安全的。这就是一个观念和做法上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由于孩子成长过程中,他没有能力去面对一些问题,尤其是当他处于叛逆期的时候。在道学来讲,这叫反者道之动,就是说你压制的他太厉害了,等到他积聚了一定的力量的时候,他会叛逆,而且这个叛逆往往会让你措手不及,所犯的错误也并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在现在的这个教育体制下,一方面是老一辈害怕孩子出事,另一方面家长过度的管控,所以孩子夹在中间其实不知道怎么做。
除了圈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说的奉养。这个问题更多来源于父母以上的这些长辈给孩子的关爱。过去我们国家确实比较贫穷,家庭生活环境不像现在这么好,所以老一辈保留了很多优秀的传统美德。比如,可能他自己吃东西的时候会很节省,或者说对很多东西会很珍惜很节俭,这些其实是非常好的方面。由于他们过度贫穷,穷怕了,就害怕自己的后代没有办法吃好吃饱,过去给不了孩子的要一并的给他。现在有一种观点是,现在普遍的孩子缺乏阳刚之气,阳刚之气的缺乏其实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年轻人在对于这个社会的价值判断,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
更多的问题是什么呢?在奉养的过程当中,由于什么都能够轻而易举地得到,所以一旦得不到某件事物的时候,像婴儿一样淘气撒娇,就会有人给你送来,这就是精神上没有断奶。一个极端的圈,和一个极端的奉。在《南华真经》里写到,有一只海鸟,他飞到了鲁国这个范围,鲁侯看到海鸟,非常非常的珍惜,珍惜到什么程度呢,把它放在类似于庙堂之上这样的地方给供奉起来,把它当成神明一样去供奉,然后给它放他认为这个国家最高规格的音乐,给它吃人们认为最好的食物。结果,这只鸟三天之后就死掉了。这说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好和坏的标准,在对待他人的时候,习惯性地会以我们认为好的一个标准和方式给予他人。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对方到底适不适合。虽然这个孩子跟父母有着至亲的关系,但是不要忘了,即使是孩子,他也有他的天性,每个个体,既有共性也有不一样的地方,那么它的不一样究竟在哪里,父母要清楚。用一个无形的空间把他困起来,然后把他供奉得很好,用你认为最好的东西去供奉他,结果会造成这个孩子既得不到自由,同时又失去了自己主导人生的人格。
现在的家长还可能还认为,把孩子放到学校里面,认为在那个范围里他就要做到如何如何,把很多的教育的责任推到学校层面。其实刚才说了,教育是一个整体的内容,如果他在学校的那个时间段,你完全当成是放养也不行,圈、奉、放这三种模式,它们彼此联系,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实际上,教育的主体,一定是父母,父母的责任是非常重大的。其次才能说到学校,因为一个人在世间,智慧永远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把全面的知识,当作了人生的全部,这个人的人格就不健全。我身后现在有一张纸,这张纸上面有字的部分,也有一些地方是空白的,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就是一张白纸,上面的这些字其实是附加在上面的,包括图案也好。这些内容是父母帮助孩子烙印在他的人生以及他的人格方面,同时不要忘了,在设计这些字以及图案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张白纸的未来,白纸,才是它们的特性。
有太多的家长、老师、长辈,总是替他们的下一代要么就强制地做决定,要么就怕他们得不到什么东西强制地给他们,最后的结果是是让我们这个国家的年轻人失去了斗志。所以,在很多的电视剧里面可以看到,一提到年轻人,就叫他要坚持坚持,其实,很多事情不是坚持,是因为你想去做,所以这条路才走得长,坚持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当你不断地强调这个的时候,年轻人的整体意志力开始在下降了。如果整体意志力开始在下降,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就是在压迫自己,逼迫自己去做,而不是自己想去做。所以,驱动孩子的自然天性,让他们学会主动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让他们去做选择,去取舍,他们应该得到什么,失去什么,不要把他人生当中的磨难和他需要的经历全部抹去,这样对于他的将来是不公平的。不然最后只会造成,很多父母会埋怨,我的孩子小时候很乖,为什么长大了会这样对自己,会做出那样的事情。任何事情都有因由,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哪知道什么是善恶呢?所有这一切,还不是家庭、学校、长辈给予他第一个观念,引导之后,得出来的一个结果吗?所以最后孩子之所以会做出一些你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只能怪我们本身对于他的教育没有做好。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