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东航道人
:2020-07-2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九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九章经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有一天,尹喜求教于老子:“圣人慈悲!请问人生在世怎样做才能平安生存呢?”
这时,老子端起面前的茶杯,从容地对尹喜等人说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里拿着东西,不断地往容器里装,使其充满,(因充满则溢)不如适可而止。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老子放下茶杯后,接着说道:“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捶击金属器具使之锐利,(因易于受挫)不能长久保持。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接着,老子说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黄金白玉堆满一大间房子,(因防不胜防)没有谁能够守藏得住。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接着,老子说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人拥有财富和地位而自高自大、放肆傲慢,(因这样容易激起民愤)那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祸根。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最后,老子说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事业完成后而谦让身退,这才符合自然的规律。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各位:“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因此,对待财富也是这样。要知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告诉人们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哪些人容易锋芒毕露呢?拥有财富的人和地位显赫的人,他们最容易犯这种毛病。本来拥有财富和地位并不是一件坏事,坏就坏在因此而骄横。老子告诫人们“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上面的话语,可以帮助我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最后,老子指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后世成语“功成身退”便出自于此。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春秋时期范蠡和文仲的故事,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汉初张良和韩信的故事。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让我们对老子的教导坚信不疑并万分感念。一个人怎样才能平安生存,与这个人如何对待名利有很重要的关系。总而言之,老子的教导令人发省……
范蠡(资料图)
各位:关于“功遂身退”。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渔家傲》中咏道:“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辱,归来白首笙歌拥。”这其中便含有“功遂身退”的思想。道家祖师吕洞宾指出“身退”是“智者”所为,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各位:“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此句为全章的结论,也可以说是本章的主旨。这一结论是由——“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进行推理而来的。
各位:本章老子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事例——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富贵而骄的结果——器满则溢、不可长保、莫之能守、自遗其咎,旨在告诫世人:凡事都不能过度,要适可而止;并特别指出“功遂身退”才符合“天道”。即在“功遂”之后,不盈满、不显露锋芒、不自高自大,当适可而止、敛藏锋芒、谦虚谨慎。换言之,即在“功遂”之后,韬光养晦、淡泊名利。
各位:本章结构严谨,语言形象,道理深刻,耐人寻味。“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等都可以用图画描绘出来,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结构上讲,本章第一、二句论自然之道。第三、四句论人事之理。最后一句是结论,是具有指导意义性的结论。此结论体现了老子“为而不争”的崇高人生观。
各位:读这一章的时候,我们想一想《道德经》第二章上半部分的内容,讲的就是天道,即自然的规律,换言之即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其中就讲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所以中国有句辩证法的格言“物极必反”。譬如:水在0℃——100℃之间才是水,在0℃以下就是冰,在100℃以上就是水蒸气了。事物总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黑格尔也曾说:“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度,超越其度就会招致毁灭。”
总而言之,我们要牢记老子的教导,明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自然之道。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则“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即“过犹不及”)的悲剧性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清晨,一只神鸟负着一位曾经救过它的人,去离太阳最近的一座金山上拾金子。在去之前,神鸟对这个人再三叮嘱说:“去之后,千万不要贪心。一定要在太阳升起之前离开金山,否则将化为灰尘。”并要这个人答应。这个人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到了金山之后,这个人拼命地拾金子。不一会,神鸟看这个人拾的金子够一辈子用了便对他说:“够你一生享用了,回去吧?!”“不行,我还要娶妻生子,让他们也享用享用。”这个人却忘记了生养他的父母。过了一会,神鸟再次催促。这个人说“不急,离太阳出来,还早着呢!”又过了一会,神鸟第三次催促这个人早点回家。“还有时间,再拾一会。”这个人并有点不耐烦了:“你急什么?”“不能再拾了,太阳很快就要升起来了。”神鸟用肯定的口气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并哀求他“快回家吧!”可是这个人就是不听。他说:“再拾几块,袋子就装满了。”神鸟十分严肃地对这个人说:“你再不走,就连命都没有了。”这个人却十分固执地说:“再等一下,只差一块就装满了。”“不行,不行。”神鸟十分生气地说:“你现在再不走`,我就飞了。”此时,这个人只顾去寻找那最后一块金子,好像没有听见似的。神鸟看到东方已露出鱼肚白,只好无可奈何地起飞了。剩下的这个人仍旧头也不抬地找啊……找啊……“找到了!”就在这个人狂喜不已地将这块金子装进口袋里的时候,太阳却升起来了……
各位: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或许是从老子那个时代。这个故事正好说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所蕴含的道理。这个故事,是东航孩提时听母亲讲的,对东航的一生将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铭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时刻提醒自己而防范之,必将一生平安矣!
东航感赋:
金玉满堂莫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咎。
凡事须知适可止,
功成身退保无忧。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东航道人
2020-07-23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九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九章经文: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有一天,尹喜求教于老子:“圣人慈悲!请问人生在世怎样做才能平安生存呢?”
这时,老子端起面前的茶杯,从容地对尹喜等人说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手里拿着东西,不断地往容器里装,使其充满,(因充满则溢)不如适可而止。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老子放下茶杯后,接着说道:“揣而锐之,不可长保。”捶击金属器具使之锐利,(因易于受挫)不能长久保持。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接着,老子说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黄金白玉堆满一大间房子,(因防不胜防)没有谁能够守藏得住。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接着,老子说道:“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人拥有财富和地位而自高自大、放肆傲慢,(因这样容易激起民愤)那是自己给自己留下祸根。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最后,老子说道:“功遂身退,天之道也。”事业完成后而谦让身退,这才符合自然的规律。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各位:“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适可而止。因此,对待财富也是这样。要知道“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告诉人们做人不可锋芒毕露。哪些人容易锋芒毕露呢?拥有财富的人和地位显赫的人,他们最容易犯这种毛病。本来拥有财富和地位并不是一件坏事,坏就坏在因此而骄横。老子告诫人们“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上面的话语,可以帮助我们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树立正确的名利观。
最后,老子指出“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后世成语“功成身退”便出自于此。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春秋时期范蠡和文仲的故事,也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汉初张良和韩信的故事。通过这些历史人物的真实故事,让我们对老子的教导坚信不疑并万分感念。一个人怎样才能平安生存,与这个人如何对待名利有很重要的关系。总而言之,老子的教导令人发省……
范蠡(资料图)
各位:关于“功遂身退”。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在他的《渔家傲》中咏道:“定册功成身退勇,辞荣辱,归来白首笙歌拥。”这其中便含有“功遂身退”的思想。道家祖师吕洞宾指出“身退”是“智者”所为,盖“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各位:“功遂身退,天之道也”,此句为全章的结论,也可以说是本章的主旨。这一结论是由——“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进行推理而来的。
各位:本章老子通过形象的比喻、生动的事例——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富贵而骄的结果——器满则溢、不可长保、莫之能守、自遗其咎,旨在告诫世人:凡事都不能过度,要适可而止;并特别指出“功遂身退”才符合“天道”。即在“功遂”之后,不盈满、不显露锋芒、不自高自大,当适可而止、敛藏锋芒、谦虚谨慎。换言之,即在“功遂”之后,韬光养晦、淡泊名利。
各位:本章结构严谨,语言形象,道理深刻,耐人寻味。“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金玉满堂”等都可以用图画描绘出来,读后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从结构上讲,本章第一、二句论自然之道。第三、四句论人事之理。最后一句是结论,是具有指导意义性的结论。此结论体现了老子“为而不争”的崇高人生观。
各位:读这一章的时候,我们想一想《道德经》第二章上半部分的内容,讲的就是天道,即自然的规律,换言之即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其中就讲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所以中国有句辩证法的格言“物极必反”。譬如:水在0℃——100℃之间才是水,在0℃以下就是冰,在100℃以上就是水蒸气了。事物总是从量变发展到质变。黑格尔也曾说:“凡一切人世间的事物,财富、荣誉、权力,甚至快乐痛苦等——皆有其确定的度,超越其度就会招致毁灭。”
总而言之,我们要牢记老子的教导,明晓“物极必反”“过犹不及”的自然之道。
下面,与大家分享一则“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即“过犹不及”)的悲剧性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的一天清晨,一只神鸟负着一位曾经救过它的人,去离太阳最近的一座金山上拾金子。在去之前,神鸟对这个人再三叮嘱说:“去之后,千万不要贪心。一定要在太阳升起之前离开金山,否则将化为灰尘。”并要这个人答应。这个人也很爽快地答应了。到了金山之后,这个人拼命地拾金子。不一会,神鸟看这个人拾的金子够一辈子用了便对他说:“够你一生享用了,回去吧?!”“不行,我还要娶妻生子,让他们也享用享用。”这个人却忘记了生养他的父母。过了一会,神鸟再次催促。这个人说“不急,离太阳出来,还早着呢!”又过了一会,神鸟第三次催促这个人早点回家。“还有时间,再拾一会。”这个人并有点不耐烦了:“你急什么?”“不能再拾了,太阳很快就要升起来了。”神鸟用肯定的口气说:“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并哀求他“快回家吧!”可是这个人就是不听。他说:“再拾几块,袋子就装满了。”神鸟十分严肃地对这个人说:“你再不走,就连命都没有了。”这个人却十分固执地说:“再等一下,只差一块就装满了。”“不行,不行。”神鸟十分生气地说:“你现在再不走`,我就飞了。”此时,这个人只顾去寻找那最后一块金子,好像没有听见似的。神鸟看到东方已露出鱼肚白,只好无可奈何地起飞了。剩下的这个人仍旧头也不抬地找啊……找啊……“找到了!”就在这个人狂喜不已地将这块金子装进口袋里的时候,太阳却升起来了……
各位:我不知道这个故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流传的,或许是从老子那个时代。这个故事正好说明“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所蕴含的道理。这个故事,是东航孩提时听母亲讲的,对东航的一生将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铭记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并时刻提醒自己而防范之,必将一生平安矣!
东航感赋:
金玉满堂莫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咎。
凡事须知适可止,
功成身退保无忧。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