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东航道人
:2020-07-31
“善行无辙迹”(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二十七章经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尹喜在昨天聆听老子讲道之后,对老子心中的圣人非常崇拜。老子在函谷关讲道时说过“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反复叮咛尹喜要时刻铭记于心。
到了古楼观之后,老子已经两次讲到了圣人。第一次讲“圣人不仁”,第二次也就是昨天讲圣人持重、好静。
尹喜天资聪慧,悟性很高,发现圣人的这些作为总是体现着“无为”的原则。因此,他今天希望再次聆听老子进一步谈圣人的作为。尹喜搀扶老子来到说经处,请老子坐下,向老子拱手行礼,并表达了心中的愿望。
于是,老子首先从“天道”谈起,因为“圣人之道”源于“天道”。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话音刚落,只听见下面有人“啊”的一声,好生羡慕。老子从尹喜等人羡慕的眼神里,知道大家想到了传说中的武林高手“踏雪无㢃”的功夫。这时,老子用手指向上方……尹喜等人随着老子手指的方向,看到了天空,看到了天空中的太阳……
尹喜急切地问老子:“圣人,您老人家讲的是老天爷吗?”
老子微笑着说:“是的!”
尹喜立刻明白了:“善行”,这里指日月善于运行。
各位:在茫茫宇宙中,无论是太阳还是月亮(或是其它行星)其运行,都是自自然然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老子以此为喻,旨在教人取法“天道”(自然规律),做到办事不留痕迹。换言之,即通过“观天之道——观察和认识自然规律,“执天之行”——掌握和取法自然规律,以达到“处无为之事”的境界。
老子通过言日月“善行”,旨在教人法之而“善行”,那就是其行合于道,即所行合于自然无为之道。
老子接着说:“善言无瑕谪。”话音刚落,人群中有一位农夫模样的人站起来:“圣人,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请讲。”老子很高兴。
“我们农夫种地,每天都要观察天气,并形成了一些谚语,例如‘早上发霞,等水烧茶”、“晚上发霞,干死青蛙”。老天爷说话准确呀!”
“是啊!”“是啊!”大家纷纷称赞……
尹喜听后,自然兴奋不已。原来,他将其所居之所名为“楼观”,就是取”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之意。
老子待尹喜等人安静下来后,继续讲道:“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意思是说:日月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行不殆,然而却分秒不差、毫厘不爽而准确无误,并且无须使用计算工具;大地上的万物,时逢冬令,自然闭藏,虽不用关楗,然而却不能打开; “天网恢恢”,虽不见绳索捆缚,然而却无法解开。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各位:以上这几句,都是在借“天道”,以重申自然无为之思想,旨在教人做到自然无为。用王弼的话说,即“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无辙迹”“无瑕谪”“不用筹策”“无关楗”“无绳约”,是“无为”;“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则是“无不为”。合而言之,“无为而无不为”也。
“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是“天”“地”的行为。而“天”“地”均为“道”所化生,人法“天”“地”,实际上是法“道”。法“道”的什么呢?法“道”之性也。“道”化生天地万物,“道”之性即蕴含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因此天地万物之特性即道之特性也。“道”有何特性呢?其特性主要有虚无、清静、自然、无为、柔弱、不争、素朴、纯粹、平易、恬淡等。
老子话锋一转,说道:“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因此,有“道”的人一贯善于(以“道”)救助人,所以没有被遗弃不用的人;一贯善于(以“道”)救助物,所以没有被遗弃不用的物。这就叫做因循和明达大道。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最后,老子说道:“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所以,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一个人,如果不崇尚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是多么精要和玄妙的道理啊!
尹喜等人听后,频频点头……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资料图)
各位:伟大的智者——老子以“天”(即自然界)“无为而无不为”的事例,重申自然无为之“道”;并教人运用自然无为之“道”去救人、救物,以达到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这其中体现了老子大慈大悲的博爱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老子大智大慧的处世方略。
东航感赋:
天道运行无差失,
善行道者乃人师。
若问行道何用有?
救人救物均不弃。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东航道人
2020-07-31
“善行无辙迹”(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二十七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二十七章经文: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尹喜在昨天聆听老子讲道之后,对老子心中的圣人非常崇拜。老子在函谷关讲道时说过“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并反复叮咛尹喜要时刻铭记于心。
到了古楼观之后,老子已经两次讲到了圣人。第一次讲“圣人不仁”,第二次也就是昨天讲圣人持重、好静。
尹喜天资聪慧,悟性很高,发现圣人的这些作为总是体现着“无为”的原则。因此,他今天希望再次聆听老子进一步谈圣人的作为。尹喜搀扶老子来到说经处,请老子坐下,向老子拱手行礼,并表达了心中的愿望。
于是,老子首先从“天道”谈起,因为“圣人之道”源于“天道”。
老子说:“善行无辙迹。”话音刚落,只听见下面有人“啊”的一声,好生羡慕。老子从尹喜等人羡慕的眼神里,知道大家想到了传说中的武林高手“踏雪无㢃”的功夫。这时,老子用手指向上方……尹喜等人随着老子手指的方向,看到了天空,看到了天空中的太阳……
尹喜急切地问老子:“圣人,您老人家讲的是老天爷吗?”
老子微笑着说:“是的!”
尹喜立刻明白了:“善行”,这里指日月善于运行。
各位:在茫茫宇宙中,无论是太阳还是月亮(或是其它行星)其运行,都是自自然然的,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老子以此为喻,旨在教人取法“天道”(自然规律),做到办事不留痕迹。换言之,即通过“观天之道——观察和认识自然规律,“执天之行”——掌握和取法自然规律,以达到“处无为之事”的境界。
老子通过言日月“善行”,旨在教人法之而“善行”,那就是其行合于道,即所行合于自然无为之道。
老子接着说:“善言无瑕谪。”话音刚落,人群中有一位农夫模样的人站起来:“圣人,我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请讲。”老子很高兴。
“我们农夫种地,每天都要观察天气,并形成了一些谚语,例如‘早上发霞,等水烧茶”、“晚上发霞,干死青蛙”。老天爷说话准确呀!”
“是啊!”“是啊!”大家纷纷称赞……
尹喜听后,自然兴奋不已。原来,他将其所居之所名为“楼观”,就是取”结草为楼,观星望气”之意。
老子待尹喜等人安静下来后,继续讲道:“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意思是说:日月运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行不殆,然而却分秒不差、毫厘不爽而准确无误,并且无须使用计算工具;大地上的万物,时逢冬令,自然闭藏,虽不用关楗,然而却不能打开; “天网恢恢”,虽不见绳索捆缚,然而却无法解开。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各位:以上这几句,都是在借“天道”,以重申自然无为之思想,旨在教人做到自然无为。用王弼的话说,即“此五者皆言不造不施,因物之性,不以形制物也。”“无辙迹”“无瑕谪”“不用筹策”“无关楗”“无绳约”,是“无为”;“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则是“无不为”。合而言之,“无为而无不为”也。
“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是“天”“地”的行为。而“天”“地”均为“道”所化生,人法“天”“地”,实际上是法“道”。法“道”的什么呢?法“道”之性也。“道”化生天地万物,“道”之性即蕴含存在于天地万物之中,因此天地万物之特性即道之特性也。“道”有何特性呢?其特性主要有虚无、清静、自然、无为、柔弱、不争、素朴、纯粹、平易、恬淡等。
老子话锋一转,说道:“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因此,有“道”的人一贯善于(以“道”)救助人,所以没有被遗弃不用的人;一贯善于(以“道”)救助物,所以没有被遗弃不用的物。这就叫做因循和明达大道。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最后,老子说道:“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所以,善人可以做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可以做善人的借鉴。一个人,如果不崇尚他的老师,不珍惜他的借鉴,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糊涂。这是多么精要和玄妙的道理啊!
尹喜等人听后,频频点头……
“善人者,不善人之师”(资料图)
各位:伟大的智者——老子以“天”(即自然界)“无为而无不为”的事例,重申自然无为之“道”;并教人运用自然无为之“道”去救人、救物,以达到人无弃人、物无弃物,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目的。这其中体现了老子大慈大悲的博爱精神,同时也反映了老子大智大慧的处世方略。
东航感赋:
天道运行无差失,
善行道者乃人师。
若问行道何用有?
救人救物均不弃。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