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阴符经》贼盗思想看环境伦理观念

未知李志军

2011-03-1708:58:41

在道家经典中,《阴符经》是最为奇异的一部经文。全文不过三四百字,文辞简朴,言语诡谲,与《道德经》、《参同契》并列为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内丹修炼的基本经典。经中充满贼盗相夺、杀机四伏的气息,正如宋人黄震所说:"经以符言,既异矣;符以阴言,愈异矣。……谓五行为五贼,谓三才为三盗。"(《黄氏日钞》卷五十八)贼盗思想贯穿全文,隐含着深远的立意,暗合着丰富的环境伦理观念,具有极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一、贼盗思想的基本理论内容

《阴符经》中五贼三盗思想具有深刻的内容。篇首以观天道、执天行为全文的总观点。文中以五贼生克的物质基础为论据之一,从微观角度把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要素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诡称贼寇相夺,暗示着人与自然存在的紧张关系;以三盗损益的相互关系为论据之二,从宏观角度把天地、万物和人所形成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描绘为偷盗四起、恩仇相报的景象,说明了自然理性存在内在价值。篇末以维护生态平衡关系,保证资源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三点主张总结全文。

《阴符经》开篇首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生活所面临的最根本的两项任务:一是观察、认识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和规律;二是掌握、执行这一法则和规律。一个"尽"字,不但说明人类认识并执行自然法则就可以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而且反映了只要遵循自然法则,人类生存问题就可以尽善尽美的得到解决。这不仅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生存实践问题,《阴符经》并非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而是站在自然理性的内在价值高度鸟瞰这一问题,因为人类作为自然本身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在整个大自然中所能做的除了认识和执行自然法则外,没有别的出路。全文关于五贼三盗理论的阐述过程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

《阴符经》用传统的五行理论阐述自然法则。传统的五行理论是关于木、火、土、金、水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所谓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观。《阴符经》把五行称作五贼是别有用意的,意在突出五行之间生克顺逆关系是自然的内在理性,其生自然而然,其克亦不知不觉,就像万物之间互相偷夺、互相掠取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夺取它物以为己生之同时亦被它物所贼害。但是,人们并不知晓世界的这一贼害性,人们以为对自然可以为所欲为、无限占有,结果最终为物所累,被物所害。所以,人们只要懂得自然理性的贼意,发现其中内在价值的奥妙,就可以"见之者昌",为人必能内外沟通、自然和谐;为生必能用之有度、细水常流;为政必能下情上达、政通人和。

个人究竟如何认识五贼生克关系呢?《阴符经》说:"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五贼是构成天地万物的物质要素,人是五贼的产物,人与万物同根同源,遵循共同规律,当然对五贼要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和反映过程息息相通,互相感应,人与自然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人们贼天地之元气,夺阴阳之造化如同信手拈来一样自然,明目畅情,调和心性,必能长生久视。反之,则人欲横流,贪得无厌,定会迷情乱性。正如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言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十二章)所以,《阴符经》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只要把好眼、口、耳三关,内外就能沟通平衡,邪气就不会侵害身心,这是把握和调节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也是理顺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社会又该如何认识五贼生克关系呢?《阴符经》说:"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这就告诉人们通过一些奇异现象能够感悟到世界将要发生的变化。经中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相互偷取、相互掠夺的关系诡称"杀机"突出了社会与自然的对立、紧张关系,说明生态失衡、环境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严重性和紧急性,体现了《阴符经》贼盗思想的用意。本来人与自然,人与万物都受自然理性支配,共同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体现自然内在价值,社会就会和谐稳定,自然就能风调雨顺。但是,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法则,肆意开发,横征暴敛,必然造成社会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万物内在价值的矛盾。森林砍伐过度,水土就会流失严重;空气湿度改变,气温就会变化不均;雨雪不调,旱涝不匀;水生动物就要出现异常反应,这是天灾,表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异常,应该立即调整社会经济、政治政策,否则,社会紊乱,正气压不住邪气,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是非不清,人心思乱,这又是人祸。如果天灾人祸并起,那就救治不及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人类社会不能自觉改善天人关系,那么自然理性就通过天人合发的方式,将这一切悖逆紊乱的关系予以调整,使之回到自然平衡的轨道上来,重新开始演变发展。这个道理古人早已懂得。但是,人们没能改善环境状况,只好依靠自然理性、客观规律的力量调整危机状况。这就是《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的意义所在。

《阴符经》在五贼生克的物质基础上,提出了"三才相盗"思想。经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易传》把天、地、人称为三才,而《阴符经》把天地、万物、人称为三才,"三才"实际是自然整体。如果说"五贼"是从微观角度论述自然世界的物质基础,那么"三盗"就是从宏观角度阐明世界的损益关系。"盗"与"贼"意类似,具有悄悄偷取,暗中拿走的特点。天地由阴阳之气构成,阴阳二气相摩相荡化生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质,五种基质相生相克形成万物。这一过程是天地在不知不觉运动中化生了万物,所以叫做万物盗天地。万物由于受"五贼"矛盾特性的决定,昼夜更迭、四季交替,客观上为人类生存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提供了物质资源和能源,因此人又盗取了万物而生存。但是,人在盗取万物维持生命的同时,又在损耗着生命机体的功能和破坏着生存环境,这就是万物盗人。所以,天地、万物和人之间暗合着相互形成、相互生长与相互克服、相互侵夺的造化之机,《阴符经》称之为"盗机",这种"盗机"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理性和客观规律,反映着自然的内在价值。聪明的人掌握了它就能清心寡欲,适时而动,安身立命;愚蠢的人不懂得它,疯狂掠夺,贪得无厌,最后折身损命。因为天道无情无恩,以其雷鸣闪电、烈风暴雨的方式表达着自然的情绪。表面看来自然似乎十分愚蠢,实际上它变化多端、风云莫测,绝不会因人喜欢而多施雨露,也绝不会因人厌恶而少降霜雪,表现了"天之至私"的特性;但是,如果人们懂得"盗机",利用它的变化规律为人服务,带来利益,又表现了天道"用之至公"的特性。自然的内在价值就是"至私"与"至公"的辩证统一。

《阴符经》在论证"盗机"的过程中强调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人只能站在自然的角度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也只有站在自然的立场利用自然为人所用。如果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目的为中心,那么恐怕会和自然的内在价值悖离太远,最终危害了人的利益。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把人看作自然的一分子,并顺从自然之道,遵循万物变化之理,使人的利益符合自然的利益,人的价值适应自然的价值,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损益关系,否则,绝不会创造和谐的生态关系和有利的环境条件。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一贯思想。《阴符经》用"贼盗"二字极为绝妙地概括了天地、万物、人类关系的实质,对人类中心主义不无讽刺之意。

二、贼盗思想与环境伦理观念

世界既然是五行构成相贼基础,三才形成相盗关系,人只能利用这一"贼盗"法则,而不能改变它。那么,人生于世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阴符经》对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三点主张作为全文的结论,引申和发挥了贼盗思想的意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环境伦理观念,对于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全人类有非常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从《阴符经》贼盗思想看环境伦理观念

    未知 李志军

    2011-03-1708:58:41

    |
    从《阴符经》贼盗思想看环境伦理观念
    |

    在道家经典中,《阴符经》是最为奇异的一部经文。全文不过三四百字,文辞简朴,言语诡谲,与《道德经》、《参同契》并列为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内丹修炼的基本经典。经中充满贼盗相夺、杀机四伏的气息,正如宋人黄震所说:"经以符言,既异矣;符以阴言,愈异矣。……谓五行为五贼,谓三才为三盗。"(《黄氏日钞》卷五十八)贼盗思想贯穿全文,隐含着深远的立意,暗合着丰富的环境伦理观念,具有极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一、贼盗思想的基本理论内容

    《阴符经》中五贼三盗思想具有深刻的内容。篇首以观天道、执天行为全文的总观点。文中以五贼生克的物质基础为论据之一,从微观角度把构成世界的五种物质要素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诡称贼寇相夺,暗示着人与自然存在的紧张关系;以三盗损益的相互关系为论据之二,从宏观角度把天地、万物和人所形成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描绘为偷盗四起、恩仇相报的景象,说明了自然理性存在内在价值。篇末以维护生态平衡关系,保证资源持续利用,实现社会稳定发展的三点主张总结全文。

    《阴符经》开篇首句"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站在一个很高的角度提出了人类在自然界中生活所面临的最根本的两项任务:一是观察、认识自然界的运行法则和规律;二是掌握、执行这一法则和规律。一个"尽"字,不但说明人类认识并执行自然法则就可以解决人类的根本问题,而且反映了只要遵循自然法则,人类生存问题就可以尽善尽美的得到解决。这不仅是一个理论认识问题,而且也是一个生存实践问题,《阴符经》并非站在人类中心主义立场看待自然环境与人类关系,而是站在自然理性的内在价值高度鸟瞰这一问题,因为人类作为自然本身一部分,从根本上讲,在整个大自然中所能做的除了认识和执行自然法则外,没有别的出路。全文关于五贼三盗理论的阐述过程充分论证了这一观点。

    《阴符经》用传统的五行理论阐述自然法则。传统的五行理论是关于木、火、土、金、水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所谓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所谓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这是中国古代的自然观。《阴符经》把五行称作五贼是别有用意的,意在突出五行之间生克顺逆关系是自然的内在理性,其生自然而然,其克亦不知不觉,就像万物之间互相偷夺、互相掠取一样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过程,夺取它物以为己生之同时亦被它物所贼害。但是,人们并不知晓世界的这一贼害性,人们以为对自然可以为所欲为、无限占有,结果最终为物所累,被物所害。所以,人们只要懂得自然理性的贼意,发现其中内在价值的奥妙,就可以"见之者昌",为人必能内外沟通、自然和谐;为生必能用之有度、细水常流;为政必能下情上达、政通人和。

    个人究竟如何认识五贼生克关系呢?《阴符经》说:"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五贼是构成天地万物的物质要素,人是五贼的产物,人与万物同根同源,遵循共同规律,当然对五贼要素在自然界中的变化现象和反映过程息息相通,互相感应,人与自然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人们贼天地之元气,夺阴阳之造化如同信手拈来一样自然,明目畅情,调和心性,必能长生久视。反之,则人欲横流,贪得无厌,定会迷情乱性。正如老子讲:"五色令人目盲,五言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道德经》十二章)所以,《阴符经》曰:"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只要把好眼、口、耳三关,内外就能沟通平衡,邪气就不会侵害身心,这是把握和调节个人与自然关系的关键,也是理顺人和自然关系的基础。

    社会又该如何认识五贼生克关系呢?《阴符经》说:"天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变定基。"这就告诉人们通过一些奇异现象能够感悟到世界将要发生的变化。经中把包括人在内的万物相互偷取、相互掠夺的关系诡称"杀机"突出了社会与自然的对立、紧张关系,说明生态失衡、环境危机对人类社会的危害性、严重性和紧急性,体现了《阴符经》贼盗思想的用意。本来人与自然,人与万物都受自然理性支配,共同遵循客观规律,一切体现自然内在价值,社会就会和谐稳定,自然就能风调雨顺。但是,由于人们违背自然法则,肆意开发,横征暴敛,必然造成社会与自然的冲突,人与万物内在价值的矛盾。森林砍伐过度,水土就会流失严重;空气湿度改变,气温就会变化不均;雨雪不调,旱涝不匀;水生动物就要出现异常反应,这是天灾,表明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发生异常,应该立即调整社会经济、政治政策,否则,社会紊乱,正气压不住邪气,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是非不清,人心思乱,这又是人祸。如果天灾人祸并起,那就救治不及了。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人类社会不能自觉改善天人关系,那么自然理性就通过天人合发的方式,将这一切悖逆紊乱的关系予以调整,使之回到自然平衡的轨道上来,重新开始演变发展。这个道理古人早已懂得。但是,人们没能改善环境状况,只好依靠自然理性、客观规律的力量调整危机状况。这就是《阴符经》:"天生天杀道之理"的意义所在。

    《阴符经》在五贼生克的物质基础上,提出了"三才相盗"思想。经曰:"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即安。"《易传》把天、地、人称为三才,而《阴符经》把天地、万物、人称为三才,"三才"实际是自然整体。如果说"五贼"是从微观角度论述自然世界的物质基础,那么"三盗"就是从宏观角度阐明世界的损益关系。"盗"与"贼"意类似,具有悄悄偷取,暗中拿走的特点。天地由阴阳之气构成,阴阳二气相摩相荡化生为金木水火土五种基质,五种基质相生相克形成万物。这一过程是天地在不知不觉运动中化生了万物,所以叫做万物盗天地。万物由于受"五贼"矛盾特性的决定,昼夜更迭、四季交替,客观上为人类生存创造了适宜的条件和环境,提供了物质资源和能源,因此人又盗取了万物而生存。但是,人在盗取万物维持生命的同时,又在损耗着生命机体的功能和破坏着生存环境,这就是万物盗人。所以,天地、万物和人之间暗合着相互形成、相互生长与相互克服、相互侵夺的造化之机,《阴符经》称之为"盗机",这种"盗机"看不见,摸不着,是一种抽象的自然理性和客观规律,反映着自然的内在价值。聪明的人掌握了它就能清心寡欲,适时而动,安身立命;愚蠢的人不懂得它,疯狂掠夺,贪得无厌,最后折身损命。因为天道无情无恩,以其雷鸣闪电、烈风暴雨的方式表达着自然的情绪。表面看来自然似乎十分愚蠢,实际上它变化多端、风云莫测,绝不会因人喜欢而多施雨露,也绝不会因人厌恶而少降霜雪,表现了"天之至私"的特性;但是,如果人们懂得"盗机",利用它的变化规律为人服务,带来利益,又表现了天道"用之至公"的特性。自然的内在价值就是"至私"与"至公"的辩证统一。

    《阴符经》在论证"盗机"的过程中强调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人只能站在自然的角度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也只有站在自然的立场利用自然为人所用。如果一切从人出发,以人的目的为中心,那么恐怕会和自然的内在价值悖离太远,最终危害了人的利益。这就告诉我们,只有把人看作自然的一分子,并顺从自然之道,遵循万物变化之理,使人的利益符合自然的利益,人的价值适应自然的价值,才能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万物的损益关系,否则,绝不会创造和谐的生态关系和有利的环境条件。体现了道家道法自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一贯思想。《阴符经》用"贼盗"二字极为绝妙地概括了天地、万物、人类关系的实质,对人类中心主义不无讽刺之意。

    二、贼盗思想与环境伦理观念

    世界既然是五行构成相贼基础,三才形成相盗关系,人只能利用这一"贼盗"法则,而不能改变它。那么,人生于世究竟应该怎么做呢?《阴符经》对于作为万物之灵的人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三点主张作为全文的结论,引申和发挥了贼盗思想的意义,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人与自然、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环境伦理观念,对于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全人类有非常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

    最新

    最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