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邱清辉
2022-08-10
《说卦传》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可是在《易经》艮卦的卦辞和爻辞中,只谈背、趾、腓、限、身、辅,并未提及“手”,此中缘由耐人寻味。《系辞》说:“观其象而玩其辞。”也就是说,卦爻辞和卦爻象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结合其象才能探得其辞背后的真正含义,艮卦当然不能例外。
艮卦
艮卦,是《易经》中第五十二卦,全名是艮为山,上下两卦皆为艮☶,为两山并峙之象,卦辞为:“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其字面意思是说,止住他的背,就不能获得他的身体。如果行走在庭院里看不见他的人,就不会有咎害。《彖传》云:“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彖传》解释说,艮就是停止,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该前进的时候就前进,只要动静恰到好处,艮止的道理就会光明灿烂,其无咎的主要原因是卦体上下位置相当的两爻都是敌应,互不往来。两山并峙互不往来的卦象,喻示着静止、稳重、坚实、敦厚、退隐,所以《象传》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此意为,两山并峙、山外立山就是艮卦,君子应该通过观艮卦之象而自我抑止内心邪念,思考问题不能逾越自己的本位。
艮卦的六个爻中,六二、九三、六四,三个爻当位,但互成一坎卦,坎为险、为隐,宜静不宜动,另外初六、六五、上九皆不当位,初六与六五属阴爻居阳位,为能力小于位置、德不配位之象,而上九为阳爻居阴位,有大材小用及为人低调之象,所以爻辞中只有上九爻言吉,为最好之爻,应为艮卦的主爻。在八卦符号中,阳爻主动、上行、进取,阴爻主静、下行、退隐,艮卦的上九居最高之位,已无上行的空间,若再不止住就会生出咎害,其余四个阴爻皆居山之下,同样无处可行,为安静之象。唯独九三为得位阳爻,却身陷四阴之中,想动而不能,也为安静之象。整个艮卦为上止下静之象,所以《序卦》说:“物不可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艮☶为二阴承一阳,若将卦身旋转90度,形状就如同立着的人身,其阳爻恰似人的背脊,人身的腹部属阴,背脊属阳,可见卦辞说“艮其背”指的就是止住两阴之上的阳爻。
在六爻与社会等级的对应中,初爻为庶民,二爻为地方官,三爻为太子(三公),四爻为宰相,五爻为天子,上爻为宗庙。艮卦中的初六爻,为阴居阳位,类似没有能力的底层老百姓,只求温饱,统治者若想抑制其邪欲妄念如同止住自身脚趾一样容易,所以爻辞说:“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六二爻中正得位,但与六五敌应,好似安分守己的地方官困于深山之中,无法向天子反映民情,其行动如同人之腓(小腿)不能自主,心里很不高兴,所以爻辞说:“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九三爻是唯一当位阳爻,如同优秀的太子不喜欢群臣的奉承,又与上九敌应,加之六五天子过于柔弱、德不配位,难以协助自己顺利继承帝位,此时的行动如同人身的腰部一样重要,处于上下内外之界限,不动则上下内外不通,过动易伤腰膂,既须自强不息,又应行止适度,处境之不安如同烈火熏灼其心,所以爻辞说:“艮其限,列其夤,厉其熏心。”六四爻虽然阴柔得位,但上下无应,处上卦艮山最下位,居下卦艮山之上,只有顺从九三与六五,互成震卦,不主动妄为,谨小慎微,顺时而行,才不会有咎害,所以爻辞说:“艮其身,无咎。”六五爻为阴居阳位,好似柔弱的君主没有定邦治国的实力,若不管好自己的嘴巴,控制好自己的言令,就会产生悔恨,所以爻辞说:“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上九爻为阳爻居阴位,如同精力旺盛、本能超群的人提前退居二线,在处理本职事务时总会感到游刃有余,而他又时刻保持低调,安坐顶峰岿然不动,以敦厚笃实自我静止,其结局当然吉无不利,所以爻辞说:“敦艮,吉。”
艮卦的卦辞中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一般认为此句意思是,止住他的背,不获他的身体;行走在庭院里看不见他的人,才不会有咎害。不管怎么解,卦辞并没有说这些行为能带来吉利,其中应该还隐含着言外之意:如果不能“艮其背”而是“获其身”“见其人”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咎害。而且爻辞中说,初六艮其趾,无咎;六二艮其腓,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厉熏心;六四艮其身,无咎;六五艮其辅,悔亡;上九敦艮,吉;整个艮卦都是在说艮止人的身体。因每个爻与身体对应的部位不同,才出现无咎、心不快、吉等不同的结果。可见艮卦的六个爻就如同身体的六个不同部位,其中必定会有一种内在联系。
爻辞中初六之趾、六二之腓、九三之限、六五之辅,都很好理解,因为它们属身体的不同部位,只有六四之身和上九之敦比较费解。一般认为“身”指人的躯体。人的躯体自然包括趾、腓、限、辅等部位。如果六四之“身”指的是人的躯体,那么六四就成了艮卦卦意的综述概括,成为六爻之主,这在卦象上是解不通的。六四为宰相爻,此爻与身体的胸肩及手与胳膊的部位对应,上承天子六五,下乘太子九三,肩负辅佐天子操办国事的重任。一位优秀的宰相,做事必定会谨小慎微,尽力使自己处处得心应手,事事得其所处,只有如同“行其庭不见其人”才会无咎,才能成为天子真正的左膀右臂。因为艮本身属手,而六四爻又是手的对应爻位,并且手与心相应、心与身相依,所以六四爻只言艮身,不言艮手。
《道德经》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就是说大患与身并存。六四爻只说艮身可以无咎(没有咎害),因为能艮止其身,不代表能忘却其身,有身就有隐患。到了上九爻才说:“敦艮吉。”“敦”与“钝”音近,上九处两山顶峰之上,其“敦”有忘我、隐遁之义。上爻对应人身体的头部,头为思想与行动的总指挥,若能艮止住人的头部,达到忘我无身的境界,就会如同坚实磅礴的大山一样长久吉利,这也就是卦辞里“艮其背,不获其身”的境界。与六爻相对应的身体部位(初趾、二腿、三腰、四心胸手、五嘴、六头)都能动,唯独与心相对的背不能动,不会受到情识妄念的干扰,是不需要止息的,而卦辞却说艮其背,其意在表达止之又止、止无所止的无我境界。此处的“获”与“惑”同音,有被俘获、被迷惑之义。艮卦六爻中只有上九爻“敦艮”超越了人的身体,步入忘我的境界,其身当然不会被迷惑、被俘获,与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的境界是一致的,所以能够获吉。显然,爻辞和爻象都能说明上九爻才是艮卦的主爻。
艮卦的卦辞和爻辞都在谈论艮止身之道,因为咎害依身而存、身与心互依、心与手相应、心与背相对,所以《易经》中只说“艮背”“艮身”,不说“艮心”“艮手”。《易经》的艮卦自古就是道释儒三教的重点研究对象,宋代大儒周敦颐和程颐曾说:“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由此可见艮卦思想之深邃及其义理之晦涩。本人为求抛砖引玉,不揣浅陋,略陈数语。
(邱清辉道长供稿)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邱清辉
2022-08-10
《说卦传》说:“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可是在《易经》艮卦的卦辞和爻辞中,只谈背、趾、腓、限、身、辅,并未提及“手”,此中缘由耐人寻味。《系辞》说:“观其象而玩其辞。”也就是说,卦爻辞和卦爻象是不可分割的,只有结合其象才能探得其辞背后的真正含义,艮卦当然不能例外。
艮卦
艮卦,是《易经》中第五十二卦,全名是艮为山,上下两卦皆为艮☶,为两山并峙之象,卦辞为:“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其字面意思是说,止住他的背,就不能获得他的身体。如果行走在庭院里看不见他的人,就不会有咎害。《彖传》云:“艮,止也。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艮其止,止其所也。上下敌应,不相与也。是以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也。”《彖传》解释说,艮就是停止,该停止的时候就停止,该前进的时候就前进,只要动静恰到好处,艮止的道理就会光明灿烂,其无咎的主要原因是卦体上下位置相当的两爻都是敌应,互不往来。两山并峙互不往来的卦象,喻示着静止、稳重、坚实、敦厚、退隐,所以《象传》说:“兼山,艮;君子以思不出其位。”此意为,两山并峙、山外立山就是艮卦,君子应该通过观艮卦之象而自我抑止内心邪念,思考问题不能逾越自己的本位。
艮卦的六个爻中,六二、九三、六四,三个爻当位,但互成一坎卦,坎为险、为隐,宜静不宜动,另外初六、六五、上九皆不当位,初六与六五属阴爻居阳位,为能力小于位置、德不配位之象,而上九为阳爻居阴位,有大材小用及为人低调之象,所以爻辞中只有上九爻言吉,为最好之爻,应为艮卦的主爻。在八卦符号中,阳爻主动、上行、进取,阴爻主静、下行、退隐,艮卦的上九居最高之位,已无上行的空间,若再不止住就会生出咎害,其余四个阴爻皆居山之下,同样无处可行,为安静之象。唯独九三为得位阳爻,却身陷四阴之中,想动而不能,也为安静之象。整个艮卦为上止下静之象,所以《序卦》说:“物不可终动,止之,故受之以艮;艮者止也。”艮☶为二阴承一阳,若将卦身旋转90度,形状就如同立着的人身,其阳爻恰似人的背脊,人身的腹部属阴,背脊属阳,可见卦辞说“艮其背”指的就是止住两阴之上的阳爻。
在六爻与社会等级的对应中,初爻为庶民,二爻为地方官,三爻为太子(三公),四爻为宰相,五爻为天子,上爻为宗庙。艮卦中的初六爻,为阴居阳位,类似没有能力的底层老百姓,只求温饱,统治者若想抑制其邪欲妄念如同止住自身脚趾一样容易,所以爻辞说:“艮其趾,无咎,利永贞。”六二爻中正得位,但与六五敌应,好似安分守己的地方官困于深山之中,无法向天子反映民情,其行动如同人之腓(小腿)不能自主,心里很不高兴,所以爻辞说:“艮其腓,不拯其随,其心不快。”九三爻是唯一当位阳爻,如同优秀的太子不喜欢群臣的奉承,又与上九敌应,加之六五天子过于柔弱、德不配位,难以协助自己顺利继承帝位,此时的行动如同人身的腰部一样重要,处于上下内外之界限,不动则上下内外不通,过动易伤腰膂,既须自强不息,又应行止适度,处境之不安如同烈火熏灼其心,所以爻辞说:“艮其限,列其夤,厉其熏心。”六四爻虽然阴柔得位,但上下无应,处上卦艮山最下位,居下卦艮山之上,只有顺从九三与六五,互成震卦,不主动妄为,谨小慎微,顺时而行,才不会有咎害,所以爻辞说:“艮其身,无咎。”六五爻为阴居阳位,好似柔弱的君主没有定邦治国的实力,若不管好自己的嘴巴,控制好自己的言令,就会产生悔恨,所以爻辞说:“艮其辅,言有序,悔亡。”上九爻为阳爻居阴位,如同精力旺盛、本能超群的人提前退居二线,在处理本职事务时总会感到游刃有余,而他又时刻保持低调,安坐顶峰岿然不动,以敦厚笃实自我静止,其结局当然吉无不利,所以爻辞说:“敦艮,吉。”
艮卦的卦辞中说:“艮其背,不获其身。行其庭,不见其人,无咎。”一般认为此句意思是,止住他的背,不获他的身体;行走在庭院里看不见他的人,才不会有咎害。不管怎么解,卦辞并没有说这些行为能带来吉利,其中应该还隐含着言外之意:如果不能“艮其背”而是“获其身”“见其人”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咎害。而且爻辞中说,初六艮其趾,无咎;六二艮其腓,其心不快;九三艮其限,厉熏心;六四艮其身,无咎;六五艮其辅,悔亡;上九敦艮,吉;整个艮卦都是在说艮止人的身体。因每个爻与身体对应的部位不同,才出现无咎、心不快、吉等不同的结果。可见艮卦的六个爻就如同身体的六个不同部位,其中必定会有一种内在联系。
爻辞中初六之趾、六二之腓、九三之限、六五之辅,都很好理解,因为它们属身体的不同部位,只有六四之身和上九之敦比较费解。一般认为“身”指人的躯体。人的躯体自然包括趾、腓、限、辅等部位。如果六四之“身”指的是人的躯体,那么六四就成了艮卦卦意的综述概括,成为六爻之主,这在卦象上是解不通的。六四为宰相爻,此爻与身体的胸肩及手与胳膊的部位对应,上承天子六五,下乘太子九三,肩负辅佐天子操办国事的重任。一位优秀的宰相,做事必定会谨小慎微,尽力使自己处处得心应手,事事得其所处,只有如同“行其庭不见其人”才会无咎,才能成为天子真正的左膀右臂。因为艮本身属手,而六四爻又是手的对应爻位,并且手与心相应、心与身相依,所以六四爻只言艮身,不言艮手。
《道德经》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就是说大患与身并存。六四爻只说艮身可以无咎(没有咎害),因为能艮止其身,不代表能忘却其身,有身就有隐患。到了上九爻才说:“敦艮吉。”“敦”与“钝”音近,上九处两山顶峰之上,其“敦”有忘我、隐遁之义。上爻对应人身体的头部,头为思想与行动的总指挥,若能艮止住人的头部,达到忘我无身的境界,就会如同坚实磅礴的大山一样长久吉利,这也就是卦辞里“艮其背,不获其身”的境界。与六爻相对应的身体部位(初趾、二腿、三腰、四心胸手、五嘴、六头)都能动,唯独与心相对的背不能动,不会受到情识妄念的干扰,是不需要止息的,而卦辞却说艮其背,其意在表达止之又止、止无所止的无我境界。此处的“获”与“惑”同音,有被俘获、被迷惑之义。艮卦六爻中只有上九爻“敦艮”超越了人的身体,步入忘我的境界,其身当然不会被迷惑、被俘获,与卦辞“艮其背,不获其身”的境界是一致的,所以能够获吉。显然,爻辞和爻象都能说明上九爻才是艮卦的主爻。
艮卦的卦辞和爻辞都在谈论艮止身之道,因为咎害依身而存、身与心互依、心与手相应、心与背相对,所以《易经》中只说“艮背”“艮身”,不说“艮心”“艮手”。《易经》的艮卦自古就是道释儒三教的重点研究对象,宋代大儒周敦颐和程颐曾说:“看一部《华严经》,不如看一艮卦。”由此可见艮卦思想之深邃及其义理之晦涩。本人为求抛砖引玉,不揣浅陋,略陈数语。
(邱清辉道长供稿)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