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荣晋:“方而不割”与人生“方圆之道”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葛荣晋

2012-09-2711:46:33

“方而不割”命题源自于《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老子云:“圣人方(方角)而不割(损害),廉(棱角)而不刿(音“贵”,刺伤),直而不肆(放肆)。”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本质的规定性,它的存在和变化都有一个许可的极限。“方正”品格的极限是“有割”,品行方正虽好,但不能因过度“方正”而损害他人,应随俗方圆;有棱角、有个性虽好,但也应避免过度刺痛他人,以免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正直”品格的极限是“有肆”,行为正直虽好,但不可放肆,任意行事,应学会尊重他人。这些“内方外圆”的美德一旦超出了它们的限度,突破了它们的临界点,事物便丧失了原有的本质而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一切矛盾都是相互包含、互相渗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和趋势。“方”、“廉”、“直”虽是好的品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向“割”、“刿”、“肆”等坏的方向转化。所以,深谙辩证法的人能够以“中道”自律,对自身的品格进行适时调节,力求控制在 “不割”、“不刿”、“不肆”的限度内,真正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方可达到为人处事的圆通境界。

一、“做人要圆”,“做事要方”

“方圆之道”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艺术,它的基本含义是“做人要圆”,“做事要方”,把“方”与“圆”有机地结合起来,方可达到圆融的理想人生境界。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无非是“做人”与“做事”两件事。做事难,做人更难。如何才能做好这两件事呢?从古至今,都是中外哲学家思考和探讨的永恒的人生问题。

所谓“做事要方”,是说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则或规矩,切不可随意胡作非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求人做事既不能违法,也不能缺德,切不可逾越“法律”与“道德”雷池一步。每一种社会职业虽有自己的特定行规,但是“诚信”则是商道的基本法则。遵之,一诺千金,为商必成功;违之,行欺诈,失信于人,为商必失败。“廉洁”是做官的基本原则,要求做官者不能以权谋私。遵之,即是清官;违之,即是贪官。“求是(追求真理)”是学者的基本要求,不能弄虚作假。遵之,积薄成厚,必有成就;违之,沽名钓誉,必成笑柄。

“做事要方”虽好,但是也要“通人性”、“合人情”,根据具体情况,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人情味,努力做到方中有圆,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据《后汉书·吴佑传》记载:“安丘男子毋丘长与母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长杀之而亡。”安丘官员追至胶东将其抓捕归案。如何法办呢?汉代胶东侯相吴佑认为,从孝道角度,“子母见辱,人情所耻”,杀人是可以理解的,“刑若不忍”。但是“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必须按国法处以死刑。在“法”与“情”的两难之中,吴佑在死刑执行上,采取了一种为毋丘长“留后”的灵活方法。吴佑问毋丘长:“有妻子乎?”对曰:“有妻未有子也。”于是,允其将妻子带至监狱,“解其桎梏,使同宿狱中,妻遂怀孕。至冬尽行刑”。这就使“法”与“情”结合起来,达到了圆通人生境界。

在治军和治国中,政治家和军事将帅既要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又要随机应变,灵活圆通,情圆理方,切不可让原则捆住自己,失去民心,招致失败。古人说:“圆若用智,惟圆善转。”道理就在于此。

前秦皇帝苻坚的得力大臣王猛在潞州与前燕太傅慕容评对峙。王猛派大将徐成去探查燕军虚实,令他中午回报,而徐成却在黄昏时才返回,王猛按照军纪要斩徐成。邓羌为徐成求情说:“敌众我寡,明晨即要打仗,最好是宽恕了他。”王猛坚持说:“如果不斩徐成,军法威严难以树立。”邓羌回答说:“徐成违期该斩,但我愿与他一起拼死作战,以求赎罪。”在邓羌的劝说与威迫下,王猛才赦免了徐成。结果,邓羌与徐成奋战杀敌,大败燕军,以报主帅。王猛只讲军法而不讲人情,是一种理方而情不圆的做法,违背了道家的“大方无隅”的管理原则,是难以赢得部下人心的。而邓羌按照“理方情圆”的管理之道,明知徐成违期该斩,但面对当前的敌我情况,要想战胜燕军,就必须在承认徐成违期该斩的前提下,又要请求宽恕,这是讲人情。这是“理方情圆”管理之道的一次成功运用。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坚持以武力统一中国,灭掉南方各国,这是政治原则,不能动摇。一旦南方诸国被灭之后,如何对待这些“孤身远客”呢?是杀掉他们还是厚待他们?赵匡胤按照“理方情圆”的管理之道,不但对降王赐官封侯,而且对他们的家属也百般关照。如西蜀被灭后,宋太祖拜孟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死后,追封他为楚王。孟昶母亲初到开封时,赵匡胤即称她为国母,并表示马上让她返回蜀地。孟母奏道:“妾身并非思蜀,原先本是太原人氏。傥得归老家并州,乃妾身所愿。”宋太祖说:“如此,待朕取得太原,便送国母归去。”从宋太祖厚待降王的历史事实中,说明管理者在待人接物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富有人情味,方可赢得下属的真心爱戴与拥护。这就是道家讲的“大方无隅,大直若屈”的精义所在。

所谓“做人要圆”,是一种宽容、忍让、圆通、融通的人生大智慧,决非是世俗小人的圆滑世故、八面讨好、左右逢源的丑恶心态。在做人上,既要求不要随波逐流,随风飘荡,也要求不要咄咄逼人,强加于人。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既有貌似糊涂的智慧,也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这是人要追求的压力最小、张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人生境界。

“做人要圆”,有时会有牺牲,甚至要承受来自社会和亲朋好友的各种屈辱、误解、怨恨和伤害。这时,要学会“忍”,要相信“日久见人心”,最终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做人要圆”,不仅要求努力做到宽容、忍让,而且切忌以小肚鸡肠嫉妒他人。英国哲学家斯宾诺莎指出:“嫉妒是一种仇恨,这种仇恨使自己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巴尔扎克也指出:“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嫉妒心理呢?古人云:“境由心造。”要克服自己的嫉妒心,不仅要超越自我,容得下他人的优点和成功,还必须有自知之明,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少一份嫉妒心。有一武士向禅师请教天堂与地狱。禅师对他说:“你虽是一个武士,但没有人会重用你,因为你丑而且笨。”武士大怒,拔出宝剑就要砍杀禅师。禅师微丝不动,细声地对他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于是,武士弃刀于地,向禅师道歉。这时,禅师微微一笑,说道:“天堂之门由此打开。”可见,天堂、地狱由心造,是天堂还是地狱,只是一念之差。天堂和地狱就在现实生活之中,就在你的心灵之中。

有一位漂亮的好莱坞女演员,因失恋而产生的怨恨和报复心理,使她的面孔多皱,她去找一位化妆师为自己美容。这位化妆师诚恳地劝她说:“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仇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一个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做人要圆”,要求学会与善于赞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只要是发自内心地多使用赞美语,就能搭起沟通的桥梁,彼此沟通如沐春风,就会得到人间最珍贵的友谊。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的根源有一股被人肯定、称赞的强烈愿望,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不同点。一般说来,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很强、被压抑的小人物,更喜欢受到别人的赞美,这是人之常情。这些小人物的人生如一株睡莲,或许一生沉睡着,根本开不了花;又如孔雀开屏,也许一生开不了屏。他们虽然有无限的潜力可以挖掘,但是需要一个引爆点。赞美就是挖掘他们无限潜力的最好引爆点。俗话说:“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只要从赞美他人开始,学会以幽默的语言“顺情说好话”,必能打动他人,开启他人的心扉,激活他们的活力,使他们开花、开屏,真可谓功德无量。这是“做人要圆”的秘诀,也是成功的管理之道。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葛荣晋:“方而不割”与人生“方圆之道”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整理 葛荣晋

    2012-09-2711:46:33

    |
    葛荣晋:“方而不割”与人生“方圆之道”
    |

    “方而不割”命题源自于《道德经》第五十八章。老子云:“圣人方(方角)而不割(损害),廉(棱角)而不刿(音“贵”,刺伤),直而不肆(放肆)。”在老子看来,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本质的规定性,它的存在和变化都有一个许可的极限。“方正”品格的极限是“有割”,品行方正虽好,但不能因过度“方正”而损害他人,应随俗方圆;有棱角、有个性虽好,但也应避免过度刺痛他人,以免造成紧张的人际关系;“正直”品格的极限是“有肆”,行为正直虽好,但不可放肆,任意行事,应学会尊重他人。这些“内方外圆”的美德一旦超出了它们的限度,突破了它们的临界点,事物便丧失了原有的本质而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一切矛盾都是相互包含、互相渗透,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可能和趋势。“方”、“廉”、“直”虽是好的品格,但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向“割”、“刿”、“肆”等坏的方向转化。所以,深谙辩证法的人能够以“中道”自律,对自身的品格进行适时调节,力求控制在 “不割”、“不刿”、“不肆”的限度内,真正做到“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方可达到为人处事的圆通境界。

    一、“做人要圆”,“做事要方”

    “方圆之道”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艺术,它的基本含义是“做人要圆”,“做事要方”,把“方”与“圆”有机地结合起来,方可达到圆融的理想人生境界。

    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无非是“做人”与“做事”两件事。做事难,做人更难。如何才能做好这两件事呢?从古至今,都是中外哲学家思考和探讨的永恒的人生问题。

    所谓“做事要方”,是说做事一定要遵循规则或规矩,切不可随意胡作非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求人做事既不能违法,也不能缺德,切不可逾越“法律”与“道德”雷池一步。每一种社会职业虽有自己的特定行规,但是“诚信”则是商道的基本法则。遵之,一诺千金,为商必成功;违之,行欺诈,失信于人,为商必失败。“廉洁”是做官的基本原则,要求做官者不能以权谋私。遵之,即是清官;违之,即是贪官。“求是(追求真理)”是学者的基本要求,不能弄虚作假。遵之,积薄成厚,必有成就;违之,沽名钓誉,必成笑柄。

    “做事要方”虽好,但是也要“通人性”、“合人情”,根据具体情况,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人情味,努力做到方中有圆,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据《后汉书·吴佑传》记载:“安丘男子毋丘长与母俱行市,道遇醉客辱其母,长杀之而亡。”安丘官员追至胶东将其抓捕归案。如何法办呢?汉代胶东侯相吴佑认为,从孝道角度,“子母见辱,人情所耻”,杀人是可以理解的,“刑若不忍”。但是“背亲逞怒,白日杀人,赦若非义”,必须按国法处以死刑。在“法”与“情”的两难之中,吴佑在死刑执行上,采取了一种为毋丘长“留后”的灵活方法。吴佑问毋丘长:“有妻子乎?”对曰:“有妻未有子也。”于是,允其将妻子带至监狱,“解其桎梏,使同宿狱中,妻遂怀孕。至冬尽行刑”。这就使“法”与“情”结合起来,达到了圆通人生境界。

    在治军和治国中,政治家和军事将帅既要刚正不阿,坚持原则,又要随机应变,灵活圆通,情圆理方,切不可让原则捆住自己,失去民心,招致失败。古人说:“圆若用智,惟圆善转。”道理就在于此。

    前秦皇帝苻坚的得力大臣王猛在潞州与前燕太傅慕容评对峙。王猛派大将徐成去探查燕军虚实,令他中午回报,而徐成却在黄昏时才返回,王猛按照军纪要斩徐成。邓羌为徐成求情说:“敌众我寡,明晨即要打仗,最好是宽恕了他。”王猛坚持说:“如果不斩徐成,军法威严难以树立。”邓羌回答说:“徐成违期该斩,但我愿与他一起拼死作战,以求赎罪。”在邓羌的劝说与威迫下,王猛才赦免了徐成。结果,邓羌与徐成奋战杀敌,大败燕军,以报主帅。王猛只讲军法而不讲人情,是一种理方而情不圆的做法,违背了道家的“大方无隅”的管理原则,是难以赢得部下人心的。而邓羌按照“理方情圆”的管理之道,明知徐成违期该斩,但面对当前的敌我情况,要想战胜燕军,就必须在承认徐成违期该斩的前提下,又要请求宽恕,这是讲人情。这是“理方情圆”管理之道的一次成功运用。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之后,坚持以武力统一中国,灭掉南方各国,这是政治原则,不能动摇。一旦南方诸国被灭之后,如何对待这些“孤身远客”呢?是杀掉他们还是厚待他们?赵匡胤按照“理方情圆”的管理之道,不但对降王赐官封侯,而且对他们的家属也百般关照。如西蜀被灭后,宋太祖拜孟昶为检校太师兼中书令,封秦国公,死后,追封他为楚王。孟昶母亲初到开封时,赵匡胤即称她为国母,并表示马上让她返回蜀地。孟母奏道:“妾身并非思蜀,原先本是太原人氏。傥得归老家并州,乃妾身所愿。”宋太祖说:“如此,待朕取得太原,便送国母归去。”从宋太祖厚待降王的历史事实中,说明管理者在待人接物上,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富有人情味,方可赢得下属的真心爱戴与拥护。这就是道家讲的“大方无隅,大直若屈”的精义所在。

    所谓“做人要圆”,是一种宽容、忍让、圆通、融通的人生大智慧,决非是世俗小人的圆滑世故、八面讨好、左右逢源的丑恶心态。在做人上,既要求不要随波逐流,随风飘荡,也要求不要咄咄逼人,强加于人。既有原则性,也有灵活性,既有貌似糊涂的智慧,也有形如疯傻的清醒,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这是人要追求的压力最小、张力最大、可塑性最强的人生境界。

    “做人要圆”,有时会有牺牲,甚至要承受来自社会和亲朋好友的各种屈辱、误解、怨恨和伤害。这时,要学会“忍”,要相信“日久见人心”,最终会得到人们的认可。

    “做人要圆”,不仅要求努力做到宽容、忍让,而且切忌以小肚鸡肠嫉妒他人。英国哲学家斯宾诺莎指出:“嫉妒是一种仇恨,这种仇恨使自己对他人的幸福感到痛苦,对他人的灾难感到快乐。”巴尔扎克也指出:“嫉妒者受到的痛苦比任何人遭受的痛苦更大,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以恨人开始,以害己而告终。”那么,如何才能克服这种不健康的嫉妒心理呢?古人云:“境由心造。”要克服自己的嫉妒心,不仅要超越自我,容得下他人的优点和成功,还必须有自知之明,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克服一份虚荣心,就会少一份嫉妒心。有一武士向禅师请教天堂与地狱。禅师对他说:“你虽是一个武士,但没有人会重用你,因为你丑而且笨。”武士大怒,拔出宝剑就要砍杀禅师。禅师微丝不动,细声地对他说:“地狱之门由此打开。”于是,武士弃刀于地,向禅师道歉。这时,禅师微微一笑,说道:“天堂之门由此打开。”可见,天堂、地狱由心造,是天堂还是地狱,只是一念之差。天堂和地狱就在现实生活之中,就在你的心灵之中。

    有一位漂亮的好莱坞女演员,因失恋而产生的怨恨和报复心理,使她的面孔多皱,她去找一位化妆师为自己美容。这位化妆师诚恳地劝她说:“你如果不消除心中的仇和恨,我敢说全世界任何一个美容师也无法美化你的容貌。”

    “做人要圆”,要求学会与善于赞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只要是发自内心地多使用赞美语,就能搭起沟通的桥梁,彼此沟通如沐春风,就会得到人间最珍贵的友谊。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的根源有一股被人肯定、称赞的强烈愿望,这是人和动物的最大不同点。一般说来,无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都喜欢听好话,特别是那些自卑感很强、被压抑的小人物,更喜欢受到别人的赞美,这是人之常情。这些小人物的人生如一株睡莲,或许一生沉睡着,根本开不了花;又如孔雀开屏,也许一生开不了屏。他们虽然有无限的潜力可以挖掘,但是需要一个引爆点。赞美就是挖掘他们无限潜力的最好引爆点。俗话说:“顺情说好话,耿直讨人嫌。”只要从赞美他人开始,学会以幽默的语言“顺情说好话”,必能打动他人,开启他人的心扉,激活他们的活力,使他们开花、开屏,真可谓功德无量。这是“做人要圆”的秘诀,也是成功的管理之道。

  • 共2页:
  • 上一页
  • 1
  • 2
  • 下一页
  • 坚持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方向
    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中国化

    最新

    最热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