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老子讲道》系列:第十四章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东航道人

:2020-07-2720:05:58

“绳绳兮不可名”(资料图)

“绳绳兮不可名”(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十四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十四章经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日,夜半三更,尹喜兴奋,于是起床准备整理听道笔记。当他拉开窗帘,只见外面一片漆黑,万籁俱静。尹喜陷入沉思……

第二天,尹喜把老子请到说经的地方,虔诚地叩首行礼之后,便求教于老子:“圣人,您在函谷关给弟子讲道时说‘道’无法感知,今日想请您再一次明示。”

这时,老子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说道:“视之不见,名曰夷。”

“何为‘夷’?”尹喜问道。

老子并不回答。

尹喜见老子不露声色,一副泰然、镇定的样子,立刻想起了一个词“夷然”。于是,尹喜对老子说:“圣人,您是用‘夷’来形容‘道’不露声色、泯灭无象。因此‘视之不见’。”

老子微笑了……然后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说道:“听之不闻,名曰希。

尹喜听后,问老子:“圣人,这个‘希’是‘地广人希’的‘希’吗?”

“是的。”

尹喜对老子说:“弟子明白了。‘希’,这里形容声音微小。微小至极,则无法听到其声。”

各位:“希”,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稀”,指事物出现少。当时的人们明白其意,反倒后世的人 不明就里。

老子点头了……然后用手反复摸着眼前的茶几说道:“搏之不得,名曰微。

尹喜听后,用手在空中来回摆动着……

各位:“微”之含义有三:其一、隐蔽;不显露。这里形容“道”隐而无形。其二、形容微小。微小至极,则无法见到其形也。其三、“微,无也。”(《小尔雅·广诂一》)无,这里指“道”无法见到其形也。

老子喝了一口清茶,接着说道:“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夷”、“希”、“微”)这三个词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来描述感官无法感知的“道”,而对于感官无法感知的“道”不可能达到追根究底弄个明白的境地,所以将这三个词联合起来而共同描述“道”。

尹喜听后,感觉“道”真的“玄之又玄”……

老子继续说道:“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尹喜听后,望着老子……

各位:就人们日常经验来说,所见之物体,它的上面与下面相对而言,上面显得明亮而下面显得昏暗。然而,“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因此无上无下。所以,老子说“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旨在告诉人们“道”是没有形体的。

“弟子明白了。”尹喜恍然大悟:“圣人,您曾讲过‘道冲’,道是虚无之体呀,自然无上无下也。”

老子点头后继续说道:“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尹喜听后,望着老子……

这时,老子提醒说:“尹喜呀,你还记得刚回楼观时,你带我到周围转的时候看到孩童放风筝的情景吗?”

“想起来了”尹喜对老子说:“圣人,您是比喻‘道’就像人们放风筝时,那连接空中风筝的细长又细长的绳子,虽然真实存在,却视之不见而不可名状。”

老子微笑了……然后继续说道:“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这就是说“道”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它是“恍惚”而隐约不清的。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继续说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尹喜听后,先是望着老子……过了一会儿,他对老子说:“圣人,您前面讲‘道’‘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是说‘道’无上无下,因为‘道’为虚无之体。此句是不是在说‘道’无前无后?”

老子点头了……然后继续说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尹喜听后,望着老子……

这时,只见老子抬头仰望天空,接着低下了头……

突然,尹喜恍然大悟:“圣人慈悲!您是告诉我们:‘道’之体,虽无法感知,但它在化生天地万物之后其道性便蕴含于天地万物之中,并支配着现今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换言之,‘道’已经成为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其规律可为我们所遵循。”

老子点头了……最后说道:“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能够了解“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始,这就叫做了解了“道”的根本内涵。

尹喜听后,心中暗自窃喜,起身向老子拱手谢恩,并一语双关地说:“道者,伟哉!伟哉,道者!”

各位:本章内容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随之不见其后”)描写“道”体。“道”,它无色、无声、无形而无法感知;它无上无下,不可名状;对它的描述最终复归于“无”(“无”为“道”之体):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一言以蔽之,“道”幽隐深远而神妙莫测。

后一部分(其余内容)讲“道”作用于物所显现的规律能为人们所遵循。指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了解了这点就叫做了解了“道”的根本内涵。概言之,本章论述了“道”之体及“道”之用。

是日,尹喜在听老子讲道之后,将其内容用图表的形式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体用

然后,尹喜呈送老子审阅。老子高兴地说道:“善哉!善哉!”

东航感赋:

无色无声且无形,

三者混一为道身。

执古之道御今有,

能知古始谓知根。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遥想当年老子讲道》系列:第十四章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东航道人

2020-07-2720:05:58

|
《遥想当年老子讲道》系列:第十四章
|

“绳绳兮不可名”(资料图)

“绳绳兮不可名”(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十四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十四章经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日,夜半三更,尹喜兴奋,于是起床准备整理听道笔记。当他拉开窗帘,只见外面一片漆黑,万籁俱静。尹喜陷入沉思……

第二天,尹喜把老子请到说经的地方,虔诚地叩首行礼之后,便求教于老子:“圣人,您在函谷关给弟子讲道时说‘道’无法感知,今日想请您再一次明示。”

这时,老子用手指着自己的眼睛说道:“视之不见,名曰夷。”

“何为‘夷’?”尹喜问道。

老子并不回答。

尹喜见老子不露声色,一副泰然、镇定的样子,立刻想起了一个词“夷然”。于是,尹喜对老子说:“圣人,您是用‘夷’来形容‘道’不露声色、泯灭无象。因此‘视之不见’。”

老子微笑了……然后用手指着自己的耳朵说道:“听之不闻,名曰希。

尹喜听后,问老子:“圣人,这个‘希’是‘地广人希’的‘希’吗?”

“是的。”

尹喜对老子说:“弟子明白了。‘希’,这里形容声音微小。微小至极,则无法听到其声。”

各位:“希”,这个意义后来写作“稀”,指事物出现少。当时的人们明白其意,反倒后世的人 不明就里。

老子点头了……然后用手反复摸着眼前的茶几说道:“搏之不得,名曰微。

尹喜听后,用手在空中来回摆动着……

各位:“微”之含义有三:其一、隐蔽;不显露。这里形容“道”隐而无形。其二、形容微小。微小至极,则无法见到其形也。其三、“微,无也。”(《小尔雅·广诂一》)无,这里指“道”无法见到其形也。

老子喝了一口清茶,接着说道:“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夷”、“希”、“微”)这三个词分别从视觉、听觉和触觉的角度来描述感官无法感知的“道”,而对于感官无法感知的“道”不可能达到追根究底弄个明白的境地,所以将这三个词联合起来而共同描述“道”。

尹喜听后,感觉“道”真的“玄之又玄”……

老子继续说道:“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尹喜听后,望着老子……

各位:就人们日常经验来说,所见之物体,它的上面与下面相对而言,上面显得明亮而下面显得昏暗。然而,“道”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因此无上无下。所以,老子说“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旨在告诉人们“道”是没有形体的。

“弟子明白了。”尹喜恍然大悟:“圣人,您曾讲过‘道冲’,道是虚无之体呀,自然无上无下也。”

老子点头后继续说道:“绳绳兮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尹喜听后,望着老子……

这时,老子提醒说:“尹喜呀,你还记得刚回楼观时,你带我到周围转的时候看到孩童放风筝的情景吗?”

“想起来了”尹喜对老子说:“圣人,您是比喻‘道’就像人们放风筝时,那连接空中风筝的细长又细长的绳子,虽然真实存在,却视之不见而不可名状。”

老子微笑了……然后继续说道:“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这就是说“道”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物象的物象,它是“恍惚”而隐约不清的。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继续说道:“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尹喜听后,先是望着老子……过了一会儿,他对老子说:“圣人,您前面讲‘道’‘其上不皦,其下不昧’是说‘道’无上无下,因为‘道’为虚无之体。此句是不是在说‘道’无前无后?”

老子点头了……然后继续说道:“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尹喜听后,望着老子……

这时,只见老子抬头仰望天空,接着低下了头……

突然,尹喜恍然大悟:“圣人慈悲!您是告诉我们:‘道’之体,虽无法感知,但它在化生天地万物之后其道性便蕴含于天地万物之中,并支配着现今世界中的万事万物的运动变化。换言之,‘道’已经成为支配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普遍规律,其规律可为我们所遵循。”

老子点头了……最后说道:“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能够了解“道”是天地万物的最初本始,这就叫做了解了“道”的根本内涵。

尹喜听后,心中暗自窃喜,起身向老子拱手谢恩,并一语双关地说:“道者,伟哉!伟哉,道者!”

各位:本章内容包括两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随之不见其后”)描写“道”体。“道”,它无色、无声、无形而无法感知;它无上无下,不可名状;对它的描述最终复归于“无”(“无”为“道”之体):它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若存若亡,不可见之。一言以蔽之,“道”幽隐深远而神妙莫测。

后一部分(其余内容)讲“道”作用于物所显现的规律能为人们所遵循。指出“道”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了解了这点就叫做了解了“道”的根本内涵。概言之,本章论述了“道”之体及“道”之用。

是日,尹喜在听老子讲道之后,将其内容用图表的形式进行了整理和归纳:

体用

然后,尹喜呈送老子审阅。老子高兴地说道:“善哉!善哉!”

东航感赋:

无色无声且无形,

三者混一为道身。

执古之道御今有,

能知古始谓知根。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