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东航道人
:2020-07-27
“豫兮若冬涉川”(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十五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十五章经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尹喜在听老子讲无法感知的“道”之后,就在想——现实中有没有人体道后也不为人知呢?带着这个问题,好奇地请问老子:“圣人慈悲!刚才您讲‘道’视之不见……请问体道者是不是也不被世人所了解?他们是如何体道的呢?”
“是的。”老子微答着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时候善于行“道”、体“道”和修“道”的人,对深奥玄妙的大“道”之理十分精通。因潜修密行、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神秘难测,而令人感到深不可识。
尹喜恳请老子:“圣人慈悲!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好吧。”老子微答着说:“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正是因为善为道者深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对他作些形容。
尹喜急切地望着老子……
老子从容地说:“豫兮若冬涉川。”行事小心谨慎啊,如同冬天踩着薄冰过河一样而不敢急躁冒进。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接着说:“犹兮若畏四邻。”为人谨慎小心啊,好像害怕四邻的指责一样而不敢轻举妄动。
尹喜听后,点着头……
各位:古人云“天下事,成于惧败于忽”。又云“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此,老子教人“犹兮若畏四邻”,是教人“三思而后行”也。
老子接着说:“俨兮其若客。”恭敬、庄重、严肃啊,好像作客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接着说:“涣兮其若冰释。”消除嫌隙、疑虑、误会啊,好像冰遇热融化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涣兮其若冰释”(资料图)
老子接着说:“敦兮其若朴。”为人敦厚质朴啊,好像原初的木材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接着说:“旷兮其若谷。”心胸旷达开阔啊,好像虚空的山谷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接着说:“混兮其若浊。”混同尘世啊,好像浊水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这时,老子端起茶杯,慢慢地品茗……
尹喜望着老子……
过了一会儿,老子接着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讲完后,老子又端起茶杯,慢慢地品茗……
尹喜听后,十分佩服古之善为道者,并对老子说:“感谢您为弟子介绍古之善为道者,他们是弟子学习的楷模。只是刚才这两句弟子不太明白,请您开示?”
老子从容地说:“是啊!非常人所能及也。”
尹喜更加仰慕,恳求地对老子说:“盼望圣人明示之。”
老子微笑后,告诉尹喜:“待您修炼有成时,你便自然明白了。”
各位:原来,“古之善为道者”“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是一种内炼功夫所达到的境界。这的确是“超常能力”。“道”在悟之,更在修之。若不实修,将无益之。
尹喜拱手回答说:“圣人慈悲!弟子将谨遵教诲!”
接着,老子告诫尹喜:“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上述为人处世、修真养性之道的人(即“善为道者”),不骄傲自满而保持谦虚的态度。
尹喜听后,点着头…
最后,老子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正是因为(“善为道者”)他不骄傲自满而保持谦虚的态度,所以能够韬光养晦而不显露所取得的新成就。
尹喜听后,拱手致谢,仰慕不已……
各位:“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这一段话,旨在说明“善为道者”之所以“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就在于他做到“不欲盈”——即不骄傲自满而保持谦虚的态度。这就从正面告诉我们:有伟大成就的人,他是不自满的,而是保持谦虚的态度。《周易》十五卦(谦)其彖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其“序卦传”说:“有天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这就是说谦虚是天、地、鬼神及人的法则;有伟大成就的人,不可以自满,必须谦虚。
各位:本章老子主要描述和歌颂“善为道者”的举止容态及精神境界,其主要表现为——谨慎稳重、畏惧小心、严肃端庄、宽以待人、敦厚朴实、心胸旷达、和光同尘等,旨在教人效法之,以完善其人格修养。
东航感赋:
善为道者体道行,
若冬涉川畏四邻。
微妙玄通不可识,
只缘蔽而不新成。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东航道人
2020-07-27
“豫兮若冬涉川”(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十五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十五章经文: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尹喜在听老子讲无法感知的“道”之后,就在想——现实中有没有人体道后也不为人知呢?带着这个问题,好奇地请问老子:“圣人慈悲!刚才您讲‘道’视之不见……请问体道者是不是也不被世人所了解?他们是如何体道的呢?”
“是的。”老子微答着说:“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古时候善于行“道”、体“道”和修“道”的人,对深奥玄妙的大“道”之理十分精通。因潜修密行、韬光养晦、深藏不露、神秘难测,而令人感到深不可识。
尹喜恳请老子:“圣人慈悲!请您为我们讲讲吧?”
“好吧。”老子微答着说:“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正是因为善为道者深不可识,所以只能勉强对他作些形容。
尹喜急切地望着老子……
老子从容地说:“豫兮若冬涉川。”行事小心谨慎啊,如同冬天踩着薄冰过河一样而不敢急躁冒进。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接着说:“犹兮若畏四邻。”为人谨慎小心啊,好像害怕四邻的指责一样而不敢轻举妄动。
尹喜听后,点着头……
各位:古人云“天下事,成于惧败于忽”。又云“举头三尺有神明”。因此,老子教人“犹兮若畏四邻”,是教人“三思而后行”也。
老子接着说:“俨兮其若客。”恭敬、庄重、严肃啊,好像作客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接着说:“涣兮其若冰释。”消除嫌隙、疑虑、误会啊,好像冰遇热融化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涣兮其若冰释”(资料图)
老子接着说:“敦兮其若朴。”为人敦厚质朴啊,好像原初的木材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接着说:“旷兮其若谷。”心胸旷达开阔啊,好像虚空的山谷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老子接着说:“混兮其若浊。”混同尘世啊,好像浊水一样。
尹喜听后,点着头……
这时,老子端起茶杯,慢慢地品茗……
尹喜望着老子……
过了一会儿,老子接着说:“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讲完后,老子又端起茶杯,慢慢地品茗……
尹喜听后,十分佩服古之善为道者,并对老子说:“感谢您为弟子介绍古之善为道者,他们是弟子学习的楷模。只是刚才这两句弟子不太明白,请您开示?”
老子从容地说:“是啊!非常人所能及也。”
尹喜更加仰慕,恳求地对老子说:“盼望圣人明示之。”
老子微笑后,告诉尹喜:“待您修炼有成时,你便自然明白了。”
各位:原来,“古之善为道者”“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能安以久动之徐生”。这是一种内炼功夫所达到的境界。这的确是“超常能力”。“道”在悟之,更在修之。若不实修,将无益之。
尹喜拱手回答说:“圣人慈悲!弟子将谨遵教诲!”
接着,老子告诫尹喜:“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持上述为人处世、修真养性之道的人(即“善为道者”),不骄傲自满而保持谦虚的态度。
尹喜听后,点着头…
最后,老子用肯定的语气说道:“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正是因为(“善为道者”)他不骄傲自满而保持谦虚的态度,所以能够韬光养晦而不显露所取得的新成就。
尹喜听后,拱手致谢,仰慕不已……
各位:“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这一段话,旨在说明“善为道者”之所以“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就在于他做到“不欲盈”——即不骄傲自满而保持谦虚的态度。这就从正面告诉我们:有伟大成就的人,他是不自满的,而是保持谦虚的态度。《周易》十五卦(谦)其彖曰:“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其“序卦传”说:“有天者,不可以盈,故受之以谦。”这就是说谦虚是天、地、鬼神及人的法则;有伟大成就的人,不可以自满,必须谦虚。
各位:本章老子主要描述和歌颂“善为道者”的举止容态及精神境界,其主要表现为——谨慎稳重、畏惧小心、严肃端庄、宽以待人、敦厚朴实、心胸旷达、和光同尘等,旨在教人效法之,以完善其人格修养。
东航感赋:
善为道者体道行,
若冬涉川畏四邻。
微妙玄通不可识,
只缘蔽而不新成。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