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当年老子讲道》系列:第十七章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东航道人

:2020-07-2818:35:18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十七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十七章经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尹喜曾是一位官员,他深知做一个好官对于百姓有多么重要。一日,尹喜便问老子“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执政者呢?”

于是,老子对尹喜等人讲:“太上,下知有之。”最高明的执政者,实行无为而治,老百姓只是仅仅知道国家有他这么一位君主存在而已。

尹喜等人听后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

接着,老子讲:“其次,亲而誉之。”次一等的君主,老百姓亲近他、称赞他。

尹喜等人听后,有的点头,有的伸出了大拇子……

接着,老子讲:“其次,畏之。”再次一等的君主,老百姓畏惧他。

尹喜等人听后,有的紧闭着嘴巴,有的露出害怕的神情……

接着,老子讲:“其次,侮之。”更次一等的君主,老百姓轻慢他。

尹喜等人听后,有的紧握着拳头,有的咬牙切齿……

老子喝了一小口茶后,继续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如果)君主对老百姓不够讲信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导致老百姓不信赖君主。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过了一些儿,老子用肯定的语气说道:“犹兮,其贵言。”(最高明的君主,)慎之又慎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最后,老子用轻松的语气说道:“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顺利地完成了,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的”。

尹喜听后,拱手致谢,对太上无为之治仰慕不已……

各位:老子通过从百姓对君主的不同反应,顺次排列了四种君主,旨在希望执政者择善而从,实行无为而治,让百姓自由自在地生活。

各位:我们再次回顾《道德经》作为总论的前三章,其中第二章老子指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本章只是总论的阐述,自然不离其宗。东航在此分享其研读《道德经》的心得,即“牢记总纲,逐章分享”。

各位:此时,我想到了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也许在座的有人读过《大智周恩来》(作者:胡长明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其中讲:

在治国理念上,周恩来还推崇“无为而治”基础上的“无我之境”。作为举世公认的行政雄才,周恩来历来把政治管理当作一门精湛的艺术来对待。早在1943年他便意味深长地指出:“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显然,这与老子“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思想是一脉贯通的。在周恩来的眼中,一切成功都是人民自己的成功,管理者应当把自身的活动“消融”在人民的创造过程之中,“无处无我而又看似无我”。如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和施工,本来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但当人民大会堂落成时,他考虑的不是如何突出自己的政绩,而是一再感谢那些为工程的顺利完成付出了努力的人们,他甚至特意安排搬迁的群众回来参观并观赏文艺演出。他的无私和淡出,给中国人留下了悠远的回忆,也为东方式的管理树立了一座丰碑。

各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老子《道德经》中均有与此相通的理念。在这里,我们分享“自由”的理念。自由 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在《道德经》中,老子倡导“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4章)的社会自由准则。为此,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让天下百姓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这样,“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顺利地完成了,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的”。

东航感赋:

功成事遂凭自力,

太上无为下不知。

最忌失信犯众怒,

犹兮贵言要三思。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官方微信
|

《遥想当年老子讲道》系列:第十七章

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东航道人

2020-07-2818:35:18

|
《遥想当年老子讲道》系列:第十七章
|

第十七章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资料图)

讲道地点:古楼观说经台

讲道内容:《道德经》第十七章

讲道方式:(被动性地)答问

听道人员:尹喜及其他好道者

请看《道德经》第十七章经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尹喜曾是一位官员,他深知做一个好官对于百姓有多么重要。一日,尹喜便问老子“怎样才能做好一个执政者呢?”

于是,老子对尹喜等人讲:“太上,下知有之。”最高明的执政者,实行无为而治,老百姓只是仅仅知道国家有他这么一位君主存在而已。

尹喜等人听后很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

接着,老子讲:“其次,亲而誉之。”次一等的君主,老百姓亲近他、称赞他。

尹喜等人听后,有的点头,有的伸出了大拇子……

接着,老子讲:“其次,畏之。”再次一等的君主,老百姓畏惧他。

尹喜等人听后,有的紧闭着嘴巴,有的露出害怕的神情……

接着,老子讲:“其次,侮之。”更次一等的君主,老百姓轻慢他。

尹喜等人听后,有的紧握着拳头,有的咬牙切齿……

老子喝了一小口茶后,继续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如果)君主对老百姓不够讲信用,在这种情况下就必然会导致老百姓不信赖君主。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过了一些儿,老子用肯定的语气说道:“犹兮,其贵言。”(最高明的君主,)慎之又慎啊,他不轻易发号施令。

尹喜等人听后,点着头……

最后,老子用轻松的语气说道:“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顺利地完成了,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的”。

尹喜听后,拱手致谢,对太上无为之治仰慕不已……

各位:老子通过从百姓对君主的不同反应,顺次排列了四种君主,旨在希望执政者择善而从,实行无为而治,让百姓自由自在地生活。

各位:我们再次回顾《道德经》作为总论的前三章,其中第二章老子指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本章只是总论的阐述,自然不离其宗。东航在此分享其研读《道德经》的心得,即“牢记总纲,逐章分享”。

各位:此时,我想到了新中国的开国总理周恩来。也许在座的有人读过《大智周恩来》(作者:胡长明 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其中讲:

在治国理念上,周恩来还推崇“无为而治”基础上的“无我之境”。作为举世公认的行政雄才,周恩来历来把政治管理当作一门精湛的艺术来对待。早在1943年他便意味深长地指出:“领导群众的方式和态度,要使他们不感觉我们是在领导。”显然,这与老子“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的思想是一脉贯通的。在周恩来的眼中,一切成功都是人民自己的成功,管理者应当把自身的活动“消融”在人民的创造过程之中,“无处无我而又看似无我”。如人民大会堂的设计和施工,本来凝聚了他的智慧和心血,但当人民大会堂落成时,他考虑的不是如何突出自己的政绩,而是一再感谢那些为工程的顺利完成付出了努力的人们,他甚至特意安排搬迁的群众回来参观并观赏文艺演出。他的无私和淡出,给中国人留下了悠远的回忆,也为东方式的管理树立了一座丰碑。

各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老子《道德经》中均有与此相通的理念。在这里,我们分享“自由”的理念。自由 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社会价值目标。

在《道德经》中,老子倡导“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64章)的社会自由准则。为此,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让天下百姓有更大的自我发展空间。这样,“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事情顺利地完成了,老百姓都说:“这是我们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的”。

东航感赋:

功成事遂凭自力,

太上无为下不知。

最忌失信犯众怒,

犹兮贵言要三思。

(作者周高德道长,系中国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协会副秘书长,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