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故事杜修琪
2016-04-02
1、初逢
那是2015年3月,天气刚刚转暖,我到了金鼎轩二楼,不自觉地寻找穿着道服的人。但是坐在座位上的,是一个微胖的,带圆眼镜的年轻人,和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他站起来迎我,身高约一米八五,我首先看到他微腆的肚子,刚好和鞋尖平齐。
他自我介绍,叫陶金,今年三十三岁,是清华建筑设计院的一名建筑师。
“你不是道士吗?”朋友是这样跟我介绍的。
“嗯?”陶金很惊奇,“我只是好道而已,顶多算是居士。”
我那时还分不清居士和道士,也许差别就在于不穿道袍吧。他穿一件淡灰色的毛衫,露出米色的软领子,配着黑色的休闲裤,白色英式懒人鞋。我介绍了自己,说想写一些和道士有关的问题,他听得很认真,喜欢左右拧下颈椎。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年轻人会和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联系到一起。
陶金说他专门做宗教建筑。“但我做的和别人不太一样,会稍微新一点,不会用钢筋混凝土浇一个假古董。”
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什么样算新?少林寺算是假古董吗?陶金拿出他的iPad mini,找了几张照片递给我。
第一张照片,是一个明亮的大堂,全玻璃的屋顶,流线型贯通全屋。如果不是边角隐约看到怒目的神像,我会以为是一间才装修的商场。
“这是最新建成的一个德祐观,在茅山的二茅峰,”陶金说,“还有两个也快完工了,风格上类似,但没有这个醒目。”
我又看了几张德祐观的照片,它似乎在山顶,旁边没有人迹,几块残余的墙壁和柱檚被玻璃保护起来。我忍不住要求陶金把照片发给我一份,他坐在对面,嘴角得意地扬起来。
2、寺庙不等于古典建筑
一般的中国人都分不清寺、庙、道观,提起来,人们想起的都是古典建筑:飞檐、红漆、香烟、造像、几进几殿。
我的家乡是东北的一座油田城市,非常年轻,人口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移民。今年春节,我途径新城区边缘,那里正在盖一座汉传佛教的寺庙。寺庙刚封顶,脚手架还留在飞檐的旁边。周围都是芦苇,采油机散布其间,一道新修的公路从旁边穿过。
同学告诉我,这是油田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住持是原来采油一厂卖佛教用品的女老板。女老板会些中医,80年代宗教热之后,她很快崛起,成为油田最著名的佛教法师。先在附近盖了一座寺院,后来筹到了款项,再建了这座四层的唐宋混合寺庙。
在中国,这样的建筑事例有很多,尤其在景点当中,像长沙的天心阁、南昌的滕王阁、昆明的大观楼、杭州的城隍阁,都按照这种刻板印象复建。混凝土浇灌的柱子涂上红漆,水泥板的房顶,还得作出房檐,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那是一座庙。
建筑风格的背后,是微妙的心理诉求。以前,中国的宗教建筑确实是同一风格——中式砖木结构。古代的建筑都如此,现存的很多老清真寺、天主教堂,也都是东亚式的砖木结构,充其量就是胡同上多一个门,门上有个匾,标识一下。当时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外来者,他们主观上努力向中原靠拢,为了方便传教。现在一些老的清真寺里,还经常能看到类似“道法参天地”、“钦若昊天”这样的匾额。
但在20世纪的变革中,城墙被拆掉,旧城都推到,只有部分建筑被当做文物保存,其中很多都是寺庙。于是,寺庙就成了传统的标示,也造成了“寺庙=古典建筑”的刻板印象。
作为建筑师,陶金能够理解这些现象,却有自己的坚持。自从在金鼎轩吃过饭之后,我和陶金很快成了朋友。他所在的建筑设计院,偶尔也会接到一些类似这样的建筑项目。“很多人一上来,就要假古董风格,”陶金说,“有的禅寺住持见面就说:我要一座唐风大殿,我要一座宋风宝塔,完全不顾教派和仪式差异。但实际上在唐代,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禅寺。”
但陶金也很清楚,建筑想要做出来,设计者并不是最终拍板的那个。他和很多宗教的负责人接触过,他们很少能接受新一点的建筑思路。陶金说,他能做的就是引导,劝不了,很正常,继续等待下一个机会。
引导的过程令人精疲力竭,即使项目做出来,一旦有政府换届等变动,整套方案都可能夭折。我和陶金第一次见面时,他iPad里还有其他一些照片的设计图,是中国东部某省的佛学院。那座佛学院的外部和常见的佛教建筑相似,有屋檐、斗拱等,但到了室内,宽敞,明亮,更像是现代办公楼或是公寓。陶金说,那是他和甲方协调多次后的结果。
夏天再见面,他忽然提到这个项目,说有终止的可能。原因是领导要把房子修成佛的形状,而建筑师的操守不允许他这么做。
“我花了很大功夫说服佛学院的人接受方案,以为没问题了。”他说,“怎么着?最后还要报到最上一级领导,领导看了一眼,说:‘佛学院,要有点佛教的意思。我们是弥勒佛的道场嘛,就修一个弥勒佛形状的吧’,然后就批示要改设计。”
他干笑了一声,摇了摇头。接着说:“弥勒佛形状怎么修呢?没法弄。我和我们头儿讨论,决定不修改,实在不通过,就退标。”
陶金还算满意的作品,就是他向我展示的那张照片:茅山的德祐观。它和上面那些宗教建筑都不同,明显不属于古典建筑的模仿。就像陶金说的那样,它确实“有点新”。
见完陶金的几个月后,我碰到了另一个建筑师朋友,他主做商业地产。我给他看了德祐观的照片,他说他喜欢这样的线条,通常会用在商场里。我告诉他这其实是道观,他眉毛皱起来,立刻问我:“在哪里?”
“茅山,江苏茅山。”我说。
“哦!那里的道士很厉害吧!”他忽然有了兴致,“听说那里算命很可以。”
正午故事 杜修琪
2016-04-02
1、初逢
那是2015年3月,天气刚刚转暖,我到了金鼎轩二楼,不自觉地寻找穿着道服的人。但是坐在座位上的,是一个微胖的,带圆眼镜的年轻人,和大学生没什么两样。他站起来迎我,身高约一米八五,我首先看到他微腆的肚子,刚好和鞋尖平齐。
他自我介绍,叫陶金,今年三十三岁,是清华建筑设计院的一名建筑师。
“你不是道士吗?”朋友是这样跟我介绍的。
“嗯?”陶金很惊奇,“我只是好道而已,顶多算是居士。”
我那时还分不清居士和道士,也许差别就在于不穿道袍吧。他穿一件淡灰色的毛衫,露出米色的软领子,配着黑色的休闲裤,白色英式懒人鞋。我介绍了自己,说想写一些和道士有关的问题,他听得很认真,喜欢左右拧下颈椎。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年轻人会和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联系到一起。
陶金说他专门做宗教建筑。“但我做的和别人不太一样,会稍微新一点,不会用钢筋混凝土浇一个假古董。”
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什么样算新?少林寺算是假古董吗?陶金拿出他的iPad mini,找了几张照片递给我。
第一张照片,是一个明亮的大堂,全玻璃的屋顶,流线型贯通全屋。如果不是边角隐约看到怒目的神像,我会以为是一间才装修的商场。
“这是最新建成的一个德祐观,在茅山的二茅峰,”陶金说,“还有两个也快完工了,风格上类似,但没有这个醒目。”
我又看了几张德祐观的照片,它似乎在山顶,旁边没有人迹,几块残余的墙壁和柱檚被玻璃保护起来。我忍不住要求陶金把照片发给我一份,他坐在对面,嘴角得意地扬起来。
2、寺庙不等于古典建筑
一般的中国人都分不清寺、庙、道观,提起来,人们想起的都是古典建筑:飞檐、红漆、香烟、造像、几进几殿。
我的家乡是东北的一座油田城市,非常年轻,人口都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的移民。今年春节,我途径新城区边缘,那里正在盖一座汉传佛教的寺庙。寺庙刚封顶,脚手架还留在飞檐的旁边。周围都是芦苇,采油机散布其间,一道新修的公路从旁边穿过。
同学告诉我,这是油田最著名的佛教寺院。住持是原来采油一厂卖佛教用品的女老板。女老板会些中医,80年代宗教热之后,她很快崛起,成为油田最著名的佛教法师。先在附近盖了一座寺院,后来筹到了款项,再建了这座四层的唐宋混合寺庙。
在中国,这样的建筑事例有很多,尤其在景点当中,像长沙的天心阁、南昌的滕王阁、昆明的大观楼、杭州的城隍阁,都按照这种刻板印象复建。混凝土浇灌的柱子涂上红漆,水泥板的房顶,还得作出房檐,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那是一座庙。
建筑风格的背后,是微妙的心理诉求。以前,中国的宗教建筑确实是同一风格——中式砖木结构。古代的建筑都如此,现存的很多老清真寺、天主教堂,也都是东亚式的砖木结构,充其量就是胡同上多一个门,门上有个匾,标识一下。当时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是外来者,他们主观上努力向中原靠拢,为了方便传教。现在一些老的清真寺里,还经常能看到类似“道法参天地”、“钦若昊天”这样的匾额。
但在20世纪的变革中,城墙被拆掉,旧城都推到,只有部分建筑被当做文物保存,其中很多都是寺庙。于是,寺庙就成了传统的标示,也造成了“寺庙=古典建筑”的刻板印象。
作为建筑师,陶金能够理解这些现象,却有自己的坚持。自从在金鼎轩吃过饭之后,我和陶金很快成了朋友。他所在的建筑设计院,偶尔也会接到一些类似这样的建筑项目。“很多人一上来,就要假古董风格,”陶金说,“有的禅寺住持见面就说:我要一座唐风大殿,我要一座宋风宝塔,完全不顾教派和仪式差异。但实际上在唐代,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禅寺。”
但陶金也很清楚,建筑想要做出来,设计者并不是最终拍板的那个。他和很多宗教的负责人接触过,他们很少能接受新一点的建筑思路。陶金说,他能做的就是引导,劝不了,很正常,继续等待下一个机会。
引导的过程令人精疲力竭,即使项目做出来,一旦有政府换届等变动,整套方案都可能夭折。我和陶金第一次见面时,他iPad里还有其他一些照片的设计图,是中国东部某省的佛学院。那座佛学院的外部和常见的佛教建筑相似,有屋檐、斗拱等,但到了室内,宽敞,明亮,更像是现代办公楼或是公寓。陶金说,那是他和甲方协调多次后的结果。
夏天再见面,他忽然提到这个项目,说有终止的可能。原因是领导要把房子修成佛的形状,而建筑师的操守不允许他这么做。
“我花了很大功夫说服佛学院的人接受方案,以为没问题了。”他说,“怎么着?最后还要报到最上一级领导,领导看了一眼,说:‘佛学院,要有点佛教的意思。我们是弥勒佛的道场嘛,就修一个弥勒佛形状的吧’,然后就批示要改设计。”
他干笑了一声,摇了摇头。接着说:“弥勒佛形状怎么修呢?没法弄。我和我们头儿讨论,决定不修改,实在不通过,就退标。”
陶金还算满意的作品,就是他向我展示的那张照片:茅山的德祐观。它和上面那些宗教建筑都不同,明显不属于古典建筑的模仿。就像陶金说的那样,它确实“有点新”。
见完陶金的几个月后,我碰到了另一个建筑师朋友,他主做商业地产。我给他看了德祐观的照片,他说他喜欢这样的线条,通常会用在商场里。我告诉他这其实是道观,他眉毛皱起来,立刻问我:“在哪里?”
“茅山,江苏茅山。”我说。
“哦!那里的道士很厉害吧!”他忽然有了兴致,“听说那里算命很可以。”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