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徐西华
2011-02-10
三、模拟自然的金丹术
葛洪一方面吸收了流行于民间的养生术,作为金丹术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王充的影响,把黄老养形派的养生论同金丹术结合起来,于是金丹术有了理论。葛洪服膺王充,《抱朴子喻蔽卷》说: “余雅谓王仲任作《论衡》八十余篇,为冠伦大才”。方维甸在《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中认为葛洪乃“神仙家之汉学”。葛洪思想的若干方面,可以看作是王充思想在晋代的发展。在养生论方面,葛洪首先接受并修正了王充的自然命定论。
王充之所谓命,指的是先天气稟。这种先天气禀,在《论衡气寿篇》中,有时称之为性、又称之为命。《抱朴子辨问卷》云: “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按照种种自然命定论,则“人之吉凶,制在结胎受气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值寿宿则寿,值仙宿则仙。”又《抱朴子塞难篇》说:“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命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这里不难发现王充的影响。可是,葛洪与王充并不完全相同,在养生问题上,葛洪更强调的是人为。
王充的自然命定论是从反对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出发的,而命定论是排斥人为的。另一方面,王充持有为自然说,以人为作为自然的辅助手段。这是矛盾的。由于王充反对目的论的主要武器是自然命定论,因此,在王充的思想体系中比较缺乏积极有为的思想。葛洪一方面接受了王充的自然命定论,以反对神学目的论,于《抱朴子塞难卷》中宣布: “万物感气,并亦自然,与彼天地,各为一物。”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在《抱朴子黄白卷》中宣布“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千万年。”反对天命,表现出了积极有为的态度。天命论与命定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反对天命论最终必然导致否定命定论。因而不象王充那样走进了自己设置的迷宫,在人为与命定之间,葛洪更强调的是前者,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王充自然命定论的影响。《抱朴子勤求卷》说:
“有仙命者,要自当与之相值也。然求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
是说虽有 “仙命”,还要经过一番人为的努力,这就不知不觉地否定了命定论。在《抱朴手至理卷》中,甚至把“命有自然”着作愚夫的见解,而强调人为的养生之功:
“夫人之所以死者,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虫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今导引行气,还精补脑,饮食有度,兴居有节,将服药物,思神守一,……可以免此六害。”
在《抱朴子道意卷》中,葛洪认为延长寿命可由养生而致,祈祷是无用的,说: “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王充认为,禀命受气,皆有一定,若要延长寿命,就得改变形体,而变形是不可能的。所以《论衡道虚篇》说:“虾蟆化为鹑,雀入水为蜃蛤,禀自然之性,非学道所能为也。”但葛洪反对“受气皆有一定”,在《抱朴子论仙卷》中认为即有“雉之为蜃,雀之为蛤”的情形,那人当然也可以变化形体,例如“牛哀成虎,楚妪为鼋,秦女为石,死而更生……”等等,由此证明神仙的不无。姑不论这些证据的可信程度如何,要之,葛洪认为,通过养生,人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王充即提出了变形则寿命可延这样的问题,葛洪就试图证明变形的种种可能性,从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毋宁说,王充的变形说本来就存在着走向葛洪的可能,因为这个变形的假设,本身就充满了机械性。
在《抱朴子极言卷》中,葛洪认为,虽说禀命受气,自有修短,受气多者其尽迟,受气少者其尽速,但可以设法补救。气可以损益,寿命也可以变化。这里的气被看作长寿的秘密,如认为龟鹤之所以长寿,是因为食气的缘故。养生论中的两大派,养形派和养神派都重视气,但所说的气不是一种东西。前者指的是普通的气体,因而气可以 “食”;后者指的是精神现象,已如前述。与《庄子》书中的养神派的观点不同,葛洪是肯定吐故纳新的。《抱朴子极言卷》说:“夫吐故纳新者,因气以长气,而气大衰者则难长也。”《抱朴子至理卷》说:“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晋代对于神仙有两派不同的特点。一种观点认为,神仙票之自然,即不可学,也不可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嵇康《养生论》说: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使所传,较而论之,其必有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对于神仙,嵇康认为必有,然而禀之自然,不可力致。但通过养生,可得数百年乃至千余岁的长寿。至于养生的方法,他主张: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莫以无为贵。”这些空洞的议论,与其当作养生论来看,还不如当作玄言来看。嵇康是否还有别的具体的养生之道,则不得而知,仅就这段文字来看,主张“以无为为贵”,这是属于养神派的观点,无疑是老庄的孑遗了。
与嵇康不同,葛洪提出了 “神仙非自然”的口号,即认为神仙即可为也可学。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葛洪不同于老庄的无为自然,并且不同于黄老的有为自然,而是时时流露出“非自然”的倾向。所谓“非自然”,并非用人为来同自然相对立,而是按照物质的自然属性来役用万物,井人工地模拟自然。续承和发展了《淮南子》、《论衡》以来的人为和自然的一致性的观点。在养生问题上,假如说先秦时期的老庄学派将自然和人为对立起来,则秦汉以来的黃老学派逐渐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而魏晋之际以葛洪为代表的神仙家更进一步地强调了人为的作用。并将人为置于自然之上。《抱朴子金丹卷》说:
“元君者,大神仙之人也,……犹自言亦本学道服丹之所致也,非自然也,况凡人乎!”
《抱朴子对俗卷》明确地提出了役用万物:
“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
役用万物,这是神仙非自然的另一种说法,即认为神仙是役物所致。《抱朴子金丹卷》说:
“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
“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扦其肉也。金丹入人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傅矣。”
这里强调的是 “假外物以自坚固”,并且力图从物质的自然属性来说明金丹何以能使人不老不死。幻想通过服食金丹,使人的身体能象黄金一样“毕天不朽”,而抵抗住时间之流的侵蚀。这里,人与自然的同一性,通过幻想的方式被表现出来。毫无疑问,这里有着某种科学思维的萌芽。《抱朴子对俗卷》进一步肯定之“异物之益”,它说:“异物之益,不可诬,……况乎以宜身益命之物,纳之于己,何怪其令人长生乎!”强调异物之益与强调人为在出发点上是一致的,葛洪认为,药金是胜过自然金的,《抱朴子黄白卷》说:“又化作之金,乃是诸药之精,胜于自然者也。”又说:“金银可自作,自然之性也,长生可学得者也。”这里说的自然之性,是指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本性。《抱朴子黄白卷》说:“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以嫌金報之不可以异物作乎7”
葛洪坚持,金银可作而长生可学。作为神仙家的葛洪,不仅要回答人与自然能否取得同一性,即人能否借外物之力以达到长生,这在葛洪是作了肯定回答的;而且还要回答人与自然是怎样取得同一性的。古代的神仙说实质上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同一性这个问题展开的。《老子》一书注意到了 “天长地久”的现象,那么人的寿命是否也可以象天地一样长久,或至少象金玉等物质经久不坏呢?是否能找到或制造出一种不死药来帮助人获得长生,使人获得与自然同等的地位、品格和属性?这种可以人工控制的人与自然互相转化的努力,就是人与自然的同一性问题。对于神仙家来说,这当然是幻想的同一性。葛洪相信,人要想获得与自然平等的地位,只有模仿自然,通过模拟自然的金丹术,人是可以做到长生久视的。《后汉书费长房传》;
“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肄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旦曰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
这个故事暗示了相对的时空观念。传说中的仙人可不受空间的约束;或加以放大,或加以缩小,或移动位置,或一人同时交叉出现于不同地点。它是如此荒唐而又违反常识,然而却记载了古人那种想要冲破一成不变的空间观念所作的努力。西汉以来发源于帝王宫廷间的金丹术则进而试图模拟自然界的物质变化,试图浓缩时间和空间。
葛洪相信,人要想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最重要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办法是服食金丹。其他的养生术,都只能起辅助的作用。金丹术是《抱朴子内篇》的中心议题。《抱朴子内篇》反映了汉武帝以来金丹术的发展和成就。金丹术是对自然界物质变化的模拟。金丹术土自信发现并已掌握了大自然的奥秘,自然界被认为是按照阴阳五行的模式发生变化的,因而试图进行人工的模拟。这种模拟是把物质纳入阴阳五行的模式,为了再现自然界物质变化的过程,时间和空间都在幻想中被极度地浓缩:他的丹灶代表天地、阴阳和四时,而他的一个时辰则大约相当于一年之久,这一点在葛洪的《大丹问答》中是深信不疑的。在这里,金丹术士幻想通过巫术的方法,模拟自然界的物质变化过程,并人工地加以控制。
《淮南子地形训》已提到物质按五行的模式发生变化这一精想,例如:
“状士之气,御于赤天,赤天七百岁生赤丹,赤丹七百岁生赤汞,赤汞七百岁生赤金,赤金七百岁生赤龙,府龙入藏生赤泉……”
丹即丹砂,汞即水银。这里每发生一次变化,说是须经七百年之久。为什么是七百年呢 ?高诱注:“南方火,其色赤,其数七,故七百岁而一化。”按照同样的理由,中央土,色黄,数五,所以黄汞变为黄金是五百年,东方木,色青,其数八,所以青汞变为青金是八百年。西方金,色白,其数九,所以白汞变为白金是九百年。北方水,色黑,其数六,所以玄汞变为玄金是六百年。等等。总之,自然界的物质被假定为是按照五行的模式发生变化的,《淮南子地形训》的这段话,或者就是从《墨子五行记》里抄出来的也未可知。《抱朴子遐览卷》说:“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安君尚未仙去时,抄取其要,以为一卷。”可见这种人工模拟自然界物质变化,以期取得与自然界平等地位的想法,起源是很古老的。
网络 徐西华
2011-02-10
三、模拟自然的金丹术
葛洪一方面吸收了流行于民间的养生术,作为金丹术的补充,另一方面,又接受了王充的影响,把黄老养形派的养生论同金丹术结合起来,于是金丹术有了理论。葛洪服膺王充,《抱朴子喻蔽卷》说: “余雅谓王仲任作《论衡》八十余篇,为冠伦大才”。方维甸在《校刊抱朴子内篇序》中认为葛洪乃“神仙家之汉学”。葛洪思想的若干方面,可以看作是王充思想在晋代的发展。在养生论方面,葛洪首先接受并修正了王充的自然命定论。
王充之所谓命,指的是先天气稟。这种先天气禀,在《论衡气寿篇》中,有时称之为性、又称之为命。《抱朴子辨问卷》云: “按仙经以为诸得仙者,皆其受命偶值神仙之气,自然所禀。”按照种种自然命定论,则“人之吉凶,制在结胎受气之日,皆上得列宿之精,……值寿宿则寿,值仙宿则仙。”又《抱朴子塞难篇》说:“命之修短,实由所值,受命结胎,各有星宿。天道无为,任物自然。”这里不难发现王充的影响。可是,葛洪与王充并不完全相同,在养生问题上,葛洪更强调的是人为。
王充的自然命定论是从反对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出发的,而命定论是排斥人为的。另一方面,王充持有为自然说,以人为作为自然的辅助手段。这是矛盾的。由于王充反对目的论的主要武器是自然命定论,因此,在王充的思想体系中比较缺乏积极有为的思想。葛洪一方面接受了王充的自然命定论,以反对神学目的论,于《抱朴子塞难卷》中宣布: “万物感气,并亦自然,与彼天地,各为一物。”表现出了唯物主义的倾向。另一方面,又在《抱朴子黄白卷》中宣布“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成金千万年。”反对天命,表现出了积极有为的态度。天命论与命定论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反对天命论最终必然导致否定命定论。因而不象王充那样走进了自己设置的迷宫,在人为与命定之间,葛洪更强调的是前者,虽然并没有完全摆脱王充自然命定论的影响。《抱朴子勤求卷》说:
“有仙命者,要自当与之相值也。然求而不得者有矣,未有不求而得者也。”
是说虽有 “仙命”,还要经过一番人为的努力,这就不知不觉地否定了命定论。在《抱朴手至理卷》中,甚至把“命有自然”着作愚夫的见解,而强调人为的养生之功:
“夫人之所以死者,损也,老也,百病所害也,毒虫所中也,邪气所伤也,风冷所犯也。今导引行气,还精补脑,饮食有度,兴居有节,将服药物,思神守一,……可以免此六害。”
在《抱朴子道意卷》中,葛洪认为延长寿命可由养生而致,祈祷是无用的,说: “若命可以重祷延,疾可以丰祀除,则富姓可以必长生,而贵人可以无疾病也。”王充认为,禀命受气,皆有一定,若要延长寿命,就得改变形体,而变形是不可能的。所以《论衡道虚篇》说:“虾蟆化为鹑,雀入水为蜃蛤,禀自然之性,非学道所能为也。”但葛洪反对“受气皆有一定”,在《抱朴子论仙卷》中认为即有“雉之为蜃,雀之为蛤”的情形,那人当然也可以变化形体,例如“牛哀成虎,楚妪为鼋,秦女为石,死而更生……”等等,由此证明神仙的不无。姑不论这些证据的可信程度如何,要之,葛洪认为,通过养生,人的寿命是可以延长的。王充即提出了变形则寿命可延这样的问题,葛洪就试图证明变形的种种可能性,从而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毋宁说,王充的变形说本来就存在着走向葛洪的可能,因为这个变形的假设,本身就充满了机械性。
在《抱朴子极言卷》中,葛洪认为,虽说禀命受气,自有修短,受气多者其尽迟,受气少者其尽速,但可以设法补救。气可以损益,寿命也可以变化。这里的气被看作长寿的秘密,如认为龟鹤之所以长寿,是因为食气的缘故。养生论中的两大派,养形派和养神派都重视气,但所说的气不是一种东西。前者指的是普通的气体,因而气可以 “食”;后者指的是精神现象,已如前述。与《庄子》书中的养神派的观点不同,葛洪是肯定吐故纳新的。《抱朴子极言卷》说:“夫吐故纳新者,因气以长气,而气大衰者则难长也。”《抱朴子至理卷》说:“善行气者,内以养生,外以却恶,然百姓日用而不知也。”
晋代对于神仙有两派不同的特点。一种观点认为,神仙票之自然,即不可学,也不可为。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就是持这种观点的,嵇康《养生论》说:
“世或有谓神仙可以学得,不死可以力致者;或云上寿百二十,古今所同,过此以往,莫非妖妄者。此皆两失其情。请试粗论之:夫神仙虽不目见,然记籍所载,前使所传,较而论之,其必有矣。似特受异气,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能致也。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
对于神仙,嵇康认为必有,然而禀之自然,不可力致。但通过养生,可得数百年乃至千余岁的长寿。至于养生的方法,他主张: “吾顷学养生之术,方外荣华,去滋味,游心于寂莫以无为贵。”这些空洞的议论,与其当作养生论来看,还不如当作玄言来看。嵇康是否还有别的具体的养生之道,则不得而知,仅就这段文字来看,主张“以无为为贵”,这是属于养神派的观点,无疑是老庄的孑遗了。
与嵇康不同,葛洪提出了 “神仙非自然”的口号,即认为神仙即可为也可学。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葛洪不同于老庄的无为自然,并且不同于黄老的有为自然,而是时时流露出“非自然”的倾向。所谓“非自然”,并非用人为来同自然相对立,而是按照物质的自然属性来役用万物,井人工地模拟自然。续承和发展了《淮南子》、《论衡》以来的人为和自然的一致性的观点。在养生问题上,假如说先秦时期的老庄学派将自然和人为对立起来,则秦汉以来的黃老学派逐渐注意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而魏晋之际以葛洪为代表的神仙家更进一步地强调了人为的作用。并将人为置于自然之上。《抱朴子金丹卷》说:
“元君者,大神仙之人也,……犹自言亦本学道服丹之所致也,非自然也,况凡人乎!”
《抱朴子对俗卷》明确地提出了役用万物:
“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
役用万物,这是神仙非自然的另一种说法,即认为神仙是役物所致。《抱朴子金丹卷》说:
“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炼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炼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
“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铜之劲,以扦其肉也。金丹入人身中,沾洽荣卫,非但铜青之外傅矣。”
这里强调的是 “假外物以自坚固”,并且力图从物质的自然属性来说明金丹何以能使人不老不死。幻想通过服食金丹,使人的身体能象黄金一样“毕天不朽”,而抵抗住时间之流的侵蚀。这里,人与自然的同一性,通过幻想的方式被表现出来。毫无疑问,这里有着某种科学思维的萌芽。《抱朴子对俗卷》进一步肯定之“异物之益”,它说:“异物之益,不可诬,……况乎以宜身益命之物,纳之于己,何怪其令人长生乎!”强调异物之益与强调人为在出发点上是一致的,葛洪认为,药金是胜过自然金的,《抱朴子黄白卷》说:“又化作之金,乃是诸药之精,胜于自然者也。”又说:“金银可自作,自然之性也,长生可学得者也。”这里说的自然之性,是指自然界中物质变化的本性。《抱朴子黄白卷》说:“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也,而白之以为铅。……变化者,乃天地之自然,何以嫌金報之不可以异物作乎7”
葛洪坚持,金银可作而长生可学。作为神仙家的葛洪,不仅要回答人与自然能否取得同一性,即人能否借外物之力以达到长生,这在葛洪是作了肯定回答的;而且还要回答人与自然是怎样取得同一性的。古代的神仙说实质上是围绕着人与自然的同一性这个问题展开的。《老子》一书注意到了 “天长地久”的现象,那么人的寿命是否也可以象天地一样长久,或至少象金玉等物质经久不坏呢?是否能找到或制造出一种不死药来帮助人获得长生,使人获得与自然同等的地位、品格和属性?这种可以人工控制的人与自然互相转化的努力,就是人与自然的同一性问题。对于神仙家来说,这当然是幻想的同一性。葛洪相信,人要想获得与自然平等的地位,只有模仿自然,通过模拟自然的金丹术,人是可以做到长生久视的。《后汉书费长房传》;
“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肄头,及市罢,輒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旦曰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
这个故事暗示了相对的时空观念。传说中的仙人可不受空间的约束;或加以放大,或加以缩小,或移动位置,或一人同时交叉出现于不同地点。它是如此荒唐而又违反常识,然而却记载了古人那种想要冲破一成不变的空间观念所作的努力。西汉以来发源于帝王宫廷间的金丹术则进而试图模拟自然界的物质变化,试图浓缩时间和空间。
葛洪相信,人要想达到长生不死的目的,最重要的,也是唯一可靠的办法是服食金丹。其他的养生术,都只能起辅助的作用。金丹术是《抱朴子内篇》的中心议题。《抱朴子内篇》反映了汉武帝以来金丹术的发展和成就。金丹术是对自然界物质变化的模拟。金丹术土自信发现并已掌握了大自然的奥秘,自然界被认为是按照阴阳五行的模式发生变化的,因而试图进行人工的模拟。这种模拟是把物质纳入阴阳五行的模式,为了再现自然界物质变化的过程,时间和空间都在幻想中被极度地浓缩:他的丹灶代表天地、阴阳和四时,而他的一个时辰则大约相当于一年之久,这一点在葛洪的《大丹问答》中是深信不疑的。在这里,金丹术士幻想通过巫术的方法,模拟自然界的物质变化过程,并人工地加以控制。
《淮南子地形训》已提到物质按五行的模式发生变化这一精想,例如:
“状士之气,御于赤天,赤天七百岁生赤丹,赤丹七百岁生赤汞,赤汞七百岁生赤金,赤金七百岁生赤龙,府龙入藏生赤泉……”
丹即丹砂,汞即水银。这里每发生一次变化,说是须经七百年之久。为什么是七百年呢 ?高诱注:“南方火,其色赤,其数七,故七百岁而一化。”按照同样的理由,中央土,色黄,数五,所以黄汞变为黄金是五百年,东方木,色青,其数八,所以青汞变为青金是八百年。西方金,色白,其数九,所以白汞变为白金是九百年。北方水,色黑,其数六,所以玄汞变为玄金是六百年。等等。总之,自然界的物质被假定为是按照五行的模式发生变化的,《淮南子地形训》的这段话,或者就是从《墨子五行记》里抄出来的也未可知。《抱朴子遐览卷》说:“其变化之术,大者唯有墨子五行记。本有五卷,昔刘安君尚未仙去时,抄取其要,以为一卷。”可见这种人工模拟自然界物质变化,以期取得与自然界平等地位的想法,起源是很古老的。
最新
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