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今年主讲的经典是《三官经》时,我不由在心中问自己,《三官经》我已经念诵了多少遍?细细数来,自2011年起,恩师在碧霞祠实行日诵三坛功课经规矩之后,我自觉遵守,不敢懈怠,坚持至今,也有四年之余了。四年时间,我已如经中所云“转诵此经,至满千遍”了。所以,《三官经》于我而言,是非常熟悉的一部经典。我想,各位师长和道友肯定也和我一样。
在玄门早坛功课中《心印妙经》所讲“诵持万遍,妙理自明”,我虽然念了千遍,于经文妙义还有很多不甚明通之处,但祖师感吾之诚,总会将其中之一二妙理,在我诵持经文的过程中,如莲花盛开般悄无声息的绽放在我心里。因而在这里与各位师长道友分享一下我在诵持《三官经》时,领略到的点滴心得感悟。
首先,让我们共同来持诵《三官经》中的其中一段:
“天官曰:转诵此经,至满千遍,大作踊跃,悔过愆尤,断恶修善,即有地官赦罪,所有恶孽愆尤,俱一赦除。”
在这段经文中,天官向我们开示: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去持诵此经,并且积极踊跃的去忏悔往日的过失和恶行,断绝再犯,一心向善修善,那么我们此前有意无意所造下的“所有恶孽愆尤”,都会得到三官大帝的赦解,罪孽恶报也将随之一笔勾销。罪孽蠲除,然后福生无量。
“悔过愆尤,断恶修善”,其中这一句经文,我认为是全卷《三官经》中最为核心的真义。“悔过愆尤”与“断恶修善”之间,二者又是层层递进的关系,因为世间众生,总会在有意无意之中犯下过失,造下非善之举,甚至恶行。所以,一个人要想脱离苦海、获得福报,就要在神明面前至心“悔过愆尤”。做到这一点,然后方能“断恶修善”,方能在日常生活中多行善举,多积功德,以获得无量福报。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世间的人们都会或多或少、或轻或重犯下过失、造下恶行,包括我们向道修道的人也是如此。就如《三官经》中所列出的,或“不敬天地日月三光”、或“呵骂风雨”、或“欺神灭像”、或“瞒天昧地”、或“亵渎圣贤”、或“不敬父母”、或贪图来历不明之财、或纵恶与人广结冤仇,如此等等。这些日常生活中的恶行,有的也许是不经意中无心造下的;有的也许是因为痴愚迷妄而造下的;有的则是因为瞒心昧己自欺本性而造下的;有的则是执迷不悟恶意妄行造下的。不管有心无意,任何人都会犯错,从而造下种种恶行。
然而,天道承负,“轻重难逃”。无论谁做下的非善之举,必然会得到相应的苦报,以致“恶难临身”,或“多起瘟㾮”,或“多招讼非”,甚至常沉苦海,难覆其身。一切受苦世间的人们,之所以遭受厄难,并无它由,皆因为此。可是,大多数人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人们并不知道口舌是非、冤愆报对等等为什么会降临在自己的身上,当其遭受苦报的时候,大多会一味地去怨天尤人,恨世嫉俗。人们往往都只见他人的过失,而不知道自己所犯下的过错。但“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太上道祖就曾告诫过我们,祸福不是上天降下的,而是我们自己的行为所造就的。我们每时每刻的心念、行为,都会给我们以后的自己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一切祸福都是我们自己从心所造。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一个人一时生起的恶念、犯下的恶行,也许你自己很快就会忘记,但天道昭彰,这颗罪恶的种子,既已种下,以后就会生根发芽,渐渐长大,终究哪一天就在你的生活中,结成恶的果实。
或许有的人会想能否侥幸逃脱这种种的报对呢?这是无法逃脱的。举头三尺有神明。世间之一切众生,都在神明的鉴察之下。世人之所思、所言、所为皆不可隐藏。因此,世人所做的一切过错,就都在神明的鉴察之下无所遁形。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相因,循环不爽,天道是至公无偏,毫不徇私的。
既然无法避免,那么我们有了过失和恶行,又应该如何呢?首先,我们要常思己过,然后再行忏悔。思过是为了悔过,光思过仅仅只能认清自己的过失,悔过才能真正的改过,纠正以往的偏行妄为,所以悔过是更深层次的思过。就是要常常检视自己,有没有犯下过错,如果已经犯下了过错,就要反思、忏悔,从心出发,对心灵进行彻底的洗涤。
在日常的生活、修行当中,应当把常思己过当成一种必须的生活态度和修行理念。人总有惰性,基本上良善的一面是需要不断强化的,要不断用善念来抵制恶念,让自己无染的心远离无休止的纠结、烦恼。古时君子一日三省吾身,就是告诫人们要让自己经常沉静下来,省察自己的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通过时时自省,保持住对自己、对亲人、对万物的敬畏之心,良知发露,善念修齐,才能很好地抵制恶念的滋生。常思己“过”,才会摈弃急功近利之心,洗涤生命的浮躁,让心态平和自然;常思己“过”,让心灵升华,择善而行。
思过之后要悔过。在玄门早坛功课经中,就有邱祖亲授的《忏悔文》,作为我们玄门弟子的必修内容。祖师拳拳之心,就是要告诫后世弟子,每日都要常行忏悔。“思沉沦苦,发清净心”,因此每每在面对仙真之时,或在静思之中,将自己曾经造下的恶行、起过的恶念,都一一和盘托出,不能有丝毫的欺瞒隐藏。如此彻底的自我省察,方能深刻认知过错。坚持自觉,时时主动的省察自己,事事自觉查找自身的问题,分析自己起了恶念、造下恶行的原因所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悔过。通过悔过,及时的发现和修正自己的缺陷和过失,从而悬崖勒马,以不至于一错再错,小错而铸成大错。并能引以为戒,鉴戒后事,不再重犯。如此种种悔过自新,实际上就是实行一种“以是克非,存善去恶”的理念,来修正自身,从而避免自身错上加错、罪恶累累,堕入永难覆身之境。
“悔过愆尤”,是《三官经》给我们开示的赦解法门,不仅能帮助我们自新,还可以获得无量福报。时常不断的做悔过的功夫,干涸的内心会逐渐变得滋润起来,身心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纯净感,会觉得牵缠羁绊逐渐减少。这些都是“悔过”的功夫做久了、做深入了的必然现象,犹如身心一体的必然反应。这就是悔过所获得的福报,如《三官经》中所讲的,只要我们“悔过愆尤”,就可以恶疾不相缠,吉星常相护,一切凶曜从我们身上退散而去,“万祸冰消,千祥云集。”所以,有如此大的福报,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思过和忏悔呢?
世间之人,万事万行无不起于心念,善念有善果,恶念有恶果。一个人行善举、积善德,首先就得心存善念。
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既有善念的存在,同时也有恶念的存在。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北美洲切罗基人部落,一位年迈的老者教导他年幼的孙子们,什么是人生的真谛。他说在他内心深处,一场战争一直旷日持久的进行着。在他的心里住着两头狼,战争就在这两头狼之间展开,一只狼是恶的,它代表着生气、贪婪、傲慢、怨恨、谎言、妄自尊大、高傲、自私和不忠;而另一只狼恰恰相反,它是善的,它代表着和平、爱、承担责任、仁慈、宽容、同情、慷慨和忠贞。这场战争到现在还在持续着。老者对他的孙子说,这种战争同样也发生在你们的内心深处,发生在世界上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其中一个孩子听了爷爷的话后,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就问:“那么,哪一头狼能获得最终的胜利呢?”老者笃定的说:“你喂给它食物的那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善恶交织的。老者所说的食物是什么,我觉得就是念头。你常存善念,那么你心中那头代表善的狼就能变得分外强大。那么什么样的念头是善念呢? 善念就是心中纯洁自然、无伤于人、利益有情的念头,与恶相对。就像一个婴儿要掉落,人会不自然的伸手去接住一样,这种不自然去做的念头就是善念。要做到常存善念,需要经常自我反思,对于自己心灵进行经常性的锄草和施肥,忏悔往昔非,当求今日是,去恶扬善,唯善是举。
心存善念,胸中自有天理良心,一身正气,是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正能量。人在社会中,衣食住行,生存的压力,外物的欲望,无时不在刺激着人们的心灵,这种环境下能有一份这样坚持的操守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生活中我们很容易陷入到日常琐碎和烦恼中不能自拔,执着于微小的是非有无,而忘掉心中真实的初心。如果回转一念,多给周围人或事物一些善意,你的周围就会产生良性的气场,心中善意的堤坝就会不断加固。长此以往,心中所存皆赤子之心,尔虞我诈的烦恼将逐渐淡化,善念就会充满你的内心。
做到了常存善念,便能以善为宝,从善如流。如果我们把善念和善举比喻成一棵大树,存善念,便是这棵大树深扎于人生土壤的根系;行善举,便是这棵大树的枝叶。要让这大树日益葱茏,则必须从培根做起,常存善念,并持之以恒。但相信在座的各位也有体会,要想一直常存善念是不容易的,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一时做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行善之举偶尔为之,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能轻易做到,持之以恒就难得可贵了。《南华真经·逍遥游》中讲:“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大鹏不是一日所化,风也不是一日所积,行善亦是如此,要从身边的点滴做起。所以,我们要常行善举,就应当像刘备临终教诲他儿子所说的那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为之”,从细微处入手,积小成多,终必成大善。
常怀善念,我们还要具有“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胸怀和气度,始终坚持自己,在日常中不断地累积善念和善行。如太上道祖教诲的一样:“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如此,我们善行渐多,相应所获得的福报也必定是无量的。
常思己过、常持忏悔,常存善念、常行善举。昨日所作之种种恶,尽皆在思过、悔过中舍弃、纠正。恶除而善随之生,今日之后广结善缘,常存善念,多行善举,则必生福无量。——这就是我诵持《三官经》千余遍,从经中领悟到的真义。这个真义看似简单明了,但却奥妙无穷,我相信,只要我将之作为我日常修行、生活的一种态度和理念,我一定会进道无魔,修真有份。
《三官经》,一千六百七十五个字,正如经中所说的一样:“字字真詮,句句消愆,行行滅罪,卷卷賜福。” 至心祈愿:世间善男信女,都能够结识此经、诵持此经,也能从此经文中去明悟其中的真义、汲取自己所需的能量。并且去信受奉行!
至心称念:三元赦罪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本文为山东泰安碧霞祠柯信墨道长在第七届玄门讲经上的讲稿)
更多链接
流泪
0人
鼓掌
0人
愤怒
0人
无语
0人
欢迎投稿:
Email:server#daoisms.com.cn(注:发邮件时请将#改为@)
免责声明:
1、“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所载的文、图、音视频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文化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网站”所有,任何经营性媒体、书刊、杂志、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站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江南app下载-官方网站 ”, 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3、凡本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均标注来源,由于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便迅速采取适当措施。
图注:茅山四宝之玉符 读道经时,很多对天尊的描述,前面都会加上一些对环境、功德、品格等方面的描述语,如高...[详细]
建除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择方术。建除术在秦汉时期颇为流行,《史记日者列传》有建除家,可见西汉时期,建除...[详细]
在《道德经》中有一个非常著名且非常关键的比喻,源于经文的第五章,其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详细]
2021年8月25日宝鸡市老子文化研究会会长易渲承邀我参加磻溪宫邱处机版《道德经》经幢的校勘活动。除观看校勘人员...[详细]
历史上的文昌洞经古乐 文昌帝君是文昌星神与四川地方梓潼神结合而产生的。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是传说中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