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毕,走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到一方位捏一手诀,念一咒语,原地转三圈,将身子向上一跳为一组合动作,共计五个组合。伴奏的音乐有两种,一为打击乐,主要乐器是大锣、小锣;一为丝竹乐,主要乐器为二胡、笛子。
排骨:“排骨”连同下一科仪的“炼丹”向来为闾山教师公所特别看重的仪式,也是《九龙角》一剧的重头戏。其中尤以“排骨”的表演为最丰富,试看陈靖姑排骨救法通的表演。这段表演可分找骨、认骨、排骨三个层次:首先是找骨。法通南庄庙收蛇妖,因法清捣乱,得罪了三天圣主,结果法术失灵,被蛇妖吞噬,骨头被罩在铜钟下。陈靖姑四处寻找,怎么也找不着。后通过“跳童”仪式才发现原来被罩在铜钟底下,铜钟很重,启不动,后借用上天王十九大夫之力,动用火炼金枪才揿起铜钟,取出骨头。其次是认骨。铜钟底下的骨头很多,不知哪些骨头是法通的,于是陈靖姑以虚拟动作将其故兄的白骨排列台中,咬破中指滴血在骨头上,据说若是亲人的骨头,与血相接,若不是亲人的骨头,则不相接,这名曰“亲骨血”。正姑边咬指滴血,边唱【一字调】:
忙把指头来咬破,咬破指头救故兄。(咬指介)啊唷!是我故兄骨头来走起,别人骨头莫相连。
第三是排骨。经滴血确认是法通的尸骨,便开始排骨。其表演主要是踏罡步,唱神咒。陈靖姑接前腔唱道:
奉请闾山三洞兵,迎接闾山师父到来临。今日宣召无别事,来到此地救良民。头上骨头还头上,脚下骨头还脚下。肋下骨头还肋下,两手骨头分左右。排起三十六骨头无差异。
炼丹:排定三十六副骨头之后便开始炼丹,其表演动作主要是按东、南、西、北、中五方走罡步,又称“走五方”。走时,陈靖姑右手举令刀,左手握龙角,在锣鼓的伴奏下载歌载舞,为法通招魂炼度。
还阳:经过炼丹包括水、火二炼之后,便可还阳了。陈靖姑走完五方,立台中间,举起案上神水碗向四方喷洒,用令刀画符,唱道:
呀!再将令牌来宣召,宣召灵魂到来临。法水一口转还阳。
唱毕,念曰:“法通吾兄,速醒!速醒!”这时,另一演员扮演法通苏醒上,在问清眼前的情况后唱【下山虎】:“多谢众姐妹(重句),多谢姐妹相搭救,搭救为兄转还阳。”
至此,“夫人炼丹”表演结束。这段表演几乎全部照搬闾山教师公的道场作法,不作任何艺术加工。不作艺术加工的原因是由于观众已非常熟悉师公作法的形式,作艺术处理之后反会被他们不承认,同时也由于戏的表演,可使我们还能看到当年师公的作法仪式,从而满足了一部分人的审美需求。
《九龙角》的舞台表演照搬闾山教道场作法场面的尚很多,诸如陈靖姑闾山学法、闾山九母向真假正姑传授闾山法、闾山九郎用“遁法”将假正姑缠困在苏毛岗、陈靖姑初试闾山翻天覆地法、真假正姑苏毛岗斗法换宝、陈法清私放闾山兵、陈靖姑收归闾山兵、陈靖姑阴司取魂、陈靖姑王家除猪妖、陈靖姑南庄庙斩蛇妖、陈靖姑入皇宫与蛇妖智斗、陈靖姑剖腹取胎、陈靖姑雨台求甘霖、陈靖姑排骨救正宫、陈靖姑玉茶灭火灾等等,不一而足。所有这一切事实,都证明夫人戏《九龙角》脱胎于闾山教除妖救良民的仪式。
(3) 《九龙角》的砌末、服饰来自闾山教。
《九龙角》的砌末如龙角、令刀、神鞭、珓杯、净水、雷公锤等,均移用于闾山教法器。简介如下:
龙角:一般用弯曲的杉树根制作,根心挖空,形似牛角,长约50厘米,用铁皮条扎紧,绘熟褐色,用以宣召神兵神将驱鬼降妖。其执法,通常挟在左手虎口和中指及无名指中间,大拇指扣住龙角。
铃刀:铁制,如剑形,全长约四十厘米,刀身长约三十五厘米。刀柄尾端挂有一串铃,由铜板穿孔而成。也有的用铜钿或铁片环代替,挥动用时发也杀杀响声。还有在刀柄上挂两只“珓杯”(详后)的。铃刀代表神的旨令,用作镇妖除魔的武器。一般握在右手。
神鞭:竹根制成,长约五十五厘米,凡三十六节,粗的一扎有红布条,挂下两条约三十厘米的飘带,用以打鬼、驱鬼的神器。
珓杯:铜制,为两只半球面形的小杯,状如小钹,杯径约五厘米,分别系在一根长约一百厘米的红绳的两端,是师公作法时用作问神讨旨谕的法器。平时挂在铃刀刀柄端头,用时将两杯抛在案上或地上以卜吉凶,凡两杯均覆地的叫“阴珓”,两杯口均向上仰朝天的叫“阳珓”,杯一覆一仰的叫“圣珓”,为大吉之象。相传这种珓杯从前规定要用金银铜铁锡五金制成,否则不具灵气,近年才改为单用铜制的。
神水:用普通瓷碗或酒杯盛上清水,上写“净水清明”四字。师公作法时用柏树枝蘸水喷洒,或用以净坛,或用以驱邪消灾。
《九龙角》的服饰来自闾山教及茅山教的法服。
陈靖姑师从闾山九母,其服饰与闾山教法服无异,上身穿毛兰布大襟衣,下身系花边紫裙,为三折裙,据说这花边代表波浪,因陈靖姑与蛇妖变化的假正姑曾在苏毛岗一条河中斗法换宝,这花边就象征她们在水中斗法时掀起的浪涛。脚穿娇鞋,俗称三寸金莲。头饰无珠花,仅扎一条红带,肩插竹节马鞭,手拿铃刀、龙角,人物造型既古朴又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林九姑、李三娘的服饰与此相近。
陈法通师从茅山教,其服饰与茅山教法服无异,平时身穿客衣,即黑色长衫或素色长衫,头戴九梁方巾,脚穿圆口便鞋。作法时,头戴九梁巾,身穿白箭衣。陈上元的服饰与此相近。
陈法清非闾非茅,自成一体,其服饰头戴草编小圆帽,身穿红马褂、红裤子,迎亲时穿女客衣(又襟衣),为丑角形象。
蛇妖上闾山学法时与陈靖姑一样打扮,穿闾山教法服。有时则穿黑箭衣,扎大带,头戴额子扎巾,脚穿平底靴,为武生打扮。现原形时,披客衣,拿蛇头,放在头部,做蛇形动作。
此外,尚有各种面目亦与闾山教有关,早期闾山教作法时就使用过面具。面具品种繁多,有全头面壳,如观音、牛头、马面、老虎等;有半面壳,如雷公、判官、十二生肖的鼠、羊、兔、狗、猪等;有半段面壳,指嘴巴上半部的面具。如土地公、狐狸精等;还有戴在额上的特殊动物造型,如用纸胎做成蛇头套在额头表示蛇妖,用纸胎做成鸡头帽戴在头上表示鸡精。
总之,《九龙角》一剧,从剧情、表演、音乐到道具、服饰均出自闾山教,是闾山教除妖灭怪仪式的戏剧化,它的产生和流传,又为中国戏剧源于宗教仪式这一论点提供新的一例。
注:
“打”即打鬼的意思。“”,当地方言读naiao,《玉篇》:“胡硬切,行去声,鬼也。”
“撒五雷子”是指师公走到病人家门口时,手握五粒小石子用力撒向他的屋顶瓦背上,表示天兵天将来了。
“打头坛”指请来天兵天将把守东南西北各方,准备捉妖邪的意思。
“点五方灯”指油盏碟里面以灯芯点着东、南、西、北、中五盏灯,意治煞气。
《炼皮”指调兵扎寨,进行练兵。
“会洞”指会兵,聚集天兵天将、地兵地将。
“行署施法”即出兵捉妖邪,包括“开门罡”、“扫地罡”、“提饭甑”、“紧拢”、“飞鹤”等仪式。
“造庙下鞭”意谓闾山祖师化一庙为鬼店,把鬼引进店中并捉位,夺回病人的魂魄,然后把鬼关进鬼牢鞭打。
“送魂衣”指师公将摄有病人魂魄的衣服送到病人的床前。
“造九州岛仙楼”旨在迎接
玉皇大帝光临,将九州岛妖魔鬼怪除尽杀绝。
“放油火”指师公用茶油点火、照遍病人家的每个房间以消除一切邪气。
“闾山九郎”又作“闾山许九郎”,为江南娱乐在线登录账号 闾山派的教主。一般指许真君(旌阳),即
许逊,字敬之,许昌人,嗜神仙修炼之术,从吴猛学,得神方秘诀,隐于西山。晋太康初,起为旌阳县令。后弃官从道,得净明五雷诸法术,举家拔宅飞升,为西山
净明派祖师,俗称旌阳真君。详见《神仙通鉴》。
靖姑,靖,又作静、正、贞等,音近或音同而异写。民间则多以陈夫人、陈十四、陈娘娘、陈十四娘娘、临水娘娘称之。
共5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